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思:大國衰亡定律

吳思:大國衰亡定律

吳思:大國衰亡定律



《帝國崛起病:權力制約與大國興衰》

黃鐘 著


財新傳媒、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6年8月


大國衰亡定律

文|吳思


(歷史學者、作家、記者)


編者註:本文為《帝國崛起病》一文序言。


在這本書里,黃鐘考察了大國興衰與政體的關係。他試圖尋找大國興衰的規律。那麼,他發現了什麼?


黃鐘的基本結論是:各種政體的國家都可以興起,也都可能衰落。但是,至今興盛不衰的,只有共和政體。至於專制政體,自拿破崙戰爭(1803-1815年)以來,200多年過去,其壽命還沒有超過80年的。

為什麼?因為犯錯。無論內政外交,各種政體都會犯錯。但是,在共和政體中,權力受到制約,很難一條道走到黑。專制政體缺少權力制約,錯而難改,一錯再錯,難免衰亡。

吳思:大國衰亡定律



美國政體是總統制共和制的典型。


這就是說,權力因不受制約而短命。進一步說,權力越不受制約,就越短命。再進一步說,隨著演化速度加快,出錯概率提高,權力越不受制約,壽命就越短。這是一條定律嗎?權力衰亡定律?政體衰亡定律?

衰亡定律,換一個角度,或許可以改成長壽定律。即:權力受到制約的共和政體,是政權和國家長壽的必要條件。這裡說的是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共和政體並不能保證長壽,但是,沒有共和政體,必定不能長壽。


黃鐘一項一項地討論了大國興衰的原因。


首先是美國。我們可以看到,當時人們如何總結歷史經驗,精心構築起一道又一道防線:選舉的防線,財政的防線,限制常備軍的防線,行政首腦任期的防線,軍官任命的防線,軍費開支的防線,言論自由的防線。當然,價值觀也是一道防線。

吳思:大國衰亡定律


美國大選投票點。


然後就是反例。在有憲法的條件下,日本軍人如何衝破一道又一道防線,挑起導致自我毀滅的戰爭。德國的行政首腦如何突破國內的道道防線,成為大獨裁者,領導全國走向滅亡。日本和德國的國內防線有什麼漏洞,國際防線又出了什麼問題。


這些討論,讓我想起了中國歷代王朝的命運。我粗略統計過,從秦朝至清朝,大一統帝國,不算三國兩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平均壽命171年。算上那些分裂的朝代,平均壽命67年。滅亡的原因有三類。40%死於民變,如陳勝吳廣朱元璋李自成揭竿而起。40%死於官變,如王莽篡漢和黃橋兵變。還有20%死於外族入侵。


所有王朝的滅亡,都可以看作均衡格局的破壞。主導者控制不住局面,崩盤了。那麼,大格局為什麼失衡?


說來複雜,從天氣到權術,錯綜交織,很難一概而論。不過,我從來沒有想過,假如提高權力制約水平,假如實行共和制,中國歷代王朝的壽命將會如何。受黃鐘啟發,想到古羅馬,從王國(公元前753-前509年),到共和(前509-前27年),到帝國(前27-公元476年),傳承有序,雖有政體的調整改良,雖有明成祖推翻侄子建文帝那種級別的內亂,但基本格局大體穩定,羅馬的壽命居然超過1200年。反過來說,長久積累,也成就了羅馬的複雜和偉大。


羅馬帝國維護君權的制度和技巧,比起中國歷代王朝來,幾乎是幼兒園水平。帝國時代的羅馬,仍有元老院,名義上仍是最高權力機構。如此一弱一強,帝國時代羅馬對權力制約的程度,遠遠超過中國。由此看來,權力制約程度與王朝壽命正相關,這條定律,在古代也能成立?

吳思:大國衰亡定律



羅馬古斗獸場遺址。


當然,中國大一統王朝的平均壽命遠遠超過80年。但黃鐘說的是拿破崙戰爭之後,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加速。交通更便捷,聯繫更緊密,競爭更激烈,創新更頻繁,好比生物界物種增加,氣溫升高,進化加速。按照速度換算,時間尺度已經大變。然而,崩盤的原因,仍然是內外關係失衡。共和制度,正是通過制約權力防止嚴重失衡的機制。


黃鐘的討論,都有史實依據,結論來自對事實的歸納,可謂論從史出,實事求是。但是他落筆謹慎,沒有用定律之類的概念稱呼他的結論。我比較敢冒險,替他論證幾段。


考察王朝興衰,看那些考察王朝興衰的著作,似乎可以提煉出一個公式。這個公式的左邊是社會的各種危機:民間的危機,統治集團內部的危機,官民關係的危機,國際關係的危機,以及各種危機交織的總和;公式的右邊,是解決這些危機的實力,即各種物質和精神資源,乘以使用效率——制度與人才。如果這是一個等式,那麼社會可以維持穩定。如果這是一個不等式,危機大於解決危機的實力,那麼,這個王朝就會走向衰亡。反之,解決危機的實力大於危機,那麼,這個王朝就有興起的潛力。


德國和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了無法解決的國際危機,因此走向滅亡。這兩個國家為何犯下如此大錯?一個是希特勒的權力擴張,一個是日本軍部的權力擴張。權力制約機制失效,一意孤行,直至滅亡。權力不受制約的擴張,可以製造危機,還可以降低解決危機的效率。順著這條思路,我們也可以從秦漢一直解釋到明清。民變,官變,國際關係之變,都在這個解釋套路之內。例如,秦朝死於官家權力過度擴張,漢朝死於外戚權力過度擴張。

吳思:大國衰亡定律



位於柏林的猶太屠殺紀念碑,提醒著世人希特勒政權帶來的慘劇。


老子說:「不失其所者久。」「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老子表述的近似長壽定律。奈何,不受制約的權力擴張起來很容易,長期的自我約束很不容易,於是,我們就看不到長壽的獨裁政權。


不過,權力不受制約,一定會擴張嗎?一定犯錯嗎?


孟德斯鳩說:「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他的論證方式是總結經驗,屬於歸納法。仔細歸納起來,有權力的人容易濫用權力,這句話大體符合事實,但也不一定濫用權力,這句話仍然符合事實。華盛頓即是例證。同是漢朝皇帝,漢武帝濫用權力,漢文帝卻自律極嚴。歸納法得出的結論,大體可以成立,卻不一定成立。


從形式邏輯的角度,還可以如此論證:


大前提:任何人都趨利避害;


小前提:掌權者是人,權力通常是利;


結論:掌權者通常會擴張權力,直到利益消失,得不償失為止。


這番演繹推理,最可討論之處,就是小前提中的「權力通常是利」。權力對所有人都意味著利嗎?華盛頓熱衷於土地交易和農場經營,對專制深惡痛絕。在他看來,讓他當國王不僅對社會不利,對他本人也不利。引入個人偏好,再引入作為判斷基準的價值觀,引入精神因素,利害評估頓時複雜了。撈錢是利益,擴張權力是利益,名垂青史是利益,辭職退位仍是利益。有了這些變數,我們才會見到華盛頓這樣的人,他仍在追求利益,卻不追求權力。不過,絕大多數人認為權力是利,進入政界的人尤其熱衷於權力,在權力主導的社會,權力確實也是各種利益的淵藪,這種說法也不錯。所以,權力通常是利,掌權者通常會擴張權力,從統計學角度看,這個判斷高度趨近事實真相。


掌權者的上述利益,掌權者對權力的擴張,可能與社會利益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一旦不一致,權力越大,錯誤越大。如果不受制約,就可能導致崩盤。掌權者追求利益,擴張權力,從長期看,在幾代人的跨度中,在各種思潮和價值觀的變動中,利益相悖的概率極高,犯錯的概率極高,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比較長的時段上,衰亡定律不僅可以得到經驗證明,也可以得到邏輯證明。大體如此,基本如此,時間越長越是如此。


在這個問題上,中國的近現代史,最近兩三百年的世界史,還有許多重要現象值得討論,但本書並未討論。我聽說,這本書原稿的篇幅比現在長一倍,也許那裡有更多的討論和論證吧。


黃鐘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也是一個溫和理性審慎的人。這是一種奇特的組合。我有幸與他共事數年,很敬重他的人品和學識。書如其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文化 的精彩文章:

楊渡:百劫回歸的作家
我們的新都市空間,是在摧毀歷史?
他只是一再堅持:「我是中國空軍。」
阮一峰:無用階級之崛起
作家阿乙:把死神剝光吊打一頓

TAG:財新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戰略思想史:唐朝為什麼衰亡?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五十九課
日落長安:大唐帝國的衰亡
衰於安史亂於裘龐,亡於黃巢王仙芝!揭秘大唐帝國衰亡史
南宋的兴衰:南宋的建立与衰亡之路
四點原因,看偉大的羅馬帝國為什麼衰亡
清末遺臣惲毓鼎反思大清衰亡
解讀大唐精銳「安西軍」的興盛與衰亡,附歷任大都護姓名及任期
大唐精銳「安西軍」的興盛與衰亡,附歷任大都護姓名及任期
孫權晚年的猜忌讓吳國走上了衰亡之路
解密羅馬帝國是怎樣衰亡的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秦國軍隊強大與迅速衰亡的原因探究
邱毅:賴清德會加速台灣衰亡 國民黨準備好了嗎?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元帝時漢朝的強勢崛起,與匈奴帝國的衰亡
對權力的慾望導致羅馬衰亡
金庸小說里的俠道精神衰亡史(下)
美國歷史匯聚:全美國的瘋狂 加州淘金熱的興起與衰亡
唐代的門閥大族是如何在10世紀迅速衰亡的?
【小眾三周年經典回顧011】玉珍:帝國衰亡的前夕
君不明則宦官專權,東漢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