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陽氣要退伏了,所以叫「三伏天」
提 示
點擊上方南師如是說即可關注
【懷師箴言】夏天身體裡面反而是寒的,我們的胃是寒的;可是大家喜歡夏天吃冰涼的東西。以養生之道來講,修道的人不幹這個事,夏天反而要喝熱的,吃熱的。這是地球自然的物理。
地球吸收太陽和宇宙的功能原是這樣的:夏至一陰生以後,開始漸漸吸收宇宙的功能,一直到冬至吸到地心,在古代是說陽氣下降到地心,到了冬至才開始漸漸外放。古人並說陽氣從地球放射到高空的時候,可到達九萬六千多丈,這不能說我們的古人不科學。幾千年前,他們就知道地球的放射功能,到太空的其他星球,有一個界限,也就是現代所稱的游離電子層那個界限。地球到了冬天把陽能——現在可稱作太陽的放射能吸到地心去。我們從井水的情形就可以知道,夏天的井水是涼的,冬天的井水是溫的,就是因為地下有陽氣。所以我們中國人吃東西,也是依照宇宙的法則來的,冬天可以吃冰淇淋,吃太涼的東西也沒有關係,因為胃的陽能內斂,夏天外面熱得很,而陽能向外放射,裡面是空的、是寒的,所以不吃冷的,因此中國人以前空腹不吃水果,飯後也不吃水果,一冷一熱,慢慢易出毛病,現在卻學西方了,飯後吃水果,反認為科學。
到了十一月,陽氣重新生起來。中國人冬至進補,就是這個道理,因為這時消化力特彆強,補品吃進去,營養容易吸收,同地球的道理一樣。……
六月是小暑、大暑的節氣,所謂三伏天。這時常看到有些人去貼膏藥治病。這時是陽氣慢慢要退伏了,所以名為「伏」,每十天一伏,三伏有三十天。所以夏天我們體外感到很熱,這是身上的陽能向外放射,而身體的內部還是寒的,所以夏天的消化力,反而沒有冬天好。以現代醫學來說,夏天更多維他命乙的消耗,尤其在台灣為然,試以麵粉實驗,在台灣的夏天,麵粉中的維他命乙揮發得更快,有時候我們覺得精神不夠,心裡悶悶的,實際上就是維他命乙不夠,要注意補充。
——南懷瑾先生《易經雜說》
講中醫第一部要讀《黃帝內經》。其中第一篇就是說人了解陰陽六氣,現在的人都不相信,學中醫的也不肯讀,認為是空洞的理論。陰陽就是正面、反面,陰陽兩個字是代號,什麼事都有正反兩面,是相對的。甚至每天的氣候,每件事情也都是相對的。整個宇宙大氣層跟著太陽月亮的行度,十二個月當中有六種變化,所以說是六氣。
哪六氣呢?風、寒、暑、濕、燥、火。現在假設不開冷氣坐在這裡,或到外面曬一下太陽,是什麼感覺呢?現在梅雨季節快要過了,馬上到三伏天了,就是《黃帝內經》講的燥、熱、火這個季節,身上難受,所以梅雨季到三伏天最嚴重。這是講身體外面的感受。
如果學醫的就要知道,夏天身體裡面反而是寒的,我們的胃是寒的;可是大家喜歡夏天吃冰涼的東西。以養生之道來講,修道的人不幹這個事,夏天反而要喝熱的,吃熱的。這是地球自然的物理,夏天手伸到井裡去,地下水是涼的。
所以我們講山西人不但會發財,還聰明;你到山西那個古房子一看,有地窖,還有冰窖呢。冬天把冰放到地窖,到夏天還沒有化。我們夏天覺得熱,因為受大氣的影響,身體體能的溫度向外發散,表皮上感覺很熱流汗,內部就寒了,這是養生的道理。所以很高明的醫師,有時候夏天的病,不是給你吃涼葯,反而是吃大熱葯。……
暑濕,現在還沒有到三伏天嗎呢,我們是講黃梅天的濕。現在我們覺得熱啊、冷啊,氣候不舒服啊,那是濕度的關係。這個空氣裡頭有水,而這個水被太陽一曬變熱水,我們現在的身體像是泡在洗澡池的熱水裡,因而不大舒服。所以暑天有濕。尤其上海在海邊,這裡是太湖,暑濕蠻嚴重的,最嚴重的是南京、武漢,西湖邊上,有水汽的都是暑濕。所以學醫,保養身體就要注意這個。
——南懷瑾先生《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
本微信專事摘錄 南懷瑾先生著述。篇幅有限,恐難盡意,欲辨玄旨,請閱原書。
微信號:nanshirushishuo
新浪微博:南師如是說
騰訊微博:南師如是說






TAG:南師如是說 |
※南懷瑾先生:陽氣要退伏了,所以叫「三伏天」
※南懷瑾老師:大暑之後,陽氣要退伏了,所以叫「三伏天」
※午時三刻是幾點?這時陽氣最盛,做這6件事會犯大忌
※春天來了,別傷了你的陽氣!
※春天,伺候好頭上這三個大穴,讓你一整年陽氣十足
※為什麼酷暑難耐的「三伏天」也要補陽氣?
※天氣炎熱,這4件事會耗干你的陽氣,尤其是第三件!
※在陽氣回升的春季,這件事千萬不能做,一定要注意!
※夏天這四件事會耗干你的陽氣,尤其是第三件!
※夏天這四件事會耗干你的陽氣,尤其是第三件
※夏天這幾件事會耗盡你的陽氣,特別是第三件!!
※●夏天這四件事會耗干你的陽氣,尤其是第三件!
※三伏養陽氣,天灸最適宜,初伏七一二,相約在明日
※夏天這幾件事會耗干你的陽氣, 尤其是第三件!
※今日冬至一陽生,養好這一天,陽氣充足一整年!
※夏天這樣吃才壯陽!這麼多年的夏天做了最傷陽氣的事!
※陽氣像太陽一樣,如果你的陽氣不好,就短命了
※春夏養陽:陽氣的發散,你要記住這兩點!
※春天多吃韭菜補陽氣,但是千萬別和這幾樣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