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武術名家孫存周先生談內家拳

武術名家孫存周先生談內家拳

關注「道教元始」,弘揚道家文化,功德無量!


古時運動身體方法,有《五禽圖》。因其有體無用,故其法不傳。要之,不外使人效其動作,仿其性能,運動身體,使血脈流通,藉以煥發精神而已。今內家拳即其遺意也。夫身體愈運動愈堅強,無人不知。然有因激烈運動反致受傷者,推究其故,不外氣不足而努氣、努力所致耳。今人恆言氣力,不知有力無氣,只是死力,極其能負重而已。於精神何有哉。欲求精神煥發,氣力合一,體健而不勞神者,舍習拳術無由也。

武術名家孫存周先生談內家拳


拳術創立之初,本為靜坐並行之功。首重氣,力次之。所謂養氣者,純剛是也。氣充而運之以神,神之所照,無不如志。其練法簡易:於動中求靜,用後天之形,補先天之氣。以手足動作,調節呼吸。虛心實腹,氣歸丹田。有一分氣,用一分力。不努力,故不傷氣。誠中形外,則精神健旺。


蓋氣餒則志敗,氣盈則力盛。子輿氏所謂:「持其志,毋暴其氣,胥是道也,迨真氣彌滿。」所養即充,而後注意於神。以氣行力,則力不可測。以神行氣,則境臻於化。儒者之言曰:「大而化之謂之聖,聖而不可知謂之神。」《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可知神為莫大之功用。然非易筋轉氣之後,不能臻此境也。


拳術無論何派,能致力不懈,未有不成過人之才者,古今之人無異也,即理無異也。若謂神勇為昔人所獨具,是自棄也。吾人處身社會,南北不定,風氣各異,每有遷地而苦不適者,果能練習拳術,持之以恆。從未必即躋神勇之域。而內部精力充沛,自足以抵抗外界侵襲之氣,病夫之飢,庶可免矣。

武術名家孫存周先生談內家拳



內家拳可分為形意、太極、八卦三派。均系動中求靜,強身固氣之學。能使吾人之精神,藉拳法順逆伸縮、陰陽變化之姿勢,於無思無意中得以修養也。其法簡易,既無折腰曲腿之困苦,復無標奇立異之姿勢,無論男女老幼,皆可習之。懦者可使之強,剛者可使之柔,即或身體極弱或有勞傷疾病者,因其不尚血氣、不努力,純任自然,故亦可從事,有百利而無一害。


久之,氣質中和,胸寬腹實,氣固神完,祛病延年,可操左券。初練時似感不易,迨稍入門徑,知其總樞,即不難自習。其樞在腰,力起足跟,形於四肢。心靜意專,一氣貫穿。形以意運,不斷不滯,氣如車輪,動作不散亂。總要在圓中求方法,所謂得其環中,則應變無窮也。

武術名家孫存周先生談內家拳


形意拳概說


形意拳學,以方為體,以圓為用,以三體式為基礎,以五行拳為拳綱,以十二形拳為進退起落變化,分易骨、易筋、洗髓三步功夫練習。不僅練式簡單,不背生理,不悖人情,且其應用變化,神妙莫測。其拳在內為意,在外為形。有往體,有來體,一伸一屈,莫不於順中用逆。理其氣機,助長轂化,雖不運氣而氣自充於全身,雖不加力而力自達於四肢百骸。故循環周轉,動靜咸宜,迨氣功深,得中和之正軌,則形於外者自然從容中道。舊譜云:「養靈根而心靜者修道也。又與靜生養心者,息息相通也。」

武術名家孫存周先生談內家拳


八卦拳概說


八卦拳,又名游身八卦連環掌。其象取於數理,立體於八卦。又以先天之氣在腎為氣之體,以後天之氣在脾為氣之用。效天地日月之循環,周流靡間,以達諸筋骨脈絡耳目形骸,而臻於強健靈敏之境。故靜為體,動為用,體用一源,動靜一氣,以極簡單之形式,達極深奧之道理。其法雖有陽剛陰柔之變及伸縮旋轉之法,不出易數方圓二圖之理。其式始於太極,終於八卦。中分兩儀四象五行。奇正相生,無不具備。斯拳之作用,在化後天不自然之力,以補先天不充足之氣。遠取諸物,效其性能而為吾用。進取諸身,藉有形之身,周流靡間,而煥發其精神。

武術名家孫存周先生談內家拳


學習內家拳須知


今之學拳術者,每好高騖遠,輒以練氣凝神,勿須拘泥於形式,理論固高深矣。然不切合於初學。何?夫拳術,無論少林、武當,欲舍形式之外,實無致力之途。且拳術貴在順中用逆,導氣下沉,動中求靜,神不外散,則自然氣聚神凝。其形式純正者,呼吸即調;形態乖謬者,則呼吸亦如其形態而散亂矣。


余聞之先嚴云:「拳術練氣凝神須向姿勢平正中求之。形正則氣和,形偏則氣亦偏。」又云:「增其華者,減其骨;飾其外者,喪其中。」此言讓初學宜注重姿勢而不尚奇特,概可知也。學習拳術,門派之見,實屬萬不可有。然選擇拳術,首戒標奇立異。設二三其志,尤易趨入岐途。但即經選擇之後,尤宜繼循正軌。


所謂探驪,貴得其竅。矢志前修,持之以恆,不特真詮可獲,且其成功可待也。練習拳術,必須心靜。心靜則意專,意專則舉手進退,左右往來,前後進退,上下伸縮,無不如意。意之所至,即力之所至。尤須知拳術姿勢,變換在腿。內外一氣,含蓄在胸。兩肩鬆開,氣自下沉。


力起於腳跟,主宰在腰腹。而運用則在兩肩。往來伸縮,如前面有物阻擋,前進後退,有不丟不頂之意。初練時務要認定一種。勿貪多,勿嫌少。須知:拳雖一派,而式不同。法出一源,而用殊異,故學一式須時加練習。勿專求重,重則滯。勿專求輕,輕則浮。尤不可專求一部之氣、一部之力,務求全身平均發展。


蓋拳術順者,自然有力。內外和者,自然氣聚神凝。得其中正者,身體自然沉重。神意靜逸者,身體自然輕靈。故切不可專術一事。久之,身體自然強健,自然可以卻病延年矣。今請與初學諸君約:嗣後學習,請照各則循序漸進。雖不能皆成名家,亦以可免誤入歧途矣。


關注道教元始查看更多道家經典文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元始 的精彩文章:

古代人為何從右往左寫字?
崆峒山「八十一化圖」
楹聯世界裡的「相國仙府」
想要走好運,關鍵在養氣!
故宮解密:原來這些動物都大有來頭!

TAG:道教元始 |

您可能感興趣

名家在線——藝術家·北海
名家之約·名家話養生
畫壇名家 朱秀坤
群內工筆名家李紹周老師告訴你
中華書壇傳承世家 王秀梅先生傳承王瀚逸先生中國文化倡導者 書畫名家 主持人 演員
戲苑名家 馮戈
生計丨詩名家:古岡
「鹿之夢」畫鹿名家家李玉麟作品欣賞
評劇名家張淑桂的藝術人生
歷代名家畫兔
「名家翰札」黃道周《石齋先生小簡》冊
女书家李军,师承名家朱关田、骆恒光,书作灵秀洒脱
記中華長江之子——中國書畫名家唐啟剛先生
知名攝影家韓芳將再度走進 中商文聯第29期「名家講座」
秦腔名家——康正緒
女书家田文蕙,师从刘江、朱关田等名家,书作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寶雞書畫百家-山水名家張雲
歷代書法名家養生十二帖
紫砂經典名家:明清紫砂家之陳子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