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源自中國的「前線報告」:探尋工業園區的藝術之路

源自中國的「前線報告」:探尋工業園區的藝術之路

源自中國的「前線報告」:探尋工業園區的藝術之路



友邦集成吊頂總部園區插畫手繪稿

[摘要]CROX闊合在第15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的舞台上向世界展示了工業園區設計的新思路。


在第15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上,CROX闊合作為總建築師攜手7家業內知名的設計事務所,受邀將他們共同協作完成的友邦集成吊頂總部園區項目帶到了「共享·再生」平行展區。


策展人CROX闊合設計總監林琮然表示:「項目的規劃、建造屬於非常規開發模式,具有分享設計的使命與環境共生的意義。」為此,CROX闊合與7家設計事務所一起與來自全球的觀展者分享了有關這個項目規劃原則、開發模式、社會責任、建築創意的「前線報告」。同時,CROX闊合將項目所崇尚的江南水岸景緻延伸到了展位的設計上,希望為威尼斯水鄉帶來江南土地最原始的氣息,讓觀者走入一種動態的自然當中,竹片與水泥做的空間裝置,在教堂內與觀眾互動,如同自然的韻律在這片土地上擺動。


策展人CROX闊合總監林琮然指出,不同於中國其他建築師的新鄉村運動,這個項目讓設計關懷重回到工業土地上,重現建築聚落的自由思想。總建築師、CROX闊合合伙人張銘政則認為項目讓人一定程度上擺脫金錢價值觀,感受到項目背後對於工業發展、藝術、設計的價值,摸索到當下中國建築設計行業的轉型方式。

源自中國的「前線報告」:探尋工業園區的藝術之路



竹條與水泥製作而成的空間裝置,在威尼斯還原了中國江南水鄉最原始的意象——水中搖曳的蒲草,隨風拂動。


友邦集成吊頂總部園區項目是友邦自主投入,通過工業園區的設計轉型實踐了「開放給公眾使用」的工業園區設計新思路,因此在土地利用上更多考慮的是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創造出企業的文化屬性,在園區內形成一種多動能社區。


項目位於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佔地面積約103,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00平方米,採用了「7+1」的方式進行建築協同創作,由CROX闊合完成主體規劃與建築群設計,並開放南面地塊,協同7家國際知名設計事務所,形成以「關懷設計師」為主旨的聚落。

在設計過程中,除了告知每家設計事務所需要完成的建築的佔地面積、高度限制等一些硬性指標以及「每棟建築至少需要兩間卧室」的空間要求之外,其餘全都交給設計事務所自行發揮。這些建築未來將提供免費入住的機會,而唯一的條件是以在使用期間創作的作品為交換。「我們希望藉此能產生更多設計的靈活性,讓愛好設計的公眾在此產生交流,進而關心環境問題、地區文化與區域發展,最終以建築師為媒介,促使企業的資源與社會能量整合,產生更深遠的文化影響力。」林琮然表示。


整個項目在規划上重現了江南水岸的源起風貌,為反映土地上的風俗與文化,以「年」為計算單位,呈現一年四季365天內的生活場景。設計師用閑適漫步的節奏與自然結合成一條穿越南北的生活主軸,並以此路構成了人們與環境共生的介面平台,讓建築順應著長向動線而配置。項目東西向被水渠穿越分為南北地塊,北面地塊為生產、辦公、住宿與餐廳,南面地塊靠近園區入口處,以藝術展覽館為中心,配以傳統聚落分割成七塊「一畝三分地」,7棟建築置於其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屬性,與江南的自然地景互動形成獨特的人文空間。

源自中國的「前線報告」:探尋工業園區的藝術之路



林琮然(左)

CROX 闊合總監、策展人


Youbang Campus總建築師


張銘政(右)


CROX 闊合合伙人

Youbang Campus總建築師


「7+1」國際知名設計事務所,共同為這個工業項目設計了8座風格迥異卻又和諧的藝術功能建築。


雲 館


Main Exhibition Gallery


CROX闊合

源自中國的「前線報告」:探尋工業園區的藝術之路



建築功能以文化展陳、藝術交流、創意展售為主。設計概念設定為「八面體」帶有著中國傳統「八卦樓」的特徵屬性。整體規劃延續南北長廊一路往上迴轉構成,人們可以走上屋頂瞭望整個園區,並通過屋頂漩渦造型的玻璃體進入建築內部,再順跡而下,藉此宣示該中心能夠凝聚多種視野與創思,最終能夠成為設計師村的能量之源,寓意積極向上的動力活源。同時與丹尼爾里伯斯金的Reflex以及藤本壯介的RingMountain形成整個項目的接待空間。


鏡面Reflex


丹尼爾·里伯斯金

源自中國的「前線報告」:探尋工業園區的藝術之路



這棟建築將會承擔會議功能,所以建築內置了一個可供200人使用的會議廳以及一個戶外的報告廳。弧形的建築設計巧妙地將功能空間維繫在一起,中間的鏤空設計將園區的景緻盡收眼底。同時,園區所有者將自己收藏的藏品展覽於此,構建出一個收藏畫廊,彰顯藝術氛圍。

源自中國的「前線報告」:探尋工業園區的藝術之路



設計師修道院


Designers Monastery


承孝相

源自中國的「前線報告」:探尋工業園區的藝術之路



設計師認為,靜謐的空間有助於提升創作靈感。有感於曾經歐洲修道院的住宿經歷,設計師為這棟建築內部設計了12間小型卧室,每一間卧室都呈現了不同的風格和調性。建築內部簡潔的清水混凝土風格為住客塑造了一個沉靜安寧的空間。

源自中國的「前線報告」:探尋工業園區的藝術之路



天工坊Sky Workshop


EMBT建築事務所

源自中國的「前線報告」:探尋工業園區的藝術之路



對星空的嚮往讓設計師在這座建築的設計上將目光聚焦在了人與星空的和諧相處上。雙曲面屋頂以及其中穿插著的縫隙,讓空氣可以隨意地灑入建築內部,而賓客只需略微抬頭,便可透過屋頂的縫隙看到絢爛的星空。

源自中國的「前線報告」:探尋工業園區的藝術之路



虛擬Virtual House


AZPML建築事務所

源自中國的「前線報告」:探尋工業園區的藝術之路



交錯的線條拉伸出白色的平面,弧形連接起了地面和頂部的線條,設計師運用了大量的圓弧和直線營造出了建築內部高低錯落的空間感受。建築的玻璃幕牆在將自然光最大程度引入室內的同時,將園區的景緻呈現在了賓客眼前,運用光影營造出一個虛實結合的視覺效果。

源自中國的「前線報告」:探尋工業園區的藝術之路



環山Ring Mountain


藤本壯介

源自中國的「前線報告」:探尋工業園區的藝術之路



作為區域內常年開放的接待空間,設計師將山巒「搬」入了這個園區,通過起伏的白色屋頂以及種植的綠色植被形成了盆地般的山巒景緻,以如山般的沉穩姿態迎接每一位來到園區的賓客。

源自中國的「前線報告」:探尋工業園區的藝術之路



二元一體住宅House of duality


如恩設計研究室

源自中國的「前線報告」:探尋工業園區的藝術之路



設計師用清水混凝土建築營造出一個純粹、質樸的建築空間,而深褐色的實木傢具對空間內部進行了最簡單的裝飾。設計師希望用這些簡單的元素將建築外的喧鬧與繁華隔絕開來,為身在其中的人提供一個最原始但卻最具延展性的室內空間。

源自中國的「前線報告」:探尋工業園區的藝術之路



五感住宅Five Senses


武重義

源自中國的「前線報告」:探尋工業園區的藝術之路



樹木、草地、燈光、混凝土、玻璃、採光井,多種元素的組合在這個建築中顯得統一而又有序,設計師將這些元素擺放在了恰到好處的位置,各種元素各司其職卻又相輔相成,讓置身其中的賓客能夠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五感體驗這棟建築。

源自中國的「前線報告」:探尋工業園區的藝術之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詮釋 的精彩文章:

里約奧運會上,你只知道「洪荒少女」,你不一定知道「洪荒大爺」
全球73億人,只有100人可以擁有「她」!
上海中心大廈首席設計師 Strabala 揭秘未來智慧城市
365天藝術展覽:日本 Hotel Anteroom 精品藝術酒店
由發電站改建而成的墨爾本餐廳

TAG:詮釋 |

您可能感興趣

行者 | 探尋中國古琴藝術之路
探尋X的基因:拼搏在創業道路上的京東黑科技軍團
尋源中國之尋夢徽州——探尋中國文房本源
端午·文化自駕路線推薦:秘境瑰寶 | 探尋虔誠的信仰和遍地的民族文韻
去南京探尋一場文化與藝術之旅
到「歐洲之門」之的馬德里探尋歐洲藝術之路
《茶界中國》探尋鳳凰單叢之美
尋覓國度:探尋太陽系之外的世界——地獄行星
一部探尋不朽匠心的藝術盛宴——《天造匠心》歐洲國寶工匠藝術展,揭幕北京
真正實用的藝術 環境探尋藝術設計專業最好的英國大學
探尋中東歷史,讀《困境與出路:中東地區安全問題研究》
用世界語彙探尋中國作家的精神世界
愛馬仕在浩繁嘈雜的現實世界中,探尋工藝的「物之本意」
揭秘絲路必經之地,探尋華夏文明之源
外媒:中國打開「天眼」探尋宇宙奧秘
探尋中國軍事博物館裡的日本刀
委員和業內人士共同探尋中國文化「走出去」新方式
藝術衍生品市場探尋發展新思路
探尋古畫、古琴和古詩中的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