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老師:念身法門的基本認識

南懷瑾老師:念身法門的基本認識


南懷瑾老師:念身法門的基本認識



念身為十念法之一種,為念阿那般那(出入息)一法之後,修習禪觀的重要法門。依佛聖教經論所教,念身又為三十七菩提道品中四念法之一部分。

三十七菩提道品,為大、小乘佛教的基本修持論典,其內容為有條理、有系統的說明修證菩提道的原則,包括理論與實際兩部分。就整體而言,三十七菩提道品為一完整的修法,但卻為一般人所忽略,認為徒是名言,無關重要。必須在大徹大悟之後,才能真正明白它的要義。


四念法為三十七菩提道品的根本基礎。所謂四念法,即念身不凈,念受是苦,念心無常,念法無我。


一、念受、念心、念法與念身


一般人,在生活里所遭遇到的病苦、煩惱,或者是吃不好、睡不足等,都是屬於生理上或心理上的覺受。這是很明顯淺近可知的。

在修持靜坐中,有時候,思想部分比較寧靜。而在感覺方面,覺知反而增強了。譬如,覺得自己打坐很舒服,已經進入了樂境,以為大有所得了。事實上,從心法的觀點,仔細參詳;這種舒適的覺受,也等於世俗各種苦、樂與不苦不樂等情況一樣,都是苦果。只是由世俗感受上比較差別,把較為輕度的苦認為是樂。即使在靜坐中,偶有片刻所產生的清明樂境,也是不究竟,仍然是自己意識所產生的幻象,而且,當打坐時,才有如此的覺受,沒有打坐時,就沒有這些覺受,簡言之,「坐時有,不坐則無,是則非道,知非即應舍卻。」因此,這一切的覺受,畢竟是苦。


至於受蘊中所產生的苦境,到底如何發生呢?它是由我們的妄識心所構成的,此妄心,為第八阿賴耶識所顯現,本因眾生無始以來的執著妄想。例如平時的思惟、分別,皆為此心的作用。因此,個個眾生我執太重,再加上後天所受的學問與教育,更產生增上慢的心理。


念心無常,即是思念自己煩惱的根本,皆由於妄識心循聲逐色於外塵隨境交轉而起生滅,念念遷流,輪轉不息,永無休止。所以,解決煩惱、無明之道,首先應息滅妄識心。進而破除我執。


念法無我,就是常常思念自己所學的一切知識都是如何修養自性,去除我執,而達到無我的境界。世界東西文化,每一種宗教與哲學的內涵,或者每一位聖賢的言行,莫非不是教導我們如何做到「無我」。


然而,究竟有幾人,真能做得到「無我」呢?所謂我,應該包括身、心兩部分,因此,若不能先明白此身非我,並且證悟此身無我,自然不能做到真正的「無我」。

至於,如何做到此身無我(即無身),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譬如,天氣轉涼的時候,色身就會有寒冷的覺受,一點也空不掉,而且,一不小心,也會發生感冒。因此,修持的過程,要做到無身,固然不易,而要做到「無我」,更是困難。吾師鹽亭老人有一首詩說明此一情境。


業識奔如許 家山到幾時慚言精進我 羞對天人師五蘊明明幻 諸緣處處痴藏珍誰可擬 之子欲何之


二、色心一元的修持原理


佛陀在世時,有很多聲聞、羅漢弟子,修持小乘法,將色心二法分開,棄絕色法,只修心法,因此,證得有餘依涅槊,斷三界煩惱,而後入火光三昧,灰身滅智,自認為已歸入空寂無為的涅槃界,即所謂不受後有。但是,這仍然是不究竟的。


從佛法的觀點,心物是一元的,色與心皆是第八阿賴耶識(心王)所顯現,因此,色心二法是平等的,互相作用,如同理學家所說,太極一動分陰陽,陰陽對立相生而成萬物;也如老子所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修持的過程,須參透心色二法兼了,才能達到究竟圓滿,如楞嚴經云:「心能轉物,即同如來」。

唯識學裡有述及二十四種心不相應行法,譬如時間,勢、速(光速、動力等),這些自然界運行的法則都不是心法所能改變的;那是指與我們的意識心並不相應。並非是指八識心王的心體。譬如打坐,真正入定,一旦出定,已過了一天,把時間都忘了,意識心雖然忘記時間的流逝,但是時間還是時間,地球仍然是一分一秒的在動,宇宙法則還是一分一秒的在運行。即使真有最大的神通,也無法改變此物理世界的運動,所以謂之心不相應的行法。也就是說現行意識所不能轉變的。又如初學靜坐,進入定靜時,可以使血液的流動緩慢或極緩慢,但不能使之完全停止。


因此,了心不了色,仍屬於小乘果位,必須進而做到心色二法皆了了清凈。但心色清凈是否就是修持的究竟呢?不然,必須修到凈污不異不一,了無掛礙,動靜一如,寂用不二,才能達到顯密教理所謂的三身成就(法身、報身與化身),才是究竟圓滿。


所謂三身成就,即包含體(法身)、相(報身)、用(化身)三部分的互攝與相融。法身是清凈、無為的,體性寂然,周遍十方。報身是圓滿的,且有色界天人的德相,但福慧不同,化身是以千百億的應化運用,應現眾生類形,以解脫眾生苦厄。因此體、相、用三身的成就,才是成佛的究竟。


按照佛教的道理,諸佛菩薩的智慧功德是無量無邊,同時,眾生的業力果報也是無量無邊。因此,如何轉業果為智慧,即轉識成智,轉用得妙,轉色身為圓滿報身,此一轉乃為修持的中心,也是修持的最難處。但如俗書戲論所謂:「怎禁得她臨去秋波那一轉」。大乘《維摩詰經》云:「煩惱即菩提」,即轉煩惱為菩提的意思。

三、念身法門的認識


明白了心色一元的道理,可以知道色身的修持與心法的修持是一樣的重要。色身不能解脫,必然不能達到「無我」的境界。


有關念身法門的修持,中國的道家,顯教,印度的瑜伽,或一部分的藏密等,都有所記載,茲敘述於下:


1.藏密的念身法門


目前的密宗,大致可以分成藏密與東密兩部分。密教傳於中國,約於漢唐時期。分為兩支,一支傳於西藏,演變成後來的藏密,藏密的一部分修持,特別注意身法即身瑜伽。另一支經由中國內地。東傳至日本,而成一體系,即所謂東密,特別注重音聲與觀想兩方面,又稱為音聲或觀想瑜伽。


藏密的身瑜伽,已經建立了完整的體系,其修持的程序,由身入門,先修氣、再修脈,然後轉到心意層面,並進而修持明點,最後達成拙火(靈力)的成就,產生各種不同的靈能。此一過程,即為印度從古至今一路相傳的身瑜伽。


2.中國道家的念身法門


中國道家的修身之法,乃由醫家方士等氣脈之學經歷東漢以後佛法的熏陶,所演繹而來的精、氣、神三修的系統,即所謂煉精化氣,鍊氣化神,與煉神還虛,乃至做到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與神滿不思睡,如此,自然達到斷除人性的淫慾,還精補腦,長生不老的境界。


道家也同密宗一部分有為法一樣,再根據佛家三界的道理而演繹成守三際或三竅之論。所謂三界,即欲界、色界與無色界,從人身體的劃分,肚臍以下屬於欲界,乃精子所藏之處,一切情慾的行為,皆由此先動。中宮——橫膈膜以上至眉眼為限為色界。頭部以上至虛空,則屬於無色界。


所謂守竅,一般稱為守丹田,丹田分為三部分,下丹田位於臍下一寸三分處,中丹田胸部分的膻中,位於心,上丹田位於眉間腦際。除此之外,也有守背脊,守頭頂或守中宮等,這些都是修氣、修脈之學所演變出來,仍然屬於念身法門之一種。是有為法,與無為法大有差距。


3.佛家的念身法門


《心經》雲「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其中五蘊(色、受、想、行、識)應如何照見,才能皆空呢?色法為五蘊的第一蘊,包括生理與物理,由四大地、水、火、風所構成(加上空,即成為五大),從人生命的觀點,生理屬肉身,即屬於色法的範圍,就整個物理界而言,任何生物的生理都屬於物理。


因此,在理趣上,必須先空色法,而後才能照見其他四蘊皆空。從修持的觀點看,色身必須先得自在,才能進一步談到心靈的解脫,黃檗禪師雲「身見最難忘」,可見色身的認識與突破,乃為成佛作祖之第一關。


根據佛陀的教導,及個人積數十年之體驗,最好的修持之一,是念身法門的不凈觀與白觀骨。佛弟子中,很多是修此二觀而很快地證到聖果,後世的修行者,大都忽略此二法門,因此證果的人自然很少。


所謂不凈觀,即覺知人身之不凈,以除其貪慾之觀想。觀身不凈的內容有二種,一者觀自身之不凈,二為觀他身之不凈。觀自身不凈有九相:1.死想;2.脹想;3.青瘀想;4.膿爛想;5.壞想;6.血塗想;7.蟲啖想;8.骨鎖想;9.分散想。


觀他身不凈有五不凈,即1.種子不凈:2.住處不凈;3.自相不凈;4.自體不凈;5.終竟不凈。其實,自身他身,都是一樣不凈。


所謂白骨觀,即不凈觀中的骨想,返觀白骨,為知無常而不執著此色身。在西藏密宗佛像中,包括單身、或男女雙身,各種變相或本相等佛像,大多具有骷髏的形像,如骷髏杖,天靈蓋等。或者於諸佛菩薩、或護法天神的座下,踏著死屍或骷髏,這就是在告訴我們,無論任何修法,都應該以白骨觀為入門。


不凈觀與白骨觀,此二種修持,表面上看似簡單,實際上很深奧,因為一般所謂的白骨觀,大多都屬於觀待道理。沒有真修到證成道理。只在理念上明白了道理,不一定就能夠做到,必須要大徹大悟,才能真實做到。


再進一步來說,知身不凈,而變成厭棄色身,或者不執著色身,這些仍然不是究竟。試想一想,青山綠水的風景,多麼美麗,還是由髒的泥土所堆積而成。色身雖然不凈,但也可以經由修持,使之升華為圓滿清凈的色身。潔白的蓮花乃生長於污泥之中,這就是「最朽腐的也可化為最神奇」的道理。


有關不凈觀與白骨觀的詳細內容,可以參究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禪密要法》。我曾仔細講解過每一修法的層次。


4.綜合討論


藏密的身瑜伽,中國道家的煉精氣神與守竅,及佛家各種念身法門包括不凈觀,白骨觀等,都是屬於念身之法,因此,除了明白密宗氣脈之學外,還必須具備現代醫學,中國古代《難經》與《內經》的二十經脈,而為道家所推重的奇經八脈,以及現代物理學、光學、電學、化學等知識。


但是,大部分的念身法門,都離不開氣息的修法,所以,念身法門與修阿那般那(出入息法),於開始時,幾乎是分不開的,可以說是二者為一。


不論哪一種念身法門,其目的,都是為了配合心地的修持,將此業報身轉化為圓滿報身。如同經說盧舍那佛於色界現圓滿報身而成佛,放大光芒,為千佛眾生開演華藏世界中大乘菩薩梵綱經戒的道理。但如何才能證得此聖境,則必須自己於色心二法,真參實究,方能證得。


摘錄自《定慧初修》


歡迎訂閱【傳承網】微信號:iccwcn,傳承中華文化,分享南師智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養生學說:養生家「腳字歌」
書法欣賞:清-査升行書《心經》
養生學說:養生家「腦保健口訣」
南懷瑾老師:創業成功的關鍵

TAG:傳承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怀瑾老师:念身法门的基本认识
南師親授:「打坐」的身法和心法
南懷瑾老師:「打坐」的身法和心法(附講授視頻)
《河神》預告張銘恩化身法醫破奇案
哺乳期媽媽健康塑身法、河南殘友
道家南極門秘籍「龍形揉身法」揭秘
少林拳身法基本功法練習
勵志美文:節慾戒怒,是保身法,收斂安靜,是治家法
書法中的腕法、身法、筆法
道家茅山道術之藏身法
骨科看熱點:拍打拉筋自愈法?讓國醫大師教您真正的拍打健身法
道家茅山道術之藏身法!
道家茅山道術之藏身法!
淺論守望先鋒溫斯頓對身法和走位的需求性
瑜伽瘦身法 身材隨你秀
時尚辣媽親子瑜伽瘦身法
佛教四大菩薩隨身法器的意義
中國軍人變身法外特種兵,這麼傳奇的經歷,鬼知道他經歷了什麼?
健身美女攜手帥氣教練 傳授啞鈴健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