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念佛:隨念佛十種名號、功德

念佛:隨念佛十種名號、功德

凈土宗是漢傳佛教的的宗派之一,凈土宗中最流行的方式是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念佛法門有多種,《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云:「又諸如來略有十種功德名號、隨念功德。何等為十?謂薄伽梵,號為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這樣的念佛法門是念佛的「十種功德名號」。簡略的說,一切的佛有十種功德所立的名號,按照佛的功德來安立佛的名號。當然若是廣說,佛有無量無邊的功德,自然也就有無量無邊的名號。「隨念功德」,隨順十種功德,來憶念佛的名號,這是非常殊勝的法門。

念佛:隨念佛十種名號、功德


一、如來


言無虛妄,故名如來。


《金剛經》:「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如」,在這裡就是當誠實講,佛從成道那一天開始,乃至到最後入涅盤,佛所說的話都是真實不虛的,所以「言無虛妄」叫做「如來」。

二、應


已得一切所應得義,應作世間無上福田,應為一切恭敬供養,是故名應。


通常在經論上看,叫「應供」,但是《瑜伽師地論》,只是個「應」字,「供」字沒有標出來。


佛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最後成佛的時候,無量無邊的功德都成就了,所以叫做「應」。佛能夠做世間一切眾生的無上的福田,能為眾生作「福田」。一切眾生恭敬供養,能得無量無邊的福德,所以叫做「應」。


「應」的三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按佛的本身無量無邊的功德說;後二種解釋,為利益眾生說的。

三、正等覺


如其勝義,覺諸法故,名正等覺。


「如」就是無差別。諸法的「勝義」,它是怎麼樣,佛就怎麼樣的能夠認識它,這叫「如其勝義」,這叫做「正等覺」。

念佛:隨念佛十種名號、功德


四、明行圓滿


明謂三明。行,如經說止觀二品極善圓滿,是故說名明行圓滿。


「明」是指佛的大智慧,這裡說三種明,就是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


宿命明是知道眾生過去從無始劫來的生命的情況,能破除去常見。天眼明是能夠觀察未來的生命的情況,能破除斷見。得聖道有了圓滿的智慧,斷除去一切煩惱,成為聖人了,這叫做漏盡明。漏盡明就是沒有斷見、也沒有常見,安住中道,名為漏盡明。佛這三種明,不是聲聞、緣覺、菩薩所能及的,所以叫做「名極善圓滿」。

「如經說止觀二品」,就是一個是止,一個是觀。內心裏面,安住不動,所以叫做止。觀就是大智慧的觀察。這兩類是「行」。兩種行,佛都能夠圓滿成就了,所以加起來,就叫做「明行圓滿」。


五、善逝


上升最極,永不退還;故名善逝。


「逝」,就是去了。做善事升到天上去,但是到天上去,如果沒有修學佛法,還會墮落下來;那不是善逝。到了阿羅漢、辟支佛,到了無餘涅盤那裡去,是比人間天上好的多了,但是沒有大悲心,廣度眾生,還不是那麼圓滿的,也不名為善逝。若是超過了阿羅漢、辟支佛,有大悲心,到極圓滿的境界的時候,這時候叫做善逝。「上升最極」,最極高的地方了,永久也不會退下來的。大悲心廣度眾生,內心的境界,並不受影響,所以不會退墮的,那就叫做「善逝」。


六、世間解


善知世界及有情界,一切品類染凈相故,名世間解。


佛能夠善巧的通達世界及一切有情界是怎麼回事,一切品類都有染凈的相貌的不同,都能夠通達,就叫做「世間解」。


世界是眾生的共業所招感的,本身是沒有體性的。眾生的果報,也是由業力招感的,都是苦惱的境界,都是苦諦。苦諦,是集諦所造成的,佛能夠知道,能通達無礙,所以叫做「世間解」。


七、無上丈夫調御士


一切世間唯一丈夫,善知最勝調心方便,是故說名無上丈夫調御士。


我們的心裏面有很多的煩惱,須要用佛法來調,使令它清凈。「方便」就是方法,最殊勝的調心的方便,那當然就是佛法。


唯獨這一個人,才能通達,沒有人能高過他,那就是佛陀了,所以叫做無上丈夫。佛有能力「調御」心,所以叫做「無上丈夫調御士」。

念佛:隨念佛十種名號、功德



八、天人師


為實眼故,為實智故,為實義故,為實法故,是故說佛名天人師。


「眼」一共有五種,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成就了五種的圓滿的眼,這叫「實眼」。


「實眼」和「實智」是在能觀察的這一方面說的。眼就是指心說的,心只是有明了性。「為實智故」,智慧是和心在一起活動的,但是能通達一切法的真實相。「為實義故,為實法故」,是所觀察的,是所認識這一方面說的。是能詮顯義的文句,叫做法;「義」是文句所詮顯的,所顯示的道理,叫做義。


與顯了義為開導故


要有心眼來開導,才能把道理顯示顯現出來的。有佛的這個五眼,才能把世、出世間的義開導出來。


與一切義為所依故


佛安立無量無邊的名言,一切義才能顯現出來。這樣講這句話,就是「為實智故」。這一切的義,一切的事情,是由內心的思惟顯現出來的。所以內心的思惟,是一切義的依止處,那就是解釋「為實眼故」。佛能通達一切義,所以佛叫做天人師。


與不了義為能了故,與所生疑為能斷故。


這是解釋「實智」。聽聞佛所說法,有的明白,有的還有疑惑,佛能斷我們所生的疑問,這是佛的後得智。


與甚深處為能顯故,令明凈故。


這是解釋這一句話,「為實義故」。


凡夫依據種種的文言,我們能明白什麼道理,這都屬於淺薄的;若是離一切名言得到聖道,成就無分別智,那就是甚深義。「與甚深處為能顯故」,這唯有聖人,修學聖道成就了無分別智的時候,才能夠顯現出來這個「甚深處」、甚深的境界。


沒得聖道的時候,依據種種的名言,也能明白多少,但是不明凈,因為還有虛妄分別在那裡作障礙,不明凈。須要經過長時期的修學止觀,若是滅除一切的染污,智慧明凈了,甚深處才能顯現出來,這也是「為實義故」。


與一切法為根本故


佛為眾生說法,是根據實義,安立一切名言,來開導一切眾生,所以「為實義故」,是言說的根本。名言叫做法,這名言是依義而安立的,所以義是一切法的根本。


為開導故,為所依故


根據義安立名言,從名言上,才能去明白義。所以名言能開顯法義,名言是開導者。這是佛根據所悟的第一義諦,安立種種的名言,來開導眾生,這叫做「開導」。若是學習佛法的時候,根據真實義,來解釋一段文,所以義也能開導名句,名句也能開導義的,「為開導故」。


義為所依,去安立名言;名言為所依,去通達真實義,「為所依故」。「實法」,就是名言是所依,才能明白真實義。


能正教誡,教授天人,令其出離一切眾苦。是故說佛名天人師。


佛法就是兩部份,一個是法,一個是義。佛依法義來教導眾生解脫一切生死大苦。佛有這樣的功德,「為實眼故,為實智故,為實義故,為實法故」,所以佛是天人之師。

念佛:隨念佛十種名號、功德



九、佛


於能引攝義利法聚,於能引攝非義利法聚,於能引攝非義利、非非義利法聚,遍一切種現前等覺,故名為佛。


「於能引攝義利法聚」,是善法。若能夠用功學習這樣的「法句」,能引攝有道義的利益。有功德的事情就是三乘聖道,聲聞、緣覺、佛,這是有功德的事情。成就了以後,不會有過患。這是「三乘聖道諸所有法」。


「於能引攝非義利法聚」,這樣的語言文字若去學習的話,能令成就沒有功德的事情,就是苦惱的事情。「諸外道和世間諸所有法」,有的事情也是人所歡喜的,但是最後令人苦惱,所以它「能引無義聚」。


「於能引攝非義利、非非義利法聚」,人間、天上這些善法,也不能說它是有罪過,因為眾生做這些善事,也能得到多少安樂;但是也不能說它是功德,因為它終究有一天又失掉了,所以又令眾生失望了。


這三類也就包括了世、出世間的一切法。現前等覺,不須要去參考,立刻就知道。通達什麼叫義利的法聚,通達什麼叫非義利的法聚,通達非義利、非非義利的法聚,能覺悟這三種法聚,「故名為佛」。


十、薄伽梵


能破諸魔大力軍眾,具多功德,名薄伽梵。


古代的翻譯經的人,「薄伽梵」翻成中國話,叫做世尊。含意是「能破諸魔大力軍眾」。佛他具足了很多的功德,就叫做「薄伽梵」。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如何知道懺悔得清凈了?
具八德的善知識有五種功德
許巍:讀佛經治癒了我的抑鬱症
智者大師傳佛隴遇故知
仔細思惟,依法不依人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大安法師:念佛的十種功德
種種佛事,念佛功德最大
高聲念佛之十種功德
念佛的十種心
【心籟之音】念佛功德
用心念佛,念念皆是功德
《念佛真諦》之「何為繫念念佛"
夢參老和尚:念佛念佛,什麼是真念佛?
阿彌陀佛念佛須念念在心
念佛的五個要訣
【心籟之音】念佛成佛是佛教(十)
念佛和八十八佛哪種懺悔力量大?
念佛種善根,可以達到念佛三眜?
念佛,要念念都是佛
念佛和八十八佛哪種懺悔力量大
【心籟之音】念佛成佛是佛教(九)
念佛的福德因緣
念佛百問:念佛共修和獨修的儀軌是什麼?
印光大師:警惕!不能赤身裸體念佛菩薩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