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禪師說了些什麼?什麼也沒說

禪師說了些什麼?什麼也沒說

作者: 澄海


選自: 《同步的喜悅


機緣是無可捉摸的靈感,來無形、去無蹤,而相會只是剎那,洞山良價寫完過水偈,靜靜的想著慈師雲岩和尚的相貌,如果在臨別的時候,師父沒有特別叮嚀,沉默那刻的神態也不會在河面上映現出來。不可思議的,是看到容貌的時候,竟然看到另一個容貌,可以打破時空的阻礙。

畫好慈像,焚香禱謝,感悟的說:「當時幾乎錯會了他老人家的深意呀!」每逢師父忌日,必要設齋紀念,表達無限感念。


遊方的和尚及弟子都會好奇的問他:「雲岩和尚給你什麼指示,讓你開悟呢?」「他什麼也沒說。」「既然什麼也沒說,還尊他為師嗎?況且,南泉師父才是你第一個參禪的師父呀,怎麼不列為他的弟子呢?」


原來洞山從小出家,常誦《心經》,有一天唸至「無眼耳鼻舌身意」,突然摸著臉問師父:「我


們明明有眼耳,怎麼經典卻說沒有呢?」讓大眾駭異震撼,鼓勵他長大後參禪去。出訪參禪第一站就是南泉禪師。

南泉是馬祖道一禪師的弟子,以「南泉斬貓」公案震動叢林。道一忌日,南泉設齋紀念,吶吶自語:「不知道他老人家會來臨嗎?」大眾莫名其妙,洞山出口:「有伴即來。」南泉誇他:「這個後生小子甚堪雕琢。」


南泉對洞山誇讚,雲岩對洞山什麼也沒教導,所以大家都奇怪,為什麼洞山卻以雲岩為師呢?


「我尊雲岩師父,不論列道德佛法的高深,主要因他不為我說破。」禪是佛語心,只是無門關。設關隘而沒有門禁設施,可以策馬而過,為什麼大家卻在關前逡巡不入呢?可見障礙是心裡的,是虛擬的。


達摩祖師東來,一葦渡江,只履西歸,都是以實際的身影印證大道。不得已,他說有二入:理入與事入。理入就是窮理追源,追查在最初一理的源頭才能豁然貫通;再來是事入,從因緣法中承擔,一直到心行處滅,言語道斷。


祖師的「直指人心」就是承接這一貫的衣缽,違背這無門關的,顯然不是禪宗。

《華嚴經》是法界大法,特別提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最後到彌勒閣前,瞻仰讚歎,彌勒彈指一聲,樓閣門開,入內但見百千萬億樓閣,一一樓閣內有一彌勒,領諸眷屬倂一善財而立其前。另一善財?又何必見甚多的善財呢?無情說法,情識說法,相去何止千里?


有一僧舉問洞山:「時時勤拂拭,為什麼不得他衣缽。未審什麼人合得?」


師曰:「不入門者。」


曰:「只如不入門者還得也無?」


師曰:「雖然如此,不得不與他。」

門是法塵,有一理膺胸,一事掛懷都非開悟,所以勉為不入門者得。可是這樣一答,又落法塵,所以洞山緊接著說:「直道本來無一物,猶未合得他衣缽,汝道什麼人合得?這裡合不得一轉語?且道不得什麼語?」禪師為破法塵,所以進一步追問。


當時有一個僧人下了九十六轉語都不契,末後一轉,始愜意師。洞山誇他:「為什麼不早說呢?」


這個末後一轉語是什麼:百草頭上祖師意,不與你說破。恰好有另一個僧人路過,聽到這段異聞,但遺漏了末後一轉語。跑去問這個僧人,僧人什麼也不肯說,三年糾纏,不得回答。


其僧病了,急得不得了,好意相問,不肯答話,不如拿刀相逼,這個僧人悚聲相答:「直饒將來亦無處著。」僧人禮謝,病好了,也開悟了。

本來無一物,道理不難理解,事相難達呀!意識的見聞覺知心是表面意識,把表面意識停止了仍然是靜態的表面意識,是意識覺知心,不是真心。宗門所謂「離心意識。參!」甚堪玩味。


耕雲老師說:「掃除有求、有得心、有為、有悟心,時時向內心用功--從反省到不二過;從眾生之所以然到確然自見與佛不別處,便能不落外道,不遭魔擾;便能直養無害,以迄自心圓滿光明,的的見得本來面。」這是宗門要旨。


洞山辭世前有一則公案,值得詳參。師問僧:「世間何物最苦?」僧曰:「地獄最苦。」師曰:「不然。」僧曰:「師意如何?」師曰:「在此衣線下不明大事,是名苦。」師問僧:「名什麼?」僧曰:「某甲。」師曰:「阿那個是闍梨主人公?」僧曰:「見祗對次。」師曰:「苦哉苦哉!今時人例皆如此,只認得驢前馬後將為自己,佛法平沉此之是也。客中辨主尚未分,如何辨得主中主?」


這個對話,指出一般參禪人認為能見能答的,「見祗對人」為主人公,這是驢前馬後的見解,落在意識坑裡,難免墮落輪迴。所以再以「辨得主中主」激勵僧人(弟子)。僧便問:「某甲道得即是客中主,如何是主中主?」師曰:「怎麼道即易,相續也太難。」


客是五陰等障,主是自性。一般人只會得意識流動之嘴皮禪,洞山以「你自道取」指示他,他卻又不領會,只在語句流連忘返,儘是客中主,客中客,何能主中主,難怪禪法要相續不絕也難呀!


師示寂,令沙彌去傳話雲居,又曰:「他問汝:『和尚有何言句?』但道:『雲岩路絕也。』」汝下此語,須遠立,恐他打汝去。(《景德傳燈錄》卷十五)雲居道膺禪師是洞山的弟子,洞山將辭世,卻派了一個沙彌小和尚去報訊,師徒兩人演了一場禪劇,非常精彩。沙彌見到雲居,話未完就被雲居打了一棒,倉皇回來,洞山和尚卻非常高興。


雲居棒打小沙彌,既演出了德山棒的神妙,可惜這個沙彌莫名其妙,白挨了一棒,雲居又以這一棒上報師恩--「師父說什麼相續不相續,我雲居絕對可以承襲您的衣缽。」


時空遠隔,傳來洞山的吩咐:「學者恆沙無一悟,過在尋他舌頭路,欲得忘形泯蹤跡,努力殷勤空里步。」折斷了蓮葉,揮一揮綠的清涼,飛雲原來在池底里,映在水裡,不是不言而自言的容顏嗎?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北分禪學會 的精彩文章:

殊勝的金剛經,如法持誦金剛經的好處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與《涅盤經》
信願行證,修行成佛的四個指標之願
大禪師,笑聲中的鈴木大拙

TAG:騰訊北分禪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作者說了些什麼?
什麼都看臉?孟非還沒罵醒你嗎!
雨聲說些什麼呢?
為什麼說吃虧了還應該歡喜?
男朋友說沒那麼喜歡你了是什麼意思?
「沒什麼感覺,怎麼就心衰了呢?」
西遊記這部小說究竟寫了些什麼?在什麼時候問世的呢
為什麼說笑著哭才是最痛?
你為什麼腫了?
你想對未來的另一半說些什麼?
針沒扎在你身上你憑什麼說不疼?!
為什麼你說了一堆,他只回個嗯?
為什麼在封建王朝里會說伴君如伴虎!看完這個你就什麼都明白了!
你為什麼不理我了?為什麼?
我們為什麼不敢說真話?
想知道你的多肉在說什麼?這個設備也許能幫你
踢踢:陳寅恪為什麼沒有去台灣?你們都想太多了
為什麼喜歡的女孩會說:我對你沒感覺?
你為什麼這麼窮?看了就不會窮了!
那是什麼?很好你已經引起了朕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