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吃了兩個月的粉末食物後,我來和你聊聊人類慾望

吃了兩個月的粉末食物後,我來和你聊聊人類慾望


吃了兩個月的粉末食物後,我來和你聊聊人類慾望



撕開密封袋,盛出三勺細碎的乳白色粉末,放入帶刻度的玻璃杯里,倒入溫水攪拌成麥片粥一樣的糊狀物。一個穿著格子衫戴著黑框眼鏡的男人端起杯子,臉上綻開Nerd氣的迷之微笑……soylent為首的代餐粉自稱「未來食物」,試圖改變大都會文明裡,人類生活中的第一行底層代碼。

淡而無味但絕對健康的「糊狀物」vs冰淇淋、馬卡龍、尚品牛排、四川火鍋、刺身、提拉米蘇、佛跳牆……兩廂選擇,每個人開始都會覺得自己立場鮮明,而細細思考卻遠沒有那麼簡單。這些粉末,迫使我們進行一些關於自身慾望的哲思。



吃了兩個月的粉末食物後,我來和你聊聊人類慾望



端著盤子,你走出廚房。桌邊親朋好友目光齊刷刷兇狠地射來,隱約帶著幾聲吞咽口水的音效。你放下盤子,摘掉手套,解開圍裙,享受噼里啪啦的筷子撞擊和幾聲口齒不清的讚許。滔滔不絕,講你如何在今早的生鮮市場里尋覓到一塊上好牛肉,用哪個地方的大師口傳心授的絕密醬料浸了幾個小時。古法手打黃油熱了鍋,切了半指厚的肉片下去煎,配上孜然椒鹽燜熟的小土豆和醬汁爆炒的洋蔥,才算是做好了這頓home style的brunch……

又或者,你走進巴黎一家米其林二星餐廳,熟練掖好餐巾,接過手感宜人的硬卡紙菜單,右手食指指肚優雅划過,選好餐前的佛卡夏麵包,搭配加鹽的柏迪耶手工奶油,開胃菜是濃厚的奶油湯配墨魚丸,主菜則是烹飪至四分熟度的安格斯牛扒。餐後,心儀的vacherin帶給你厚重口味之外的清涼感,新出烤箱的淡粉色馬卡龍與香蕉派作為小甜品點綴其間。你抹抹嘴,簽下信用卡單,出門去塞納河邊上遛個彎消化一下,想想晚飯在哪兒吃……


就此打住。如果你是上面兩種人,你八成不會接受soylent式的生活。



吃了兩個月的粉末食物後,我來和你聊聊人類慾望



(英雄來試試嗎?)

一百個禁慾的日夜與Twitter上的戒擼少年


著名思想家郭德綱說,我要幸福。


2014年,美國蛋疼青年Rory Patrick在Twitter上發起「戒擼100天」活動,要全網為他見證自己的禁慾「行為藝術」。無數男性粉絲自願加入支持隊伍。他們自稱「戒擼俠」。「專註自己的戒斷,讓我們有了更積極的生活態度」,一位打卡青年表示。


經過了100天的「禁慾試煉」,Rory Patrick在最後一天里「凈身沐浴,在Twitter上感謝了支持自己的粉絲,然後把自己關進卧室,做了……「該做的事情」。他形容那次體驗「登峰造極,全身顫抖,爽徹骨髓,超過了之前任何一次diy或性體驗」。談到那100天的戒斷生活,RP君表示它「讓性高潮對我有了全新的意義」,並且「說不定哪天,我就會再來一次(戒斷,不是別的,別想歪)」。


原來,極端的幸福,只要禁慾就可以達成?在公司熬夜加班的我,看看桌上那盒冷掉的快餐,裡面躺著個被我咬了一口就再也不想吃的肉丸子,咸,油膩,讓人毫無食慾。

計劃有了。我要吃到宇宙最美味的紅燒肉。而計劃的一部分,就是——兩個月不吃飯。


烹飪「宇宙最美味紅燒肉」


配料一:soylent與「未來食物」


別擔心,我並不是打算絕食或「辟穀」。作為一個關心科技前沿的IT狗,我打算求助於新近興起的「超級食物」徹底戒斷自己的食慾。

和我的職業差不多,2012年,第一次製造「未來食物」之前,Rob Rhinehart是個電子工程師,在舊金山做信號基站項目。不久,項目掛了,Rhinehart和同事都被長期的高強度工作和快餐食物弄得也快掛了。於是乎,此君查閱營養學文獻,列出人類必需的30多種營養物質,在amazon買買買,買回來一些各種各樣的粉末。將它們按照比例混合,丟進攪拌機,就在另一端得到了最初版本的soylent。


一個月後,全世界在Hacker News上讀到了Rhinehart的測試報告。在「超級食物」信徒們的眼裡,這份報告堪稱《獨立宣言》。越來越多痛恨快餐的人們參與到這場食物革命中。2014年5月24日,soylent得到了主流媒體New Yorker帶有保留色彩的讚揚,這將「未來食物」的概念從小範圍的極客狂歡正式推向普羅大眾。



吃了兩個月的粉末食物後,我來和你聊聊人類慾望



(媽媽,就是這個人!)


「未來食物」絕對是禁慾系的典範——soylent是味道很淡的豆奶類,而國內的效仿者——若飯則是帶一點淡淡鹹味的麥片粥。3-4勺粉末加上白水,攪拌搖勻成一種糊狀物後仰脖子灌下去。不論你是不是吃貨,soylent和若飯味道上都是乏善可陳的。Soylent 1.5的味道是無糖也沒有香氣的豆奶類,若飯水溶性更差,是有點鹹味兒的玉米渣粥。


雖然難吃,但它是宇宙最美味的紅燒肉,必要的調味料。


soylent的核心擁躉團體——除了代餐類粉末和水,不吃任何其他食物,飲料、水果、堅果,一律不吃。它像是用代碼hack掉自己的身體——將人類身體對於營養素的需求數據化,然後混合最優化的方案,混成一杯顏色曖昧的、豆奶一樣的液體一飲而盡。目前,還沒有因為純代餐類食譜導致嚴重健康問題的報道出現。至少他們的頭目——Rhinehart教主——純粹食用粉末幾年後,現在還活蹦亂跳的。



吃了兩個月的粉末食物後,我來和你聊聊人類慾望



(新世界的神)


「soylent是食物。雖然soylent 並不打算取代一切食物,但它確實可以取代任何食物。」宣傳視頻里,滑板高手做出一個漂亮的ollie,旁邊的同伴則在高速鏡頭前一邊喝彩,一邊把soylent瓶子舉到嘴邊;穿著緊身運動服,野外重裝徒步的美麗女性,站在懸崖邊舉起一瓶soylent與夕陽乾杯;一個典型美式家庭,英俊丈夫、美麗老婆與幾個孩子在後院里嬉戲,旁邊的木桌上,soylent小瓶默默守護他們的午餐……



吃了兩個月的粉末食物後,我來和你聊聊人類慾望



它像一切「蘋果類」科技公司的廣告,用成打的小細節展示「讓世界更美好」的可能。其餘就是俗套但永遠管用的暗示——帥哥美女、運動與挑戰,自然風景。廣告片導演在努力讓大家忘掉現實——每天拿著量杯沖泡soylent的人,大多數還是穿著宅Tee的西海岸技術男。


配料二:兩個月的「禁慾」生活


像那群戒擼少年一樣,我一臉英勇,開始了兩個月的「未來食物」試煉。


最開始的一兩天感覺很簡單,餓。代餐飽腹感極差,精神無法集中,食物和糖類飲料的惡魔在耳邊低語。同時,打嗝和放屁的次數略有增多。根據release note,這是人體不耐受水溶性纖維的表現。自我催眠在這時候就很重要了。美軍的行軍口糧包裝上有句自我催眠的話——雖然它難吃,但你可以用「我的生存技能在提高」鼓勵自己。


三天後,精神上適應了半空腹的狀態,飢餓不再總來打擾意識,身體有明顯的輕盈感。感官比平時更加敏銳。氣味對我的刺激變得更強(當然也沒準這是饞的)。一周內除了粉末,我只吃了一個蘋果。如同僧人可以摒棄對肉類食物的慾望而修行一樣,我說服自己的身體和意識,放棄食物也是一種修行過程。


第三周,唯一一次不適感出現。當晚,我吃掉500毫升soylent後,去看某個搖滾樂隊的現場。從8點半到11點,站了兩個多小時後,低血糖的眩暈把我一拳擊倒。我不得不從人群中退出來,坐在地面上休息。很多建議是,食用代餐的同時需要補充適量糖分。我的方法是衝進最近的便利店,灌了一瓶寶礦力水特。


兩個月後,完全告別了高油脂和高熱量食物,我的體重從70公斤降到了63公斤。期間有一次小小的感冒,其餘的時間裡正常工作,騎車16公里上下班,每周會有2至4次10公里左右的跑步。而兩個月期間,我吃的傳統食物只有少量水果。


實驗結果——毫無疑問,soylent與若飯可以基本上替代食物,以及「進食」這個過程中的生理意義,過程則乏善可陳——沖泡,吃(喝),洗杯子。食用「超級食物」本身,絕對是個超級無聊的過程——當然這其實也符合它們對自己的定位,就是把「吃」的存在感降到最低。



吃了兩個月的粉末食物後,我來和你聊聊人類慾望



(把「吃」的存在感降到最低)


兩個月過去了。在無盡的食物誘惑中,我萬花叢中過,片葉未沾身。如同100天後的Rory Patrick,我努力平靜心情,走出公司,走進一家尋常餐館。「紅燒肉,米飯。」我聽到自己聲音里微微的顫抖。


端著餐盤的服務員小妹向我緩緩走來,她背後的天使羽翼輕輕扇動,周遭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手裡,粗瓷盤猶如聖杯,盛放著那些亮晶晶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膽固醇的美味。啊,紅燒肉,我生命之光,我慾望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最後,我試著聊點兒深刻的


是的,我成功吃到了宇宙中最好吃的紅燒肉。25塊錢一盤,多巴胺作證。雖然便宜,但並不容易獲取——配料表包括3箱soylent和3箱若飯,以及兩個月非常奇特,完全戒斷食物的「禁慾生活」。


A面:哦,慾望,那個從不滿足的婊子


吃了兩個月粉末後,我驚訝地發現,自己對食物感受性空前增強——我開始能品出幾種咖啡豆味道的差別(之前我都喝速溶),可以通過菜鹹味兒的改變,確定廚師換了一個牌子的醬油。兩個月「未來食物」特訓,讓我的身體恢復了一些早已失去的敏感。


如前所述,不論是食慾、性慾還是其他慾望,都可以通過戒斷式的「自虐」行為得到強化。告別代餐後,同事調侃我「還是忍不住回來吃飯了吧」,我則反唇相譏道,你們都不知道這份紅燒肉的美味。對我來說,它剛剛就是世界上最美味的紅燒肉。那是「多巴胺頂腦門」的感覺,靈光遍體的宗教體驗,遠非更高價格的珍饈可比。



吃了兩個月的粉末食物後,我來和你聊聊人類慾望



(類似的獎勵機制,同樣也存在於其他慾望之中。)


小時候,我曾在吃某種中藥的療程里,兩年不能吃豬、牛、羊這些肉類。過了兩年小和尚般的煎熬日子,停葯那天,我拉著我媽沖向路邊的電烤羊肉串,忘情地吃了好久。甚至覺得,我人生所有對吃肉的嚮往,都是從那一刻被定義的。


多年煙癮的朋友這般描述——歸國長途航班,轉機延誤。全程沒有能點火的設備,四五支香煙在手指之間揉爛。直到最後落地,衝出機場,點上那根救命的紅塔山。深吸一口把肺部填滿時,他有了類似佛教頓悟般的體驗,福至心靈,醍醐灌頂。


「戒斷」過程中,戰勝自己慾望的快感,迎合了馬斯洛需求三角頂端「自我實現」的部分,也就是「軍糧蠱惑」——你可以用「我戰勝了自己」的念頭自我激勵。長期得不到滿足的慾望一經爆發,則有「日常任務」難以比擬的滿足感與幸福感。這種體驗我們每人都有——媽媽規定每天只能吃一塊的巧克力,寫完作業才能去踢球,「小別勝新婚」等等。



吃了兩個月的粉末食物後,我來和你聊聊人類慾望



(吃著黏糊糊的食物時,你腦子裡是否浮現出了米其林餐廳的牛排?| 來源:電影《黑客帝國》)


戒斷慾望,反而使慾望更強烈。而這種慾望的強度並非線性。太久的戒斷,反而會讓你失去「代謝」這些慾望的能力,比如絕大多數僧人就不會有吃肉類的慾望。如何讓自己的戒斷,把「慾望」逼上峰值,其實是個很有趣的課題,也是很多「自虐型戒斷」的終極目的。


所以,讓「未來食物」取代所有功能型飲食,告別口味不佳的外賣盒飯,而將培養起來的慾望留下來去吃真正好吃的——或許,這才真的是體驗美食與餐飲藝術的未來道路?從此之後,「吃」不再有為生存而進行的部分,留下的只有純粹的快樂。這樣的「吃」會不會更好?


「超級食物」和傳統食物,或許根本就不是敵人。亦敵亦友的,只是我們生命中,如影隨形的慾望吧?


B面:意外收穫——「代餐粉社會學」


相比身體,兩個月的實驗過程中,社交方面的變化要明顯得多——我退出了同事們點餐的微信群,推掉所有的飯局,出差的背包塞滿安檢人員眼中重量和成分都很可疑的粉末狀物體。我開始害怕回家和見朋友——代餐食物對於我的父母長輩們來說,太難以理解。同樣的,拒絕一杯朋友給你倒好的果汁也是挺不常規的事情。


當我試圖給身邊的人表述,自己用soylent完全代替食物,嘗試全部代餐式生活時,在人群中得到的反應令人驚奇地單一——至少有六成的人會直接將「代餐粉」與「減肥」聯繫起來。「你想減肥嗎?」「你這麼瘦,為什麼還需要減肥?」是最常聽到的句子。作為一個瘦子,很多人甚至懷疑我得了厭食症。「你吃這麼噁心的東西,還不如乾脆弄點葡萄糖,每天在屁股上肌肉注射。」


浦澤直樹的漫畫《20世紀少年》里,阿波羅登月成功與1970年的大阪世博會,深深地影響了日本社會。遊走商人會擺攤叫賣美國宇航局研製的原子筆、湯勺。而最具未來感的,則是早期宇航員吃的牙膏狀壓縮食物,味道難吃且價格不菲,但不論小孩子還是成人,都會趨之若鶩地搶購,甚至因為供不應求,催生了不少騙子用假貨魚目混珠。那個閉塞時代的少年心氣里,對世界與太空存有蓬勃嚮往。信息時代,很多人卻越來越傾向保守心態、陰謀論與犬儒主義。這聽起來糟糕,細想則是個很有趣的社會學命題。



吃了兩個月的粉末食物後,我來和你聊聊人類慾望



(萬丈目胤舟在1969年兜售NASA的匙羹)


我花費了大量時間對他人解釋soylent和若飯是什麼,它們的理念與代餐粉、蛋白粉的不同,以及我真的不是在減肥,也沒有罹患厭食症的危險。朋友中只有極少部分在一開始就表示了好奇。期間,3個人(1男2女)在聽到我的介紹後嘗試吃了一次,而其中的一位女性托我購買了一周量的若飯。大多數人只是問了問或小小地嘗了一口,就滿臉厭惡地跑開了。「超級食物」人緣之差,直逼我大北京的「恆河水」——豆汁。


除此之外,很多朋友表示了更加形而上的擔憂——「連吃東西的樂趣都放棄了,你要不要去做做抑鬱症篩查?」「半年沒見,怎麼已經這麼變態了?」「簡直是個反人類分子!」「這樣你還不如直接出家好了。」這讓我開始覺得,我的實驗意義,遠不是暫別食物那麼簡單。觀察周圍人對我和我行為的態度更加有趣,像一場偷偷進行的田野調查。



吃了兩個月的粉末食物後,我來和你聊聊人類慾望

(從食物開始的秘密田野調查)


想在一個社交的餐飲環境中喝下一杯豆奶狀的代餐,你就必須介紹soylent的開源食物理念,以及解釋你參與這種「反人類」運動的動機。解釋這兩點,是你「非我族類」行為必須承擔的義務。在那兩個月里,我幾乎把soylent創業故事改編成評書。同時,我也深切感受到了作為一個「異類」的壓力——人們對於與自己不同的事物,第一時間的本能反應仍然是「排斥」而非「了解」。平時溫情脈脈的社交關係網,其實有如此強的「排異效應」。身邊的朋友與同事大多是信息行業與新媒體從業者。這些平時每天把互聯網思維、頭腦風暴掛在嘴邊,強調好奇心與創新思維的群體,仍然很難接受一個個體在生活的微末細節上與自己有本質不同。


甚至,這種排異反應,會逆向強化大家對「吃飯」的認同感——「工作都那麼累了,再不能吃好吃的,還不如去死啊。」說這話的同時,此人往往在吃一盒外賣的米粉或者蓋飯。這種質量的食物,平常的觀點都會覺得與「美食」、「享受」、「色香味」之類辭彙無關。但旁邊有個soylent eater的情況下,他們似乎吃得比以前享受很多。「異類」在此成了他們生活的調味劑,將尋常快餐變為珍饈佳肴。


再後來,一些人研發出了新的惡趣味——把吮指原味雞、羊肉串和黑椒牛排在我面前晃啊晃,或者在深夜轉發生蚝、醬肘子和麻辣小龍蝦的高清照片。這讓我想起老人給我講過的鄉村故事——潑皮無賴在寺院的門口搭起灶台,生火燉了一大鍋肉。而僧人們則喊著罪過罪過,關上寺門不敢外出。還有,我們小時候的無知歲月里,難免或多或少地調侃和誤解過穆斯林同學。當然,這種對於「他者」的「調戲行為」有善意和惡意之分,但其本質還是對自己不了解的「清規戒律」,隱隱的敵視與「不合理化」。


好了,就說這麼多,我的黑椒牛柳、孜然羊肉、響油鱔絲、鍋包肉、軟炸裡脊、焦溜丸子、東坡肉都要涼了。


別了,代餐粉少年。


(部分文章來自豆瓣小組的網友翻譯,封面圖為劉建華陶瓷雕塑作品。)


責編:糖匪


作者:高小山,大齡犰狳,性溫和,喜床。西壩河畔文字工作者,淡粉色愛的戰士。



吃了兩個月的粉末食物後,我來和你聊聊人類慾望




吃了兩個月的粉末食物後,我來和你聊聊人類慾望



本文首發於不存在(微信公號:non-exist-FAA)日報


不存在日報是一個關注未來與科技的媒體,為你提供來自不同宇宙和時間線的新聞或故事。小心分辨,跟緊我們。因為,我們的指導單位是:未來事務管理局。


所有內容歡迎個人轉發,謝絕媒體機構轉載


未經授權使用會導致沒有未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存在日報 的精彩文章:

如果恐龍也參加,里約奧運會變成什麼樣?
一個紋身就可以控制手機,那些智能穿戴設備弱爆了!
R2D2的靈魂走了,接替它的是一位悶騷前保安
陪伴星戰迷39年的R2D2,裡面那個人離開了
量子衛星「墨子號」上天,可以抵禦三體人進攻么

TAG:不存在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15 個汪星人看到食物後的瞬間,全都被拍下來了
自從吃了這種食物之後每晚都停不下來,老婆天天都叫著受不了
長壽的人一般都愛吃這9種食物 對照一下 你吃了沒
10大致癌食物你每天都在吃,今天你吃了幾種?
吃了這十種食物,讓你的年齡從此成為一個迷!
長壽是「吃」出來的,這七種食物你吃幾個?
長壽的人一般都愛吃這幾種食物,快來對照一下!
食物掉地上5秒內撿起來,你吃還是不吃?
痘痘君們看過來,為了你的臉,少吃這五種食物!
立春後的這幾種食物可以多買來吃
喵星人以為主人不在偷偷要吃桌子上的食物,沒想到「喀嚓」一聲後牠的表情讓全世界都笑翻了!
胖貓咪想偷吃桌子上的食物,站起來抓了半天,真是急死貓了
這些青年人不是乞丐,卻每天到垃圾堆中找食物吃
這個日本人「糟蹋」了這麼多的食物,卻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罵他……
這些食物一個比一個臟,以後見到別再帶回家了!
骨折後的人們都在吃的三種食物!
實拍非洲人的食物,沒我們想的那麼噁心,最後一個真吃不下去
這些常見的食物女人一定要學會,給他吃了讓你夜夜幸福到上天
14個不能碰的食物種類,而你每天都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