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養生:焦躁鬱悶試試四款「解煩湯」

中醫養生:焦躁鬱悶試試四款「解煩湯」

焦躁、煩悶、抑鬱等癥狀在中醫里屬「郁證」範疇,情志所傷乃致病之重要原因。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氣滯行血無力可致瘀血,而氣滯血瘀是「郁證」的根本病機,具體又有下列幾種情況:


第一,天氣原因。中西方研究都表明,天氣會影響人的心情,以春秋兩季為甚。春季溫濕度變化大,人體難以調適,容易導致內分泌及交感神經功能失調,致使心情煩躁。而且濕為陰邪,其性重濁、黏滯,會傷人體陽氣,影響陽氣舒展,阻遏氣機。秋季氣溫降低,萬物肅殺,人的精神也更易疲乏。


第二,遭受打擊。中醫認為,工作、家庭、情感等遭受挫折,容易導致腦神失養、氣鬱痰阻、神竅迷濛等證。此時肝氣鬱滯,則情緒抑鬱、心情煩躁、心神不寧或失眠,甚至有自殺企圖,以思維緩慢、面色晦暗、脅肋脹痛、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為主要特點。一般用溫膽湯(半夏、竹茹、枳實、橘皮、生薑、甘草)治療,可理氣化痰、和胃利膽。

第三,無故唉聲嘆氣。中醫理論認為,心主神志、肝主謀略、膽主決斷,此三臟出現陽虛、氣虛,是「郁證」易發的體質因素。可以說,這類人屬於「抑鬱體質」,本身就容易胡思亂想,稍有誘因就會心情壓抑。同時還會伴有失眠健忘、興趣缺乏、頭昏易驚、善悲易哭、倦怠乏力、心悸怔忡等表現。



中醫養生:焦躁鬱悶試試四款「解煩湯」



由於「郁證」主要由肝、脾、心三臟受累以及氣血失調而成,故中醫常用逍遙散、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甘麥大棗湯、百合地黃湯等來緩解和消除抑鬱癥狀,但這些方劑最好由醫師辨證後開出,而平時,我們不妨用下面4款「解煩湯」來調理。

解郁,用合歡鉤藤飲。取鉤藤、合歡皮各10克,決明子20克,加700毫升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30分鐘即可。當茶飲可降火清熱、解郁除煩,但最好當天晚9點前喝完,以免夜尿影響睡眠。


除煩,用龍骨牡蠣茶。生龍骨、生牡蠣可強腎益精,且有鎮定安神、除煩的功效,各取50克加700毫升水,以大火煮開後,再轉小火煮40分鐘後飲用,同樣於當天晚9點前喝完。


定心,用百合金針湯。百合、金針有助安神寧心、除郁緩躁,豬肉則可滋陰潤燥、補腎,可搭配煮成湯品。將750毫升水煮開後,加入百合30克(提前一個晚上浸泡,第二天去掉水),豬肉絲及干金針各50克,煮熟後食用,每天喝1碗。


清心,用解煩益心湯。人蔘2錢,黃連1錢,生棗仁3錢,白朮1錢,茯神3錢,當歸2錢,玄參5錢,甘草3分,枳殼5分,天花粉2錢,可補心、清心,適合火有餘而水不足,遇事或多言而煩心者。也可將人蔘切片,取3克左右,用熱水沖泡後飲用,每日飲用2~3次,也可緩解心情煩躁、抑鬱。


最後,吃深海魚油或海魚、多鍛煉等也可以防煩悶。研究顯示,常吃魚的人抑鬱症發病率明顯低於沒有吃魚習慣的人群;運動則能在短時間內減輕抑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養生常識與習慣 的精彩文章:

菊花怎麼喝最養生?5類人別喝菊花茶
千萬不能吃的蔬菜水果部位
養生:蜂蜜的8種食療作用 勝過頂級補品
這10種喝奶常識竟是錯的!
食療+按摩增強脾胃功能,養胃就要這樣做

TAG:生活養生常識與習慣 |

您可能感興趣

小兒腹瀉?試試中醫治療!
補血養生試試這幾款靚湯!
三款中醫祛痘藥方一定要試試
養胃不妨試試 辣椒葉
中醫治療失眠的方法 試試這些養生茶
痛風,試試中醫
補血養顏,緩解痛經,試試「婦科第一聖方」四物湯
慢性鼻竇炎,中醫4味中藥試試
慢性咽炎試試這款中藥茶飲
中醫養生:胃火大的人額頭痛 試試藥食兩用清火茶
心煩失眠?試試這四個法寶
濕氣重煲什麼湯 試試這四款湯品
處暑吃什麼 試試九種養生食物
乳腺增生煲什麼好 試試九款食療方
咽喉不爽?試試中醫茶療
解除讓人難耐的瘙癢,試試三種中醫療法
炎炎夏日不妨試試「熱養生」
清腸排宿便 試試這四款中醫偏方
春困?試試這五種養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