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幼兒急疹的中醫診療規範

幼兒急疹的中醫診療規範

>又稱嬰兒玫瑰疹,是嬰幼兒時期的一種病毒性出疹性疾病。臨床特徵為突起發熱,持續高熱3~4天後,熱退出疹,疹點為紅色粟粒狀小紅疹,散布全身,並很快消退。本病好發於6~18個月的嬰幼兒,6個月以內和2歲以上的小兒較少發病。四季均發病,但以春秋兩季最為多見。傳染性不強,多為散發,偶見流行。預後良好,感染後可獲得永久性免疫,絕少有2次發病者。


本病屬中醫溫病範疇。由於出疹形態與麻疹相似,又好發於哺乳期小兒,因此中醫古代文獻又稱為「奶麻」、「假麻」。


[診斷]

1潛伏期為7~17天,一般為10天。起病急驟,無前驅癥狀。一起病即見發熱,數小時內即高達39~41℃,且多持續稽留3~4天。


2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多見於2歲以下嬰幼兒。


3起病急,高熱,全身癥狀輕,伴咳嗽腹瀉,偶見驚厥,高熱持續3~4天,熱退出疹,皮疹為2~3mm大小不等的淺紅色斑丘疹,軀幹多、面部及四肢遠端少,1天內迅速出齊,1~2天內消退,不留色素沉著及脫屑,頸、枕、耳後淋巴結可輕度腫大。


4周圍血白細胞減少。

[辨證論治]


1邪郁肌表(發熱期):


癥候:突然高熱,常伴咳嗽目赤,納呆嘔吐,或有煩躁,驚厥,咽微紅腫,小便黃,舌偏紅,苔黃,脈浮數。治法:風熱在衛表側重疏散解表,邪熱盛於氣分則重在清解泄熱。


例方:銀翹散加減。


2熱透肌膚證(出疹期)

癥候:熱退,全身皮膚出現玫瑰色小丘疹,可融合成片,無癢感,出疹1~2天消退,舌偏紅,苔黃,脈細數。治法:清解涼血泄熱。


例方:化斑解毒湯加減。


[其他療法]


除應給予抗病毒製劑外,以對症治療為主。患兒應多飲水、多休息。斷乳嬰兒的食物應以流質或半流質為主。高熱時應給退熱劑,也可常用頭部冷敷濕,或用酒精擦拭頸部、胸部、腹股溝部及手足心,並用鎮靜劑以防驚厥。苯巴比妥易產生皮疹,此時宜避免應用,以免混淆診斷。


[療效標準]

1痊癒:癥狀消失,皮疹消退,體溫正常。


2好轉:皮疹消退,體溫正常,癥狀基本消失。


3無效:伴有其他合并症,或病情惡化。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醫訊 的精彩文章:

順產好還是剖宮產好?容我先噴口老血!
夏季不宜洗冷水澡 水溫40度最養生
伊能靜剖宮產傷口裂開,怪誰呢?
執業中藥師:中藥學專業知識一常考記憶點
運用經方治療疑難雜病的思路與方法

TAG:掌上醫訊 |

您可能感興趣

老中醫揭秘:中醫的診療體系和診療原則
基層醫生腰腿疼規範診療
膠州婦保院中醫傳統診療項目助力婦女兒童健康
中醫診療不開刀?當中醫之道融入腫瘤治療!
皮膚病的放射性藥物敷貼治療——核醫學特色診療(三)
4種治療白血病的常規療法介紹 避免患者踏入診療誤區
小兒急性氣管、支氣管炎診療規範
中醫診療: 膽脹的病因、癥狀及治療!
王立忠治療發熱經典醫案分享,非常珍貴的中醫診療經驗
兒童缺鐵性貧血診療進展
結直腸癌中醫診療方案
苗醫特色履蛋診療法
卵巢癌的內科診療策略
慢性病分級診療的整合醫學觀
直腸癌的預防與診療
山東省腫瘤醫院主任談乳腺癌外科治療進展和乳腺癌人工智慧診療
兒童哮喘診療的八大誤區(一)
糖尿病中醫診療引關注,老祖宗留下的中藥材竟成降糖新寵
消化道出血規範診療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