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受戒也要有智慧

受戒也要有智慧

受戒也要有智慧



戒律是活的不是死的,因為戒律離不開智慧。若是離開了智慧的攝持,戒學就無法圓滿。所以,持戒要看實際情況,在智慧的攝持下隨機應變。

有了智慧的攝持,持戒並不難。有些人不明白道理,雖然受持了戒律,但是由於沒有智慧的攝持,戒律就變成了死板、僵硬的「戒條」,讓持戒變成了障礙——自己和他人的障礙,生活和工作的障礙。這樣的戒律無法順應年代,順應地區,順應眾生。

受戒也要有智慧



現在很多人雖然學佛了,受了居士五戒,受了菩薩戒,但是不認真學習戒律,也不知道該如何守持戒律,覺得如果按照戒律的要求去做,就無法生活,無法工作,還會經常犯戒、犯錯。其實,大可沒必要有這樣的顧慮,我們完全可以隨緣,但隨緣不是隨便。有時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為了避免修行的障礙,真正發心為了眾生,為了能與他人結上善緣,在不自私自利的情況下,可以允許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

實例


有一個公案,說的是大悲商主為了不讓短矛黑人造下殺害五百位菩薩商人的滔天罪業,以慈悲心殺掉了短矛黑人。大悲商主雖然殺了人,但是卻圓滿了六十劫的資糧。從此公案不難看出,雖然在表面上看是做了一些破戒的行為,甚至是殺人的惡業,但實際上是一種功德和善業。所以說真正具有智慧,明白了取捨的道理,持戒不難,否則比較難。


比如受了居士五戒以後不能飲酒。然而有些人因為工作需要必須應酬,這個時候就犯難了,不知道該怎樣做才如法,不喝不行,喝了又犯戒。其實,持戒是有方法的。若是有智慧,持戒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難,行持起來也不會不方便。


禪宗六祖惠能講:戒是凈。雖然受持了戒律,而且認為自己是很認真、很精進、很嚴格地守持,但是自己的相續並沒有變清凈,這樣的持戒就不如法。不過,相續變清凈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逐漸達到清凈,需要有一個過程。有些人受戒以後,雖然有時候也起煩惱和雜念,甚至還會犯某些錯誤,但是和以前相比已經好很多了,相續越來越清凈了,這樣就可以說是有了戒學的功德。若是相續一點都沒變清凈,甚至變得更不清凈,更不自在了,就沒有得到戒學的功德。


戒是凈,凈是根,要明白這其中的道理,這是很重要的。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本文由「走進大圓滿」原創出品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真堪布 的精彩文章:

生生世世不分離
怎樣引導家人入佛門?
與親友相處的大智和大愛
你能健康一生嗎?
換個心態「換個」家

TAG:達真堪布 |

您可能感興趣

受戒真正是有無量的福德
我們為什麼要受戒?
不要因怕犯戒而不受戒
正因為沒有達到戒律要求的標準,才要去受戒
不受五戒,但按五戒來生活,這是否具有與受戒同樣的功德?
不受戒能否得到戒體?
皈依與受戒有什麼不同?
受戒後犯戒,罪業是否比不受戒來得大?
心中有佛,不受戒可不可以?
【如是覺】很多信徒一講到戒律,聽起來都是「不可以」,因此擔心自己受戒後會受到許多限制,請問受戒後真的什麼都不能做嗎?
受戒時如何得到戒體
佛教為何要受戒?你還在為持戒而持戒嗎?
在大悲寺皈依受戒,為什麼要考試?
和全真道士受戒有關的那些問題
為什麼佛教徒要受戒?戒律到底是什麼?
受戒時應該如何觀想,幫助我們發願?
五戒乃至於菩薩戒是可以先學習再領受的,而比丘戒沒有受戒在家人不能學習十輪經講記169
歷史上濟公和尚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真相到底是什麼?
虛雲老和尚:戒有持犯開遮,欲求受戒,首重行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