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接地氣的「道次第」精要開示

接地氣的「道次第」精要開示

接地氣的「道次第」精要開示



道,指的是「道路」。道路的命名有二種方式,一種是以「目的地」來命名,比如「解脫的道」是指最後會達到解脫的道路,同樣的,增上生的道、一切智的道、惡趣的道、善趣的道,也都是以目標來命名的。


另一種是以「行走者」來命名的,比如「火車的路」。同樣的,下士夫的道、中士夫的道、菩薩的道、聲聞的道,也都是以行走者來命名的。


次第


次第,指的是「順序」。這個詞,同時也隱含了「不只一個,有很多」的意思。如果只有單一個,就不需要順序了;正因為有很多,所以才必須講順序。

道次第


道次第,包含三個要素:


一、無誤。首先,我們需要一條無誤的道路。比如,以大乘的道次第而言,需要一個以成佛為目標、能夠到達佛地的無誤道路。


二、完整。這條道路不是只有一段,必須是完整、包含全部的。


三、次第正確。只有完整並不夠,還必須有正確的先後順序,如果順序亂了,也沒有辦法走到。

總之,道次第是以成佛為目標,而開展出的無誤、完整、次第正確的「三士道次第」。


三士道次第


道次第,分為三個層次:共下士道次、共中士道次、上士道次。


一、共下士道次:不求今世的安樂,以來世能投生為人或天人為目標的道路。


二、共中士道次:以獲得解脫為目標的道路。

三、上士道次:以獲得佛果位為目標的道路。


從「目標」來看,三士道依次的目標是:投生人天善趣、解脫、佛果。為了達到各自不同的目標,必須消除的主要障礙依次是:十惡業、煩惱障、所知障。


三士道的「士」是「士夫」的意思。雖然,只求今生安樂的人,也可以算是下士夫,但三士夫的區分,是把「學法者」區分為三種士夫,所以前提必須「是學法者」才行。由此可知只求今生安樂,不算學法之人;開始考慮到來生,才算是開始了學法的道路。


以上這種說法,可能會讓一些人覺得受傷。

雖然,學習佛法,也能為今生帶來好處,但是佛尊喇嘛尊者曾經不只一次地講過:即使在談「學佛為今生帶來好處」時,也至少要把目標放在「來世」去努力,而後「附帶」為今生帶來幫助。如果只想著今生,佛法很難讓你滿願。


佛法里所講的思考方式,當然也能讓你轉心,從而使得這輩子變得快樂些。但是,佛法能帶給你最真實的幫助是:當你把目標放在來世,為了獲得人天果報去修行時,今生的安樂也就附帶產生了;當你生起對解脫的希求而去學道,下一生就自然會投生人道或天道;當你為了成佛而努力時,即使不想解脫也會解脫。


真心學法,不用刻意追求今生的快樂,也自然會快樂。


有人為了追求平靜的感覺而學佛,但是,除非你能真正想得更遠些,否則,這些所謂的平靜,都只是表面而已。當你真正把眼光放遠,至少著眼於來世,你的今生肯定會變得更平靜、更祥和。


當你心裡真正認識到前後世的存在,而想著「為了有更好的來世,現在我該做些什麼」,由此而開展出你的計劃。此時的你,才開始進入「下士道次第」。


雖然相信有來生,也努力讓自己投生善趣,但是,來生還是會結束,之後還是會死,然後又投生、又死…。這循環,什麼時候會結束?


答案是:這循環,無邊際。


於是你再繼續追問:這無盡的循環,是怎麼形成的?有沒有辦法中止?有沒有辦法不再死、得到永恆的安樂?進入這個層次的思惟,便到了「中士道次第」。


而後,不只自己要獲得解脫,還要使得其他一切有情,也得到這樣的果位。這是可能達到的嗎?要如何才能達到呢?進入這個層次,就屬於「上士道次第」。


以上只是概略地介紹,但是,從這樣的介紹也大概可以知道,隨著三士道次第的開展,不只眼光愈放愈遠,而且,所求也愈來愈大。這樣說來,慾望不該太小,應該要擴大才對。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眼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擺脫輪迴、超越三界的正確實修次序是這樣的
雖然苦樂源於「業」,但「業果說」不是宿命論

TAG:佛眼看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禪修開示,正見破邪思第二日大堂開示一
印順大和尚開示:平常心是道
開悟之後才知道:這念佛法門是最妙的 宣化上人開示
【開示】信願不真切的五個表現
看海濤法師對「性開放」這個問題是如何開示的
關於持誦《地藏菩薩本願經》的幾個問題的開示
開示 本色禪和
開示 把握自心
開示 沒有分別的愛
佛源老和尚開示 要八風吹不動
看了這位苦行僧的慈悲開示 我真的無地自容慚愧至極!
印光大師關於持咒六點精要開示
【開示】五欲之害
開示 真正的勝利
印順大和尚開示:「慾」字禪解
高僧開示四種不同層次人的最終結局
三皈五戒開示
開示 修道不容苟且
道偉大和尚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