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物種保護應回歸傳統

物種保護應回歸傳統

物種保護應回歸傳統



在馬來西亞緝獲的非洲象牙。圖片來源:Mohd Samsul Mohd Said/Getty

當前,關於氣候變化造成的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越來越多。


但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了一份對8000多種物種威脅信息的分析結果。這些數據卻揭示了另一幅圖景。IUCN的Sean Maxwell和同事對《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生物多樣性下降最大的驅動因素是過度開發和農業。前者包括以一定比例從野外捕獲野生物種造成繁殖或植被再生難以補償的結果。後者包括生產糧食、飼料、纖維和油料作物以及畜牧、水產養殖和開荒種樹等。


今年9月初,來自政府、產業界和非政府組織的代表將在IUCN世界自然保護大會(WCC)上定義未來的保護方向。位於政治領導人、非政府組織、保護人士和其他各界人士議事日程上的一大亮點將是採取措施讓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付諸行動。同時,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代表應確保氣候變化問題不會蓋過全球動植物生存面臨的問題。


名單之上

從2001年開始,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分類和標準(評估瀕危風險的標準)一直在指導相關評估工作,現在名錄中包括82845種物種。評估人按照群體數量、過去—現在—將來的群體發展趨勢、地域分布以及其他瀕危因素等,將物種劃分成不同類別,其中包括「近危」「漸危」「瀕危」「極度瀕危」等。後三種物種整體被稱為「受威脅」物種。


為了評估對生物多樣性的普遍現存風險因素,Maxwell等人對8688種近危或受威脅物種的危險因素進行了量化分析。這些數據中顯現的基本信息是,無論受威脅的種類或物種群體是什麼,過度採伐和農業都是對現有生物多樣性產生最大威脅的因素。


在其中所有受威脅或近危的物種中,72%(6241種物種)是因為商業、娛樂或生活而影響。例如,蘇門答臘犀牛、西部大猩猩、中華穿山甲因為其身體組織或肉具有極高的市場需求而遭到非法捕獵。這僅是2700多種受到捕獵、漁業、寵物貿易和動物器官販賣影響的物種中的3種。同時,不可持續性的伐木也是導致4000多種林棲物種數量下降的影響因素,如婆羅洲畫眉、印度尼科巴鼩鼱以及緬甸金絲猴等。


農業活動的擴張和加強也在威脅著5407種物種,其中62%的物種屬於受威脅或近危物種。非洲獵豹、亞洲毛鼻水獺、南美洲馬駝鹿等就位列受畜牧農業和水產養殖業影響的2300多種物種之列。弗雷斯諾長鼻袋鼠、非洲野狗則是4600多種受糧食、飼料或油料作物生產影響的物種。


與此同時,人為因素造成的氣候變化,包括暴風雨、洪水、極端溫度或乾旱等的增加以及海平面的上升影響到目前19%的受威脅或近危物種。冠海豹就是1688種受影響的物種之一。由於過去數十年間東北大西洋極圈中大量海冰消退以及棲息地和養育幼獸的地點減少,該物種數量已經下降了90%。

分析局限


在解釋《紅色瀕危物種名錄》數據時,存在3個明顯的難題。


首先,Maxwell等人的分析報告中並不包括未被監測到的分類群組。報告中得到綜合評估的群組並非來自生命之樹種的隨機樣本,而是那些普遍得到更好研究的群組。


該分析中第二個潛在的限制是報告將威脅因素看作是離散的或是不連續的,而事實上,風險很少會孤立地影響有機體。例如,農業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主要驅動因素。農業擴張的新渠道會增加非法野味捕獵、森林火災事件和棲息地破壞。實際上,此次分析中涉及物種中80%以上均受到超過一種主要因素的影響。


最後,驅動全球很多物種產生滅絕風險的威脅因素的平衡也會發生變化,即便是未來數十年也是如此。對於「紅色名錄」評估來說,未來對於減少物種數量規模的影響(包括氣候變化)主要涉及三代或是十年期。因此,除非被評估的物種壽命很長(生命周期為30~50年),預測會涵蓋氣候變化影響的一段時期,否則分析結果相對將比較保守。

然而,Maxwell等人並不認為,任何一種預測會改變整體的信息。因為農業活動和過度採伐傾向於在土壤肥沃、生物多樣性較高的地區出現。而且,在更好地了解這些威脅如何附加地、協同地產生影響之前,採取實際的行動只能是限制那些當前影響大多數物種的威脅因素。最終,研究表明「紅色名錄」的物種反映出氣候變化給物種造成的威脅遠比此前認為的更大。


下一步


在所有從公元1500年滅絕的植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中,75%的物種受到過度採伐或農業活動或是兩者綜合因素的傷害。而氣候變化在生物多樣性危機中將日益成為一個重要因素。但是人類發展和人口增長意味著,過度採伐和農業擴張還會進一步增加。


世界自然保護大會的目標是讓可持續發展和碳平衡協定付諸實際行動。Maxwell和同事敦促大會代表聚焦採取行動,對解決當前生物多樣性面臨的最大威脅採取的行動進行優先資助。

幸運的是,目前仍有有效的工具和手段能夠減輕由過去採伐和農業活動帶來的破壞。它們包括採取可持續發展政策、讓狩獵制度和海洋保護區漁業活動禁令產生效力、堅持國際物種保護機制如《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以及開展公眾教育等。此外,建立保護區保護關鍵生物多樣性區域也非常重要。另外,對農業系統開展有效管理,讓受威脅物種可以同時生存,限制殺蟲劑和化肥使用以及發放農業可持續發展資格證等都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


關鍵的一點是,確保今天的過度採伐和農業活動不會讓明顯的生態系統大打折扣,這將有助於減輕氣候變化帶來的越來越多的破壞。健康的生態系統是更好的二氧化碳儲存庫。它們也更加可能提供所必需的實體連接性和基因多樣性,讓物種更好地適應本世紀末可能出現的較大的氣候落差。


那些因為被長期難以抵制的、困難重重的問題而搞得精疲力盡的保護人士,把目光轉向新的問題應該得到原諒。然而,Maxwell和同事呼籲所有關心地球生命可持續發展的人士看到當前的威脅,把目光重新聚焦在生物多樣性傳統的「敵人」上。(晉楠)


《中國科學報》 (2016-08-18 第3版 國際)


更多閱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中科大首次研製出非局域量子模擬器
走近引力波探測器之父——從小混混到科學家
基金委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合作研究項目批准通知
發現自然界第五種力?
肖艷紅小組首次實現宇稱-時間反對稱性光學體系

TAG:科學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三種瀕臨滅絕的動物已受到美國《瀕危物種保護法》的保護
攝影師拍瀕危物種神似人類表情照片吁保護動物
美瀕危物種保護顯成效
悲觀:癌症無法治癒只因是保護人類物種的方法
復活滅絕動物合算嗎?可能影響現有物種的保護
所謂「純種」寵物貓狗背後物種滅絕的困境
生物物種是自然類嗎?
農民田裡鋤地,挖到奇怪物種,沒想是國家保護動物
馬霸霸:物種保護比收藏更重要
工地發現傳說中「畫蛇添足」生物,現是國家保護物種
清除入侵物種結果本地物種滅絕 生態豈能肆意更改
別囂張!管你什麼侵略物種,先給你吃成保護動物!
世界特級保護物種及最神秘物種,它們的頂級美食竟是
野生動物保護法:放生必須為當地物種 且不得擾民
珍稀物種丨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肩雕
「新物種」到底是個什麼物種?
中國保護動物在美國被認為有害物種,當地僱傭人開直升機獵殺!
逆滅絕——喚回逝去的物種
尷尬!曾稱霸的物種,入侵中國失敗,本國物種吃到國家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