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國楨:如何書寫中國海洋文明

楊國楨:如何書寫中國海洋文明

【原文編者按】自從1996年啟動《海洋與中國叢書》編撰計劃,到2016年《中國海洋文明專題研究》(1-10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廈門大學楊國楨教授和他的海洋史研究團隊開展中國海洋社會經濟史和海洋文明專題研究,整整經歷了三十年,共出版了三十本書,共計983萬字。「展開海洋視野,敞舒海洋胸懷,挖掘海洋信息,探討海洋成敗,復憶海洋過去,關注海洋未來,重塑中國海洋文明,迎接全球海洋時代!」這是《海洋與中國叢書》封底打出的旗號。今天看來,也並不過時。中國海洋人文社會科學的建設,是一項跨世紀、高難度的理論工程,需要幾代學人的不懈努力,《中國海洋文明專題研究》(1-10卷)有志為此做基礎性的學術累積。經授權,澎湃新聞轉載這套書的總序(現題為編者所擬),以饗讀者。



楊國楨:如何書寫中國海洋文明


楊國楨教授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海洋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進步,有力地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海洋權益的凸顯,海洋意識的提升,中國海洋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


現代化是現代文明的體現。西方推動的現代化依賴海洋而興起,海洋文明成了現代文明的象徵,隨著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西方大國不斷對海外武力征服、殖民擴張,海洋文明成了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工業文明的歷史符號。20世紀,海洋文明又進一步被發達海洋國家意識形態化,他們誇大「海洋——陸地」二元對立,宣揚海洋代表西方、現代、民主、開放,而大陸代表東方、傳統、專制、保守。在這種語境下,海洋文明的多樣性模式被否定,中國的、非西方的海洋文明史被遺忘,以至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人們相信:中國只有黃色文明(農業文明),沒有藍色文明(海洋文明)。直到今天,還嚴重製約我們對海洋重要性的認識。


文明是人類生活的模式。文明模式的類型,一般可以按生產方式,或按經濟生活方式,或按精神形態或心理因素,或按社會形態來劃分。我們按經濟生活方式的不同,把人類文明劃分為農業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三種基本類型。現代研究成果證明,海洋文明不是西方獨有的文化現象,西方海洋文明在近現代與資本主義相聯繫,並不等同資本主義社會才有海洋文明。海洋文明也不是天生就是先進文明,有自身的文化變遷歷程。瀕海國家和民族的海洋文明表現形式不同,都有存在的價值。海洋文明是人類海洋物質與精神實踐活動歷史發展的成果,又是對人類歷史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因素,既有積極作用,又有消極影響。樹立這樣的海洋文明觀念,是理解、復原人類海洋文明史,提出中國特色海洋敘事的基礎。

不以西方的論述為標準,中國有自己的海洋文明史。中國海洋文明存在於海陸一體的結構中。中國既是一個大陸國家,又是一個海洋國家,中華文明具有陸地與海洋雙重性格。中華文明以農業文明為主體,同時包容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形成多元一體的文明共同體。海洋文明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和有機組成部分,弘揚海洋文明,不是詆毀大陸文明,鼓吹全面西化,而是發掘自己的海洋文明資源和傳統,吸收其有利於現代化的因素,為推動中國文明的現代轉型提供內在的文化動力。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海洋文明史研究是中國現代化進程提出的歷史研究大題目。只要中華民族復興事業尚未完成,中國海洋文明史研究就一直在路上,不能停止。


中國海洋文明博大精深,留存下來的海洋文獻估計有近億字,缺乏全面的搜集和整理;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海洋史學,還在發展的初級階段,而中國海洋文明的多學科交叉和綜合研究還在起步,缺乏深厚的文化累積,中國的海洋敘事顯得力不從心,甚至矛盾、錯亂。在這種狀況下,基礎性的理論研究和專題研究任重道遠,不能鬆懈。面對這個現實,我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呼籲開展中國海洋社會經濟史和海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主編出版了《海洋與中國叢書》(「九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獲第十二屆中國圖書獎)、《海洋中國與世界叢書》(「十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做了奠基的工作,但距離研究的目標還相當遙遠。


2010年1月,在我主持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海洋文明史研究》開題報告期間,教育部社科司領導和評審專家希望我做長遠設計、宏大設計,出一個精華本,一個多卷本,一個普及本。於是我設想五年內主編一本40萬字的精華本,即該項目的最終成果《中國海洋文明史研究》;一個多卷本,即《中國海洋文明專題研究》(1~10卷),250萬字,已經申請獲批為「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並列入創辦海洋文明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的規劃,得到廈門大學校長基金的資助;一本20萬字的普及本,後來取名為《中國海洋空間簡史》,將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精華本由該項目的子課題負責人編寫,他們都是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多卷本和普及本則由年輕博士和博士研究生撰寫。目前這項工作進入尾聲,三個本子都有了初稿,雖說修改定稿的任務還很繁重,總算看到勝利的曙光。


最先定稿的是這套10卷本。策劃之初,考慮到編寫中國海洋通史的條件尚未成熟,如果執意為之,最多是整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不具學術創新的意義,故決定採取專題研究的方式,在《海洋與中國叢書》和《海洋中國與世界叢書》的基礎上,擴大研究領域,繼續進行深入探討。由於中國海洋文明的議題廣泛,涉及眾多領域,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我們的團隊實際上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有進有出,人力有限,一次5年10冊的規模便達到了極限。因此,研究必須細水長流,以後有機會還會延續下去。


由於專題研究需要新的思路、新的理論、新的方法、新的資料,投入與產出性價比低,許多人望而卻步。而在那些善用行政資源和學術資源,追求「短平快、高大全」揚名立萬的大咖眼裡,這只是個「小兒科」,擺不上檯面。改變這種局面,需要有志者付出更大的努力。所幸入選的9位博士年富力強,所領的專題以博士學位論文為基礎,駕輕就熟,且先後所花時間長則8年,最短也有4年,盡心儘力,克服了種種困難,不斷充實、修改,終於交出了一份比較滿意的答卷。至於各個專題是否都能體現學術研究「小題大作」的精神,達到這樣的高度,有待讀者的評判。

2015年9月23日於廈門市會展南二里52號9樓寓所



楊國楨:如何書寫中國海洋文明



【附錄】


《中國海洋文明專題研究》(1-10卷)於2016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卷《海洋文明論與海洋中國》為楊國楨教授撰寫的研究集成式的著作,其主體是2010~2015年間楊國楨教授承擔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海洋文明史研究》對海洋文明與海洋中國基礎理論和實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一部分為調研報告或相關論文、演講、發言和訪談。其餘九卷皆為專題性研究,以青年學者的博士論文為基礎,後經不斷修改、補充,方呈現貌。各卷如下:

第一卷 楊國楨著 《海洋文明論與海洋中國》


第二卷 周志明著 《16-18世紀的中國歷史海圖》


第三卷 余 豐著 《廈門灣的崛起》


第四卷 王 昌著 《鄭成功與東亞海權競逐》

第五卷 塗 丹著 《香葯貿易與明清中國社會》


第六卷 史 偉著 《清代郊商與海洋文化》


第七卷 李 冰著 《明清海洋災害與社會應對》


第八卷 張雅娟著 《清代嘉慶年間的海盜與水師》


第九卷 陳 思著 《台灣傳統海洋文化與大陸》


第十卷 王 潞著 《清前期的島民管理》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外國攝影市鏡頭下的街角文化
在世最具影響力的50位哲學家,你知道幾位?
「雙一流」該不該成為眼下中國大學首要的關注焦點?
芬蘭試水「基本收入保障」,一場全球運動蓄勢待發?
你總不要再罵我了,因為我已將《威尼斯商人》譯完了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東方歷史沙龍農耕、游牧與海洋文明之間:何為中國的新解讀
周六薦書 海洋與文明
李慶新:建構中國海洋文明體系
西媒頭版介紹《藍色海洋的傳說》片場 稱李敏鎬為「夢幻的韓國人」
英國稱中國將統治海洋,這事美國知道嗎?
李世軒《美麗的海洋》
農耕、游牧與海洋文明之間的中國(下)
廣東旅遊:珠海長隆海洋王國
中國航海日:關心海洋,推動海洋強國建設
眾多外媒關注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中國展示海洋雄心
《海洋之歌》中國票房反超海外 華樺傳媒堅守藝術
如何評價韓劇《藍色海洋的傳說》
極光大數據: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園區研究報告
海洋文明對決大河文明,誰才是人類早期文明?
藍色海洋的傳說:男神愛撞衫 《藍海》李敏鎬VS《W》李鍾碩(圖文)
明朝繪製的世界地圖,不愧是海洋強國
英國海軍研究的這些未來武器,是想重新稱霸海洋嗎?
蔚藍海洋的傳說
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首站路演珠海長隆海洋王國清涼開跑 劉亦菲楊洋與「萌神」白鯨親密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