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雨果獎」得主劉慈欣:科幻生於科學 死於科學

「雨果獎」得主劉慈欣:科幻生於科學 死於科學

光明網訊(記者宋雅娟)「人類與機器的結合,除了技術上的障礙外,還面臨很大的文化、心理、傳統習慣上的障礙。不過就我個人而言,我應該不會做第一批實驗者」,9月8日,在2016中國科幻大會高峰論壇現場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和日本未來科技館館長的一番探討,緊緊扣住了觀眾的心,「但是,未來人類要大規模地移居到其他星球,人機結合很有可能是一個重要的途徑。」

「雨果獎」得主劉慈欣:科幻生於科學 死於科學


在毛利衛看來,未來人類要在宇宙生存,人體就要和機器進行結合,機器成為人的一部分,甚至由機器帶著人類的意識進行活動。除了未來科技館館長身份外,毛利衛還是日本首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由他出版的科幻小說中文版也已經在中國面世,所以,毛利衛本人算是科學與科幻的跨界人士。


不過,科幻與科技(科學)到底有什麼關係?如何共榮相生?在劉慈欣看來,科技的發展對科幻而言,既有壓力,更有動力。「坦率地說,科幻小說幻想的那些情節甚至達不到後來幾十年科技發展所帶來的變化,比如智能手機,所以就這個角度而言,科幻是有危機的,所以,我常常想,科學催生了科幻,可能最後也會殺死科幻,即科幻生於科學,也死於科學」。


儘管有壓力,但劉慈欣認為,隨著近代科學的發展,現代科學普及到大眾時,很有可能催生第二次科幻高潮,從這個角度來講,科技的發展對科幻而言其實是機遇。


除劉慈欣、毛利衛外,美國天文學家邁克爾·布朗,著名科幻作家何夕、中國科技大學陳宇翱教授也就科幻與科學的關係闡述了自己的看法。邁克爾·布朗分享說,自己從小就是科幻小說迷,也正是科幻小說的陪伴,自己才成為了一名天文學家,去探索宇宙。

陳宇翱是剛剛引得世界矚目的量子衛星研究團隊的一員,他所從事的量子力學的研究正是當下最前沿的科學研究之一。在他看來,假如未來真的如科幻想像所言,人類可以操縱各種粒子,科學的未來將不可想像,甚至再造一個地球都有可能。


除科幻大會外,2016科幻季還有國際科幻高峰論壇、「銀河獎」頒獎典禮、「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典禮、中國科幻史展、魅力科幻嘉年華、印象科幻片展映等系列活動。


[責任編輯:肖春芳]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世界最輕嬰兒體重僅0.4斤:現實版拇指姑娘
《星際迷航》曲速引擎成真 美打破物理定律
小行星又來「騷擾」地球?科學家稱重視勿慌張
女友最讓人討厭的10種行為 穿得少竟不是第一
肉眼看到的星空真實嗎 看看引力透鏡下的真實吧

TAG:光明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專訪劉嘉麒:科幻是基於科學的幻想 並為科學創新提供靈感
「2016中國科幻季」:劉慈欣稱科幻生於科學死於科學
曾紅葵: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的「大科學」
吳岩:科幻作品與科學教育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朱健課題組博士後招聘
趙鼎新: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
李拓:科學認識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使命與文明擔當
科學巨星與科學傳播
生命科學與生物醫學
科幻會影響科學嗎?
我國生命科學「諾貝爾獎」——談家楨生命科學獎今日揭曉
科學、計算科學與數據科學
錢學森院士:技術科學的研究之路
李淼:佛學與科學的關係
康熙科學精神爭論:愛科學更愛江山
華裔女科學家錢莉奪冠首屆博雅科學獎
諾獎得主詹姆斯·沃森推動生命科學研究院在蓉落地
生命科學與騙術
「理解科學、感恩自然」——包頭科學技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