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牛郎織女早已婚,七夕怎麼會是情人節?

牛郎織女早已婚,七夕怎麼會是情人節?

撰稿人:秒一

牛郎織女早已婚,七夕怎麼會是情人節?


其實在古代,七夕節不是情人節,古人也另外有著自己的「情人節」。


七夕最早是用來曬太陽的。


最早關於七月七日的節日的可信記載來自東漢時期。《玉燭寶典·七月孟秋第七》引東漢學者崔寔(shí)所著《四民月令》記載:


「四日,命治麹室,具簿持槌,取凈艾;六日,饌,治五穀磨具;七日遂作麹及磨。是日也,可合藍丸及蜀柒丸,曝經書及衣裳,作干糗,采蕙耳也。」

這些風俗中在後世影響比較大的只有「曝晒"這一項。後世關於曝晒的文獻記載非常豐富, 《世說新語》有兩個故事: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貧。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紗羅錦綺。仲容以竿掛大布犢鼻褌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這個故事跟大家都知道的阮籍有關。當時,姓阮的一族按照居住區域不同,內部產生了分化。道路以北的阮姓富有,叫北阮,阮籍家比較窮,屬於南阮。七月七日這天,北阮曬出來的都是亮眼的綾羅綢緞,我們阮籍呢?曬「大布犢鼻「。


「犢鼻褌」就是一種窮人穿的短褲,以其像牛的鼻子而得名。《史記》上說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開小酒吧時,司馬相如穿的就是這個東西。我們阮家兩位也是真性情。


另外一則故事: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

牛郎織女早已婚,七夕怎麼會是情人節?



在那個時代,這種曝晒防潮的風俗十分盛大且鄭重,到了七夕節這天,從皇家到平民,全國都會熱情地投入起來。一項常見的勞動,也獲得了節日所必備的儀式感。這也是我們認定《四民月令》中所記載的七月七日可以屬於節日的理由之一。


七夕最早只是女孩子的節日,男孩子則重在求功名


七夕民俗紀念活動的主體是年輕的女性,七夕也就因此被稱作「女兒節」,或稱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婦女節。

清代《月曼清游圖》冊中一副《桐蔭乞巧》,全畫細緻地展示了七月初七京中仕女「乞巧」的場面:


七夕之夜,女人們以碗裝水置於庭院,然後將一束針散放其中,人們爭相觀看在水中呈列的圖案,據說圖案的形狀越好看,放針者的手就越靈巧。這就是清代七夕節盛行的「投針乞巧」,也叫「丟巧針」。

牛郎織女早已婚,七夕怎麼會是情人節?


牛郎織女早已婚,七夕怎麼會是情人節?



民間有在五月端午或七夕搗鳳仙花染紅指甲之俗。如《燕京歲時記》:「鳳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開之候,閨閣兒女取而搗之,以染指甲,鮮紅透骨,經年乃消。」再如洪亮吉《十二月詞之七》:「七月七日侵曉妝,牛郎廟中燒股香。君不見東家女兒結束工,染得指甲如花紅。斜簪茉莉作幡勝,鬢影過處繞香風。」


清代台灣風俗,七月七日,婦女忙於拜織女,而男子則忙於屠狗祭魁星。


魁星為點取狀元之神,祭拜它以求高中。清鄭大樞《台灣竹枝詞·七夕》詩云:


「今宵牛女度佳期,海外曾無鵲踏枝。屠狗祭魁成底事,結緣煮豆待何時。」


錢琦《台灣竹枝詞·拜文昌》詩云:


「五彩亭前祝七娘,三家村裡拜文昌。橋填烏鵲星聯斗,天上人間各自忙。」


當地人稱織女為『七娘』;文昌又稱文曲星,掌管文運之神。

牛郎織女早已婚,七夕怎麼會是情人節?



民間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民間謂「魁星主文事」。閩台兩地,特別是讀書人逢「七夕」更有「拜魁星」之俗,祈求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拜魁星」儀式亦在月光下舉行,在閩東一帶,「七夕」這晚,天井裡往往擺上「拜織女」、「拜魁星」二張香案,仕女聚會一堂,又被分為兩個面面相對不同性別的小天地,非常熱鬧有趣。


古人七夕吃什麼?


中國古代傳統節日總離不開吃吃吃。元宵節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重陽節吃螃蟹。後人們也在七夕特色食物上有所努力。《太平御覽》卷三十一《時序部十六》引周處《風土記》就記載了前人的一種努力:


「魏時人或問董勛云:『七月七日為良日,飲食不同於古,何也?』勛云:『七月黍熟,七日為陽數,故以糜為珍,今此日惟設湯餅無復有糜矣。』」


不過這種吃「糜」的節俗早在周處的時代就已煙消雲散。之後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出現過多種七夕節的特色食物,但一直沒有任何一種廣泛傳播併流傳至今。直到最近這幾年,燒烤才承擔起了這個職能。


哪些是中國的情人節


七夕究竟算不算情人節呢?事實上,在古代,元宵節、上巳節甚至寒食節、清明節都可以互相「勾搭」。這些節日比起七夕,似乎更能承擔情人節的職責。


元宵節,古稱上元節。最初流行不晚於南北朝時期。到了隋唐時期,上元節逐漸興盛為全國性的節日。主要節俗包括燈會、踏歌、走橋、盜福和食用某些特別的食品等等。


在古代的大部分時期,出於治安等方面的考慮,城市在夜晚時經常要宵禁。而元宵節則暫停宵禁,夜晚自由活動。元宵節的燈會和走橋活動更讓古代女性擺脫限制,離開家門外出活動。而人們也利用這難得的機會,出門艷遇。

牛郎織女早已婚,七夕怎麼會是情人節?



《隋書》卷六十二《柳彧傳》一窺古時上元節的艷遇風俗:


「竊見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戲朋游。鳴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獸面,男為女服,倡優雜技,詭狀異形。以穢嫚為歡娛,用鄙褻為笑樂,內外共觀,曾不相避。高棚跨路,廣幕陵雲,袨服靚妝,車馬填噎。餚醑肆陳,絲竹繁會,竭貲破產,竟此一時。盡室並孥,無問貴賤,男女混雜,緇素不分。穢行因此而生,盜賊由斯而起。浸以成俗,實有由來,因循敝風,曾無先覺。非益於化,實損於民。」


這裡說每年正月的「望日」(即月圓日,在這裡指陰曆十五日),「內外共觀」、「男女混雜」、「以穢嫚為歡娛,用鄙褻為笑樂」,正說明了上元日勾搭的機會非常之多,而大家也約得非常開心。


歐陽修的那首著名的《生查子》中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牛郎織女早已婚,七夕怎麼會是情人節?



就是這種艷遇約會風俗的生動寫照。


三月三日的上巳節歷史悠久,也是艷遇佳節。《論語·先進第十一》有名的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上巳節直接寫照。古人覺得在這一天洗澡、供神或吃某些特定食物可以「拂除不祥」,「自求百福」。於是這一風俗在後世有時也變異為「修禊」(對,就是《蘭亭集序》上那個),就是用在水邊的嬉鬧玩水,或者舉行某些象徵性的親水儀式。


上巳、寒食和清明,跟今天一樣,古人也會利用這個黃金周集中出遊踏青,而這才是當時這個節日最重要的部分。跟上元節一樣,這也是一個女性可以出門活動的時間,同樣也是艷遇的高發期。《周禮·地官司徒第二》稱:「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這正是這一古老習俗的體現。

牛郎織女早已婚,七夕怎麼會是情人節?



最後講一個窮秀才崔郊的故事。


崔郊姑姑有個婢女,才貌雙全,和崔郊互生愛慕之情。崔郊姑姑因為窮,把這個婢女賣給了當地的軍閥。後來,崔郊通過寒食節女性可以自由出遊的機會見到了思慕已久的前女友,給她寫了一首詩: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結果,這首詩傳到了軍閥那裡。軍閥一看,馬上傳召了崔郊。崔郊聞訊,腸子都悔青了。結果到了以後,軍閥非但沒有責怪他,反而把那個婢女又賞賜給了崔郊,還填了許多嫁妝。當然,讀者也在這一次土豪任性的慷慨中開心地滿足了一次自己的白日夢情結。


以上節日都是為了脫單,比起七夕來似乎更符合「情人節」的要求。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清史研究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軍隊吃什麼,原來不是大米?
明朝時期,南方和北方的方言分別是什麼樣的?
性格相似的兩個明朝皇帝,為何後人評價截然不同?
康熙皇帝命中貴人竟然是雙性戀
袁崇煥因為殺了他,而成了大明的「千古罪人」

TAG:明清史研究 |

您可能感興趣

七夕節的由來,七夕情人節牛郎和織女鵲橋相會!你呢?找到另一半沒?
雖有牛郎織女鵲橋會,七夕原本還真不是情人節
牛郎織女,七夕盼相會
和牛郎結婚十年,織女會後悔嗎?
如果婚姻是七年合同制,牛郎和織女還會在七夕續簽么?
今日牛郎織女再相會,七夕節里不只愛情,還有許多傳統文化
七夕情人節,這次織女帶了禮物,知道她送了什麼嗎?
為了給你們過情人節,牛郎織女演了多少戲?
致七夕:牛郎織女情未了——人間正道是滄桑
你猜,牛郎今晚會帶什麼去見織女?
七夕,牛郎偷拿織女衣服這麼BT的舉動,為啥我們會覺得浪漫?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牛郎織女七夕鵲橋會的傳奇是怎樣形成的
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動人故事
牛郎織女是怎麼成為夫妻的?都是此人看錯姻緣簿導致的悲劇
七夕過完了,「牛郎」「織女」去哪了?
七夕節除了牛郎織女,還有這些習俗你知道?
七夕是不是牛郎和織女在一起的日子?
七夕情人節,最美的《牛郎織女》沙畫,火了!
牛郎織女為什麼還沒分手?這該死的傳說,你們竟然覺得是愛情!七夕後特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