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父母一不小心就傷害了孩子!3個階層的中國式家庭故事

父母一不小心就傷害了孩子!3個階層的中國式家庭故事

情感醫生潘幸知(微信:sharpshow),幫你提高戀愛和婚姻情商。 幸知在線情感諮詢師,24小時貼身陪護。請添加微信號 xingzhizaixian8 進行付費預約。幫你疏導情緒,專業、高效、分步驟的解決情感問題,重建婚戀關係。




作者:KY 來源:Know 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周末回家,由我媽主宰的我家的電視機上,播了一部叫做《小別離》的電視劇。我看了幾眼,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這是一部圍繞子女升學問題展開的劇,講述的是在不同背景和經濟條件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引起我興趣,是因為片中的三個家庭,我都在生活中見到過。



比起父母給孩子什麼樣的忠告,我會認為,父母不給孩子一些不該給的灌輸,可能是更重要的。看《小別離》的時候我更是深深地有這份感觸。最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可能帶給孩子的傷害,和家庭所處的階層沒有必然的聯繫。




今天這篇文章,就想借《小別離》和你們聊聊:你可能會感到驚訝,不同階層的父母,都能找到他們「獨特」的方式,來傷害自己的孩子。






「爸爸有錢,所以你只要讓我有面子」


有錢和上流之間,差了1個名校的孩子




在三個家庭中,最「土豪」的是張小宇一家。爸爸張亮忠是賣魚出身,白手起家做生意,身家過億,後來與小宇的媽媽離婚,張亮忠又娶了一位美貌的年輕妻子蒂娜。






在參加初三家長會後,張亮忠提出將兒子接回自己家中,希望能夠督促他,使兒子的學習成績能夠有起色。



在有錢之後,張亮忠做了一系列躋身上流社會的努力。他買紅木傢具,娶年輕的妻子,而兒子張小宇,則成了達成這個目標中的重要一環。另一方面,小宇和後媽蒂娜經常爭吵、矛盾不斷,令張亮忠深受折磨。他在朋友的啟發下,發現把兒子送出國「是一條路子」:既能讓他不面對國內的中考、高考,沒有太多學習負擔,還能擺脫目前的家庭矛盾。







小宇卻覺得,爸爸對自己的關心,是一種嫌棄,一種簡單粗暴的解決方式。「你只是想把我送走。」對此,張亮忠沒有否認。他對兒子說,你們總是起衝突,我才想讓你走。——他並沒有意識到這種處理方法有什麼問題。




此外,張亮忠還說,「爸爸的公司里多的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員工。你要是學歷不好,老子的江山你坐得穩嗎。」——他有著傳統的子承父業的思想,曾經和小宇解釋過,「你是長子,長子是「繼承王位」的人,所以你說爸爸會不偏愛你嗎?」「他還表示如果他小妻子肚裡的孩子是個女孩,所有的家產都會是小宇一個人的。




小宇有因此變得開心一些么?顯然不會的。




這樣的家庭,其實我在生活中也見過不少。很多人都會以為,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你這個孩子還有什麼好抱怨人生的。就因為這句話,很多「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孩子,連說一句不快樂都會被噴矯情。




對於一小部分有錢的父母來說,錢,已經不再能夠滿足他們。如果要用一個詞語,簡單描繪他們最渴望的東西,那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面子」二子。他們追逐更「上流」的生活方式,也渴望輸出自己的價值觀。他們對知識分子的情感十分矛盾——有時他們蔑視知識分子,覺得他們單純到愚蠢;但又對知識精英的身份懷有一種崇敬和渴望。




他們的孩子,就背負上了「提升家族門楣」的重任。




「媽媽,我不是你努力塑造的那個乖女兒」


中產階級的焦慮:竭盡全力才能顯得優雅




方朵朵是一個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爸爸方圓(黃磊飾)是三甲醫院的眼科醫生;媽媽童文潔(海清飾)是一家化妝品公司的市場經理。他們不像小宇家那麼有錢,但在外人看來,這是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收入穩定,受人尊敬,慈父嚴母,女兒乖巧。







然而,在這個家庭里最大的矛盾,存在於嚴厲的媽媽和乖巧的女兒之間。媽媽將中考視為孩子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允許女兒的成績有一點點偏差。然而,朵朵的成績雖然一直保持在年級前五十,但進入初三後成績很不穩定,受自己的情緒波動影響很大。




當朵朵在初三入學考試中跌出百名以外時,爸爸方圓幫助她隱瞞了這一消息。當媽媽最終得知後,她訓斥幫助隱瞞此事的方圓:進不了前一百,就進不了重點高中;進不了重點高中,就進不了重點大學;進不了重點大學,你這輩子就完了。







於是,她開始為朵朵安排特訓,每天大量做練習和試卷,使得朵朵異常疲倦,在吃飯時都撐不住睡著了。




在這個家庭里,成績是擁有獎賞的唯一必須前提。父母承諾朵朵,考到85分就帶她出去玩一次,結果朵朵在下一輪考試中拿到了84.5分的成績,與約定的85分差0.5分,原本許諾的旅遊無法兌現。當方圓前來勸說時,童文潔堅持不予妥協,聲稱這是「原則問題」。







童文潔用近乎變態的嚴格要求,試圖將女兒控制在自己手中,容不得別人對朵朵的人生做出任何干預。當她在電話里聽聞朵朵的爺爺奶奶在幫她籌備出國的事(實際上只是辦個護照,為日後的方便),她激動地來到家中,不問青紅皂白就生氣起來:有什麼事情找我商量,我是親媽。這讓幫忙做好事的爺爺非常尷尬。




童文潔對女兒過於珍視,希望凡事都能在自己的期望和掌控之中。而在這種控制欲的背後是一種強烈的依賴心理。在孩子與父母之間,愛與理解本來應該是平等的、相互的,但在童文潔那裡變成了控制和依賴。




沒有人會想做一個被提著線的木偶。朵朵曾經在生氣時喊出一句:你就別認我這個女兒。這句話深深刺痛了董文潔,讓這個女強人顯露出了內心的脆弱。







其實,與其說董文潔做這一切是為了朵朵。不如說,是因為她有一種自己無法控制的焦慮感。而這種焦慮,其實是中產階級們都刻意迴避,卻實際上普遍存在的焦慮感:




他們往往擁有較好的教育背景,令人尊敬的職業,但無法成為真正的富豪和權貴。他們擁有體面而舒適的生活,且安於這種生活,但卻感受不到安全感,因為只要一點點波動或者外部因素的影響,就有可能使他們或者他們的下一代失去中產階級的地位。




這個時代的媒體、廣告、文化,很多時候都在美化一種所謂「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他們竭盡全力想顯得優雅。性冷淡的家裝、小清新的brunch、說走就走的旅行。他們真的enjoy life么?事實上,中產階級面臨最為激烈的競爭,盯著上方更好的地位,又焦慮著下方的辛苦處境。他們渴望安全感,但又時時刻刻陷在一種對不安全的焦慮中。




因此,童文潔雖然知道孩子的教育不應該只看成績,但她看到的現實就是如此:在嚴酷的教育制度下,分數競爭異常殘酷,孩子的未來容不得有風險的嘗試,她不希望孩子從這場競爭中滑落到社會的底層。




很真實,很無奈。




「孩子,你還不知道工薪在社會上有多苦」


孩子的教育是全家階層上升的唯一希望




金琴琴的家庭是最普通的工薪階層。爸爸金志明是一名計程車司機,媽媽吳佳妮是一名社區醫院的醫生。當年因為拆遷,他們在被安置有一處不大的房子。




琴琴是學校里的學霸,成績從未出過年級前十,性格文靜,在學習和生活上都比較自覺,很少為爸媽添麻煩。







這個家庭里,媽媽吳佳妮擁有對改變命運的強烈渴求。她的父母是知青,家境平凡,對於眼下的普通生活非常不滿意,她從不放棄,總是想為人生努力奮鬥。當吳佳妮終於考取了醫師執照,一家三口慶祝時,她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女兒,人無論在何時何都要不斷學習和進步。








在三個家庭中,琴琴本來可能是最不必要考慮在年紀小小的時候出國的。她成績優異,能應付中國的考試;家裡的經濟條件又難以支持國外的開銷。




然而,吳佳妮將自己這種近乎強迫性的渴望也投射到了女兒身上,她以同樣的標準來要求女兒。雖然琴琴的成績很優秀,但吳佳妮不希望琴琴因自己普通的家庭出身和父母的短淺目光而喪失了更好的可能性。




吳佳妮自己認為,她目前過著這樣普通的生活,是因為父母當年沒有將她送去讀大學。對比之下,她的姐姐則因年輕時出國,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她不希望自己的悲劇在女兒身上重演。因此,她甚至想賣掉房子、給琴琴做陪讀,甚至是將琴琴過繼等方式,來送她出國。




吳佳妮不僅控制琴琴的學習,也控制著她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琴琴的交友問題上,她非常現實。她覺得當前最重要的事就是學習,不要為朋友的問題而分心。只要未來出人頭地了,自然就會有朋友。她還拿金志明的現狀進行對比:年輕時狐朋狗友一大堆,到現在開著計程車,就門可羅雀了。







金志明則和妻子的性格完全不同。他因開車而患有腰疾,平時喜歡喝喝酒放鬆,他工作上還是很認真的,希望能多開車多賺些錢,但在思想上是個自足長樂的人,不願攀比。但在吳佳妮的眼中,丈夫就是個不求上進的人,充滿「低氣壓、負能量」。







這對夫妻因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使得他們在女兒的教育問題上時常發生爭吵,到後來甚至要離婚,令琴琴十分憂慮。爸爸還經常一吵架就問女兒說「我們離婚你跟誰」。在這場關於琴琴前途選擇的較量中,女兒琴琴自己其實並不想出國,但她從來沒有被徵求過意見。




琴琴的家庭也非常經典。在如今的中國,甚至全球,階層之間向上流通的通道(除了婚姻之外)其實幾乎已經是關閉了的。靠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所處的階層,正越來越變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而通過子女的教育來改變全家人的命運,似乎是最為有效,也是唯一可行的途徑,儘管這條路也正變得越來越嚴峻。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這樣負能量不好。其實,在我們看來,這三對父母本身的狀態和想法都沒有錯。




問題是,他們都想從孩子身上索取那些原本應該由他們自己去獲取的東西。以及,他們都把自己想要的東西,強加到了孩子身上——我想要的,你一定也想要。




對此,反對者們會說:一個還沒有成年的孩子,哪裡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是的,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很可能因為對於自身、對於社會,不具備足夠的了解,而無法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




而父母因此被賦予的使命,是帶領孩子探索未知、引導孩子不斷尋找真正自己的生活和價值觀。帶領和強加有幾個方面的區別:




1、溝通方式的不同:帶領,意味著父母會充分為孩子解釋不同的選項意味著什麼;而強加則是,必須就是必須




2、孩子的基本人權有沒有得到保障:例如孩子有權利交朋友,不應該受到身體和心理上的任何形式的虐待,孩子的情緒有沒有被關注,不應該遭到忽視。




3、引導的核心是一種尊重,它真正關心孩子的最大利益;強加也會有為了孩子考慮的部分,但另外有一部分過於強烈的利己。




其實,孩子們要的不多,甚至最後他們仍然會接受父母的安排,他們只需要感受到,自己的情感被尊重了,自己的意願被聆聽了,自己的意願被包含在了決定的過程中。







而另外一個問題,是我沒有答案的:留學,高學歷,真的是階層向上流動的通道么?你覺得在這個時代的中國,人還可以通過接受高等教育改變所處的經濟階層么?




我們知道這裡留學生和國內好學校的小夥伴很多。




留學的孩子們,你們是如何決定出國的?你父母對你出國讀書有什麼樣的期待么?




所有的學霸們,你們來自怎樣的家庭?你覺得教育有改變你和你家庭所處的階層么?




一個可能的好消息是,如果不同階層的父母,都能找到自己獨特的方式傷害自己的孩子,他們也一定能夠找到各自獨特的方法支持自己的孩子。








潘幸知


攜手  百位情感諮詢師


為你的婚姻和成長保駕護航


長按二維碼訂閱我 ↓



夫妻溝通出軌冷暴力修復


性和諧離婚適應自我成長




預 約 付 費 咨 詢


請 聯 系 微 信 號


xingzhizaixian8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看美国女人如何对待外遇丈夫

TAG:潘幸知 |

您可能感興趣

女人淪為行走的子宮,男人只有統治階層才能有老婆……不僅女性,是人看了這部劇都會嚇出一身冷汗!
父母該為孩子的階層負責嗎?
階層如何影響孩子的想像力?她發現了窮孩子和富孩子之間的鴻溝
她們身為窮人階層的孩子,也有快樂生活的權利
如何衝破原生階層,就看父母有沒有給他這個
攝影師實拍:一個美國貧困階層女孩的生活
女性歧視,每個女人是不是都被釘死在階層固化上了?
父母會說話,才是幫孩子「超越階層」的捷徑
一個悲傷的故事:移民賣掉北京房子後,他從中產階層跌落
二十年代老相冊,不同階層的民國女子們
美國精英階層父母都給孩子讀什麼書?
美國人眼裡,中國最苦階層竟然不是農民,而是他們
我們羨慕的美國名校,到底是哪個階層的教育?貧富差距的可悲結果
朝鮮的富有階層的人,他們的生活狀況讓人意外:最後的女孩好美
高考狀元說他來自中產家庭,階層固化真的成為孩子不優秀的原因了?
輕心:一個小人物如何衝破階層,成就大事?一句話兩個字有效實用
實拍各個階層的朝鮮女性,讓人意想不到
二十年代老相冊 不同階層的民國女子們
不同的階層,不同的父親與父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