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搞不懂,當代的中國文學作品有什麼好看的?

搞不懂,當代的中國文學作品有什麼好看的?

搞不懂,當代的中國文學作品有什麼好看的?



當代文學大咖中你最愛誰?

中國進入21世紀之後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因為老百姓誤解和偏見太多,文壇總是挨罵;因為老百姓沒法有偏見和誤解,足壇總是挨罵。


無論是專業的評論者還是專業的吐槽者,都喜歡感嘆一下諸如「文學死了」、「當代文學都是垃圾」、「看書當然要看外國書」之類過時的東西,而另一邊卻是莫言、曹文軒等當代名家不斷斬獲重要的國際榮譽,中國文學的地位正在被世界認可


那麼,中國當代文學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從文本細讀的角度考察當代文學作品我們到底能看到什麼樣的風景?


眾妙之門:80年代以來中國長篇小說的文本奇觀

搞不懂,當代的中國文學作品有什麼好看的?



馬原《虛構》


他的小說詭異莫測,它進入異域神秘經驗所達到的境地


本書之所以選擇馬原的《虛構》作為首篇分析的作品,是因為這篇小說是80年代中國小說藝術變革的最鮮明的標誌。它公然以「虛構」命名,就是直指現實主義藝術規範的「現實性」與「虛構」的關係。它表達了80年代中國小說與西方現代/後現代主義小說方法內在的密切聯繫,尤其是與博爾赫斯的小說在文本細節上的獨特聯繫,體現了80年代中國小說尋求突圍的獨特路徑。當然馬原有他獨到的小說經驗,他的小說詭異莫測,它進入異域神秘經驗所達到的境地,它對特殊的身體疾病與性愛經驗的揭示,相當大膽地越過了當代小說經驗的限度。所有這些,都有力地拓展了人們對世界與生命存在的感知深度和廣度。

蘇童:《罌粟之家》


在80年代後期,何以有/何以需要這樣的唯美與抒情?

搞不懂,當代的中國文學作品有什麼好看的?



80年代的先鋒小說無疑對漢語小說的表現力做出了最為有效的拓展,作為它的副產品,也為文學抵達人類的經驗世界提示了延伸的空間。蘇童的《罌粟之家》堪稱唯美主義的代表作,且不論它對歷史的重寫,對階級與人性的獨特把握,對宿命的感悟,這些在20世紀漢語小說經驗中,已然是別具一格。它對感性的表現也算是漢語小說中的登峰之作,描寫與詩情、頹廢與無望、刻畫與寫意,都可謂筆法精湛,令人驚異於在80年代後期,何以有/何以需要這樣的唯美與抒情?

搞不懂,當代的中國文學作品有什麼好看的?



白先勇:《遊園驚夢》


他的古典氣質給予現代主義以別樣的意味,也使中國的文學傳統獲得了另一番美學景象。

白先勇在台灣現代作家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遊園驚夢》也是本書選擇的唯一一篇台灣當代小說。如此選擇有偶然原因,數年前我去台灣參加白先勇國際學術研討會,那一年白先生七十壽辰,我看到白先生神采依然,溫文爾雅,可以看出他的現代派與中國傳統的內在聯繫。白先生對《牡丹亭》情有獨鍾,他介入現代派則是以對《牡丹亭》的某種處理為導引。《遊園驚夢》可以看作白先勇步入現代主義的突出標誌,以其獨特身世經歷,在現代性歷經巨大變異之後,寫出個人在歷史中墜落的情態,尤其是通過女性形象來表現人生命運多舛之痛楚。他運用意識流的手法表現人物心理的複雜微妙變化,可見出藝術探索之可貴。白先勇這樣一個如此具有傳統意味的作家,何以也要靠近現代主義?他的古典氣質給予現代主義以別樣的意味,也使中國的文學傳統獲得了另一番美學景象。


王小波:《我的陰陽兩界》


王小波的小說一直有一種自由的品性,同時他始終在表現身體的困擾。

搞不懂,當代的中國文學作品有什麼好看的?



王小波的小說一直有一種自由的品性,同時他始終在表現身體的困擾。顯然,自由不只是精神和靈魂的問題,它要通過身體表現出來。《我的陰陽兩界》表現了王小波相當直接的對身體壓抑的批判,小說的構思十分獨特,在陰陽兩界的雙重結構里來展開故事。生命存在的世界不只是過去與現在,而且還有陰界和陽界的區別,它們相互分離,也在不同的方位交錯變異。這篇關於身體困擾的敘事也挑戰了感性的限度,王小波從來不迴避身體的感性存在形態,那裡有困擾,有病態,有抗議,有溫情。他關於身體的書寫不只是突破了感性的樊籬,也是當代對身體與精神自由思考的最深刻的表達。

搞不懂,當代的中國文學作品有什麼好看的?



王朔:《我的千歲寒》


他改變了文學寫作的基本姿態和方向,在王朔之後,個人寫作才成為可能。


王朔是中國八九十年代文學轉型期最為重要的作家,他改變了文學寫作的基本姿態和方向,在王朔之後,個人寫作才成為可能。在這一意義上,當然並不是說王朔多麼有本領,而是在這個歷史時機,王朔無意中承擔起了這樣的角色,他本人的天分和生存狀態也使他能擔此角色。然而,沉寂了十多年的王朔,在新世紀要「王者歸來」,卻轉向了尋求信仰和純文學,這讓文學界和媒體都猝不及防。《我的千歲寒》確實是一個十分奇特的文本,它被稱為小說本身就是對當代小說變革的再度挑戰,它引入禪宗的資源,並且在敘述語言方面做得相當純粹和精緻,也不乏實驗性的手法夾雜其中。儘管從常規小說的趣味來評判這部小說的藝術性還讓人十分躊躇,但從當代小說藝術變革的角度來看,這部小說把宗教、語言實驗與當代精神的迷惘結合在一起,它的意義是毋庸置疑的。


賈平凹:《廢都》


爭論的焦點是《廢都》寫了性,如此露骨地寫了性。

搞不懂,當代的中國文學作品有什麼好看的?



不管從哪方面來看,賈平凹的小說都具有最堅實的本土特色。關於賈平凹的《廢都》的爭論,在90年代初的文壇形成了影響面最廣的一個文學事件。爭論的焦點是《廢都》寫了性,如此露骨地寫了性。關於《廢都》的道德批判給90年代初知識分子的重新出場提供了最有效率的話語機制,但我們今天或許可以重新審視,賈平凹何以要在90年代以露骨的性描寫來揭示所謂知識分子的精神危機問題?這個時代的精神困擾,只有通過身體的焦慮才能表現嗎?經歷過《廢都》的爭論,賈平凹在21世紀過去幾年出版了《秦腔》這種關懷現實的作品,他以更為平實樸素的筆調來寫鄉村生活,寫出那種原生態和頹敗的鄉村景象。《秦腔》與《廢都》一為鄉村,一為城市,二者風格迥異,它們顯示了賈平凹另闢蹊徑的努力。《廢都》的焦灼放縱,與《秦腔》的質樸本真構成強烈反差,前者試圖回到傳統美文,後者卻是貼著土地在寫;很難說何者為高,只是作者開掘不同的表現方法而已。但《秦腔》確實表現了回到本土、回到漢語的小說開掘出厚實而真切的當代性。把這兩個文本放在歷史語境中來闡釋,是要看到小說文本是如何與歷史發生關聯,並且歷史意義又是如何不可避免地投射到小說文本內的。

搞不懂,當代的中國文學作品有什麼好看的?



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劉震雲在這部小說里建構了一種新的關於鄉土中國的現代性敘事,一種自發的農民的自我意識。


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被稱為中國的《百年孤獨》,他並非是刻意要在馬爾克斯之後來說中國的故事,只是去寫出20世紀中國鄉村農民的本真生活,對農民幾乎可以說是一次重新發現。在這部作品中,幾乎所有的農民都在尋求朋友,都有說出心裡話的願望。這樣的一種願望跨越了20世紀的鄉村歷史,劉震雲在這部小說里建構了一種新的關於鄉土中國的現代性敘事,一種自發的農民的自我意識。在20世紀經歷劇烈轉折走進現代的過程中,鄉村農民也有他們的孤獨感,有他們的內心生活和發現自我的能力。


莫言


分析這樣的文本,我們不得不重新回到歷史中,同時回到當代中國文學的變革中。

搞不懂,當代的中國文學作品有什麼好看的?



很顯然莫言在當代中國小說家中顯得無比強大。2012年10月,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表明世界對中國文學的積極肯定,也表明莫言的作品經得起世界文學標準的考驗。從《紅高粱家族》到《豐乳肥臀》,從《檀香刑》到《生死疲勞》,直至《蛙》,我們看到中國進入現代歷史的苦難歷程,分析這樣的文本,我們不得不重新回到歷史中,同時回到當代中國文學的變革中。也只有如此,我們才能看到莫言的作品的藝術含量,他對當代文學變革的貢獻,甚至向世界文學貢獻的中國文學經驗的意義所在。

搞不懂,當代的中國文學作品有什麼好看的?



莫言、賈平凹、劉震雲、馬原、格非、余華、王朔……這些家喻戶曉的名字基本撐起了中國當代文學的天際線,陳曉明老師今夏集結成書的新作《眾妙之門——重建文本細讀的批評方法》,通過文本分析的路徑開啟當代文壇的眾妙之門,將「眾妙之作」的文本外殼層層剝離,展開對文學意義內核與文學史脈絡的分析探討,重構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當代小說的「最後的記憶」。


每一部作品都像一道連接著無限世界的大門,文本細讀的方法和理論則成為打開大門的鑰匙。如果你還是搞不懂中國當代文學的意義及價值所在,不如趕緊去讀書充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大學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之所以你不夠愛,是因為她還不夠美
6月的一大波好書來了!
哲學源於什麼?

TAG:北京大學出版社 |

您可能感興趣

你看到的現實,未必就是文學作品的真實
如果你像文學作品中的人物那樣活著,那你不痛苦,就奇了怪了
文學的目的是什麼?
影響文學創作的,竟然還有它?
古今文學作品中,他是「比喻」用得最好的人,他為什麼要這麼用
9部最值得看的文學作品,你都看過嗎?
文學大家也有打盹的時候,來看看這些奇怪的言論
值得一讀諾貝爾文學獎作品,要看就看最好的
語文學不好,其他科目都是閑扯!
他們的文學作品後世傳誦,做人卻有鮮為人知的一幕
日本人吐槽中國沒有優秀現代文學作品 真相卻扎心了!
文學作品裡著墨最多的眼部描寫里,你最鐘意哪一種?
文學不再神聖?作家尊嚴靠的是自己作品贏來的
伯顏是個什麼樣的人?伯顏的文學作品有什麼?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陳世美,與文學作品差異究竟有多大?後人看了氣得吐血
最常用的文學典故,你了解多少?
好孕媽媽的粉絲們,你還有一個文學夢嗎?
如果人不好色,文學將失去一半以上的經典
清末的文學大師,卻有戀足癖嗜好,被譽為「尊貴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