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英國中學歷史課的「八股文訓練」

英國中學歷史課的「八股文訓練」

筆者有幸獲得「立德樹人」項目資助,近幾年參與了對英格蘭中學歷史教育的調研。對以歷史科目參加會考和高考的英國學生來說,記憶史實對於考試非常重要,通過歷史理解當下也是學習的目標之一。考試的核心目標,則是讓學生具備完成歷史質詢(historical enquiry)的能力。


「歷史質詢」對應的是英國學生在升學考試中需要在答卷中表現出來的幾種能力——記憶史實、分析評價史料、勾連史實史料與個人觀點,它涉及知識、理解、技能和評價四個方面。這一考試目標貫徹在所有升學考試的題目中,包括問答題和史料分析題。其中的史料分析題,與上海歷史高考試題中的小作文頗有相似之處,要求學生分析閱讀材料(文字或圖像),完成小論文撰寫。對大學階段的歷史論文寫作來說,上述能力也是完成有質量的論文的基礎。


那麼,英國的中學歷史課如何教學生來寫歷史質詢文呢?筆者在埃克塞特走訪中學時,歷史教研組長們慷慨提供了學校目前使用的教材、教輔、練習冊等。其中,針對會考必考的考點「罪與罰」的自編教材中,就包括了引導學生完成歷史質詢的詳細步驟。

這一自編分冊題為「懲罰手段的變遷(約1880—1990年)」,針對英格蘭國家課程標準和考試要求中規定必考的概念——「變化」,實際覆蓋的時段為18世紀末到19世紀末的英格蘭,也就是刑罰制度的變革期。其他同題分冊覆蓋更晚的時間段。另外需要掌握的概念還包括「異」與「同」、「原因與結果」、「重要性與連續性」等。


學生要在大約四個學時中掌握兩個層次的內容,一是認識、解釋和評價監獄制度、政府角色、大眾對刑罰的態度變化,二是認識、解釋和評價「歷史再現(representation)」,也就是對歷史記載中的監獄制度進行評價。學生還可以在課後思考「嚴刑峻法是處置犯罪最好的方法嗎?」這一與高考銜接的問題,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準備。


為達到授課目標,手冊分四個部分開展教學。第一部分複習基礎概念,第二部分複習之前學過的知識點,第三部分學習新知識點,第四部分為歷史質詢真題訓練。就特點而言,無論是考題還是寫作都被拆解到單詞和概念層面,方便基礎較弱的學生學習,同時提供答題結構和模式,幫助學生作出層次清晰、內容完整的論述。所有的歷史質詢都建立在立論有理有據、分析層次清晰的基礎上。學生掌握了如何論述的方法,就能以史論結合的方式評價歷史。



英國中學歷史課的「八股文訓練」

BBC紀錄片中的英國中學生




第一層次:複習基礎概念



首先要幫助學生復慣用於描述歷史現象的「工具性」單詞。該分冊提供了13個單詞,如「包括」(included)、「完成」(complete)等。班上的26名學生被分為兩組,一組手持單詞,一組手持單詞的解釋。學生要在1分鐘內找到與單詞或詞義匹配的另外一位同學,完成複習。配對完成後,老師會隨機提問,讓學生表述自己拿到的單詞或定義。


熟悉了工具性單詞後,老師要幫助學生複習與本課有關的重要定義,要求學生分別羅列可以說明「犯罪」和「懲罰」的定義性描述,即用實詞構成的、不超過10個單詞的簡短描述,並與身邊同學交換答案。隨後,學生要把定義性描述改寫為一個完整的句子。手冊上提供了「描述」、「意味著」等引導性單詞供學生將描述改寫為句子時使用。

由於「罪與罰」專題的時間範圍從中世紀延續到當代,學生在學習中世紀和近代早期的刑罰史時已接觸過這兩個關鍵概念。所以,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練習中展現此前學習的效果,既包括對定義掌握的情況,也包括表達的情況。



英國中學歷史課的「八股文訓練」


19世紀的監獄




第二層次:根據模板組織論點論據


課程第二層次的學習中,學生需要回答「18-19世紀英國監獄制度在多大程度上發生變化?」這一問題,展現已經掌握的知識。學生的答案要包括論點、兩條證據(史實),對證據的解讀,以及證據如何回答了問題四個方面,分別對應提供史實、分析材料、論證觀點、作出評價四項能力。學生在完成答題後,要和身邊同學交流答案,相互學習。


為了幫助學生答題,手冊羅列了答題模板,引導學生把所知所想分成三塊來寫。第一塊是論點陳述,第二塊是舉例論證,第三塊是總結陳述。學生在回答時建議使用的句式也在模板上出現。


陳述論點應採用原因狀語從句,含三個內容,分別是時間狀語(18-19世紀)、性質定義(英格蘭的監獄在一定程度上產生/沒有產生變化)和原因陳述。教師首先提供適合表達論點的句式,幫助學生將已經掌握的知識轉化為恰當的表述。此外,對因果的陳述也體現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這一題舉例論證的目標是體現題眼中的「變遷」,具體的方法是提供兩個分別描述18世紀和19世紀英國監獄情況的例子作為證據。舉例要以一句定性描述開頭,輔以能說明定性的證據。如若學生認為沒有產生變化,則兩個例子要體現相似性。若認為發生了變化,則兩個例子要體現差異性。因此,學生在寫作這個部分的答案時,會同時表現出對「異」、「同」、「變遷」、「延續性」四個概念的認識。

總結陳述則是對例證的評價性概括,包括三部分。首先說明兩個例子之間的相互關係,即變遷的性質是變好還是變壞。其次呈現做出好與壞的評價的理由,此處要提供前一部分未使用過的史實作為例證。第三是表達對於變遷的必要性的看法,此處學生也要說明理由。答題句式同樣是原因狀語從句,將上述三部分逐項說明。


僅從這一題的設計來看,有明確的層次設定,也為學生提供了分析手段和表達的辭彙。即便是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也可以在提示的幫助下展現已經掌握的史實,並用恰當的句式完成表達。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在舉例時寫下能體現閱讀量和知識面的史實,有足夠的發揮空間。


完成上述兩層次的內容後,學生有兩項回家作業,一項與辭彙學習有關,需要找到一個用來描述建築的、以「pan」開頭的單詞,也就是邊沁參與設計、福柯在《規訓與懲罰》中研究的全景式(敞景式)監獄(panopticon)一詞。對於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來說,探尋這個概念背後的歷史和研究著作能加深對主題的理解。另一項則是閱讀18世紀晚期出版的關於英格蘭和威爾士監獄的研究,並從這一歷史再現中歸納三點內容,供之後課堂討論。



英國中學歷史課的「八股文訓練」


全景式(敞景式)監獄




第三層次:結合閱讀材料學習新知識點



第三層次的目標雖然是讓學生學習新的知識點,但採用的形式和會考中的材料分析題一致,讓學生在學習中熟悉考題的形式。這種做法體現了自編教材的應試導向,也提供了一種將應試能力與知識點講授結合起來的思路。


第三層次的第一部分是填空,學生要分別用三到五項包含時間、地點、人物的史實,對四個問題分別作出評價。前兩個問題與第二層次銜接,即陳述18世紀英國監獄和19世紀新型監獄的情況。第三、第四個問題圍繞19世紀的囚犯生活,包括囚犯的工作、受到的懲罰和牢內生活。所有填空的依據是緊接其後的八頁文字與圖像材料。學生要閱讀、分析並概括材料內容。為了確保辭彙基礎較弱的同學也能完成研究能力的訓練,材料中出現的術語附有定義說明。這也再次體現了英國中學歷史教育中「文史不分家」的特點。


就該分冊提供的史料內容來看,除了可以分為文字和圖像材料兩類,不同部分提供的文字材料也有些微差異。其中最基礎的是教師梳理過的、有關18世紀監獄情況的重點羅列,難度略有增加的是包括觀點和例子的前人作品。針對不同問題的陳述篇幅有長有短,和會考題目中不同難度題目的閱讀量各有對應。學生在完成答題後,要和同學交換,檢查對方的答案是否符合老師的要求,從而幫助學生練習如何評價別人的研究。


在第三層次的第二部分,學生要回到第二層次的「18-19世紀英國監獄制度在多大程度上發生變化?」一題,用在第三層次閱讀、收集和分析後的史實和論點來充實自己的答案,達到鞏固知識,熟悉分析框架的目的。



第四層次:組織「八股文」——歷史質詢真題訓練



前三個層次的學習和知識鞏固都服務於第四層次的真題訓練,重點是分析18世紀晚期出版的、關於英格蘭和威爾士監獄的研究。學生通過閱讀這一歷史再現材料,釐清其中的史實和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建立完整的歷史質詢。


第四層次第一部分的閱讀包含四組材料,前三組均為18世紀監獄研究的原文照錄。手冊要求學生在閱讀時用不同的筆記標記,如用熒光筆和下劃線標出重點,並概括羅列。對學生學習習慣的教育也貫穿在課堂練習中。


儘管18世紀出版的英語文獻所用的英語在語法上和目前差別不大,但在辭彙、詞義和印刷字體上仍有不同。例如,此時印刷文獻中的s看起來和f很像。手冊也會提示學生這一變化,以免學生錯讀材料。對於在18世紀和21世紀意義不同的單詞的解釋也會羅列在側。


第四組材料包括三位19世紀作者留下的文字材料和三張描繪監獄生活的圖片,用於比照前三組材料。學生在閱讀完四組材料後,要在80分鐘內完成一道歷史質詢題。隨後,手冊解釋了歷史質詢的定義、考試接受的史料來源、開展質詢的基本步驟和論證框架、可以採取的準備手段、自我檢查的方式、得分計算方式、不同類型的史實和觀點陳述可以採用的句式。


歷史質詢題的答案則包括六個部分,一是陳述學生認為哪一組材料最適合回答題目提出的問題。二是解說材料的內容,以及學生為何認定這組材料最好。三是提供學生掌握的與這段材料相關的其他史實。四是材料中未涉及但在當時存在的其他情況。五是撰寫材料的作者的意圖。最後是再次說明為何這段材料最適合回答問題。歷史質詢的過程就是論證材料的重要性,並指出材料局限性的過程。教師在評閱學生答案時,會將學生的答案按照提供的框架進行拆解,逐項給分,最後構成總分。


從這本自編教材來看,學生答卷時心中要有一個類似「八股文」的論述結構,將自己所知所感填入。結構看似死板,但能有層次地展開論證。學生填入的內容受限制較少,言之成理、言而有據更重要,讓學生有機會表現出課外學習的成果。對於熟練掌握論述結構的學生而言,未來進入大學階段開始學術寫作時,不至於摸不著頭腦,將歷史質詢題的基本論述結構進行恰當擴展,填入合適的史料和評價,論文便能初具形態。(文/朱聯璧)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非洲星空下的動物
為啥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名為「墨子」?
歌於樂土:一場旅行讀懂流行音樂
在古人的觀念里,祖先是神還是鬼?
製造黃飛鴻:平凡武師何以成為一代宗師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走進英國中學課堂
英國中學自然科學教育排世界第十五、研究海豹的水中生活
英國國際語言課程
中國學生怎麼申請英國大學本科課程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在線註冊流程
英國數學課堂引入中國教育,中國教育贏了?
英國中學考察之旅
中國學生最多的英國留學專業
愛上京劇的英國漢語「學霸」
英國大學課程學習時間最長的專業盤點
英國留學:教育學專業詳解
英國私立中學代表團訪華:傳遞英式精英教育理念
教育專家:英國留學前 先學英式思維
英國利茲大學介紹之本科課程
英國華威大學本科專業
英國教育返璞歸真?竟然學習中國式課堂教學方法!
英國添加中文課程,每周8小時密集訓練
英國留學藝術設計課程介紹
最新英國留學醫學專業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