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頭三年決定寶寶一生,這些做不對可不行!

頭三年決定寶寶一生,這些做不對可不行!

著名義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通過對幼兒自然行為的細緻、耐心、系統地觀察後指出:兒童在某一特定的時期,都會出現某種敏感期,在敏感期內施教,事半功倍,可迅速提高孩子心智的發展!

頭三年決定寶寶一生,這些做不對可不行!


因此,有人說抓住敏感期,你的教育就對了。確實如果敏感期沒有處理好,那麼在孩子以後的人生中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里把兒童的敏感期總結為31個。涵涵媽在這裡主要講以下幾個三歲左右寶寶常見的敏感期:


口腔敏感期(4-12個月)


特點:吮手指,拿啥吃啥。

寶寶出生後不久到一歲多點,都是口腔敏感期,這個時期的他們在用口腔探索世界,具體表現是愛吃手指,拿到什麼東西都往嘴裡塞。


一般老人都會阻止這種行為,但是因為之前做足了功課,我就很反對家裡老人這麼做,任由涵涵吃她的手指,大人要做的只是保證雙手衛生。結果涵涵到六個月時就不吃手了,也幾乎沒出現見啥吃啥的現象。

頭三年決定寶寶一生,這些做不對可不行!



因為玩具我允許她吃,當然前提是衛生。而硬幣、剪刀之類的,或者盡量不給她拿到,或者從小灌輸為什麼這些東西不能吃,講明白吃了之後有什麼危險。

很多大人怕孩子聽不明白解釋,只是一味地強制性不許怎樣怎樣,結果就是孩子偏偏吃,到幼兒園了還吃手,吐口水,說髒話,這些都是口腔敏感期沒過渡好的原因。


手臂敏感期(6-12個月)


特點:愛扔東西,打人,摳窟窿。


涵涵在6個月後就進入了手的敏感期,喜歡扔東西,看見小孩就打,甚至有時拿手去摳人家眼睛。


手的敏感期到來時,寶寶有一個抓的過程——滿手抓,三指抓再到兩指抓。你會發現孩子的手越來越靈活,從只能抓幾秒撥浪鼓到可以用兩個手指捻起桌上的小東西,這是多麼偉大的一個變化。

頭三年決定寶寶一生,這些做不對可不行!



手可以在大腦的支配下,完成上百種動作,我們發現很多成年人,不會點鈔,不會栓繩子,這其實是手臂敏感期沒有過渡好。


還有的家長會為孩子不停地扔東西的動作感到鬱悶,其實,這是寶寶在通過這種方式來感知空間。所以,手的敏感期後,緊接著會出現大肌肉發育敏感期和空間敏感期。

對於涵涵打人,甚至摳人家眼睛的行為,那個時期我挺頭疼的,但是覺得肯定大點會好,因此也沒有指責她,而是給她講道理,為什麼不可以打小朋友,摳壞人家眼睛,小朋友會有多疼,多痛苦。於是她很快就明白了,自己不可以這麼做,而應該用更好的方法去表示喜歡和友好。


自我意識敏感期(1.5歲-6歲)


特點:這是我的,那是我的。


從開始說「我的」到開始說「不」到開始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漸漸地孩子們有了自我意識。


這時的孩子出現的最多的現象是劃分我的,以便清除你的,同時通過說「不」使用自我的意志的感覺,我說了算是最重要的,如果發生不符合他心思的事情就會大哭大鬧,孩子們的表現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出現的年齡1.5歲-6歲。


涵涵在這個敏感期來臨的時候,表現非常強烈,她的東西我們不可以用,她的玩具也不喜歡跟別的小孩子分享。

頭三年決定寶寶一生,這些做不對可不行!



她喜歡從說「不」中感受著與他人分離的快樂,漸漸地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學會了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自我意識敏感期有的孩子要持續到12歲,這個敏感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敏感期。因為它是一個思想獨立的人形成的重要過程。


我們發現,有的人會特別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能要什麼?而有的人特別容易被別人的思想所煽動,所左右,所誘惑。這就是自我意識有沒有過渡好的反映。


因為沒有自我,不能歸屬於自己,則必歸屬於他人!


因此,自我意識敏感期,大人一定要幫孩子過渡好。


執拗的敏感期(3-4歲)


特點:必須按我說的來。


執拗敏感期也叫秩序敏感期,特點就是事事都要按照他的意思去辦,而且之前做這個時期的順序是怎麼樣的,必須還是怎樣,不能打破。


比如對涵涵來說,晚上睡覺前必須是洗澡,喝奶,刷牙,講故事,缺一不可。再比如奶必須是媽媽來沖的,否則哭鬧不喝,要求重新來過。

頭三年決定寶寶一生,這些做不對可不行!



孫瑞雪老師說:「兒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現螺旋式上升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了秩序的破壞而哭鬧,秩序一旦恢復就會安靜下來;第二個階段,為了維護秩序而說「不」,自我意識開始萌芽; 第三個階段,為了維護秩序而執拗,一切要重新來。」


這一階段可能家長會為此感到很苦惱,因為有些執拗的要求具有不可逆性,而孩子需要從有秩序的環境中尋找安全感。


所以,解決兒童的執拗問題,一是要理解,二是要變通,三是要成功。


我們做家長的要放慢速度,當你要固有的秩序發生改變時,最好能提前給孩子打好招呼。而遇到不可逆的事情時,要允許孩子將自己的不良情緒發泄出來。


家長處理敏感期時最常見的失誤:1、 不要刻意去「教」


比如孩子吃手指,拿東西就往嘴裡塞,再比如執意把鞋子穿反等,看似不正確的行為。我們不要刻意地去教,去糾正。


因為以小寶寶的能力來說,是沒有對錯的,告訴他錯了會給他壓力,我們說話的口氣會讓她緊張。對於穿錯鞋子,我們正確的做法是平靜的告訴她兩隻鞋交換下,時間長了,她自己就會穿了。而不是一味的說教。


2、 不要給孩子亂貼標籤


手臂敏感期來了孩子會打人,自我意識敏感期時他不樂意分享自己的東西。


如果我們就因為這些行為,而給孩子貼,比如「不禮貌」「小氣鬼」等各種各樣的標籤,那麼這就是對孩子的不尊重,不理解。甚至孩子還會向你所說的方向發展成你最不願意看到的樣子。


3、 不要強迫孩子


很多大人為了面子問題,會強迫孩子出讓自己的玩具。或許對大人來說那只是個玩具,但對小孩子的意義就不是了。


而你的強迫會讓他變得更加不愛分享,或者走向另一個不爭不搶的極端。


4、 不要在別人面前說孩子「壞話」


不要把孩子的敏感期當作「壞事」,也不要把敏感期內的某些行為當作笑話給別人聽。


再小的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自尊,我們不能拿孩子的缺點或你認為不好的地方當作談資。你如果不想造就孩子造成自卑、不樂觀、不開朗的性格,那就家庭內部解決孩子問題。


5、沒能巧妙利用敏感期


在孩子的各種敏感期內施教,通常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數字敏感期,邏輯思維敏感期,繪畫敏感期等來臨時,你可以把他此時的愛好培養成為特長。


往往這個時期內進行培養,要容易很多,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此時他興趣正濃。


所以,了解了孩子的各種敏感期,那麼教育孩子將會變成一件很有趣,很簡單的事情。但前提是育兒先育己。


【更多實用育兒文章,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我們仨(qinlingyewei521),我們推崇接地氣兒的育兒理念,傳播最實用的育兒方法】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仨 的精彩文章:

TAG:我們仨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寶寶生下來就沒鼻子,爸媽做了這樣逗比的決定
生不生二寶,這幾個人將替你「決定」!
看看這些在決定生不生二胎,說的太對了!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績,而是這3句話!不看虧大了
孩子幾點出生,決定他一生的性格!快來瞅瞅你的寶寶準不準!
他說:「一旦決定好,就窮其一生去做」
她生寶寶後沒有像別人一樣把老貓咪送走,結果證明她的決定是對的
四維彩超後做了一個悔恨終身的決定!對不起寶寶,是媽媽太懦弱了
你必須了解這幾點,到底生不生二胎,自己決定
原來不僅僅是遺傳,孕期這些習慣也決定了未來寶寶的長相!
家裡有寶寶出生後就把狗狗送走,這是一個很笨的決定
寶寶肚臍的形狀,不是由媽媽決定的,也不是爸爸,而是他!寶媽要注意了!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這2個關鍵階段!現在看到還不晚
很准!耳朵的形狀,決定你是一生富貴還是一貧如洗!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績,而是這5件事!
寶媽這些事你不知道吧!你的睡眠有多少,直接決定了寶寶的未來!
這三件事,決定了你的一生!
寶寶小時候跟誰睡,將會決定他一生的性格,媽媽別不當回事
如果決定在一起了,就一輩子不要鬆手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