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上)


李煜暉


孔子說:「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如果不先把名目搞清楚,後面的事情就不好談了。對四大名著來說,也是這樣。


首先,不論古今中外,長篇小說的名字都非常重要,它對全書有一種提綱挈領的作用。要麼能概括全書的核心事件和內容,比如《儒林外史》,一看就知道,寫的是古代讀書人故事;《東周列國志》,一看就知道寫的是春秋戰國時代諸侯爭霸的故事。要麼能表達小說的主題,比如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余華的《活著》、路遙的《人生》等等。要麼突出主人公,用主人公的名字來命名,比如《簡愛》《安娜卡列尼娜》。要麼富有象徵意義,巧妙地用一個意象,暗示小說的主題和作者的思想,比如矛盾的《子夜》、錢鍾書的《圍城》等等。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它們的書名中包含著怎樣的奧秘呢?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



第二,所謂「四大名著」,是一個簡稱,說全了應該叫做「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這是一個聯合稱謂,就好像莎士比亞的四大喜劇、四大悲劇一樣,不是作者自己加封的,是讀者對文學作品進行的歸類和評價的結果。那麼,為什麼是四大名著,而不是三大名著、五大名著呢?為什麼「四大名著」是這四本書而不是別的四本書呢?因為這些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平常,所以大家經常忽略,其實仔細研究起來非常有意思。


1


究竟是誰的「西遊記」?

在四大名著裡面,《西遊記》是用核心事件來命名的。唐朝初年,長安城大慈恩寺里有一位年輕的僧人,俗名陳禕,法名「玄奘」。他十三歲就出家,勤奮好學,精通佛法,被人尊稱為「三藏法師」,三藏就是佛教經典的總稱。由於有些佛經譯文不完善,義理混淆,有了疑難也沒人解答。於是他發下宏願,要到佛教的發源地天竺國,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去求取真經,普渡世人。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比較熟悉,玄奘法師一個人從長安出發,前往天竺,途經高昌、碎葉等一百多個城邦和地區,歷盡種種磨難,包括強盜打劫、缺水斷糧、自然災害、爬雪山、過沙漠等等,走了幾萬里路,終於到達天竺。他在那裡研習佛法,開壇講經,名震西域。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



在貞觀十九年(公園645年),玄奘帶著600多部佛經返回長安,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接見,並在政府支持下開展了佛經的翻譯和整理工作,還受命寫了一本書來記敘他往來路上的經歷和見聞,書名就叫做《大唐西域記》。因為玄奘取經這件事影響太大了,後來人們據此編出了很多傳說,把克服行程中的困難演化為降妖除魔,以此來表現大德高僧的法力無邊。

《西遊記》就是根據玄奘去天竺取經的歷史事實和民間傳說加工、整理、創作而來的。因為玄奘是從長安出發的,西域在長安西邊,所以書名叫做《西遊記》,「西」是狀語,「向西」的意思,「游」就是「行」「走」,「西遊記」就是「記錄西行取經的故事」。這沒什麼好說的。問題在於,這句話的主語被偷換了,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被偷換了。歷史上,立志取經的人是玄奘,克服困難的人是玄奘,揚名立萬的是玄奘,載譽歸來的還是玄奘。也就是說「西遊記」是玄奘的「西遊記」。


小說「西遊記」卻寫成了孫悟空的「西遊記」:前七回壓根沒玄奘的事兒,反而大寫特寫美猴王拜師學藝、威震八方、大鬧天宮,直到第八回才提到「觀音奉旨上長安」,跟「取經」沾上邊。第十二回玄奘才露面,結果一出長安,就差點被老虎吃了。第十四立刻在五行山下收悟空為徒,孫悟空從此就把玄奘的「戲」給搶了,從此一路降妖伏魔出盡風頭。吳承恩的《西遊記》,孫悟空一路露臉,唐玄奘一路現眼。這是為什麼呢?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


應該說,《西遊記》偷換了主人公,把降妖除魔、克服險阻的任務交給了孫悟空,是整本書最成功的地方。我們可以假想一下,如果作家把取經的主體、降妖除魔的任務都交給玄奘,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一位大德高僧,白白凈凈的,還法力無邊,領著幾個徒弟,誰都沒他強,這一路上舞刀弄棒打打殺殺,這像話嗎?這不是「西遊記」,這是「精武門」啊!


所以小說里的唐僧必須是「無能」的,這種無能是武力上的無能,鬥爭上的無能,但是要保留他精神領袖的地位,用他的虔誠信仰、百死不悔的決心,帶領這個團隊往前走。這樣既保護了大德高僧那種儒雅斯文的形象,又給他的徒弟們,尤其是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提供了施展的空間。孫悟空發揮本領的空間大了,作者的寫作空間也就大了。孫悟空一個筋斗雲可以十萬八千里,但是唐僧不行啊,所以他必須跟著師父走路,這一走就要跟想吃唐僧肉的各路妖魔做鬥爭,一鬥爭,外部矛盾就有了。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



孫悟空火眼金睛,嫉惡如仇,唐僧肉眼凡胎,還心慈面軟,孫悟空認出妖怪了不能痛快淋漓地打,一打就挨罵,豬八戒沒事還煽風點火,這一下內部矛盾就出來了。唐僧冤枉孫悟空,站在唐僧的立場上沒錯,那是僧人的慈悲心啊。孫悟空打妖怪更沒錯,那是他保駕護航的分內事啊!這下子矛盾的複雜性就出來了。小說為什麼好看啊,就是因為有矛盾,矛盾為什麼吸引人呢?就是因為它複雜,考驗了主人公,拷問了人性。


結果倒霉的孫悟空,前面打妖怪,後面受責怪,腦袋上帶著緊箍咒,天庭上一堆關係網,加上天生一副急脾氣,這不是把人往死里整嗎?可就是在這樣一種外憂內困、「外焦里嫩」的處境下,孫悟空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打!去你的婆婆媽媽,去你的來頭大,只要你敢害人,老子就要打,打你個元神出竅,打你個屁滾尿流,打你個心服口服。於是,一個真正勇敢無畏、令人同情、更令人敬佩的英雄就這樣在讀者心目中樹立起來了。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



所以說,吳承恩真正的用意,不是要依據歷史寫一本「高僧傳」,而是借高僧取經的故事,塑造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神通廣大、敢於鬥爭、樂於鬥爭、斗而必勝的神話英雄。用今天的話來形容,這叫借殼上市,借雞生蛋。這雞借的好,生出一個金蛋來,給一貫善於隱忍、善於協調、淡化鬥爭、排斥進取的傳統文化,增添了一抹鮮活的亮色,增加了一個另類的英雄。


2


「三國」從哪裡開始「演義」?


和《西遊記》一樣,《三國演義》也是用核心內容來命名的,而且沒偷換主語。三國就是魏、蜀、吳,到哪兒也變不了。不同的是,《三國演義》是有全稱的,叫做《三國志通俗演義》。《三國志》是西晉史學家陳壽寫的一本史書,這個書名告訴我們,現在大家看到的《三國演義》是從陳壽的史書裡面「演義」而來的。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



什麼叫「演義」呢?《辭海》的解釋是:敷陳義理而加以引申。翻譯過來就是:依據正史,結合野史和民間故事,加工創作出來的小說。《封神演義》《隋唐演義》,都是這個意思。


但是,這不等於說《三國演義》這個書名就沒有可推敲的地方。我們翻開歷史可以發現,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稱帝,建立魏國;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建立了蜀漢。吳國的國力弱一點,再加上殺了關羽、奪了荊州,害怕劉備報復,一直憋著不敢稱帝。直到公元229年,孫權才正式稱帝,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這時候三個國家的皇帝分別是誰呢?孫權、劉禪,還有曹丕的長子曹叡。曹操死了、劉備死了,甚至連曹操的兒子曹丕都死了。大家熟悉的人物裡面就剩一個孫權了,三國才正式出現。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



照理說,三國演義,應該是三個國家都出現,再開始演義。可實際情況完全不是這樣,當三個國家都出現的時候,總共一百二十回的書已經寫到一百多回,接近尾聲了。《三國演義》硬是把故事往前推了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從公元184年的黃巾起義寫起,而且把重點也放在這半個世紀的諸侯兼并、群雄並起上,這種寫法合理嗎?


答案是非常合理。有兩個理由,第一是合乎事實。稱不稱帝,這只是個名義,實際上誰說了算更加重要。拿曹操來說,因為他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東征西討,在名義上大戰上風,但是他自己就不能稱帝了,不然那不是自己打自己臉嗎?但是話又說回來,曹操當不當皇帝有區別嗎?官渡之戰後,北方的實際統治者不就是他曹孟德嗎?沒有曹操哪來的曹魏?沒有曹操,哪來的三國?所以就算曹操到死都沒當過一天皇帝,他還是歷史上和小說里的主人公,因為實力擺在那。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



第二條,我想從文學欣賞的角度來說。《三國演義》重點寫三國「形成期」的演義,而沒有重點寫三國「既成期」的演義,這樣更符合美學的原則。什麼是美?美在於欣賞過程,而不在於獲得結果。我曾經跟一個小朋友一起聽袁闊成老師講的三國演義,正好講到「智激周瑜」。小朋友特入迷,急不可待地問我,周瑜後來怎麼啦?我說「死了」!又問,那諸葛亮呢?我說「死了」!那曹操呢?我說「也死了」。小孩不高興了,就問我:怎麼都死啦?我說,不管是英雄也好,老百姓也好,結果都是一樣的,你說對不對?所以你別問後來怎樣,後來都一樣!他們之所以了不起,是因為他們活著的時候經歷過這麼多的故事,故事就在評書里,你還不趕緊聽?小孩從此就不問我了。


你欣賞一朵花,一定要從含苞待放時起,盛開了,也就離凋謝不遠。你談個戀愛,最動人的是那種「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過程。要是上來就直奔主題,跑到大庭廣眾去相親,說年齡、擺財產、比收入、看長相,跟買蘿蔔白菜似的,過程之美就沒了,至少不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標準。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



《老子》有一句話: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急於求成、注重結果的事物,生命力都長不了。所以思想低幼的人,就像小孩子一樣,特別關心結果;審美品味高的人,特別在意過程,在意那白手起家的經歷,在意那披荊斬棘的奮鬥,在意那殫精竭慮的堅持。您不覺得桃園三結義時躊躇滿志的劉備、三英戰呂布時意氣風發的劉備,還有那三國茅廬時禮賢下士的劉備,比當了皇帝一意孤行、摔了諸葛亮表章、非伐吳不可的、剛愎自用的劉備更可愛嗎?如果您這麼覺得,說明羅貫中這麼寫就對了。


3


「水滸」到底是什麼意思?


《水滸傳》的成書時間,應該晚於《三國演義》,早於《西遊記》。但是因為《水滸傳》的書名比前兩本都複雜,所以我們放在後面講。放眼四大名著的書名,對很多人來說,其實只有一個生僻字,那就是水滸的「滸」字。「滸」是個多音字,念hǔ的時候,是「水邊」的意思。念xǔ的時候,多用在地名,比如今天的江蘇,還有「滸墅」(吳縣附近)「滸浦」(常熟附近)這些地名,這時候你念成hǔ,反而念錯了。


照這個意思來看,《水滸傳》的字面意思就應該是「水邊的故事」。這麼解釋行不行?當然行。因為梁山好漢的根據地就是水泊梁山。《水滸傳》里有五十八回叫做《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講的就是各路英雄最終聚義到水泊樑上的故事。「水泊」在哪兒呢?在今天的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梁山縣有一座名山叫做梁山,梁山在黃河下游,汶水、濟水這兩條河都流經此處,形成了一個龐大水系,在宋朝的時候水面縱橫八百里,人稱「水泊」「小洞庭」。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



當然,今天都沒有了,只剩下東平湖,也叫「蓼兒窪」,算是「水泊梁山」的遺址。所以說,如果僅僅把「水滸」解釋成「水泊的故事」或者「水邊的故事」,就意味著這本書是拿英雄好漢的活動地點來命名的,有點道理,但是很不令人滿意。要按照這個邏輯,《西遊記》講的是路上的故事,是不是應該叫「路邊傳」呢?再說,跟《三國演義》一樣,《水滸傳》裡面許多精彩的故事都是發生在上梁山以前,好多英雄好漢主要活動的地點也不在水泊梁山,說它是「水泊的故事」,是不是有點以偏概全呢?


因為不滿意,所以很多人開始對「水滸」這個詞進行考證,有沒有什麼來歷?有沒有什麼象徵意味呢?這一考證,麻煩就來了,因為中國人實在是太有文化了。《詩經·大雅·緜》裡面有這麼幾句詩歌:「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這裡的「古公亶父」,是周文王的祖父,名叫姬亶。當年為了躲避戎狄的侵襲,他帶領部落從邠(bīn)地(今陝西省旬邑縣)出發,向西遷居,來到了岐山腳下的「周原」定居。這十六個字,講的就是這段歷史。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



有一個民間傳說,說施耐庵寫完《水滸傳》之後,拿給他學生羅貫中看,當時書名叫做《江湖豪客傳》。羅貫中看完就說,這個書名不好,咱們不如改為《水滸傳》吧!施耐庵有文化啊,一聽就心領神會,連連稱讚,立馬同意改名。這個故事可信度極低,而且也沒交代清楚這麼改好處在哪裡。但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分析的思路。


我個人的觀點是這樣的,《水滸傳》是一本很講究文法的小說,《江湖豪客傳》固然準確,但是太直露了,不夠含蓄。「水滸」兩個字有出處、有文化氣息,而且典故用的特別含蓄、準確。第一,古公亶父是為了躲避少數民族的侵犯,說白了是為了避難、求生才搬家的,梁山好漢大多是是因為沒出路、沒活路才上山的,逼上梁山嘛!從人物的遭遇和動機上,兩者有相似的地方。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



第二,古公亶父是周文王的祖父,是周武王的曾祖,周武王幹了一件大事,牧野鷹揚,武王伐紂,說白了就是造了昏庸無道的商紂王的反。雖然這個反不是亶父親自造的,但是他搬到富庶的周原地區,為子孫的強大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所以,水滸兩個字里隱含一種「造反」的意味,醞釀著一種揭竿而起的先兆。這樣一來跟《水滸傳》的主題又是暗合的。所以,「水滸」二字,既契合人物的遭遇和動機,還能暗示小說的主題,當然就比什麼《江湖豪客傳》好多了。


有人說,你解釋的有點牽強吧?那您是沒聽過更牽強的。我最佩服的一位文學鑒賞家,清朝的金聖嘆是這麼解釋的:「水滸」就是「水邊」的意思,「王土之濱」(就是國家領土的邊緣)有水,「又在水外」則曰「滸」。通俗點說就是,「水滸」指的是遠得不能再遠的地方。施耐庵把宋江這幫人殺人放火、舉旗造反的人,放到這樣遙遠的地方,代表了一種厭惡、一种放逐,是為了教誨天下人共擊之、共棄之。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



出於這種對正統的「忠君」思想的狂熱,金老乾了三件事:一是痛罵那些把《水滸傳》改名為《忠義水滸傳》的人,認為他們缺心眼,「忠義」怎麼能在水滸呢?這不是亂了規矩嗎?二是竭力貶損宋江,用各種辦法把宋江批評地體無完膚,甚至不惜改動原文,來捏造宋江的黑材料。三是大刀闊斧把一百二十回的《水滸傳》刪掉五十回,留下七十回,還補寫了一回「梁山泊英雄驚惡夢」,盧俊義在夢裡看見包括他自己的一百單八將被嵇康一齊斬首。改罷,金老自己誇自己這段:真正是太平文字!您看,跟金聖嘆他老人家比,是不是我更靠譜些?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



李煜暉,高級教師,西城區先進教育工作者,語文學科帶頭人。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與領導方向博士研究生。現為北京師大二附中教學副主任,文科人才培養項目負責人,文科實驗班教師,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國家重點課題「普通高中文科實驗班課程改革」課題組長。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



主持說


文/何杰


本期「國學師說」的題目應該是「李小白(小李白?)『活』說四大名著」。不是戲說,不是別說,不是他說,而是「活」說。


「活」是「活潑」之意。李小白有那麼多粉絲,其上課 「活」是重要原因;隨口一句就是段子,張口一來就是包袱。就說這篇吧,一會兒和小孩兒說後來人都死了,一會兒讓孫悟空借殼上市,話是活潑的話,但理卻是深刻的理,你聽完以後一下子就明白了作者為什麼這麼寫,這就叫深入淺出。


所以,活潑是表象,淺出是結果,關鍵要有深入。正如朱子所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沒有深厚底蘊,恐怕也說不出這麼活潑的話。


《水滸傳》和姬亶掛上了鉤,還教了你「滸」字的兩種讀法,更不必說探討命名之學時需要用的文藝理論知識,各種信息都集中在這篇文章中,會讓你大呼過癮。


這篇文章是「上」,一周之後應該還有「下」。先做個劇透,「紅樓夢」和「石頭記」,你說李小白會喜歡哪個?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



【欄目主持】


何杰老師,北京師大二附中語文特級教師,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研究員。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章黃國學 的精彩文章:

失落中的詩意——讀賈島《尋隱者不遇》
國學漫畫《孔子曰》:一場鬥雞引發的血案
文藝朋友圈:蘇軾與六君子
說說龍泉青瓷
梁漱溟:做學問的八層境界

TAG:章黃國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四大名著里那些唯美的名字
四大名著經典人名的一番深意
從四大名著看中國之走投無路:四大名著的秘密
四大名著里姓名,意味深遠
四大名著里的唯美姓名,意味深遠
四大名著里那些唯美的名字,意味深遠
四大名著中的經典人名,美到骨子裡!
四大名著,中國人的四種修行
讀四大名著有感
四大名著,中國人的四種修行(薦文)
四大名著:中國人的四面鏡子
吃貨眼中的四大名著
中國古典文學裡的「四大名著」
毒害性列四大名著之首
中秋節與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中國人的四面鏡子
大中華四大名著,揭示四種修行!
好書推薦:升級版中國兒童文學四大名著,適合孩子讀的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中國人的四種修行(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