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很多咱們現在看來是「外來」的動物,在古代都曾愉快地生活在中國的大地上。而如今除了去動物園還能看到些許,咱們就只好在成語里去想像這些動物靈動的身影了……


「心有靈犀」這個成語估計是CP們發糖虐狗時最愛用的(中國成語大會正如火如荼地在尋找2016最佳CP),比喻比方對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領神會。


當然,這還要感謝大詩人李商隱的加持,一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讓無數人找到了寫情書的靈感。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但為什麼心有靈犀就能一點通呢?「靈犀」是什麼?可以吃嗎?


其實,「靈犀」里的「犀」指的就是犀牛。

傳說中犀牛角有像細線般可以連通兩端的白紋,能夠感應靈異,與上天神靈溝通。所以古人將犀牛視為靈獸,稱為「靈犀」


但問題是,如今一說起犀牛,腦海里浮現出的背景都是狂野的非洲大陸啊!中國古人怎麼還見過犀牛呢?難道最早發現非洲大陸其實是中國人?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點擊播放 GIF/470K



跑啊跑啊我的驕傲放縱

但實際上,在古代中國的犀牛還不少。 中國先秦動物百科全書《山海經》里的《海內南經》中有一句:


「兕(sì)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


意思就是,在舜埋葬地的東邊,湘水的南邊有一種動物,長得像牛,顏色黑黑的,還有一個角。


提取關鍵詞一看,這寫的不就是黑犀牛嘛!犀牛在殷墟卜辭中被稱為「兕」(sì),據說多生活在黃河中下游的一帶。


這就說明了,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國人就見過犀牛了,而且當時的犀牛還不少,因為古代人不僅吃犀牛,還看中它皮厚肉硬的特點,把犀牛用在戰爭中。

犀牛皮刀槍不入,用來做士兵的甲胄再合適不過了,據說吳王夫差的十萬大軍全部身穿水犀甲胄,算下來該有多少犀牛「出師未捷身先死」啊……


但是犀牛身上最珍貴的還是「靈犀」,也就是被古人視為神器的犀角,據說「犀角攪湯解諸毒藥。」即使不入葯,製成器物也是極好的呀。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犀角杯


因為犀角堅固而鋒利,所以後來人們才用「犀利」一詞來形容話語或目光的尖銳。


不過,古代人這麼大肆捕殺犀牛,犀牛怎麼到現近代才絕跡呢?那是因為戰國時期戰爭頻繁,犀牛的數量早已急劇下降。


《漢書·平帝紀》有「黃支國獻犀牛」的記載,這說明最遲到西漢晚期,中國本土的犀牛已幾乎絕跡,需要靠外國進貢。一直到近代,1922年犀牛在中國滅絕。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話說「暴虎馮(píng)河」這個成語還是孔子發明的,因為子曾經曰過:


「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意思就是赤手空拳打老虎,徒步涉水過河這種人,在老夫看來都是典型的有勇無謀、冒險魯莽,在宮斗劇里最多活兩集,我才不跟他們玩呢。


但問題是,古代中國的老虎有這麼多嗎?為什麼古代人一言不合就要打老虎?


實際上,老虎的確老早就跟我們的老祖宗打交道了,不過那時中國還沒有華北虎、東北虎(華南虎分支),也沒有踏海而來的西伯利亞虎、爪哇虎,因為它們還沒發現新大陸呢!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點擊播放 GIF/32K



不明真相的喝水老虎


有的只是中國虎的老祖宗——華南虎。華南虎是中國特有的虎亞種,先秦時期人們就用民歌歌唱它了,例如《詩經·小雅·小旻》中的:


「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古代的華南虎長得可是相當威武,《格物論》里說它:


「狀如貓而大如牛,黃質黑章,鋸牙鉤爪,須健而尖,舌大如掌(生倒刺),項短鼻 。夜視,一目放光,一目看物。聲吼如雷,風從而生,百獸震恐。」


不過,老虎在古人的印象里也不完全是令人崇拜的,更多時候是一種兇猛惡毒的形象。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史記·項羽本紀》中秦王被指責有「虎狼之心」,而屈原哀嘆秦國無良時,也用了「虎狼之國,不可信」的評語。


而秦朝之後,《山海經》記敘的山海經四凶之一「窮奇」長得就像老虎,並被作為至邪的化身。人們對老虎非常恐懼,《太平廣記》中還稱人被老虎吃掉之後,死後也不得安寧,會變成幫老虎害人的倀鬼,這也是「為虎作倀」的由來。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窮奇


也因為這樣,一言不合打老虎變成了一件特別正義的事情,簡直就是為民除害,加上華南虎渾身上下都是寶,虎肉虎膽虎睛虎牙都可以入葯,打老虎看起來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啊!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到了21世紀,在中國已經找不到華南虎的蹤影了。


成語「汗血鹽車」以用汗血寶馬來拉運鹽車來比喻人才被埋沒受屈。在指代人才這方面,汗血寶馬這個名號一出來幾乎就可以等同於千里馬了。


汗血馬的故鄉在大宛,所以又名大宛馬。漢武帝是中原第一個得到汗血寶馬的人,據說是敦煌囚徒暴利長捕獲並獻給他的。


因為傳說汗血馬日行千里,奔跑時汗水會從肩部流出,呈血紅色,血性十足,在戰場上也是驍勇善戰。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漢武帝一開心就忍不住對著馬唱起歌來:


「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


從中也可以看出,古人把汗血寶馬當成天馬的後裔,可以助人與龍對話,所以更加珍愛汗血馬。


唐朝時,中原與西域諸國交往更加密切,唐玄宗將義和公主嫁給了寧遠(大宛)國王,換回了兩匹汗血馬,玄宗高興得為兩匹馬親自取名為「玉花驄」「照夜白」,它們還被畫進了唐代名畫《照夜白圖》里。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照夜白圖》


杜甫在《洗兵馬》中這樣描述:


「京師皆騎汗血馬,回紇餵肉蒲萄宮。」


不過,汗血馬雖然耐力和速度都非常驚人,但是體形纖細。養起來裝逼是極好的,上戰場就不是非常實用了,不僅負重能力不強,還不能駕轅,所以大將軍們騎馬作戰都更願意選擇粗壯的的蒙古馬。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蒙古馬


加上古代作戰用的馬匹多數還要被閹割,所以即使有不錯的汗血戰馬,也失去了繁殖後代的能力。漸漸地,從中亞、西亞引入的汗血馬種馬都歸於消亡,汗血馬在中國也就消失了。


「指鹿為馬」說的是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這個成語雖然看起來很可笑,但實際上卻是高深莫測的權謀政斗!秦二世時,宰相趙高掌握了朝政大權。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他為了測探群臣,牽著一隻鹿當作馬送給秦二世胡亥,耿直的胡亥說「你484傻,這明明是鹿」,接著便問群臣。


有些大臣忌憚趙高的勢力就違心說是鹿。也有些說了實話,然後他們就被趙高殺掉了……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所以,「指鹿為馬」其實隱含了很多腹黑的潛台詞。也因為這個緣故,歷代大臣想想都很後怕,朝堂之上常常用它來做例子。


東漢名將竇憲勸帝時說:


「深思前過,奪主田園時,何用愈趙高指鹿為馬?」


文人才子鳴不平也用它,例如蘇軾說過:


「內重之弊,必有奸臣指鹿為患。」


吳偉業也說:


「國中惟指馬,閫外盡從龍。」


實際上,鹿在中國文化中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象徵。早在上古時期,各個部落在戰爭之前都要去追逐鹿群,因為鹿角就是武器。得鹿群得武器,得武器得天下。


於是,鹿就等同於帝位、政權,因此也有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的說法,這也是「逐鹿中原」的由來。


麋鹿在中國又名「四不像」,傳說還是姜子牙的坐騎。


《墨子·公輸》云:


「荊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


這說明如今湖北的雲夢澤很久很久以前生活著許許多多的麋鹿。


麋鹿有著樹杈狀的鹿角,而這樣的鹿角在楚文化中能辟邪,早在東周時期,楚墓中就流行使用的本雕鎮墓鳥獸神怪,它們的頭上都裝有鹿角,保佑天靈靈地靈靈。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也是從周朝開始,麋鹿就失去了自由。它們被捕進皇家獵苑,由人工馴養一代一代地繁衍著。漢朝末年,麋鹿的棲息地喪失,捕獵增加,本來就很稀少脆弱的麋鹿幾乎絕種。


元朝時,蒙古士兵將殘餘的麋鹿捕捉運到北方以供遊獵,於是麋鹿真的成為人界的玩物了。


唐詩人的隱士詩說盡麋鹿寶寶心裡的苦:


「虎豹忌當道,糜鹿知藏身」、「自有麋鹿分,只合在山林。」


可惜如今連山林里也難覓麋鹿的蹤影。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點擊播放 GIF/630K



當我們追劇追到最後發現劇爛尾,會有一百個不爽,想給編劇寄刀片,因為編劇你狗尾續貂了!


「狗尾續貂」這個成語本來是諷刺封官太濫。


《晉書·趙王倫傳》記載:


「奴卒廝役亦加以爵位。每朝會,貂蟬盈坐,時人為之諺曰:『貂不足,狗尾續。』」


說的就是西晉時,官員以貂尾為冠飾,後來因為封官太濫,貂尾不足,就用狗尾代替。延伸為以壞續好,前後不相稱。


常用來形容文學作品,例如金聖嘆大罵羅貫中寫的七十回後的水滸是「狗尾續貂」,不值一看。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金聖嘆


《閑情偶寄》作者李漁自嘲自己的作品:


「尚有踴躍於前,懈弛於後,不得已而為狗尾貂續者亦有之。」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李漁


而「狗尾續貂」中的「貂」指的就是貂鼠。貂鼠萌屬性極高,看起來又毫無攻擊力,讓人心生憐愛。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在古人眼中,貂是這樣的:


「其鼠大如獺而尾粗。其毛深寸許,紫黑色,蔚而不耀。用皮為裘、帽、風領,寒月服之,得風更暖,著水不濡,得雪即消,拂面如焰,拭眯即出,亦奇物也。」


漢制的侍中冠一般是以金飾首,前插貂尾,加以附蟬,取其內勁而外溫。到三國時期,貂皮貂尾已是宮廷皇室的常客了。


據說美女貂蟬本不姓貂,因被選入漢宮任管理宮中頭飾、冠冕的女官,故稱『貂蟬』官。這說明那時候貂皮已經成為宮中女眷追逐的對象。


也就是因為從古至今,貂皮都被人們作為一種珍貴的皮毛,所以貂鼠的命運好不到哪裡去,大批大批的水貂遭到扒皮的厄運,如今水貂已經被列為國家瀕危物種。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窮猿奔林」說的不是猿猴沒錢了要逃回樹林,這裡的「窮」指的是「技窮」,是被獵人追得實在沒辦法了,所以就只能奔向山林。


這個出自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它的完整版是「窮猿奔林,豈暇擇木」。比喻在窮困中急於找一個棲身的地方。


而在古人的眼中「猿」就相當於「猩猩」。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北宋《猿鷺圖》


李白有句著名的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而他在《清溪行》中的另一句詩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向晚猩猩啼,空悲遠遊子。」


看來後人用「猿咽」表達悲聲、渲染悲痛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啊!


不過,如今猩猩幾乎已經成為東南亞的「特產」,中國古代竟然也有嗎?


「猩猩」這個詞如今所特指的紅毛猩猩中國是沒有的,但猩猩科的物種卻能在古代找到蛛絲馬跡。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據《山海經·海經》記載:


「有青獸,人面,名曰猩猩」。


古人還有個特殊愛好,喜歡吃猩猩的唇,取了個專門的菜名叫「猿唇」


《呂氏春秋》里說:


「雲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是矣。」


猩猩不僅唇好吃,肉也好吃,古人視為珍味:


「言猩猩肉食之令人不昧,其惺惺可知矣。」


大書法家黃庭堅有一支用猩猩毛製成的毛筆,並在《和答錢穆父詠猩猩毛筆》中稱猩猩這是「拔毛能濟世,端為謝楊朱」,簡直雖死猶榮啊!這腦迴路也真是醉了。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黃庭堅


但無論「猿唇」多麼鮮美,成語君只知道如今在中國要看到猩猩就只能去動物園了……


用成語回顧了那麼多曾經在中華大地上生活過的動物,你是不是也跟成語君一樣有一絲絲悲傷呢?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點擊播放 GIF/342K


異獸之殤:消逝的身影只停留在成語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成語大會 的精彩文章:

過周末,誰能比宋朝人更小資
成語日曆 坐上琴心 08/25
做吃貨,我只服蘇東坡
斷章取義的名言騙了你多少年?
猜一猜《論語》貢獻了多少個成語?108個!

TAG:中國成語大會 |

您可能感興趣

倫敦,那些消逝在絕望無助中的生命……
即將消逝的美好:講述伊朗人與正在「死去」的夢幻之湖的故事
失落的世界:那些消逝的物種
動漫中消逝的三位美女,她們的離去真的很讓人心痛!
壁紙 | 纖弱、無常、飄零、消逝,言語所不及但確實存在之物,所剩惟有傷懷如今已不再的記憶
又一個生命因癌消逝!它,憑什麼被稱為「癌症之王」?
我不怕生命消逝,就怕在消失之前還沒有被人愛過
探秘中俄邊境「混血村」俄血統逐漸消逝,幾乎無人會說俄語
即將消逝的耍猴人:被圍觀和道德綁架,他們只是為了生存
悄然消逝於歷史中的遠古隨國
这些行为实际是在让爱情消逝
一座消逝的奇蹟,震撼!
實拍:消逝不見的媽媽和無辜的孩子們
來玩一場刺激的跑酷吧!——《消逝的光芒》
想像的消逝:從跨國婚姻的爭議看「中產生活」
狗狗也有神奇的預感,生命從未消逝,只是用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
刷爆朋友圈的《愛樂之城》:夢想消逝,愛情可還有光彩
電影在別處,而淘碟已是消逝的武林
那過去的時光里,有懷念,有傷感 任你如何追憶,都永不再回來 就像咖啡色的夕陽,終將落下,消逝在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