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到底慈悲在哪裡

佛到底慈悲在哪裡

日行一善共修平台


「日行一善,一年行300善


學佛誦經|修身養性|參禪悟道|消除業障|行善積德

佛到底慈悲在哪裡



佛到底慈悲在哪裡


作者 宗道法師 配音 佛潤居士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朗讀音頻


下午,佛順師問了我一個問題:「佛到底慈悲在哪裡呢?」問的我一時甚覺錯愕,問的人是個出家很多年的法師,問的問題聽起來只有初學人才會問,這著實讓我覺得有點詫異。


我說:「你這問題如果讓大眾知道,恐怕要被人扔香蕉皮啦!」


我吐了一口氣,反問道:「佛哪裡不慈悲呢?你問的問題就如同問:糖到底甜在哪呢?蘋果、香蕉、鴨梨都是甜的,但都是因為其中有了天然糖的成份在裡面,才成為甜物,但你尚可以問是靠近皮更甜,還是靠近核更甜,可是你若問一塊糖哪裡甜,哪裡不甜,怎麼問呢?我們可以問某人或某菩薩慈悲在哪裡,或者有多少慈悲,因為人和菩薩們雖然有慈悲的成份在,但又不都是徹底的究竟慈悲,故尚可以發問,可是佛是徹底的慈悲啊,百分之一百的慈悲啊,佛就是慈悲成就的啊,你這可讓我怎麼回答呢?」


佛順師自覺討了個沒趣,過了良久,方小聲嘀咕道:「可我確實想不出來啊。有一天我想這個問題,怎麼也想不出,想到半夜醒來頭還很暈。」

哦!聽她這麼一說,我才意識到,她這還真的不是隨口一問的,對她來說還就真的是個問題。


於是我認真地思考了一下,約莫十來分鐘後,於是便有了下面的話:


「我仔細想了一下,覺得你這個問題提的還是合理的。


人不知道佛慈悲在哪裡,大概有兩種情況。第一種,佛教信仰比較淡薄的情況下,或說信仰尚未紮根時會這樣。比如以前小宗易就經常問凈業法師:你們總是說佛慈悲,可我怎麼一點沒感受到呢?他對佛教了解的尚不夠深入,對因果啊、輪迴、地獄、佛的功德救度都還沒有深刻了解,或了解也沒有變成一個事實——如「天要下雨,地上會濕」這樣的事實來接受,那他自然感受不到佛的慈悲。


你都因為信仰而出了家,肯定不屬這個情況。只能是第二種情況,怎麼說呢?

學了這個法門也有一段時間了,聽法也聽了不少,文章和書也看了不少。聽到的最多的就是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可是當別人口中或書中說到彌陀是如何如何慈悲的時候,內心並沒有當下產生同等親切的感受,或曾經也有過,但現已再找不回以前的感覺了,所以就努力地在心中想:佛慈悲在哪呢?想了半天,想來想去,佛的慈悲還不如常住過 年發了200塊錢給人感覺慈悲。佛離我們很遠啊,又不給我們吃,又不給我們穿,甚至一眼都沒給我們瞧見過,試圖通過努力的「想」來達到別人描述的某種感覺,這就如同我要怎麼樣的「想」,才能感受到從未吃過的梅子的滋味呢?你吃到了,自然就有那感覺,你沒吃到,永遠也感受不到。

佛到底慈悲在哪裡



這裡想討論的是:即便有人感受到了慈悲,那就真的是佛真實本然的慈悲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華嚴經》里有一句經文:「世間所有廣大慈,不及如來一毫分」。世間一切的慈悲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佛慈悲的一根毫毛。凡夫的心量何其有限,所感受到的慈悲又有多少呢?如同人在懵懂無知的孩提時代,了解到父母對我們的愛有多少呢?天地對我們的恩德又是父母所不能及的,但我們感知到的有多少呢?天地把空氣給我們每天天天呼吸,水源給我們天天喝,陽光每天為我們照明,給予溫暖,可是我們會每天去仔細的「想」,去認真體會天地的慈悲嗎?我們會認為這是一種自然,天地本該如此,這也都是我應得的。而佛的慈悲又是天地遠遠所不能及的,佛是自然中的自然,「自然中自然相」,這就更超出我們的經驗範疇了,所以老子有一句話說的好「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聲音大到極點反而歸於寂靜,形象至大反而歸於無形無相,說明任何事物至大到極點反而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所以套用老子的話,也可說佛的慈悲真是「大慈無慈 ,大悲無悲」,所以慈悲有時候感受不到,這反而更接近真實。

佛到底慈悲在哪裡



當然,也有人說了:可是我就是真切地感受到佛的慈悲了啊,你看我眼淚都流了一大盆了,我都在地上打滾、空中跳舞了。究竟來說,凡夫所感受的慈悲,總是和凡情交混在一起的,總有帶有情緒、感情在裡面,而真實慈悲絕對是一塵不染的,清凈的,超越感悟和情緒的。故凡夫所謂的感受佛慈悲總是不能長久的,無常風一吹,什麼都沒有了。我們過去也都有過這種所謂「大喜充遍身」的經歷,但時去境遷,一切也即歸於平靜、平常、平淡,今天只是像平常地一呼一吸一樣,一句一句的「南無阿彌陀佛」,即如古人所謂的「白木」之念佛,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念佛。


所以,我們感受到佛的慈悲也是自然,感受不到,也是自然,乃至最後往生也是自然。不必在最自然的心中,去刻意地尋找人為造作的虛偽感受。


人和人根機皆不等,有些人開始感受到佛的慈悲,後慢慢感受淡化;有些人開始並沒什麼感受,念佛久了,反漸漸感受佛的慈悲;也有人從始至終也沒感受到過佛的慈悲,但這也不礙其往生;有些人由於內具慈悲,故能始終感受到佛的大慈大悲,直至往生。這些也都是自然,不必去和別人比較。


究竟來說,我們內心有什麼,才會感知到外界的什麼,內心如果毫無慈悲念,肯定就一點感受不到慈悲,內心有多少慈悲,也同時能感覺到外界多少的慈悲。所以要徹底地感受到佛的慈悲,需待你往生後,有佛一樣的慈悲方可。


日行一善,一年行300善,長按圖片,立即加入


加入「日行一善學習共修」計劃,把行善的願望落實到行動


日行一善,一年行300善


改變自己的命運!


—加入「日行一善學習共修」計劃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境 的精彩文章:

來是偶然,走是必然
回頭的阿彌陀佛像
雨夜裡的佛號聲
地藏菩薩是逆境功德,如何度我們的貪、嗔、痴?
我獲信的兩個因緣

TAG:禪境 |

您可能感興趣

佛,到底住在哪裡?
古樹茶到底好在哪裡?
樂視到底錯在哪裡
宋畫到底好在哪裡?
蘇北到底在哪裡
我們到底從哪裡來?
女人的安全感到底在哪裡?如何找到
佛在哪裡呢?
都說硨磲好,硨磲到底好在哪裡?
古玩人收藏的樂趣到底在哪裡?
劉邦到底厲害在哪裡
人的肝區到底在哪裡?
到底哪裡錯了?
韓國綜藝到底有沒有劇本,它到底牛逼在哪裡?
西瓜到底長在哪裡,大多孩子沒見過!
這些痣長在哪裡都好,但長在這裡就徹底毀了!
都說裸睡好,到底好在哪裡?
南瓜色到底火在哪裡!
孔夫子到底高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