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一文讀懂五行學說!中醫人必讀

一文讀懂五行學說!中醫人必讀


一文讀懂五行學說!中醫人必讀



導讀:源於古代哲學思想的陰陽五行學說,一直以來,不少中醫人士都為之糾結不清。所謂五行,木、火、土、金、水也。這樣一說,很多人好像都懂,但五行學說真正的奧秘,又有幾人能懂得?今天,且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五行學說的那些的事兒吧!

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屬元素論的宇宙觀,也是一種樸素的普通系統論。五行學說認為: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元素所組成,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物質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天地萬物的運動秩序都要受五行生剋制化法則的統一支配。五行學說用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來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和多樣性的統一。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可按照木、火、土、金、水的性質和特點歸納為五個系統。五個系統乃至每個系統之中的事物和現象都存在一定的內在關係,從而形成複雜的網路狀態。人在天中,天在人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人交相生勝。五行學說認為大千世界是一個「變動不居」的變化世界,宇宙是一個動態的宇宙。


中醫學把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領域,以系統結構觀點來觀察人體,闡述人體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之間的有機聯繫,以及人體與外界環境的統一,加強了中醫學整體觀念的論證,使中醫學所採用的整體系統方法進一步系統化,對中醫學特有理論體系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成為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哲學基礎之一和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醫學的發展,中醫學上的五行學說與哲學上的五行學說日趨分離,著重用五行互藏理論說明自然界多維、多層次無限可分的物質結構和屬性,以及臟腑的相互關係,特別是人體五臟之中各兼五臟,即五臟互藏規律,揭示機體內部與外界環境動態平衡的調節機制,闡明健康與疾病、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的規律。


1五行的概念


1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範疇之一。五,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行,四通八達、流行和行用之謂,是行動、運動的古義,即運動變化、運行不息的意思。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不可將五行看作是靜態的,而應看作是動態的相互作用。五行不僅是物質和運動,而且又不再是物質和運動,不即不離,亦即亦離,是五種物、五種性、五種能力,故稱五德。五行學說和陰陽學說一樣,從一開始就著眼於事物的矛盾作用、事物的運動和變化。五行的概念,不是表示五種特殊的物質形態,而是代表五種功能屬性,「是五種強大的力量不停地循環運動而不是消極無動性的基本(主要的)物質」(英·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是自然界客觀事物內部陰陽運動變化過程中五種狀態的抽象,屬於抽象的概念,也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的重要範疇。


2五行與氣、陰陽的關係


1.五行與氣


氣與五行均為中國古代哲學對世界本原認識的哲學範疇。氣範疇說明物質世界的統一性,而五行範疇則說明物質世界的物質形態的多樣性。氣與五行體現出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一」和「多」的辯證統一,萬物本原於一氣,一氣分五行,五行歸於一氣。


2.五行與陰陽

陰陽是宇宙的總規律,是氣本身內在的矛盾要素。氣有陰陽,一氣分五行,故五行也含陰陽。五行的運動也必然受陰陽的制約。陰變陽合而生五行。五行中木、火屬陽,金、水、土屬陰,而五行中每一行又各具陰陽。


3對事物屬性的五行分類


1.五行的特性


古人在長期生活和生產實踐中,對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樸素認識基礎上,進行抽象而逐漸形成了五行特性的理論概念。五行的特性為下。


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即能屈能伸之義。木具有生長、能屈能伸、升發的特性。木代表生髮力量的性能,表示宇宙萬物具有生生不已的功能。凡具有生長、升發、伸展、舒展、擴展性能的事物或現象,都可歸屬於「木」。

火曰炎上:炎,熱也;上,向上。火具有發熱、溫暖、向上的特性。火代表生髮力量的升華,光輝而熱力的性能。凡具有溫熱、升騰、茂盛性能的事物或現象,均可歸屬於「火」。


土曰稼穡:春種曰稼,秋收曰穡,稼穡指農作物的播種和收穫。土具有載物、生化的特性,故稱土載四行,為萬物之母。土具生生之義,為世界萬物和人類生存之本,「四象五行皆藉土」。五行以土為貴。凡具有生化、承載、受納性能的事物或現象,皆歸屬於「土」。


金曰從革:從,順從、服從;革,革除、改革、變革。金具有能柔能剛、變革、肅殺的特性。金代表固體的性能,凡物生長之後,必會達到凝固狀態,用金以示其堅固性,引申為肅殺、潛能、收斂、清潔之意。凡具有這類性能的事物或現象,均可歸屬於「金」。


水曰潤下:潤,濕潤;下,向下。水代表凍結含藏之意,水具有滋潤、就下、閉藏的特性。凡具有寒涼、滋潤、就下、閉藏性能的事物或現象都可歸屬於「水」。

由此可以看出,醫學上所說的五行,不是指木、火、土、金、水這五種具體物質本身,而是五種物質不同屬性的抽象概括。


2.事物屬性的五行分類


五行學說根據五行特性,與自然界的各種事物或現象相類比,運用歸類和推演等方法,將其最終分成五大類,具體推理方法為下。


(1)類比:是根據兩個或兩類事物在某些屬性或關係上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邏輯方法。類比也是一種推理方法。類比法,中醫學稱之為「援物比類」或「取象比類」。中醫學五行學說運用類比方法,將事物的形象(指事物的性質、作用、形態)與五行屬性相類比,物象具有與某行相類似的特性,便將其歸屬於某行。如方位配五行、五臟配五行等。方位配五行,旭日東升,與木之升發特性相類,故東方歸屬於木;南方炎熱,與火之炎上特性相類,故南方歸屬於火。又如五臟配五行,脾主運化而類於土之化物,故脾歸屬於土;肺主肅降而類於金之肅殺,故肺歸屬於金等。


(2)推衍:是根據已知的某些事物的屬性,推衍至其他相關事物,以得知這些事物屬性的推理方法。推衍屬中國古代的類推形式,包括平行式推衍和包含式推衍兩種類型。


平行式推衍:與類比思維相比,實際上是發生了量的變化,並沒有改變思維作水方向運動的性質。平行式推衍通常是某種法則或範本的延伸,這種法則、範本與新的推衍對象之間並不存在包含關係。以木行推衍為例,已知肝屬於木,而肝合膽,主筋,開竅於目,故膽、筋屬於木。五志之怒、五聲之呼、變動之握,以及五季之春、五方之東、五氣之風、五化之生、五色之青、五味之酸、五時之平旦、五音之角等,亦歸於木。根據木行的特性,在人體以肝為中心,推衍至膽、目、筋、怒、呼、握;在自然界以春為中心,推衍至東、風、生、青、酸、平旦、角等。肝與膽、目、筋、怒、呼、握,以及春與東、風、生、青、酸、平旦、角等之間並不存在包含關係,僅是在五臟之肝、五季之春的基礎上發生了量的增加,其他四行均類此。


包含式推衍:包含式推衍又可分為抽象模型推衍和類命題推衍兩種形式。五行學說按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間的生克制化規律,說明人體肝、心、脾、肺、腎五臟為中心的五臟系統,以及人體與自然環境各不同要素之間的統一性,便是五行結構模型推衍的具體應用。類命題推衍屬中國古代的三段論推理。中國古代的三段論屬「不完整不規範」的推理形式,尚不具備類型或範式的意義。


總之,五行學說以天人相應為指導思想,以五行為中心,以空間結構的五方、時間結構的五季、人體結構的五臟為基本框架,將自然界的各種事物和現象,以及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按其屬性進行歸納,即凡具有生髮、柔和特性者統屬於木,具有陽熱、上炎特性者統屬於火,具有長養、化育特性者統屬於土,具有清靜、收殺特性者統屬於金,具有寒冷、滋潤、就下、閉藏特性者統屬於水,從而將人體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界的事物和現象聯繫起來,形成聯繫人體內外環境的五行結構系統,用以說明人體以及人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


2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五行的相生與相剋、制化與勝復、相乘與相侮和五行的母子相及四個方面。


1相生與相剋


五行相生與相剋是指五行間存在著動態有序的相互資生和相互制約的關係。


1.相生規律


相生即遞相資生、助長、促進之意。五行之間互相滋生和促進的關係稱作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在相生關係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和「我生」兩方面的關係,《難經》把它比喻為「母」與「子」的關係。「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所以五行相生關係又稱「母子關係」。以火為例,生「我」者木,木能生火,則木為火之母;「我」生者土,火能生土,則土為火之子。余可類推。


2.相剋規律


相剋即相互制約、剋制、抑制之意。五行之間相互制約的關係稱之為五行相剋。


五行相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這種克制關係也是往複無窮的。木得金斂,則木不過散;水得火伏,則火不過炎;土得木疏,則土不過濕;金得火溫,則金不過收;水得土滲,則水不過潤。皆氣化自然之妙用。


在相剋的關係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我克」兩方面的關係,《黃帝內經》稱之為「所勝」與「所不勝」的關係。「克我」者為「所不勝」。「我克」者為「所勝」。所以,五行相剋的關係,又叫「所勝」與「所不勝」的關係。以土為例,「克我」者木,則木為土之「所不勝」。「我克」者水,則水為土之「所勝」。余可類推。


在上述生克關係中,任何一行皆有「生我」和「我生」,以及「克我」和「我克」四個方面的關係。以木為例,「生我」者水,「我生」者火;「克我」者金,「我克」者土。


2制化與勝復


五行的制化和勝復是指五行系統中具有的自我調節機制。


1.制化規律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間既相互資生,又相互制約,維持平衡協調,推動事物間穩定有序的變化與發展。


五行中的制化關係是五行生剋關係的結合,五行中一行亢勝時,必然隨之有制約,以防止亢而為害。相生與相剋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發生和成長;沒有克,就不能維持正常協調關係下的變化與發展。因此,必須生中有克(化中有制),克中有生(制中有化),相反相成,才能維持和促進事物相對平衡協調和發展變化。五行之間這種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互生化、相互制約的生克關係,稱之為制化。


生克制化規律是一切事物發展變化的正常現象,在人體則是正常的生理狀態。在這種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關係中,還可以看出五行之間協調平衡是相對的。因為相生相剋的過程,也就是事物消長發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一定會出現太過和不及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出現,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相生相剋的調節。這樣,又出現再一次的協調平衡。這種在不平衡之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後又立刻被新的不平衡所代替的循環運動,不斷地推動著事物的變化和發展。五行學說用這一理論來說明自然界氣候的正常變遷和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以及人體的生理活動。


2.勝復規律


五行勝復是指五行中一行亢盛(即勝氣),則引起其所不勝(即復氣)的報復性制約,從而使五行之間復歸於協調和穩定。


五行學說把由於太過或不及引起的對「己所勝」的過度克制稱之為「勝氣」,而這種勝氣在五行系統內必然招致一種相反的力量(報復之氣),將其壓抑下去,這種能報復「勝氣」之氣,稱為「復氣」,總稱「勝復之氣」。「有勝之氣,其必來複也」(《素問·至真要大論》)。這是五行結構系統本身作為系統整體對於太過或不及的自行調節機制,旨在使之恢復正常制化調節狀態。如木氣太過,作為勝氣則過度克土,而使土氣偏衰,土衰不能制水,則水氣偏勝而加劇克火,火氣受制而減弱克金之力,於是金氣旺盛起來,把太過的木氣克伐下去,使其恢復正常。反之,若木氣不足,則將受到金的過度克制,同時又因木衰不能制土而引起土氣偏亢,土氣偏亢則加強抑水而水氣偏衰,水衰無以制火而火偏亢,火偏亢則導致金偏衰而不能制木,從而使不及的木氣復歸於平,以維持其正常調節狀態。故《素問·天元紀大論》有曰:「形有盛衰,謂五行之治,各有太過不及也。故其始也,有餘而往,不足隨之,不足而往,有餘從之」。


勝復的調節規律是:先有勝,後必有復,以報其勝。「勝氣」重,「復氣」也重;「勝氣」輕,「復氣」也輕。在五行具有相剋關係的各行之間有多少太過,便會招致多少不及;有多少不及,又會招致多少太過。由於五行為單數,所以對於任何一行,有「勝氣」必有「復氣」,而且數量上相等。故曰:「有重則復,無勝則否」(《素問·至真要大論》),「微者復微,甚則復甚」(《素問·五常政大論》)。這是五行運動的法則。通過勝復調節機制,使五行結構系統整體在局部出現較大不平衡的情況,進行自身調節,繼續維持其整體的相對平衡。


3相乘與相侮


1.相乘規律


乘,即乘虛侵襲之意。相乘即相剋太過,超過正常制約的程度,使事物之間失去了正常的協調關係。五行之間相乘的次序與相剋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相乘現象可分兩個方面。其一,五行中任何一行本身不足(衰弱),使原來克它的一行乘虛侵襲(乘),而使它更加不足,即乘其虛而襲之。如以木克土為例,正常情況下,木克土,木為克者,土為被克者,由於它們之間相互制約而維持著相對平衡狀態。異常情況下,木仍然處於正常水平,但土本身不足,因此,兩者之間失去了原來的平衡狀態,則木乘土之虛而克它。這樣的相剋,超過了正常的制約關係,使土更虛。其二,五行中任何一行本身過度亢盛,而原來受它克制的那一行仍處於正常水平,在這種情況下,雖然被克一方正常,但由於克的一方超過了正常水平,所以也同樣會打破兩者之間的正常制約關係,出現過度相剋的現象。以木克土為例,正常情況下,木能制約土,維持正常的相對平衡,若土本身仍然處於正常水平,但由於木過度亢進,從而使兩者之間失去了原來的平衡狀態,出現了木亢乘土的現象。


相剋和相乘是有區別的,前者是正常情況下的制約關係,後者是正常制約關係遭到破壞的異常相剋現象。在人體,前者為生理現象,而後者為病理表現。但是近人習慣將相剋與反常的相乘混同,病理的木乘土,也稱木克土。


2.相侮規律


侮,即欺侮,有恃強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身太過,使原來克它的一行,不僅不能去制約它,反而被它所克制,即反克,又稱反侮。五行相侮的次序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相侮現象也表現為兩個方面,以木為例:其一,當木過度亢盛時,金原是克木的,但由於木過度亢盛,則金不僅不能去克木,反而被木所克制,使金受損,這叫木反悔金;其二,當木過度衰弱時,金原克木,木又克土,但由於木過度衰弱,則不僅金來乘木,而且土亦乘木之衰而反侮之,習慣上把土反侮木稱之為土壅木郁。


相乘相侮均為破壞相對協調統一的異常表現。乘侮,都憑其太過而乘襲或欺侮。「乘」為相剋之有餘,而危害於被克者,也就是某一行對其「所勝」過度克制。「侮」為被克者有餘,而反侮其克者,也就是某一行對其「所不勝」的反克。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將乘侮分別開來一一加以分析。實際上,相乘和相侮是休戚相關的,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現在,我們將兩者統一起來分析之。如木有餘而金不能對木加以克制,木便過度克制其所勝之土,這叫作「乘」,同時,木還恃己之強反去克制其「所不勝」的金,這叫作「侮」。反之,木不足,則不僅金來乘木,而且其所勝之土又乘其虛而侮之。所以說:「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素問·五運行大論》)。


4母子相及


五行的母子相及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兩種情況,皆屬於五行之間相生關係異常的變化。


1.母病及子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異常,累及其子行,導致母子兩行皆異常。母病及子的一般規律為:母行虛弱,引起子行亦不足,終致母子兩行皆異常。


2.子病及母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異常,影響到其母行,終致子母兩行皆異常。子病及母的一般規律有三種:一是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亦亢盛,結果子母兩行皆亢盛,一般稱為「子病犯母」;二是子行虛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亦不足,終致子母俱不足;三是子行亢盛,損傷母行,以致母衰,一般稱為「子盜母氣」。


總之,五行結構系統具有兩種調節機制,一為正常情況下的生克制化調節機制,一為異常情況下的勝復調節機制。通過這兩種調節機制,形成並保障了五行結構系統的動態平衡和循環運動。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揭秘算命行規中的「四不算」和「四不收」!
秋季滋陰敗火,這幾個寶貝千萬別錯過!
人體3大養肝穴位,經常按一按,保肝、排毒、補腎!
失眠多夢睡不好,安神三寶一定要知道!
死在嘴上,病在腿上,看一遍多活10年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深度好文——每位中醫人都應讀一讀
中醫人的掌上知識庫,中醫古籍閱讀、中醫知識學習工具首選
學醫人必須知道的「解剖秘史」
內涵神評論:這就是傳說中的小鳥醫人?
王慶其:中醫人如何讀經典,做臨床?
我們是誰?中醫人!
李宏奇:我的學醫行醫之路——一個醉心岐黃的行醫人
中醫智庫「改一字,得千金」,百萬中醫人讀書糾錯
最美中醫人在哪裡?
此文不看太可惜!中醫人必備:十二經五輸穴解析
中醫人必備:十四經絡走向圖,此文不看太可惜!
中醫人必備:十二經五輸穴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中醫專長新政策,無學歷中醫人員的春天來啦!
中醫確有專長證書是中醫人考取中醫執業醫師的前提!
嘿,中醫人,關於醫承有道這3件事你該知道了
中醫人必備:十二經五輸穴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二)
一生一世泰醫人 一石一情永銘心
身為中醫人,不這樣表白你就輸了!
張其成:儒學與中醫人文精神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