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與小喵一起來看曾國藩自我修身,力臻完美的一生!喵~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唐中雲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湖南是一個地靈人傑的好地方,很多歷史名人都出自於湖南,比如王船山、毛澤東,著名文學家沈從文、畫家齊白石、唐朝書法家歐陽詢、造紙術發明者蔡倫……作為一個湖南人,我最推崇的就是曾國藩。


帶著敬仰與崇拜,寒假期間,我特地去雙峰參觀了曾國藩故居,我知道在歷史上對曾國藩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在他個人的品質上還是很少有人詬病的。所以我推崇的是他發奮的品質——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中人」,《過秦論》中有一句,「陳涉才能不及中人。」是指中等資質的人,平常人。「完人」,完美的人,是來自一副對聯「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這裡我借過來,是要說明曾國藩一生,都在自我修身,致力於達到完美的境界。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中人之資


說曾國藩是中人之資,這是很多人說過,梁啟超曾評價「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這是說曾國藩在同時代的大人物當中是最笨的一個,曾國藩自己也常說「吾生平短於才」,「秉質愚柔」,讀書做事,反應速度都很慢:「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讀不能終一行。他人頃刻立辦者,余或沉吟數時不能了。」


湘鄉流傳一個故事,說一個小偷在他家房樑上等著曾國藩熄燈睡覺好下來偷東西。可是曾國藩在背一篇文章,怎麼也背不下來,小偷都等急了,於是就跳下房梁說,你真笨,我都背下來了。你還背不下來,然後拂袖而去。此笑話顯然是後人杜撰,但故事透露出曾國藩的腦袋,可能確實不是很靈光。


而就是這個笨小孩,以如此平庸的資質,又出身在一個普通的小地主家庭,成長於偏遠深山之中,最後卻能夠出將入相成為儒學大家。我想大家一定特別想知道,這其中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曾國藩的成長之路上有沒有什麼秘訣?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尚誠尚拙


借用曾國藩家書里的一句話:


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


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這句話體現了曾國藩「尚誠尚拙」的人生哲學。曾國藩在求學上「笨拙」,表現為專而有恆,他讀書先弄懂一經,一經不弄會,絕不看別的。一句不懂,不看下句。所以憑藉這種精神,他無學不窺,無窺不絕。他既是一位清代卓有成就強調經世致用儒學大家,還繼承了桐城散文派,開創了湘鄉派,同時還是軍事家、教育家。對當時和後世,影響深遠。


在日常生活上他「笨拙」地堅持他的日課十二條: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門。比如他要求自己每天讀《廿三史》二十頁,天天如此,從不間斷。還有他從三十歲開始寫日記,一直到他61歲去世,也不間斷。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在戰爭上,他不像孔明一樣有很多錦囊妙計,用的也是笨拙的計策。他以「扎硬寨,打硬仗」而著稱。湘軍主動攻城時,如同巨蟒纏人一樣,用一道一道的壕溝把這座城市活活困死。他們攻城的時間,不是一天、兩天,而往往是一年、兩年,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不停地挖壕溝。安慶、九江、天京,都是這樣打下來的。等戰爭結束,城牆外的地貌就都被湘軍徹底改變了。在他和太平天國對峙,被圍祁門時,他死守了10個月,遺書都寫好,隨時準備揮刀自盡,最終柳暗花明,戰勝太平軍。他曾用兩個詞來形容自己的戰爭生涯一是「屢敗屢戰」,一是「艱苦卓絕」。


正是曾國藩的「尚拙」承認自己的笨,從而更謙虛,學習時肯用蠻勁,不惜力,這樣,勤就可以補拙了。笨人心理素質好,因為屢戰屢敗,也不怕失敗了,因此能屢敗還屢戰,最終能堅持到勝利。笨人誠誠懇懇,為人謙敬,容易獲得師友的幫助。有時候太聰明了容易心高氣傲,別人就不愛幫助他了。其實,「笨拙」是通向大徹大悟的一個階段,當一個人開竅後,他就不再笨拙,就成了大智若愚而非真愚。而聰明的人如果不能「尚拙」,那麼最後就成了小聰明而非真聰明了。


曾國藩在家書中寫道:「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我高中時在班裡是最笨的,但我比誰都努力,所以最後考分比他們都高。但那時我不知道這句話。後來發現這句話,覺得是特別給我寫的。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曾國藩做事靠的不是精於謀略,不是投機取巧,也不是把精力放在尋找捷徑上,而是憑著自己執著的態度,堅韌的意志、至誠的信念。那曾國藩為自己所樹立的是什麼樣的信念?遇到困難時又如何勉勵自己去實現目標呢?曾國藩有兩聯自箴,耐人尋味:


不為聖賢,便為禽獸;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


人間那有空閑的光陰。


第一副對聯中可以看出曾國藩的志向是要為聖賢,這是立志高遠而且是立德之志,下聯是不問結果,只關注修身的過程。所以這副對聯是要修聖賢之德,立德做好了,立功立言自然而成。


他在家書中說:「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悌仁義是也;修業,則詩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至於功名富貴,悉由命定,絲毫不能自主。」


第二副對聯,說的是他勉勵自己實現目標的方法——吃苦和惜時。其實人世間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實現的。立志、努力行動、歷盡磨難、珍惜時間,這可能是所有成功人士的模式。但說到容易,做到就很難了。曾國藩用一個「悔」字來確保自己可以做到。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悔」,就是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反省,對自己的錯誤進行悔過自新。曾國藩22歲中秀才,23歲中舉人,27歲中進士。到京城後拜唐鑒、倭仁、何紹基為師,跟唐鑒學習「靜」的方式,跟倭仁學習反省的方式,倭仁老師教他寫日記,從30歲開始曾國藩在日記中進行深刻反省,一直沒有間斷。


他貪睡戀床,不能黎明即起,他罵自己「一無所為,可恥」;喜吟詩作賦,尋章摘句,未將精力用於經史等有用之學,他以為病症在好名,「可恥」;給地方官吏寫信,親切一些,則是「意欲餌他饋問」,「鄙極丑極」,應重寫一函,「作疏闊語」;朋友新納小妾,到朋友家看到那小妾在座,不免激動,說了幾句笑話,回家自責:「放蕩至此,與禽獸何異!」


正是因為深刻的反思和追悔,曾國藩的思想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他先是一位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儒家理學家,在戴孝辦團練的初期他又採用法家思想,他認為亂世必用重典,得罪了湖南官場,和綠營鬧翻,得到「曾剃頭」的惡名。


晚年時,父親去世,曾國藩在思雲館中重讀老莊,從而學會了以柔克剛,功成身退。他讓自己的九弟曾國荃攻下南京後,請求功成身退,自己亦請求裁減湘軍,從而避免了「兔死狗烹」的歷史厄運。晚年的曾國藩,接受耶魯大學畢業生容閎的建議,和李鴻章一起上書建議朝廷送清國小留學生出國深造,師夷長技以自強。因此他又是西方新思想的啟蒙者。「反思」和「追悔」,讓曾國藩把傳統的思想和近代的先進思想奇妙地結合在自己的身上,不斷地「反思」和「追悔」,讓那位僅有中人之資的曾國藩不斷地完善成為傑出的人才。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曾國藩把自己的書齋命名為「無慢室」,「無慢」就是不要慢的意思。我去他的富厚堂看到了他的書齋「無慢室」,也看到了一位學者他一生所崇尚的品質——勤勉。一位時時要求自己「無慢」的人才可以是一位廣識英才的良相伯樂,一位臨危受命的文人將帥,一位飽讀詩書的散文大家,一位循循善誘的教育專家。不是惜時如金,在61年的人生中怎麼能有這麼多的成就呢?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曾國藩不僅自己在歷史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他的為官之道和人生哲學也深刻地影響了一批人,而這些人則成為晚清時期的中流砥柱。


他知人善用,在他的人生中,他不僅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一批落魄士子。耳熟能詳的做高官的有左宗棠、郭嵩燾、胡林翼、李鴻章等等。學者則有俞樾、李善蘭、華蘅芳、徐壽。左宗棠本一介布衣,是他向皇上舉薦,後來有平定新疆之功。當時他的幕府是歷史上規模和作用最大的人才庫,幾乎聚集了當時社會的人才精華。他一生推薦過的下屬有千人之多。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一個中人之資的人,正因為知人善用,正因為他謙恭地招攬這些人才,天天和這些能人在一起交流學習,他又不斷地反省悔過,改過自新,曾國藩自己也逐漸脫離了中人的隊伍,而成為一位出色的人。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時代里,在國家危難,民不聊生的時代里,曾國藩和他的物色的人才為我們多災多難的民族帶來了執著的精神和希望的曙光。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先賢的教誨猶然在耳,而曾文正公則身體力行。難怪對漢人心存芥蒂的咸豐皇帝也把曾國藩喻為「勛天柱石」,那塊匾現在還掛在曾家。在曾國藩去世後,左宗棠送的輓聯很能說明這點:


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


同心若金,功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居安思危,修身教子


在中國歷史上,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紅樓夢》中《好了歌》唱道: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老子》也說:「金玉滿堂,莫之能守」。歷史也告訴我們確實如此。但曾氏家族卻是代代有英才,這次參觀曾國藩故居,到了富厚堂,面對著曾家的家族表,我們可以看到,曾氏後人中,真是人才輩出。


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就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在清代末年,他不僅精通詩文書畫,還刻苦學習英語。在西北邊境危機中,曾紀澤憑著其鬥志和談判藝術舌戰強敵,從沙俄口中奪回了伊犁城,取得了清末外交史上一次重大的勝利。次子紀鴻喜愛自然科學,是清末的數學家,只可惜中年早逝。孫子曾廣鈞是詩人。其曾孫輩曾約農是台灣東南大學第一任校長,玄孫曾昭掄是北大化學教授,曾昭燏是南京博物院第一任院長,也是著名的考古學家。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據調查,曾國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綿延至今200年間,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餘人,而鮮見紈絝子弟。如此長盛興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屬罕見。


曾國藩不僅事業有成而且治家有道,教子有方,家風端正,家教嚴謹。他對子女的教育,在其家書中多有體現,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如下的兩方面。


首先,居安思危,勤儉持家。樓高易倒,樹高易折。「居富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長久之計。能從勤儉耕讀上效出好規模,雖一旦罷官,尚不失興旺氣象。若貪圖衙門之熱鬧,不立家鄉之事業,則罷官之後,但覺氣象蕭索。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曾國藩在當官時,時時想著不當官時家人如何生存。「克勤克儉,宜耕宜讀」這樣無論當官還是為民都可聊以為生。


曾國藩說:「不願代代享富貴,但願代代出秀才。」他常讀《廿三史》明白驕奢淫逸是敗亡的根本,而且由儉入奢,易於下水。由奢入儉,難於登天。所以要一直保持寒士的勤儉作風。秦朝的李斯在得意時雖然擔心盛極而衰卻沒有任何預防的舉措,最後全家被斬。「富貴而驕,自遺其咎。」曾國藩反覆要求其家人,「極盛時做衰時的預想」。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其二,曾氏主張,不留錢財給子孫,但留詩書和家規。在富厚堂里最讓人徜徉的地方,是3棟藏書樓,多的時候,藏書30萬冊,這些書是曾國藩從北京琉璃廠買來的,從北京運到湘鄉山溝,歷經艱辛,方顯寶貴。曾國藩的公記藏書樓,曾紀澤的朴記藏書樓,曾紀鴻的芳記藏書樓,都曾雇專人管理。曾紀澤在家鄉待到39歲才出來做官,靠自學的英語獲得留歐公使一職。在這山清水秀的清凈之所讀書思考,坐擁萬座書城,又有父親的諄諄教導,怎能沒有出息。遙想30萬冊的藏書樓,我真想就留這裡當個圖書管理員,可惜已經是樓在書空。


同時,曾氏家規祖傳八寶——早、掃、考、寶、書、蔬、魚、豬。這八個字實際上包含了很現代的教育思想。「考」是祭祀祖先,有家族的使命感和榮譽感;「早」、「掃」起早、打掃是體力的鍛煉是耐心的磨礪;「寶」是和鄰里有和睦良好的關係,這是生存的良好的環境;而「書」是精神的滋養;「蔬、豬、魚」是身體的滋養,衛生、健康,而且透出家族的勃勃生機。所以在這樣的教育下,曾氏家族的優秀人才才能源源不斷,層出不窮。雙峰當地過年要去拜祖,當我帶著孩子站在祖先的墓碑前時,確實在反思這一年我努力了沒有,有沒有做辱沒祖先的事情。這樣的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能促使後輩更加努力。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曾國藩自己總結的四句箴言:


一曰慎獨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


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勞則神欽。


這既是他教子箴言,也是他自己成功的法寶。我用這四條來修身,雖然沒有什麼成就,但是確實做到了心安。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作者簡介】


唐中雲,高級教師,熱愛課堂,熱愛古文。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曾國藩——從「中人」到「完人」的追求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章黃國學 的精彩文章:

林語堂:理想的教育是培養對知識的鑒賞力
馬東瑤:邊塞的謎案與畫風——讀王之渙《涼州詞》
王寧老師:訓詁學,一門走向當代的「絕學」
蘇軾生命中的三位女性
大禹傳位的歷史懸案——大禹之子是破壞禪讓制的野心家

TAG:章黃國學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歷史,達到完人級別的,只有四人,狄仁傑跟曾國藩都是女老闆
曾國藩:怨天尤人最終傷的是自己
曾國藩識人,看懂天下人!
曾國藩後人今何在
曾國藩:活在中國歷史上最尷尬時代的人
曾國藩:太「自我」的人,交不到朋友
曾國藩:人之不可救藥
曾國藩恪守「三戒」成完人
曾國藩的後人到底有多牛?
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曾國藩
曾國藩的識人用人之道
他堪稱太平天國時期的完人 差點讓曾國藩兵敗自殺
曾國藩最恨的人,一心想當皇帝,如果他統一中國,中國將倒退五百年!
曾國藩:男人如果能做到「六戒」,人生前途將無可限量!
曾國藩的人生「三貴」
曾國藩與求闕齋:做人忌滿,萬事求缺
曾國藩:一個人最大的智慧,是讓人對你放心
人之大者曾國藩
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