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修行妙理100條,值得學習

修行妙理100條,值得學習

關注「道教元始」,弘揚道家文化,功德無量!


一、 最有益處修行莫如做好眼前的善行。


二、 訪道人只有明白自己德行深淺,才能與有道者相應。

三、 真修行人對日常瑣事欣然而往。


四、 修行人的理性,在於豪不猶豫於任何必須要完成的事務。


五、 評價有道之士的道行前,自己要有深厚德行。


六、 評價任何人之前,要明白自然常理。

七、 無論多麼玄妙的道理,都對應著切實的修行法則。


八、 一切高明的道經,千言萬語不離妙道妙行與自然大成。

修行妙理100條,值得學習



九、 自然是最硬道理。

十、 每天要問自己的一句話:今天你自然了嗎?


十一、 每事要問自己的一句話:此事你自然了嗎?


十二、 無事要問自己的一句話:此刻你自然了嗎?


十三、 天機就是人人每天都能擁有的成仙機會。


十四、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不自然的心意和行為。

十五、 大修行就是全方位地修正自己不自然的心行。


十六、 清規戒律是通向道法自然的唯一捷徑。


十七、 修行人直截了當自然化自己的行為,俗人常會不自然地了卻一生。


十八、 真正修道人於自然妙趣大樂中自得,假修道人為了別人的讚美。

十九、 紫陽真人的以事煉心,忙裡偷閒鍊汞鉛,才是直泄真修妙道的天機口訣。


二十、 丹訣雖然靈驗,須得苦修證得。

修行妙理100條,值得學習



二十一、修鍊金丹證道,是天地間最上乘妙道正途。


二十二、修道與養生是無極和太極的的關係。


二十三、養生的秘訣在於:一切先天靈妙直達後天之所。


二十四、修道的秘訣在於:一切後天大有化升先天之初。


二十五、真明師常常直說真妙行,假後學往往曲溺假邪法。


二十六、能出家學道是三世積德,可在家修真須百代善緣。


二十七、自然元力所充之身,心中常懷無窮歡樂,恐懼煩惱自然消滅。


二十八、丹訣都是無比通靈臻於極妙,只有下的功夫才能的體會其中的靈妙


二十九、與其千里訪道得萬法,不如回家下苦功一刻。


三十、 道中人常說「老道老道吃飯睡覺」,得真訣此說是正法,不得訣是邪說。


三十一、「若於日用顛倒求,大地塵沙皆成寶。」這是盡泄天機之說。


三十二、欲換明師求明道,不如跟定愚人學糊塗。


三十三、依訣行功是明徒的所應做的唯一正事。


三十四、絕大部分自稱真心學道人,實則終日溺於俗事,往往荒廢一生。


三十五、修行苦志到極致,天地一新,萬事大樂


三十六、莫羨身後極樂土,當觀眼前自然天。


三十七、觀天地之大朴,明日月之真光,和身心之靈丹


三十八、修行人要晝夜耀神光於空寂,揚真意於無名,化萬物於玄元,此中真消息便是大丹藥物


三十九、修真第一法訣:懶散終生無救,勤快隨處登真


四十、 修道最需要悟性,悟不透,終生無救。而悟性加非常的勤奮謹慎,才能成功。

修行妙理100條,值得學習



四十一、煉丹最怕一曝十寒,此事須臾不可離,離者必敗。


四十二、多言數窮,是說的先天大限。修道人少說一句,光明大增。


四十三、每遇一事,吾定念先求無極混沌,待其妙意裊裊徐生之際,再做安排,此道人之日用顛倒。


四十四、修道不明待人圓融,是內無沖和妙意,則永遠不明修真為何物。


四十五、修道人好為人師並喜指點江山,是金木不交之象,當需反求其諸身。


四十六、修道人昏沉,是藥物不化,玄關不開,需要下死功夫才能悟透,做好這一段功夫。


四十七、修行屢屢遭難不能堅持,或不由自主荒嬉,此是德行功行有損,口舌有缺,速修德苦行補救之。


四十八、訪道者要誠心虛心加耐心,切忌無明怨氣加傲氣。


四十九、修鍊事全在數十年的功夫,做得到方才有道。


五十、 明師的最大特點,是沉著勇猛加歡喜常在。


五十一、修行人妙語,不外乎內外相應。後來者見古仙上師之外相妙行,定要尋覓內中真景,反之亦然。


五十二、修真者屢遭困擾,是功夫見長,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是修行真境。練家子長功夫之際。


五十三、自然是極致的鐵律,修道是自入大川逆流。


五十四、修道人要心意誠樸,生活有藝術感,做事有書卷氣,心靈童趣,活潑淡定,不可稍涉邪念。


五十五、修行人守太一清正妙氣,雖常寂寂無為,卻能縱橫天地化生無限樂趣,是真修行。


五十六、玄妙事常在清凈門中生出,異常行為當在自然法中窮盡


五十七、修真要緊處在於德行緻密,德行要緊處在於日用緻密,日用要緊處在於顛倒,此得妙得大趣關鍵。


五十八、初學道忌諱只說在嘴上卻不刻苦練,學道多年偶然小得忌諱故弄玄虛,小成後忌諱無功德障道


五十九、是大修行人自然有大德行,是真修行自然得大妙行,這是天地自然安排,非假人力所能為。


六十、 俗念放下一分,妙道精進一分。道法高一分,白虎青龍陡漲,卻來要你性命!虛心實腹弱志強骨之際,不可將就混過。你混的了一時,老天定要攔住你。以往的修行毀於一旦。進步猛虎噬,退後強龍吞。

修行妙理100條,值得學習



六十一、做事常懷愉悅之情,則內功自然增上。修鍊得妙樂融融,是大慧景象。


六十二、修真忌諱死氣沉沉,入定妙在活潑清凈,采煉重在真意周全,沐浴必要自然安泰。


六十三、入寶山空手而歸者眾,見高真得趣而行者寡。


六十四、大道之景象,淡乎無味,不可言狀!需待真有緣後學方能拾階而上。


六十五、自然氣象玄妙,需有道者可得其一貫。


六十六、少私寡慾,是得道者通德。


六十六、眾妙虛中,是得道者真性。


六十七、道功最要身心效驗,沒有真實效驗則不可稱已得,切忌不可虛誕狂想。


六十八、練家子要注意,致虛極守靜篤不是目的!萬物並作,吾以觀復是真大景象。


六十九、得真機後,自然常常惺惺昏默,是妙寂妙周妙相。


七十、 修道非同小可,乃奪天地造化之事,須得和光同塵,方圓逆從為知天順理。


七十一、古人丹經是實地功夫,虛設妙言,有真景象,無實做方,須得明師指點,不可妄自主張。


七十二、學自然之竅妙最繁雜,一層一個景象,一步一樣做法,非得於明師朝夕間亦步亦趨,狠下苦功若干年,不會有得。


七十三、古人師道尊嚴,於學道為最嚴!父母管生不管死,師父卻要於其萬死中救命。


七十四、學道久則怠慢心生,輕忽德行,是道心蒙蔽而不得法。得法者必定精、勇、柔、和、謙、明、正。天地正妙無不悉備。


七十五、俗務俗緣最障妙道,要當下了斷,凡嘴上推脫不能了斷者終生不得正法。


七十六、修行人當以眾生解脫事為首要事,離此真情,永世真慧不開,道妙不悟,道業難成。


七十七、修道人要學會十二時中,處事從容,待人溫和,江湖有義,不說不義之言話,不做荒唐濫事,不可遷怒非禮,做人有方,內修外發,自然中矩。


七十八、修道人須得腳踏實地,嚴格依次第,下學上達,不可標新立異追尋任何虛誕玄幻之事。


七十九、修行法門千千萬萬,性命雙修是唯一正途,學道者不可絲毫猶豫。


八十、 凡說性功成就,命功自然大成,此全然不得真傳者之邪說!若真懂得命功,絕不會如此混說。

修行妙理100條,值得學習



八十一、凡說命功成就,性功自可悟透,也是不得真傳者的痴妄。


八十二、凡執有為法不能成就者,可告知佛說八萬四千法門皆是有為法。


八十三、凡說道法為有為法,層次低,不了義者,皆是修行中的門外漢。


八十四、凡攻擊道教理、法、層次別教者,不得與之辯論,此皆虛言妄說,久則自滅。


八十五、佛理圓融無礙,出輪迴了生死,是天下第一勝義。道法把握先天先機,奪天地造化,無為而無所不為,也是宇宙間獨尊最上了義。此兩者為世間罕有之妙物,同謂之玄元眾妙。不可互相攻擊。當然道法另有超然聖意,非通常修行人所能企及,故不得恣意漫度臆測爾。


八十六、佛以生死為大,故超生死乃其終極關懷。儒家卻以仁義為大,而平天下要緊,可以殺身成仁,此二者初看矛盾,其實有甚妙關聯。不得當作互相貶損之理由。


八十七、輕慢道經師者或是慧心不夠,或仙緣未足,或做人品行陰德有損,雖然不一而足,是皆待教化之人。不可隨意棄之不顧,聖人無遺。


八十八、修道人於世間一切形而下之物品不得絲毫眷戀,否則內外精氣常常會結就絕症。此乃為何歷代仙師真人傳功謹慎之因。


八十九、明師教人隨機點撥,弟子當時時刻刻揣摩師訓之意,方才不會錯過要路關頭。若言師意不明,必定是未曾勤行力做,往往自己疏忽大意,毫無效驗,久則生大怨恨,仙緣不久矣。


九十、 古訓「至道至簡至易」,得訣而勤行者,方能深明妙趣。學道須從簡易處狠下功夫,不可糾結於無明小可謬論。


九十一、修道必待護法輔助而後成,然而最大護法是自己明白世事洞明人情,先要內外通明,而後外來護法。


九十二、徒榮師榮,為師不可不著力訓誡。徒敗師滅。為徒不可不謹慎行事。


九十三、天機不可管窺臆測,需待明師一一指點。學道時依訣行功雖然是第一要義,卻切忌盲修瞎煉,內心明白四達,須得修鍊中仔細體悟。


九十四、凡圖謀即刻成就,立躋天仙,當下得丹,聞妙道反而狐疑反覆,抱殘守缺,再三挑剔,聞一悉明者,屬於所知障道,摯情屏妙,理明行彷,此皆於大道緣淺,當需引而不發,使其自得自明然後可以訓誡。


九十五、凡以經文自誤,執著一說不及其餘,糾結一得不及全豹,一葉障目不見森林,此皆是難救之下士,需待機緣或可解脫。


九十六、妙士遇明師,可以隻言片語之間,理法通悟即行既得即徹而明之,此所以「明理三言兩語,得丹只在片晌。」


九十七、此自然而然妙理,修之即刻得妙,是上士利器。修之不得妙意,是躬行不勤,真性泯滅,悟真難全,真意不至,速退爾後自檢討德行誠意之。


九十八、奪先天自然之先機,把握造化之先,絕非人力所能為,要徹底放開俗情俗意,才能佔先奪天,此人定勝天本意。


九十九、學道之途最狹窄,修行全憑率真性。大漠之中孤獨身,生死全在慧信中。


一百、 只管耕耘不論收穫是正途。反之,欲知強求結果者,往往所得不妙不美,終生蹉跎。


圖文來源網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元始 的精彩文章:

觀北斗之星象,掌握天時,察陰陽之運行,瞭然吉凶

TAG:道教元始 |

您可能感興趣

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書法藝術欣賞——理通:出新意於法度,寄妙理於豪放
指坐工申明妙理 學真道喜遇明師
宋代書法:法度之中出新意,豪放之外寓妙理
誦持萬遍,妙理自明的道教經典:《高上玉皇心印妙經》
女書家李艷秋,書作在法度中蘊含趣味和妙理,清正平實
周劍之:妙喻與妙理——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賞讀
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陝西書協副主席魏良書作
精蘊妙理的旋、球、環——宇宙演化新觀照
《彌陀要解》 有情無情,同宣妙理
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女書家蔡禮禮書作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