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總覺得孩子不聽話、瞎搗蛋?或許只是因為你還不懂共情

總覺得孩子不聽話、瞎搗蛋?或許只是因為你還不懂共情

丁媽說


很多寶爸寶媽或許會有這樣的苦惱:孩子小時候不會講話時,通過他的行為、表情就能知道他想要什麼。為啥孩子學會了講話,有些時候溝通反而變得困難了呢?


其實是孩子長大了,逐漸具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爸媽們產生了思維的差異。

想要和孩子知心,就要相互理解。今天丁媽就講一下相互理解的方法——共情。

總覺得孩子不聽話、瞎搗蛋?或許只是因為你還不懂共情



共情有什麼好處?

共情,分為認知共情與情感共情兩種情況。


認知共情意味著理解他人的意圖,情感共情是指能夠感受、分享他人的情緒和情感。


零到六歲,是諸多兒童心理學家公認的一個重要階段。


這個階段對孩子一生的性格塑造,氣質,修養和能力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三歲之前更是重中之重。


這三年,孩子與家人朝夕相處,在兒童語言表達能力還沒發育完善的情況下,需要家人們更多的觀察與耐心。

共情的好處


1. 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三歲以內的孩子,經常會做出很多大人認為不可理喻的事。比如,無理取鬧、咬指甲、打人等等。


家長要花些心思去琢磨孩子情緒與行為背後的原因,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避免留下隱患。


2. 有助於孩子積極性格的建立

家長共情做的好,孩子就可以感受到被理解,能夠在家長面前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有利於培養孩子積極向上、開朗活潑的性格。


3. 更好的管理情緒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日常行為多以父母為榜樣,如果家長能做到很好的共情,那孩子自己也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將來也會成為一個「善解人意」的人。

總覺得孩子不聽話、瞎搗蛋?或許只是因為你還不懂共情


如何做到共情?


1. 蹲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三歲以內的孩子,大多不會用語言來較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這就需要我們和他們站在同一「高度」,以孩子的視角看問題。


與孩子交談時,身體下蹲,而非高高在上,拉近與孩子的物理距離;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也「下蹲」,用孩子的思維方式去思考。


大人與孩子的思維方式本來就會有很大的差異,就算面對同一樣事物,我們與孩子的思考方式也可能完全不同,所以,永遠不要以大人的思維理解孩子。


每當覺得孩子的行為無法理解時,試著這樣想:「如果我是一個孩子,我會怎麼想呢?」讓自己的思維變得簡單、直接、或許你就會發現,孩子的想法與你有多大的不同了。


舉個栗子


第一天送孩子上幼兒園,很多孩子都會大哭,搞得好像「生離死別」一樣,這是為什麼呢?


讓我們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假設我現在是一個被父母送到完全陌生地方的小孩,而且父母就要離開我了,我會怎麼想呢?


「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會回來了,他們是不要我了嗎?」「這個地方和家裡完全不一樣,我好害怕。」「那麼多小朋友都在哭,這個地方一定很可怕。」


所以,你知道該怎麼安慰孩子了嗎?


2. 給孩子一個擁抱


當孩子受了委屈或者情緒不佳時,請先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讓他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和理解。


抱一抱,看似簡單,卻能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安全感。尤其是兩歲左右的孩子,正處於安全感的敏感期,需要爸媽給予足夠的愛。


當他們心理上的安全感得到滿足,負面情緒也會慢慢地消退。

總覺得孩子不聽話、瞎搗蛋?或許只是因為你還不懂共情



3. 告訴孩子:「我能理解你現在的感受。」


當孩子因為這周在幼兒園沒有得到小紅花而難過的哭了時,你是怎麼安慰他的?


相信很多媽媽都會溫柔的跟孩子說:「寶貝,沒事,這次沒得還有下次嘛,咱不哭了,媽媽給你買好吃的好不好?」


這樣類似的話,的確可以起到安慰孩子的效果。但想讓孩子真正地從這件事的傷心中走出來,或許你應該這樣說:


寶貝,我現在特別能理解你的傷心。你那麼努力,卻沒有得到小紅花,心裡一定特別難過。因為如果是我,我也會像你一樣難過。


不過沒關係,有媽媽陪著你呢。你難過的時候,媽媽一直都會陪著你哦。


或許這麼說,不會讓孩子一下子就「多雨轉晴」,但卻會讓孩子的心不再那麼難受。


4. 認真聽孩子的解釋


再舉個栗子


三歲的皮皮有一次去媽媽值夜班的地方看媽媽,皮皮媽出去打個水的功夫,就看見皮皮貼了一牆的貼紙。皮皮媽大發雷霆,責怪皮皮不懂事。


後來,皮皮媽在打掃的時候,發現每張貼紙下邊都有一個以前被打死的蚊子。


皮皮說,那些都是媽媽夜班時咬媽媽的壞蚊子,我要貼住它們,不讓它們咬媽媽。


相信媽媽們都會有這種經歷吧。永遠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揣測孩子的心思,也不要輕易給孩子的任何行為下結論。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傾聽。


在傾聽時,記得眼睛看著孩子,並表情溫和,並時不時地點頭或是「嗯,嗯。」地回應。同時也要在孩子講完一段話後,自己再總結一遍給孩子聽。


要時刻記得,在傾聽時,不要評判孩子。


當孩子把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告訴你時,他希望得到的是你的理解與接納,而非簡單的一個「好」或「壞」的評價。

總覺得孩子不聽話、瞎搗蛋?或許只是因為你還不懂共情



如何提升共情的能力


1. 多反省:搞清情緒的來源


一直有媽媽鬱悶,為什麼我讀了那麼多的育兒書,依然無法跟孩子好好溝通?


只是按照育兒書上的方法照本宣科,或許無法真正地理解共情。


要做到共情,必須理解孩子的情緒:情緒是怎麼產生的,它會給人帶來什麼樣的感受?最好的方法是從自身出發。


當我們自己出現糟糕的情緒時,我們要試著去思考:「當我有這種情緒時,我現在有什麼樣的感受。」、「這種情緒的來源是什麼,這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


又舉個栗子


通過反省,你或許會有這樣的思維過程:


「我現在感到生氣,我感到胸口好像有一團火一樣,我好想把它吼出來,我的呼吸速度好像也變快了。


我之所以生氣,是因為兒子弄髒了我剛拖好的地板。而我因為這件事生氣,意味著,我又要再拖一遍地了......」


平時多進行這樣的練習,有助於提升我們的自省力,當我們對自己的各種情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後,我們也就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緒了。


2. 不給孩子貼標籤——不評判


最後一個栗子


兩歲半的牛牛看到小朋友在玩兒沙子,他想過去一起玩兒,於是跑過去打了個招呼,沖著小朋友的腦袋打了一巴掌。


那孩子哇哇大哭,人家媽媽也不幹了,這孩子怎麼這麼壞、這麼自私?以後不跟你玩兒了。


牛牛莫名其妙,我只是想打個招呼。自私?壞?這真的是在說我么?


不要自以為很了解孩子,就隨便給孩子貼標籤。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說:「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試想如果有人對你品頭論足,你會有什麼感受。


標籤會像個咒語一樣影響著孩子,你給孩子貼標籤,無形中給了他心理暗示,慢慢的,孩子真的會朝那個方向去發展。


給孩子貼了標籤,久而久之,你也會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孩子,這樣是沒辦法做到共情的。

總覺得孩子不聽話、瞎搗蛋?或許只是因為你還不懂共情



讀完這篇文章的爸爸媽媽們,想必又學會了一項育兒的新技能,此刻你們的嘴角,是微微上揚的嗎?


每天除了操心孩子的衣食住行,還要學習各種育兒的方法,你們辛苦了。


你們,都是最棒的爸媽。


丁媽也會一直陪著你們,與你們一起面對育兒路上的一切坎坷。


責任編輯:胭脂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媽媽 的精彩文章:

孩子總是發脾氣?用上這四招就對了!
寶寶不肯好好睡,媽媽們都耍過什麼妙招?
聽說這個大姨媽神器值得拿諾貝爾獎,你真的不試試?
孩子補鋅這事兒,我們竟然錯了 13 年!
寶寶不會乖乖吃飯?選個合適的餐椅真是省力太多了

TAG:丁香媽媽 |

您可能感興趣

覺得自己怎樣穿都不好看,還不是因為你不懂這些搭配
為什麼我們覺得對孩子是好的,孩子卻不領情?
搞笑段子:也許你們覺得不好,但他已經把他最好的給你們
你總是覺得自己活得不幸福?其實你就是一個傻子
其實,你混得還可以,只是矯情讓你覺得不幸福
你讓我覺得,我們的關係不止這樣,卻又只能這樣
男友不說分手,只是為了讓你覺得那不是他的錯
你覺得你很善良,但總不順,快看看是不是這個原因!
想知道你為什麼總是不瘦嗎,我覺得你應該是吃太多了
你覺得累,是因為你還不夠折騰
這樣還覺得腰不細嗎!
你為什麼總覺得累,是因為你吃得不對,連休息也不會!
其實你過得還不錯 只是矯情讓你覺得自己很難過
總覺得自己腿粗、不好看?那是因為你沒學吳昕這樣穿!
你覺得家裡毛孩子能聽懂你說的話么?
如果你也覺得這個胖哥配不上身旁女孩,那你就需要聽聽她怎麼說
你真的不覺得愛將就的你很可憐嗎?
孩子做錯事了,怎樣溝通他才不會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
怎麼樣才能讓男朋友覺得你捉摸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