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王寧老師:訓詁學,一門走向當代的「絕學」

王寧老師:訓詁學,一門走向當代的「絕學」

「小學」是小學、中學、大學那個「小學」的意思嗎?訓詁學究竟是怎樣一門學科?讓我們聽聽王寧老師的解讀吧。

王寧老師:訓詁學,一門走向當代的「絕學」


王寧老師:訓詁學,一門走向當代的「絕學」



訓詁學,一門走向當代的「絕學」


文/王寧

王寧老師:訓詁學,一門走向當代的「絕學」



訓詁學是傳統「小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周代的學校分國學與鄉學,其中包括小學與大學。8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並學習「九數」,這兩門相當於今天的語文和數學。15歲入大學,主要學習禮、樂和射、御。秦始皇初兼天下,講求實用技術,燒毀經書,並有很嚴厲的「挾書令」——除官府外,民間不能私自藏書。漢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需要將先秦經典發掘出來,於是有了經今古文之爭。今文經是當時儒生口述記載,用當時通行的隸書撰寫,古文經是修孔子宅時由壁中尋到的,用戰國古文字記載。漢代設立太學,並立博士,儒家經典詩、書、易、禮、春秋遂成為太學教材,解經成為文化教育的一個重要事宜。

王寧老師:訓詁學,一門走向當代的「絕學」


漢字是表意文字,古文經學家是利用漢字的字形來證實經典的意義,從而還原歷史,解讀經意。這就產生了將漢字形音義統一而整理典籍的「小學」。這裡的「小學」不是小學問,在當時是大學問。因為它和經典捆綁在一起,是經學的一個部分,所以漢代就有人提出不可把它「降在小學」。隋唐時期文化尊漢代,將「小學」明確分為文字(形)、音韻(音)、訓詁(義)三門。因為它以解讀經典為宗旨,所以訓詁學是三者的出發點,又是三者的落腳點。東漢許慎盡20年之力,作了一部《說文解字》,系統總結了漢字的表意特點,把文字和經典具體結合,也把文字訓詁學引向科學。

王寧老師:訓詁學,一門走向當代的「絕學」



訓詁學是解讀經典的工具,它有三個基本方法:一個是以形索義,也就是利用漢字的表意性來解釋古代典籍。例如,我們常常稱胸無點墨、文化素養不足的人為「郁樸之人」,怎麼解釋?郁是栯的假借字,栯從木,是一種軟核的野果;朴從木,是沒有加工的樹榦。兩者都加工不夠,內涵不足。所以《論衡·量知》說:「物實無中核者謂之郁,無刀斧之斷者謂之朴。文吏不學,世之教無核也。郁樸之人,孰與程哉」,就是要求官員需要學識,需要文化素養。

王寧老師:訓詁學,一門走向當代的「絕學」


第二種是因聲求義,也就是弄清古音,才能準確理解古義。清朝大學問家戴震說「故訓聲音,相為表裡」,王念孫說「訓詁之旨,本於聲音」,都是說有時候,了解古音,才能了解古義。例如,《論語》里,講了一個子路和孔子一起出行遇到隱者的故事。隱者「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這裡「食」應當讀「sì」,「見」應當讀「xiàn」,都應當讀去聲。因為這兩個詞都有「使動」的意思。「食之」是「請他吃」,「見其二子」是「讓(子路)見他的兩個兒子」,這是魏晉的經師的讀法,因為那個時候才有了去聲,主動和使動才分開讀。

王寧老師:訓詁學,一門走向當代的「絕學」


第三種是因義證義。是利用漢語詞義的系統性和引申規律來確證一個意義。訓詁學有本義之說,從漢字字形上能夠看出的意義是本義,很多引申義都是本義聯想出來的。例如:「發」的繁體字寫作「發」,從「弓」,說明它和射箭有關,射箭叫「發矢」,今天軍事上早就不射箭了,可「發射」這個詞還存在,一發炮彈、一發子彈,還用「發」作量詞,都跟他的本義「射箭」有關。這三個方法合在一起,就是「形音義互求」。訓詁學還有很多小的方法,都涵蓋在這個總的方法之下。

王寧老師:訓詁學,一門走向當代的「絕學」



訓詁學的材料有很多,主要是對古書意義的解讀材料,一般分為隨文釋義(就是典籍白文下面的注和疏)、古代「小學」專書(字書如《說文解字》《玉篇》等,韻書如《廣韻》《集韻》等,義典如《爾雅》《釋名》等)和文史考據資料。


中國典籍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各個時代有各個時代的歷史背景,在沒有印刷術的時候,書籍都是一卷、一本傳抄的,整理起來沒有科學的辦法是不能得其真的,形音義各自都有發展,還存在方言分歧,讀典籍會遇到很多問題。文字和音韻各自也有自己的難度,但訓詁學離了這兩門不完整。除此之外,還要懂得目錄學、校勘學等文獻學的知識和操作方法。三種訓詁材料都有豐富的內容,問題也很多,要一步一步梳理。訓詁學的難度還在於幾千年的訓詁材料缺乏通論,古人不事空談,講具體材料多,說理論規律大都融在材料之中,需要發掘、解俗,才能傳授。所以,訓詁學重在積累和基本功。培養一個訓詁學有功力的學者,需要的時間要比一般文科長。

王寧老師:訓詁學,一門走向當代的「絕學」



訓詁學在當代的普及和應用的價值很高,前輩師長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我的老師陸宗達先生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提倡「訓詁方法的科學化」,他帶著我們創建訓詁學的基礎理論,用現代人能夠理解的話語解讀訓詁材料,減少訓詁學傳授的難度。現在的訓詁學,可以進入高校的研究生課程,這對深層的典籍閱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訓詁學本身的種種綜合性和潛在理論的不易理解,加上材料紛繁錯綜,一知半解往往會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出錯的概率會很高。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工作,還要加緊進行。


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6年06月30日


文章 作者

王寧老師:訓詁學,一門走向當代的「絕學」



王寧


1936年生,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資深教授,北師大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主任,章黃學術在當代中國的重要傳人。


專欄 主持

王寧老師:訓詁學,一門走向當代的「絕學」



孟琢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文學博士,從事訓詁學、《說文》學研究,章黃國學主編。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王寧老師:訓詁學,一門走向當代的「絕學」



章黃國學


有深度的大眾國學


有趣味的青春國學


有擔當的時代國學


北京師範大學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


微信號: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創|版權所有|轉發請注出處


公眾號主編:孟琢 謝琰 董京塵


責任編輯:蔡若葵 孫雯


美術編輯:張臻 孫雯 高佳玉


專欄畫家:黃亭穎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章黃國學 的精彩文章:

蘇軾生命中的三位女性
大禹傳位的歷史懸案——大禹之子是破壞禪讓制的野心家
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版本及創作背景

TAG:章黃國學 |

您可能感興趣

王寧老師:走向現代的章太炎國學思想
劉老師教學點滴:哲學走向對人生價值和幸福的追問
老子,一位影響世界走向的哲學家
揭秘儒家學說是如何從一般學說走向了至尊
學習原來有方法!兩招助孩子從「普通」走向「學霸」,孩子的爸爸是這樣做的
大學生在同學的「加油」聲中,走向死亡,教會我們要適時學會拒絕
斯坦福大學開學演講:別在不斷優秀中走向平庸
雅痞帥叔叔:「當代藝術」正走向冷漠的未來
德國哲學網路走紅,哲學家成為網紅,這是它走向毀滅的開始嗎?
人到中年,女文青奔了心理學,男文青奔了佛學,我這個文盲,走向了神經病康復的道路……
高考壯行,考生走上紅地毯,在學弟學妹家長社會的關注下走向考場
效仿斯坦福走向矽谷,讓好的大學成為創二代的搖籃
"不懂醫學"的川普大叔上任 生物醫學領域研究將走向何方?
經濟學人:走向全球的BAT
祖孫三代受朱元璋恩寵的明初開國名臣,卻為何一步步走向絕路?
興趣是啟蒙老師,堅持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續航老師
剛大學畢業走向社會的我,就這樣被肥頭大耳的私企老闆給欺負了!
「巴爾幹岳母」是「歐洲祖母」的孫女,改變了一戰羅馬尼亞的走向
讓興趣成為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導師,而不是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