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陳式太極拳中的「舍已從人」

陳式太極拳中的「舍已從人」

陳式太極技擊法是陳式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庭的一大創舉。它不但解決了徒手搏鬥不用護具的問題,而且在技術和理論上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體系。太極推手是在沾連粘隨、不丟不頂、引進落空的原則下,把掤捋擠按、采捩肘靠八法運用到雙人走化、技擊、對練上來,要求能化能發,蓄髮互變,上下相聚。捨己從人就是破壞對方的重心平衡,要求對方的肢體動作不靈活而處於不利形勢,使自己的重心平衡處於穩定狀態,要求自己的動作靈活自如,使對方失去平衡而摔倒或拿住對方的肢體使之受限於己。太極拳法在運用中,既不許頂勁,又不許丟勁,還要使對方在變化中出現背勢。但是這一境界必須掌握太極拳運用的基本規律—纏絲勁,做到周身相隨,方能逐漸達到。決不能怕丟勁,就先頂住再說,這樣就很難達到小力巧破大力的境界。要想練好捨己從人這一技法,就必須先開明白其形式,該怎樣從低水平向高水平邁進,了解對周身各部位的要求。

陳式太極拳中的「舍已從人」


1太極拳中的力學及人體重心線


太極拳技擊方法與外家拳技擊法有所不同,它通過聽、化、拿、發的巧妙配合,在維持自身平衡的前提下,破壞對方的重心平衡而取得主動。懂得人體運動力學的基本原理,是十分必要的,因為人體運動同其它任何物體運動一樣,都受到物理力學定律的支配和制約。太極拳的技擊是根據向心力、離心力、槓桿力等力學原理,通過移動、轉動、滾動使對方之力點落空(力點是指作用點)。如拳論中說:「欲知環中法何在,發落點對即成功[1]」(發落點是指發勁時的力點,也就是說在對方勁力落空後,尋其發落點打擊對方,省力實用)。總之,太極拳運動處處包含著力學原理,弄明白力學在太極拳中的作用,無論對太極推手還是對技擊實戰都是大有幫助的。


人體的重心線就是垂直上下穿過人體重心的那根無形的線,我們稱之為人體的重心線。直立運動的人體由兩腿支撐全身的重量,並通過換步移動維持身體的平衡[2]。當人體的雙腿承受壓力不均時,即成為虛步時,中心線與重心線相分離,一般來講我們稱那個承受在部分重量的腿為實腿,承受少部分重量的腿為虛腿。按照力學原理,身體重量的重心若位於兩腳間距離偏虛腳約三分之一強的地方,就可以雙足踏地有力[1]。實踐證明:如果將自己進攻的力點直接作用到對方的重心線上是最為有效的,可破壞對方的重心線,從而破壞對方的平衡。通過周身螺旋纏絲的變化和兩手的相吸相系,使對方實腿過實,虛腿更虛,從而達到使對方失去平衡傾覆跌倒的目的,在具體的攻防實戰中,由於面對的是運動中的敵手、不斷變化的招式和對方重心線反覆靈巧的位移,我們對對方重心線的圍剿和破壞也不是一件易事,同時也就演變出了太極推手、技擊技法的豐富多彩和奧妙無窮。作為攻擊一方,一方面我們可以因敵變化而變化,另一方面,為了達到我方的目的,可以迫使對方的重心線隨我方的意圖而變化,這便是造勢。也可以利用重心的轉換,身法的協調、胸腰的摺疊運化乃至步法的調整,最終達到使我方和重心線始終靈活自如地保持垂直方向的位移。使對方遠離我方重心線,讓對方的力點始終沿我方肢體圓弧運動的切線方向滑動,這樣,就可以在不改變自我重心的前提下,始終距敵之力於我的重心線之外,從而達到保護自我重心線的目的。


2陳式太極拳中的「捨己從人」技法

「捨己從人」的核心部分是變被動為主動,是用最優選的方法來保護自己。要以我為主,巧妙地瓦解對方的進攻,同時組織和實施我方的進攻。「舍」不能白舍,否則為浪費;「從」不能盲從,否則就要受制[2]。要做到捨己從人應掌握以下要點:


2.1要不丟不頂。順從並改變對方的勁


要順從並改變對方的勁,順從對方的力僅是表象,順的過程是將自己的力與對方的力合二為一,然後用弧線和螺旋運動來改變這個力的方向。遵循這一原則,就可化解對方第一、第二、乃至第三個勁力。有了這種順從加改造的辦法,那麼不論他是多麼大的來力,都必然落空失勢,從而受制於我。


「頂」使力道太硬,如果你的螺旋運動走得有稜角、有平面、有凹凸、有斷勁,對方很容易察覺到你的意圖,變出另外的招數來不讓你走,這樣就產生了「頂」。我們說掤勁是太極拳的總勁,對方來了力,接手即是掤,掤的方向很多:上掤、前掤都右以,然後引導對方向什麼方向延伸都是對的,只有「對頂」的方向是錯誤的。對初學者來說,往往是有許多正確的方法擺在面前卻視而不見,只會用一個方法一頂。但這又是練太極拳無法逾越的一個階段。勤學苦練,自然可以縮短逾越這個階段的時間。在克服「頂」的同時要注意防止「丟」。丟就是軟。鬆懈無防備。丟己與舍己大不相同,舍己是為了求變,而丟己則無主動可言,無變招右繼,非敗不可。

陳式太極拳中的「舍已從人」


2.2要引勁落空


在與人交手時,要掌握不進不能引,不引不能空,不空不能擊的原則[2]。「引」是太極拳中誘敵人侵的技擊方法,也稱為接勁。在陳式太極拳的套路中,每招動作都有引,就是將對方的勁力引進來,運用螺旋勁將對方的力引空,配合打法來戰勝對方。拳論中講的「引進落空」就是此意;或將對方的勁接過來,然後用不同的勁力方法將對方擊出去。


2.3要蓄髮互變、化打合一,分清指導手與打擊手


「蓄髮互變」與「化打合一」、「合己從人」說到底都是一種方法,作用都是要達到蓄髮相變,其最高境界都是化打合一[2]。任何一個力的組成都有三要素:大小、方向和著力點。通過著力點的變化,控制對方,對方來力的方向,那麼力的大小對我都不是問題了。「捨己從人」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引進落空,控制對方,造成己順有背,進而有效地打擊對方。那麼我們的兩隻手應該有個分工。我們將一隻手叫「指導手」,主要用來化解、引導對方的來力,使其「落空」。另一隻手叫「打擊手」,擔負著打擊對方的任務。當然這兩隻手是有聯繫的,只有相互協調、配合,才能完成捨己從人和打擊對方的雙重任務。總之,「捨己從人」是太極拳技擊法的總則。在此基礎上,太極拳還有以柔克剛、以靜制動、避實擊虛、後發先至等等高超的技擊技巧。而這些技巧,正是博在精深的太極拳體系中最為光彩奪目的部分,她易學不易得,易知不易練。學者只有通過刻苦訓練,勇於探討才有可能漸入佳境。

2.4要學會聽勁,才能捨己從人


「聽」是指聽勁。在和對方肢體接觸之前,也是只憑視覺其眼目神色的身手動態。當轉入雙方肢體接觸搏鬥時,則不僅仍用眼觀察,還增加了一種獨特方法,這種方法是從手上末梢神經感知敵情,拳論術語稱為「聽勁」,好像用聽覺辨別聲音一樣。通過聽勁才知道對方勁的來龍去脈,才能去化對方的勁和得機而發。太極拳的聽,不是用耳聽,而是以自己和皮膚接觸對方,利用皮膚的敏感性來判斷對方的運行路線和方向[1]。「聽」主要聽對方的三個方面,一是勁的來龍去脈;二是勁的著力點;三是勁的大小和剛柔虛實。以此對其企圖與動向作出判斷,制定是最佳攻防方案,易攻時,抓住時機,以迅雷之速順勢發勁;易守時,順勢取法,以輕制重,控制其動作之先。


2.5要學會化勁,才能以小力勝大力


在盤架子時,放鬆入靜,以意貫注,按規練習,就會逐漸產生一種既輕靈又沉重的富有彈性的內勁,皮膚的觸覺非常靈敏,遇到對方的來擊,就會自然而然地將對方的來勁化去,由大化小,以弱勝強。這是太極拳獨特之妙。但必須下到一定的功夫,皮膚有了敏銳的聽勁後,才右以掌握運用這種化勁。比如:兩人配合練習(此種方法,在陳式太極拳中稱互餵過程,也就是為達到某一目的而採用的一種特殊的配合練習方法),甲方用力推乙方向左右兩側化勁,甲方用力要由輕固定的大腦條件反射,在實際技擊進行,這樣長時間的練習可以使乙方就能不加思索地藉助對方的來力而打對方,從而達到以小力勝大力的最佳效果。

陳式太極拳中的「舍已從人」



2.6要合理運用螺旋勁


陳式太極拳的技擊方法,主要是在自轉螺旋運動中,用剛柔、虛實的變化而發生作用[2]。表現這一技巧,道先從手部發生,手的變化應隨著對方著力點和勁路的變化而變化、攻的基本規律,不外乎兩個字,即「借」、「截」兩個方面。借是順著對方來的勁路而引進使之落空的化法;截是逆著對方來勁方向而使之折到他自己身上的攻法。在使用截法時應注意,必須先借後截,不許硬頂,不論是借還是截,都必須用順逆纏絲旋力而引而發。螺旋勁尤如把自行車從後面支起來,用手按其後輪,它自然隨著手勁或上或下而旋轉,這就是拳論中講的「高來低打,低來高打」的具體表現。但是太極拳動作上下配合旋轉都十分協調,雖如精密的機密的機輪,卻又非機轉所能比擬。因為人的肢體是活的,變化的方向和角度的大小,有定而又無定。變化起來,不但難以預測,自己預定,而且也不能預定,因為交起手來,雙方都在變動中你爭我奪,如果預定用那一著贏人,便會成為死勢,很容易被對方反控


本平台已更新教學視頻如下


楊氏太極拳85式 簡化42太極拳


簡化24式太極拳陳氏老架二路炮捶


陳氏老架一路拳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拳養生 的精彩文章:

到底啥是掤捋擠按采挒肘靠?
宋書銘「五乘功夫」說解析
太極拳與丹道養生

TAG:太極拳養生 |

您可能感興趣

談太極拳技擊中的「捨己從人」
【太極內氣】吳式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傳人王占海:馬雲對太極的理解超乎所有武者!
馬岳梁講述太極拳歷史:太極拳傳到北京及吳式太極拳創始的情況
太極大師王戰軍:太極拳是文化拳,不是武夫把式 網友的回復亮了
少林護法:中國式摔跤遠比太極拳能打,太極騙子最多
最美的42式太極拳,太極皇后親自示範
太極拳的創始,一種說法,太極拳創自陳王廷
十力和尚——太極拳的奠基人
太極拳與太極十三勢
太極拳的中頂與丟、中與重
「最美太極人」青年篇 誰說太極拳只是老人拳?
太極拳中的「大拳頭」是指何處?
太極大師王戰軍:太極拳是文化拳,不是武夫把式
太極拳與太極操的區別,說得太明白了!
練楊式太極拳的人很多,那麼初學者如何練好楊式太極拳?看這裡吧
太極拳中拳架和人體結構
趙堡太極拳十三式
松的開合的住——陳式太極拳的整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