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天目山韋馱菩薩道場感應故事

天目山韋馱菩薩道場感應故事

天目山韋馱菩薩道場感應故事



盛中成

在漢傳佛教文化圈中,天目山是繼普陀山(觀世音菩薩應化道場)、五台山(文殊菩薩應化道場)、峨眉山(普賢菩薩應化道場)、九華山(地藏菩薩應化道場)之後的第五大佛教名山,為韋馱菩薩應化道場。


相傳釋迦涅盤時,諸天和眾王把佛陀火化後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養。韋馱也分得一顆佛牙,正準備回天堂。一個捷疾鬼混水摸魚,偷走一對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韋馱奮起直追,剎那間將捷疾鬼抓獲,奪回了佛舍利。諸天和眾王紛紛誇獎韋馱能驅除邪魔外道、保護佛法。於是,韋馱被人們稱為護法菩薩。


在中國的寺院殿宇內,原本屬印度血統的韋馱已經漢化了,成了一名地道的中國武將,英俊威武。他身披鎧甲,手持金剛杵,降魔去妖,威風凜凜。天王殿中所塑的韋馱,一般具有兩種站立的姿態:一個是雙手合十,橫杵於腕上,直挺而立;一個是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前者雙手合十,表示此地是十方叢林,歡迎來客,遠遊的行腳僧可安心住下。後者則示本寺不接待來僧掛單,行腳僧不要自討沒趣,最好另投山門。


天目山是道場,在其他地方的韋馱菩薩都是站著的,只有天目山寺內的韋馱是坐著的,因為是到自己的家了,可以歇一歇。

有關韋馱菩薩在天目山的感應故事很多,都源出並盛行於民間的傳說。現擇取部分以饗讀者。


韋馱菩薩與天目山的殊勝因緣


很久以前,韋馱菩薩化身行腳僧自九華山下來,途經龍飛鳳舞、獅蹲象踞的天目山,頓時萌生在天目山結廬之念。沒隔多久,這位特殊的「行腳僧」便在天目山募建了一座伽藍。


有一天,他同時在杭州、富陽、昌化等地出現,祈請各處高僧大德及善信於六月初三即韋馱菩薩聖誕之日光臨天目山,屆時將舉行開壇升座的大法會。是日一早,鐘鼓齊鳴,幢幡高懸,祥雲繞殿。諸山大德、十方善信如約前來,座壇大法會也如期舉行。


法事圓滿後,四眾都緩緩散去。就在此時,座壇法師即那位「行腳僧」卻突然失蹤了!眾人四處尋找,均不見其蹤影。至晚,佛前燈點亮後,眾人發現神壇上多出一尊菩薩。只見這尊菩薩全副戎裝、手執寶杵、威武端莊地坐在那裡。這就是韋馱菩薩的坐像!

自此,天目山便被認為是韋馱菩薩顯聖度眾之應化道場,且屢顯靈異,護佑一方。例如,梁昭明太子隱居天目山期間,因心血枯竭雙目失明,感韋馱菩薩顯靈,指引其取石池水洗而復明。如,宋末元初的臨濟宗大德高峰禪師,為了降伏睡魔,毅然置生死於度外,特意站到倒掛蓮花峰之峭壁上參禪,先後兩次墜崖,均得韋馱菩薩現身相救,毫髮無損。又如,清光緒十五年,以韋馱菩薩禱雨靈應,德宗帝御賜「福佑潛城」額懸於寺中。近代,民國時期,梅蘭芳每年六月初三都到天目山唱京戲供養韋馱菩薩。1936年,蔣介石遵其母命為韋馱佛加一紅披,捐茶水費60塊大洋。


韋馱護法救原妙


傳說元代高峰原妙禪師,參禪時總要打瞌睡。他想:「這樣幾時才能成道啊?到倒掛蓮花上去參!」倒掛蓮花是個懸崖峭壁,立在上面,就要小心謹慎,偶一大意,就會掉下去,有粉身碎骨的危險。他想這樣參禪,必會提高警惕,不再打瞌睡了。但他睡習很重,站在峭壁上還是打瞌睡,一下子卜隆冬掉下去了,「哎呀!不好了,這下沒命了。」結果安然無恙!睜眼一看,一個金甲神拿著降魔杵站在他面前。「這不是韋馱菩薩嗎?」他想。這位來者正是韋馱菩薩!


他忽生一念,對菩薩說:「韋馱菩薩,你來給我護法,大概像我這樣用功的人還很少吧!」韋馱菩薩說:「像你這樣用功的多如牛毛,你發這種貢高我慢之心,我一百個劫也不來管你。」說完隱去了。他聽了懊悔不及,只能坐在那裡哭:「這下壞了!沒菩薩保佑我,怎麼修法?」哭了一陣,想:「我當初修道也沒有想著依仗韋馱菩薩保護我,早把生死置之度外,我當他沒有好了,再站上去修!」修啊,修啊,人一恍惚,又跌落下去了,以為這回可真沒命了,結果又安然無恙。他睜眼一看,又是韋馱菩薩在面前。


他斥責菩薩說:「哎呀!你這個菩薩打妄語,說一百個劫不來保護我,怎麼又來了?」韋馱說:「你這個小子不懂事。『楞嚴經』上說的『一念頓超百萬劫』,一念勇猛心可超過百萬劫。你別說這一百劫,就是百萬個劫早就過去了。」「噢,我糊塗!頂禮,頂禮。」高峰深自愧疚地謝罪,更精進用功,後來成為臨濟宗的元代大德。

雞血石韋馱佛顯靈


據民國時天目山風景名勝管理處總幹事介紹,始建於元、復建於明的西天目開山老殿,曾有三件鎮山之寶:一是王羲之的字,二是昌化雞血石雕成的韋馱佛,三是唐寅的畫。


昌化雞血石韋馱菩薩身高一尺五寸、寬五寸(約30cmX17cm)。據傳,這尊佛像,由於採用通靈透亮的雞血石材質,故特別靈驗,進香者眾。不知人們對韋馱佛的虔誠,還是對雞血石的痴迷,不時傳出雞血石韋馱的神話。其中最為離奇的是,韋馱曾三次顯靈,每次都出現一個神秘的小和尚。


一次,開山老殿一個挑運物資上山的小和尚,在山腳一個名叫雙清庄的地方,看見一個貌似韋馱的小和尚,來回休閑信步,片刻即隱身不知去向。小和尚好生奇怪,心想:莫非韋馱意欲差使我這個小和尚傳個信息,將殿宇從山上遷至雙清庄?如果真的如此,也正合我心意,因為從山腳到老殿每趟上下走十多里山路,實在太累了。小和尚回到開山老殿告訴老僧。老僧半信半疑,信的是聽說韋馱曾經同樣顯過靈;疑的是或許小和尚貪懶,藉機生事,加上遷至山下費用沒有著落,故未允許。

後來,小和尚另生一計,偷偷將雞血石韋馱佛像抱到雙清庄安放在一塊巨石下面。時逢雪天,路上留下了他下山的腳印,如果再留下上山的腳印,眾僧必生疑心。於是他將鞋倒穿著上山。翌日佛事開始,僧人見韋馱不見了,均迷惑不解。


在四處尋找時,見大門外僅有下山的腳印。老僧便帶著眾僧沿著腳印下山尋找。小和尚故作鎮靜,與眾僧一起隨著腳印來到巨石下,找到了雞血石韋馱。這才使老僧堅信,韋馱神秘到山下,看來,是到了殿宇遷址的時候了,於是發動眾僧下山化緣,在雙清庄興建了韋馱殿。


之後,朝拜雞血石韋馱的香火更加旺盛,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德宗皇帝以韋馱佛祈雨靈應,御賜「福佑潛城」額懸於寺中。可惜抗戰期間,西天目山三件鎮山之寶均被日機炸毀。


韋馱感應賜箬米


上世紀五十年代,西天目山一帶,山地糧田欠收,有的甚至顆粒無收。當地的百姓上山找挖苧麻、葛藤、蕨草等植物的根莖,賴以充饑。但是,這些能夠入肚的根根莖莖也是有限的,眼看這日子到頭了,大家的肚子都頂不住了,這時,奇蹟出現了。


7、8月間,山上滿山遍野的箬竹不抽葉子,頭上長出一穗穗的稻米來。上了歲數的人都說他們從未看到過這般奇景。開始時,沒有人敢採回來吃,生怕有毒。可細細一想,箬葉可以用來包粽子,那麼箬竹上長出來的東西也可以吃。幾個大膽的人試吃了以後,覺得味道不錯,大家紛紛上山來採集。


採回家後,雙手揉搓幾下,用嘴吹去外面一層薄殼,就現出一粒粒如麥粒般白色的米來,再將米碾成粉末,做成餅、團或煮以糊狀吃。吃起來,香甜中略帶一點點苦味。吃了後渾身通常、舒服。這一年的下半年,當地人們就是吃這種箬米才挨過了饑荒。


當時的人們把這一切都歸功於韋馱菩薩顯靈,感應送米來了。但也有說這是一種自然現象。箬竹與其它竹種一樣,也會開花結籽,只不過如此景象可能是百年或千年才會有一次。這一次是湊巧遇上了災荒年。


韋馱化緣應跡


相傳,有一年鬧災荒,方圓幾十里連野菜都被吃光了。天目山寺廟裡只有幾位老僧守廟,其餘和尚都雲遊四方去了。


這天,幾位老僧因為數天未進一粒糧食,都快餓得奄奄一息了,在這關鍵時刻,有人來報,說是山門外來了挑糧隊,有七、八個挑夫每人挑了滿滿一擔糧食正往寺廟而來。是誰雪中送炭?


據送糧者講述,前幾天,天目山寺廟一名歲數不太大的和尚去化緣,請求我家員外施捨幾擔糧食賑災,並申明他能治好我家小姐身患半身癱症,小姐長期卧床,百醫無效。吃了你們這位和尚的兩副葯,病已痊癒。為感謝醫病之恩,我家員外特送這些糧食。


眾僧聽聞甚為震驚:我們寺院幾名年輕和尚前幾天才離寺,再說他們也都沒有行醫本領呀!問送糧者:「長相如何?」送糧者對眾僧說:「我們剛才經過山門殿,看見韋馱菩薩像時,都覺得很象那位化緣的和尚」。眾僧立即意識到,這是韋馱菩薩化緣應跡,於是,在韋馱面前「合十」,感謝韋馱救命之恩。


韋馱佛禱雨靈應


天旱求雨是中國古代由來已久的習俗。清光緒十五年春始,於潛地區數月無雨,旱情非常嚴重,連全縣賴於生存的天目溪源頭深不可測的西關龍潭都快乾枯見底了。眼見著全縣栽下的數萬頃莊稼將顆粒無收,於潛知縣心急如焚,除了向上呈報災情外,只好祈求老天爺開眼、開恩。


於是知縣就率領地方大小官員、禪源寺僧人及四鄉百姓數千人到西關龍潭求雨。在龍潭壩口設祭台,燒紙錢,並從四里八鄉搜集紙傘、蓑衣、斗笠等抗雨用具,日日在龍潭焚燒。接連半月,該燒的東西都燒光了,該求的都求了,天空仍無片雲滴雨。


大家都開始絕望時,寺廟裡的小和尚發現韋馱菩薩滿身出「汗」,腳下流水。主持和尚知道後跑來一看也納悶,莫非韋馱也在求雨?於是,第二天一早,鐘鼓齊鳴,幢幡高懸,寺內眾僧七手八腳將韋馱菩薩抬到了西關龍潭,求韋馱佛施法禱雨。結果,不出幾個時辰,天降甘淋,接連下了三天三夜。此事後來傳到京城德宗皇帝耳里,光緒十五年,以韋馱菩薩禱雨靈應,德宗帝特御賜「福佑潛城」額懸於天目山寺中。


韋馱菩薩生腳逃離火災


這個故事聽上去很離奇,但確是天目山發生的真實事件。1941年4月15日,日軍戰機七架飛臨天目山上空,事先通過漢奸放火指引目標,向禪源寺投下了30多顆燃燒彈,將禪源寺變成了一片火海。由於突遭空襲,寺內一片混亂,僧人都奮力投入撲火當中。供奉韋馱菩薩的韋馱殿的火苗也竄得老高,僧人無法進入殿內搬出韋馱佛像。


不料,騰騰的火海、煙霧中,有人親眼目睹韋馱佛自己長出一雙腳來,逃離了火災現場,一時不知去向。等火滅了的第二天一大早,發現韋馱佛又完好無損地、恭恭正正地安坐在被燒毀的韋馱殿內,眾僧都十分驚訝,紛紛頂禮膜拜。


此舉成為天目山寺廟自古以來一大謎團。1945年抗戰勝利結束後,當地政府及民眾為感念韋馱佛像的靈應,慷慨解囊又重修了韋馱殿。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佛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你的祈願如何才能實現?
科學與佛教的相遇處:空性、一體性和現實的本性
變錢的戲法,傷不起
念力實驗:植物得到人們祝福,會長得更美麗?

TAG:國際佛學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觀音菩薩道場「海天佛國」普陀山恍若仙境
彌勒菩薩道場:梵凈山
觀音菩薩的道場「海天佛國」普陀山恍若仙境
海天佛國普陀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道場
普賢菩薩道場—中國五大佛教道場
五台山:文殊菩薩道場
觀音菩薩道場—中國五大佛教道場
比丘楞嚴道場飛龍寺
文殊菩薩道場—中國五大佛教道場
南海觀音道場在普陀山,海天佛國的象徵
地藏菩薩道場—中國五大佛教道場
菩薩端坐菩提道場感得十方供養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佛陀大傳
彌勒道場——貴州梵凈山
下雪天,憶道場
觀音菩薩節日,帶你走遍九大觀世音菩薩道場,殊勝吉祥!
【佛典故事】深山中的道場
五台山文殊道場驚現天然菩提葉,你看到了嗎?
南普陀寺的觀音道場
恭迎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盤點此生必拜的觀音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