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自然無為與因應物性

自然無為與因應物性

自然無為與因應物性



崇尚自然是道教的重要特徵。道教所說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意思,指事物「自己如此的」、「天然的」、「非人為的」一種狀態。

「自然」這一概念,首見《道德經》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尊崇自然的根據,是認為世界處在一個永恆的循環往複運動之中。老子認為,在天地形成之前有一個混為一體之「物」,它「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這就是作為天地萬物之「根」的「道」。「道」這樣一個混為一體之「物」分化為千差萬別之「萬物」,千差萬別之「萬物」由生到滅又回歸為混為一體之「物」。在這裡,包括天地在內的萬物都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有生有滅、有滅又有生,如此循環往複而生生不息。


《道德經》第42章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陰陽是宇宙演化過程中生生不息的內在動力,由於二者的作用而推動著大自然循環往複、不可窮盡的永恆運動。萬物以及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生命,都是在道的循環演化過程中產生出來的,它們也必須在這種周期性的動態平衡的節律中維持其生存。因此,人類的活動也必須與大自然的循環過程保持和諧一致。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必須對大自然的運行規律有明確的認識。

自然無為與因應物性


《陰符經》開篇就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指自然界;「道」,指規律或法則。「觀天之道」,就是觀察、認識自然界的運行規律;「執天之行」,就是掌握自然界的運行法則。觀察大自然的運行規律,掌握大自然的運行法則,人所能做的事情也就盡在此了。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則是「不知常」,必然「妄作,凶」。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順應自然而不違背自然呢?道家道教提出的方法就是「無為」。所謂「無為」,並不是消極地不行動,什麼事也不做,而是依自然而為,依循事物的內在本性和發展規律,根據客觀條件採取適宜的行動,以無為的態度去為。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博士指出:「無為」的意思就是不做違反自然的活動,亦即不固執地要違反事物的本性,不強使物質材料完成它們所不適合的功能。」這一見解的確是深刻地把握了道教無為原則的真實含義。


道教認為,萬物各有其性,應該順應物性,因才而用,率性而行。《太平經》說:「天地之性,萬物各自有宜。當任其所長,所能為。所不能為者,而不可強也。」成玄英在《南華真經註疏》中說:「隨造化之物性,順自然之本性,無容私作法術、措意治之,放而任之,則物我全之矣。」並指出:「萬物咸稟自然,若措意治之,必乖造化。」人們應該遵循「天道無為,任物自然」的原則,讓宇宙萬物「任性自在」,自然發展。成玄英說:「虛心任物,物各自正」,「但處心無為,而物自化」。因此,懂得「自然妙理」的聖人「恬淡無為,大順物情」,於是「一切萬物,自然昌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泰山碧霞祠 的精彩文章:

TAG:泰山碧霞祠 |
您可能感興趣

婀娜多姿的動物性感照,我想它們應該知道相機是用來幹嘛的
藥物性漱口水不要隨便亂用
圓寂與植物人,植物性神經是做什麼的?
動物性食物是脂溶性維生素的主要來源么
如何避免藥物性腎損傷
如何避免藥物性肝損傷?
以動物性浮游生物和藻類為食的它,又稱孟加拉雀鯛
繞開轉基因,我們一樣可以改變植物性狀
女性更年期易怒暴躁 可以補充植物性雌激素緩解
藥物性肝損傷不容忽視,能打針不吃藥是錯誤的
福利 | 精神性與動物性哪個才是情感的原動力?
這種動物性情膽小害羞
什麼是藥物性肝損傷?
「物性 悟性」郭承輝 身體先行思想在後
食物相剋並不存在出現不適,更多與食物性質和個人體質有關,你知道多少?
專家:氣候變化導致植物性別比例失調
《迪士尼反派人物性轉》性轉梅爾菲怎麼有種想喊我可以的感覺
權威專家:動物性食物攝取過多,是慢性病的健康殺手!
這是藥物性肝損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