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印度阿育王與佛教

印度阿育王與佛教

印度阿育王與佛教



在印度佛教史上,阿育王是值得特別重視的國王,由於他以支持佛教而馳名,故被佛教徒尊稱為「法阿育王」。自從羯陵伽之戰以後,他開始皈依了佛教,這場戰爭成了阿育王生平的轉折點,對整個東方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此,阿育王對佛教特別崇信和提倡,使佛教實際居於國教的地位,但是同時對耆那教等各種宗教團體也採取保護政策,任命「正法大官」專門負責宗教事務。阿育王每年向佛教僧侶進行大量布施,經常舉行佛教集會,到處建立寺塔,樹立石碑石柱,用各種文字銘刻「法敕」,宣傳佛教教義和宗教道德。在他的直接組織下,由上座部著名長老目犍連子帝須主持舉行了佛教的第三次結集,重新宣明佛教的傳統教義和戒律,把一些貪圖優厚待遇,而假冒佛教僧侶的外道從僧團當中驅逐出去。

據南傳佛教歷史記載阿育王曾派出大量傳教師到印度各地以及印度周圍國家傳教,遠至安息、大夏、埃及和希臘等地。如此一來,使佛教在阿育王時期得到飛躍發展,由一個地區性的宗教經過阿育王的努力成為世界性的宗教,並且對各國的文化、思想、政治、經濟等影響極大。


根據歷史記載,阿育王一生行享儘力,始終熱忱,一切都是為了人們精神上和道德上的福利。他愛民如愛子,積極推行正法,將印度恆河地區性的佛教變成世界範圍的宗教。他宣揚而且付之實踐,實行和諧、寬大和非暴力等美德。他放棄武力征服的政策不是在戰爭失敗之後,而是勝利之後。當他幾乎統一了全印度擁有無限資源之際,卻採取了溫和與仁慈的政策。他的這些思想行為,對後來的人們產生了一種崇高的影響。同時他將自的官員變成傳教者,廢除王室狩獵和比武制度。將西北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也以佛法來感化,而且要到處呈現誦經說法之聲,才肯罷休。


阿育王行前人所未行的政策,所以說他的豐功偉績,也是同樣空前的。阿育王在位37年間,不僅統一全印度,就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方面也十分繁榮。二十三年專心於佛教,佛教也跟著國勢而昌盛。無論頒行正法,整理三藏、四處傳教,他的功績是不容忽視的。佛教在世界各國能有今天的繁榮是和阿育王的積極努力分不開的。


阿育王時期,國王大臣都要遵守佛教的清規戒律,廣行仁政,在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都達到了最高峰。阿育王對佛教的貢獻遠遠不止於此。他的精神實質和佛陀思想也是一致的,他的奉行正法,也可說是佛陀遺教的一種實踐。由於他的統治,印度空前的繁榮,這恰恰證明了佛法不僅可以滿足精神文明的需要,拯救導化人類的心靈,而且也可以用來治國平天下,提高物質文明。佛教之偉大,在阿育王身上得到了具體體現。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威市鳩摩羅什寺 的精彩文章:

TAG:武威市鳩摩羅什寺 |
您可能感興趣

印度歷史中地位最高的阿育王是如何皈依佛教的
揭秘古印度阿育王和釋迦摩尼有什麼關係
【佛典故事】阿育王
長干寺七寶阿育王塔
阿育王的因緣
棄惡從善的阿育王
小男孩布施佛陀,後來轉世為阿育王
印度阿育王,完美闡述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傳喜法師:阿育王的福報從哪裡來?
挑戰人類的智慧:印度千年不生鏽的 「阿育王鐵柱」
去法門寺吃齋飯,地宮看得道高僧舍利子,阿育王靈骨
彷彿穿越了千年的時光,在這古老的阿育王寺又見到了佛陀
阿育王殺死99個兄弟平定內亂坐穩王座,據說火化時燒了七天七夜
千年不銹的「阿育王鐵柱」這是怎麼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