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小暑,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節氣。暑,表示炎熱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小暑六月節》


唐·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小暑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夏日》

宋·朱熹


季夏園木暗,窗戶貯清陰。


長風一掩苒,眾綠何蕭摻。


玩此消永晝,泠然滌幽襟。

俯仰無所為,聊復得此心。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小暑開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後結束,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華南、西南、青藏高原也處於來自印度洋和我國南海的西南季風雨季中;而長江中下游地區則一般為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後北方冷空氣勢力仍較強,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與南方暖空氣勢均力敵,出現鋒面雷雨。小暑時節的雷雨常是「倒黃梅」的天氣信息,預兆雨帶還會在長江中下游維持一段時間。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時至小暑。南方地區平均氣溫為26℃左右,已是盛夏,頗感炎熱,但還未到最熱的時候。常年7月中旬,華南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可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溫高於30℃、日最高氣溫高於35℃的集中時段。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於華南初春時節景象。小暑前後,華南大部分地區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常年7、8兩月的暴雨日數可佔全年的75%以上,一般為3天左右。在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發,甚至引起泥石流。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牽牛花十二韻》


清?朱彝尊


料得林扉昏掩處,高荷大芋枕邊聽。


雨氣西山黯未開,更聞小暑一聲雷。


不煩走馬沖泥苦,便可乘船入市回。


小暑大暑正清和,荷花香風透涼閣。


綠柳池邊閒遊戲,銀浪滾滾識金梭。


避暑佳人搖臼扇,奴在房中受折磨。


思君不至那知暑,拿著六月當臘月。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小暑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伏」即伏藏的意思,「熱在三伏」,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民間度過伏天的辦法,就是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種吃法便是為了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天氣熱的時候,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適合此節氣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過量,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嚴重的會造成腹瀉。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圖片來自By@szwukong1977


民間還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說法,暑期氣溫高、濕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經過雨淋潮氣熏蒸,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在上面坐久了,能誘發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贈別王侍御赴上都》


韓翃


翩翩馬上郎,執簡佩銀章。


西向洛陽歸鄠杜,回頭結念蓮花府。


朝辭芳草萬歲街,暮宿春山一泉塢。


青青樹色傍行衣,乳燕流鶯相間飛。


遠過三峰臨八水,幽尋佳賞偏如此。


殘花片片細柳風,落日疏鍾小槐雨。


相思掩泣復何如,公子門前人漸疏。


幸有心期當小暑,葛衣紗帽望回車。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小暑期間的「六月六」為「天貺節」,史書記載此節始於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貺」即「賜」,「天貺節」即天賜之節,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屬賜「冰麨」和「炒麵」之因,故稱天貺節。另外民間相傳這一天是龍宮曬龍袍的日子,這一天家家戶戶不約而同「曬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櫃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濕,防霉防蛀。 另外民間傳說因為「小白龍」犯了天條,被龍王父親囚禁在很遠的一個小島上,唯有六月六這一天,龍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龍」由於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晝夜兼程,帶來了驚雷閃電,狂風暴雨。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端午三殿侍宴應制探得魚字》


唐·張說


小暑夏弦應,徽音商管初。


願齎長命縷,來續大恩餘。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


助陽嘗麥彘,順節進龜魚。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書。


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傷蛇意,銜珠遂闕如。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小暑期間已經進入伏天,古人說伏是「隱伏避盛暑」的意思,《漢書·郊祀志注》中說:「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入伏,俗話說:「小暑大暑緊相連,氣溫升高熱炎炎」。這段時間叫數伏天。數伏天氣要一個多月,古人把這段時間叫「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組成。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後是第四個庚日叫中伏,如果第五個庚日在立秋之前,那麼中伏就需20天,俗稱兩個中伏;若在立秋之後,中伏就是1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叫末伏。 「伏」,乃是藏陰氣於熾熱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與五行搭配中屬金。金怕火,在數伏天氣中逐日消減,因此古人以庚日來計「伏」。入伏以後,暴雨易形成洪水,稱為「伏汛」。農諺說:「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福雨淋淋農民喜,小暑防洪別忘記」。因此,數伏天氣既要防暑,又要防汛。我國用十個天乾和十二個地支相互搭配,六十天為一周期的紀日方法,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了,據甲骨文研究是在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2年)元月二日已巳日開始,至今從未錯記,是中國曆法史上的一個奇蹟。由於干支紀日與農曆各月無一定對應規律可循,除推算個人生辰八字有用外,在其他領域目前很少使用,只有在推算「伏日」、「出梅入梅」、「分龍」等雜節氣時才使用。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古代伏天時跟其他節令一樣,民間傳承著很多習俗,遠在先秦已見伏日祭祀的著錄,古書上說伏日所祭的是「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因為炎帝是傳說中的太陽神,祝融則是炎帝的玄孫也是火神,傳說炎帝叫太陽發出足夠的光和熱,使五穀孕育生長,從此人類不愁衣食。人們感謝他的功德,便在最熱的時候紀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傳說。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登沃州山》


唐·耿湋


沃州初望海,攜手盡時髦。


小暑開鵬翼,新蓂長鷺濤。


月如芳草遠,身比夕陽高。


羊祜傷風景,誰雲異我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唐·李頻


卻憶涼堂坐,明河幾度流。


安禪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國曾重講,雲林半舊遊。


此來看月落,還似道相求。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圖片來自By@binbin1314720


《夏日對雨寄朱放拾遺》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傳,無意謁王侯。


小暑金將伏,微涼麥正秋。


遠山欹枕見,暮雨閉門愁。


更憶東林寺,詩家第一流。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伏天需要注重養生,俗話說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在傳統習俗里餃子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北方有的地方有吃生黃瓜和煮雞蛋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還有入伏吃羊肉習俗,民間有「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南方則有小暑黃鱔賽人蔘說法,也小暑吃藕、小暑吃芒果習俗。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圖片來自By@孤島飛鷹


實際上小暑時節,氣候炎熱起來,人們食慾降低、胃口不佳、腸胃不適,民諺說「小暑大暑,有米也懶煮」,酷暑時節,人們應該通過吃西瓜、黃瓜、冬瓜、茄子、綠豆等味甘性涼食物,以達到清熱、去暑、解毒的作用。氣溫高、濕度大會導致人們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出現全身倦怠無力、心悸、出汗、失眠、多夢等神經衰弱癥狀,因此可適當服用維生素C和複合維生素B族,以利於調節植物神經功能,消除癥狀。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納涼》


宋·秦觀


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夏夜追涼》


宋·楊萬里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2016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大賽中國賽區再度起航


本次中國賽區作品徵集時間從5月1日至8月31日


新增攝影類別:圖片故事類/Power Of Storytelling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漲姿勢!研究者發現青蛙交配新體位
承載著六百年鄉愁的安順地戲
沖著學校這麼美,能報清華要拚死啊!
無聊亂翻書·啟功與筆工
瀕危物種興旺發展,但黃石公園依舊不容樂觀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今日小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今日小暑,益食餃子
今日小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酷熱難耐,心靜則涼
溫風至 小暑來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小暑養生:要過六關靠三寶
小暑:一候,溫風至
七月,暖風至,小暑來
溫風至,小暑來,沒有荷花與西瓜的夏天,就不叫夏天
今日小暑,溫風至,周末高溫謹防中暑!
今日小暑:溫風至,酷暑始,小暑過後養生保健注意這3點
今日小暑:梅雨盡,溫風至
溫風至,酷暑始,小暑過後養生保健注意這3點
溫風至 暑熱襲 小暑節氣怎麼養生
小暑,風雨過後是陽光
今日小暑 | 溫風至,盛夏始,習俗養生要知道!
溫風漸起,蟋蟀居壁——今日小暑
小暑季節到來該怎樣降暑呢?
小暑來臨,伏天已不遠,夏季養生要「以熱攻熱」
七月小暑一定要吃它,祛風濕,去濕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