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父母會說話,才是幫孩子「超越階層」的捷徑

父母會說話,才是幫孩子「超越階層」的捷徑

讓孩子超越我們自身的階層,大概是每個做父母的夢寐以求的事。

階層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除了靠孩子自身的天賦加努力,咱們當爹媽的還能幫點啥?

最近,C媽看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研究,忍不住跟大家一起分享,想幫助孩子走的更高更遠?從出生起,你可以這樣做。

父母低收入=孩子低智商嗎?

20多年前,來自於堪薩斯大學的兩名兒童心理學家李斯莉(Todd Risley)和哈特(Betty Hart),對來自不同社會和經濟背景的42個家庭中大人和孩子的互動情況進行研究。

從孩子9個月開始一直跟蹤研究到3歲,記錄了這些家庭長達數百個小時的互動情況。

調查顯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智商普遍偏低。

李斯莉和哈特研究了這些對話記錄發現:

  • 父母接受過高等教育,來自於較好家庭背景的孩子,平均每小時接收2153個單詞量;

  • 工薪階層家庭的小孩每小時接收1251個單詞量;

  • 而來自於靠領取社會救濟生活的家庭的孩子,平均每小時只接收616個單詞量。

等到4歲的時候,這樣的差距累計起來一共相差了3000萬個單詞量。

低收入家庭的父母更傾向於說話簡短而敷衍

而高收入家庭的父母更傾向於與孩子交談不同的話題,鼓勵他們運用自己的記憶力和想像力。

所以,那些出生在經濟狀況良好的家庭的小孩,一出生就在一個語言豐富、正面的環境中熏陶著。

父母與孩子交談的時間多少對孩子有極大的影響,經常與父母交談的孩子在3歲時的IQ測試分數更高。到了9歲和10歲時,他們在學校的成績也更好。

  • 在家中受到更多關注和教育的寶寶會有更高的智商;

  • 獲得更多鼓勵的寶寶會有更佳的語言能力;

  • 獲得更多關愛的寶寶會有更強的記憶力。

貧家夫妻百事哀,低收入家庭生活的窘困與不順,使他們她沒有足夠的精力和心情與孩子交流,即便交流語言也比較消極甚至粗鄙

這樣孩子的大腦,每一天的發育都比語言豐富家庭的孩子大腦發育落後一些。

電視機的語言環境可以代替父母嗎?

按理說,現代社會,讓寶寶接觸更多語言似乎並不難實現。

比如說讓他們看電視、聽有聲讀物、上網或者用智能手機。

但遺憾的是,論內容多麼具有教育意義,都不會起到父母與孩子交談同樣的作用。

語言之所以會發展出來,就是為了與別人連接、互動,而電視節目是單向的,不產生互動。

沒有互動的語言對寶寶大腦的發展作用很有限。

在另一個研究中,就說明了這點。

研究人員對9個月大、來自於英語家庭的嬰兒進行測試。

  • 他們讓其中一部分嬰兒與說地道中文的導師進行互動,這些導師和他們做遊戲和給他們念書。

  • 而另一部分嬰兒則通過錄像觀看同樣的中文導師。

  • 還有一部分嬰兒只通過錄音收聽。

經過12個月後,研究人員觀察他們對辨別中文相似語音的能力。

結果,通過互動聽中文的嬰兒能夠像當地人一樣區分中文的相似讀音。而另一部分嬰兒,不管是通過視頻還是音頻聽中文的都似乎沒有學習到這種能力。

應該怎麼和寶寶講話?

1 做一個話嘮媽媽

有愛的撫養一定是有「嘮叨的」

只要有機會,就要與嬰兒多說話,母親溫柔的細語,父親低沉的音質,都是讓孩子一生受益的財富。

嬰兒們生下來可能差異不大,看似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說。

然而,你只能看到表面,卻沒看到他們正在迅速發育的大腦。

沒看到大腦中那700-1000個神經元每秒鐘都在建立連接。

這個連接也許適合他們學習理工科,也許是和他們攻讀藝術專業,或者,什麼也不適合。

而這些,都取決於他三歲之前的父母教育。

2 捕捉需求,同步回應

做父母的一定要保持對嬰兒願望和需要的「敏感性」

敏感的捕捉寶寶在關注什麼,並給予熱烈的語言回應。

比如寶寶周歲左右蹣跚學步的時候,他會對地上的很多東西都非常感興趣,他可能經常會撿來一根草、一個破瓶蓋、甚至一個垃圾零食袋。

你可能會說「太髒了,快扔掉!

看到沒有?

簡短的詞語,不耐煩的語氣

可是你卻忽略了寶寶真正的需求,他只是對陌生的東西好奇,想要你告訴他那是什麼?

試著換個方式,你可以說,「寶寶給媽媽撿了一個小瓶蓋,這是幹什麼用的?蓋在小瓶子上就不會漏水啦。」

即便是你真的不想讓她撿「垃圾」,也可以溫和地告訴她「這是誰丟在地上的垃圾啊?亂丟垃圾環衛爺爺會好辛苦噠,我們幫忙把垃圾丟進垃圾桶吧。」

即便是更小的寶寶,當你發現他一直盯著窗外搖晃的樹葉咯咯笑的時候,你也可以告訴他,「寶寶,這是綠色的大樹,風在吹,樹葉在動呢。」

父母會說話,才是幫孩子「超越階層」的捷徑

3 有效溝通,豐富互動

語言的交流除了辭彙,語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友好的對話是一種互動,用鼓勵孩子對你做出反應的方式與他們溝通,這樣才有利於他大腦發展,因為他要思考,思考的時候神經元連接就建立起來了。

前段時間帶CC去動物園,剛好聽到非常典型的兩段對話,大家隨意感受一下。

反面教材對話:

  • 「爸爸,快看小猴子出來了!」

  • 「恩。」

  • 「小猴子在吃管理員扔的香蕉!「

  • 「是啊。」

  • 「小猴子為什麼會剝香蕉呢?」

  • 「哪有那麼多為什麼,他就是會!「

  • 「大象也愛吃香蕉它為什麼不會自己剝?」

  • 我哪知道?」

類似這樣以不愉快而告終的對話一定不在少數,可能是父親當時心情不好,也可能他生性如此,但是缺少一定的文化修養更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正面教材對話:

  • 爸爸,小猩猩出來了!

  • 對,它盪著鞦韆閃亮登場了!

  • 它還會剝花生,像我們人類一樣!

  • 是啊,黑猩猩是除了我們人類之外智力水平最高的動物,剝花生對他們來說小菜一碟!

  • 「為什麼我們比猩猩還聰明了一點點呢?聰明了哪一點點呢?」

  • 這個問題爸爸現在答不上來,我們回家去翻資料好嗎?

    爸爸幫你查為什麼人類的進化超越了大猩猩,你來想想人類在哪些地方比猩猩聰明?好嗎?」

  • 我知道,我們會說話,我們還會用手機,我們還會製造火箭.....

多麼睿智的一段對話啊,包含了交流、告知和啟發,而我們有理由也有信心對他們回家後的活動充滿了新的期待。

4 親子共讀

也許你沒有那麼詩情畫意,也許原本你就不善言辭,別擔心,你還有一個給孩子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最有力的工具——給孩子讀書

你可能會覺得孩子聽不懂,但真的沒關係,他的大腦一直在記錄

後記:

如果說陪伴才是最好的愛,那這篇文章就是這句話最好的科學依據。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職場媽媽甘願放棄自己的事業,選擇在孩子年幼時陪伴在他們身邊的原因。

寫這篇文章時,突然想起前段時間在火車站看見一個農民工打扮的中年男人,背著大包小包帶孩子趕火車,孩子也許不常坐火車,他問父親,為什麼會有」哐嘁哐嘁「的聲音。

這時背著沉甸甸大背包的父親蹲下來輕輕摟著孩子說:「這是火車和軌道摩擦的聲音,你聽聽,就是這樣哐嘁哐嘁哐嘁哐嘁的。」

就算家境平庸又能如何,只要你內心富有,你的孩子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C媽-報社育兒編輯,新時代、新父母、新理念,育兒需要雞湯,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嬰幼兒養育、疾病、心理知識。原創公眾號:CC爸媽(cc-bam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你的不耐煩、敷衍、冷淡,會對孩子產生嚴重的影響?
美國父母常對孩子說的50句話(上)
父母規:讀一讀,必定教出好兒女!
家有男孩,爸爸腳下的路很長很長
為什麼一張小蝌蚪找媽媽的漫畫,一夜刷爆了家長的朋友圈?

TAG:積極家庭教育 |

您可能感興趣

三個不同階層孩子的成長曆程,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是沒「出路」
越是「精英階層」的父母,培養的孩子就越可能失敗
殘酷,父母通過「睡前故事」就拉開了孩子階層差距!
你的房子,就是你的階層
從孩子身上,就能看到你的認知階層
婚姻是你的二次投胎,它能決定你與「父母階層」的差距
棍子:寒門出貴子的可能性越來越少?學習和做事是突破階層的唯一方法
如何生孩子也有鄙視鏈?剖腹產處於最底層,寶媽群的階層你想不到
實拍:在富士康不同階層員工的人生百態,孩子父母帶,還得加班干
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打破固化的階層,父母可以做些什麼?
她出身貧民窟,有非洲血統,離過婚,憑什麼一路逆襲穿越階層嫁給王子?
靠婚姻跨越階層的鄧文迪們,又被上了頭條,奶茶的人生也不是誰都想要
你的臉,就是你的階層
快樂的孩子背後,是焦慮的家長和較難逾越的階層
你的吃相,就是你的階層
非洲吃老乾媽,只有上流階層的人才吃得起,網友:看完不敢相信
你的身體,才是你的階層
看了不同階層孩子的玩具,我沉默了,「金錢」是世上最重要的東西
中國階層已固化,你的孩子還有希望嗎
你孩子的玩具等級,就是你所在的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