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科幻視角下的「摺疊北京」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科幻視角下的「摺疊北京」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科幻視角下的「摺疊北京」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 科幻視角下的「摺疊北京」

郝景芳,1984年生於天津,小說作者,散文作者。《東方文化周刊》專欄撰稿人。2016年8月,郝景芳的小說《北京摺疊》獲得第74屆雨果獎。這是繼劉慈欣的《三體》之後我國作家第二次獲得該獎項。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科幻視角下的「摺疊北京」



用抽象世界映照現實

「《孤獨深處》的書名源於我對科幻小說的感覺。科幻小說構想一個可能性的世界,人站在這個世界的邊緣,最容易感覺到出世和異化,出離世界的感覺是最孤獨的孤獨。」


她說自己有一次工作忙得沒有時間吃飯、喝水,看著窗外天已經黑了下來,突然有一種因為荒誕感而引起的傷感:無論我怎麼書寫這個世界的荒誕,我還是在這個世界中貌似嚴肅地活著,並為此忙碌。


郝景芳說自己平時讀現實主義文學比科幻文學更多。「只是我經常感覺,用直接書寫的方式並不容易真的反映現實,相反,用一個遙遠的抽象世界作為映照,反而能將現實世界的某些特徵照亮。」


給科幻題材灑上詩意的陽光


「我一直很喜歡郝景芳的作品。我感覺她的作品和其他的科幻作品相比有一個特點,她給常見的科幻題材灑上了一層很詩意的陽光。這種詩意讓人既感覺有古典的味道,也有現代、前衛的感覺。」——劉慈欣

郝景芳認為文學首先是文學,其次才是某種類型的文學。所以,對於作品不易被歸入類型、不易發表,起初她很在意,後來便釋然了。二來,她的釋然得益於劉慈欣、人民文學雜誌社編輯等友人及讀者的認可與鼓勵。早在多年前,郝景芳拿著《流浪蒼穹》文稿尋求指點和出版,未收到任何積極的回應時,曾非常沮喪,並一度反思,「是不是自己的立意過於宏大,筆力不支,無法駕馭」。直到後來收到了一封郵件反饋:「你創造的世界是絕無僅有的,你的小說中有一種別的科幻作家所沒有的色彩,就像消失很久的金色夕陽又回來了——發件人劉慈欣。」郝景芳坦言:「劉老師誇獎我的這些特點,都曾是一些人不喜歡的地方。但他一直鼓勵我,認為這是我的特點,可以堅持下去。


真正關心人怎麼生存和思維


相對於《三體》作者劉慈欣的宏大敘事,郝景芳自認其作品更關注個體和人心。郝景芳還曾說道,我所關心的真正內容不是政治,而是在這樣一個世界中,人如何思維和生存。其實,注意翻看郝景芳的個人經歷,不難看出她真正關注的重點,並且她在自己所關心的領域一直執著地踐行著。」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科幻視角下的「摺疊北京」


《北京摺疊》說了這麼個故事


22世紀的北京,空間被分為三層。


上層500萬人口,生活24小時,隨後被封入膠囊沉睡。城市摺疊,變出另一個空間。


中層2500萬人口,大多是白領,生活16小時。當他們睡下後,城市再次摺疊,又出現一個空間。

下層5000萬人是清潔工和個體戶,生活8小時。


你也許看出來了,這是一套空間和時間的雙隔離模式:500萬人享用24小時,7500萬人共享另外24小時。


主人公老刀為了給養女交幼兒園擇校費,鋌而走險給人送信,穿越了三個空間。在此期間他看到了上層的有夫之婦對中層小白領的玩弄,也被從下層奮鬥到上層的好心人出手相救,最後終於有驚無險地返回自己的第三空間。


整個故事既充滿科幻色彩又非常切合現實生活,這當然也得益於郝景芳的獨特身份:作為在「第二空間」生活的人,因為種種契機接觸了大量社會底層的現狀,也有機會見識到上層社會的生活方式,跨度極大的個人經歷讓她的寫作視野更開闊,層次也更豐富。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科幻視角下的「摺疊北京」



▊ 根深蒂固的階層劃分


這個社會上,絕大多數的人,剛剛一出生,就已經輸了。


這就是比賽最殘酷的地方,還未起跑,勝負已分。社會正在撕裂,階層正在固化,正如英國《金融時報》所描述的那樣:城市階層正在以物質力和行政資源調動力進行區分,分處於不同階層的人們,將來雖然身處同一個城市,卻熟視無睹地擦肩而過。


《北京摺疊》中所描寫的場景正在當下的北京真實地上演,唯一不那麼冷酷的是:三個空間的不同階層,至少在時間面前還處於平等,大家都平等地享受或浪費一天24小時的輪迴。


小說中,所有矛盾的起點都在於老刀希望自己的女兒糖糖能夠上一所第三空間中比較好的幼兒園,每個月學費要15000元,這部科幻小說中描寫的場景幾乎完全源於當下的北京:「稍微好一點的幼兒園招生前兩天,就有家長帶著鋪蓋卷在幼兒園門口排隊,兩個家長輪著,一個吃喝拉撒,另一個坐在幼兒園門口等。就這麼等上四十多個小時,還不一定能排進去。前面的名額早用錢買斷了。」


老刀希望讓女兒通過良好的教育,鯉魚跳龍門,能夠有朝一日從第三空間衝到第二空間——這簡直就是最樸素的天下父母心了吧。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科幻視角下的「摺疊北京」



▊未來的窮人連被剝削的價值都沒有?


而在《北京摺疊》里我們看到,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北京完全可以使用全自動垃圾處理系統,但為了讓老刀們生存下去,還是保留了垃圾工的崗位,至少讓他們能有口飯吃。這裡最大的悲劇是,未來的窮人自始至終沒有被社會剝削,而且他們創造不出任何價值,無法主動參與社會經濟的運作,只能統統被「摺疊」到晚上,盡量減少對社會的資源消耗。


所以我們驚訝地發現,科技越發達,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但沒縮小,反而比過去更加無法跨越:優秀的人會用互聯網迭代升級自己的知識,利用各種高效工具把不會的人甩開;從事簡單重複性勞動的人則活得越來越吃力,不僅過不上有尊嚴有意義的生活,反而被時代的車輪越甩越遠。在這裡並沒有階級之間的衝突對立,各空間的區分從價值觀的差異開始分化,最終形成物理層面的徹底隔絕,這才是對未來社會殘酷性的真實投射和隱喻。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科幻視角下的「摺疊北京」



▊ 命運的趨同


我覺得這部小說的最大特色就是在不帶任何主觀色彩的敘述中,觸及了社會分層、階級固化、教育亂收費、不道德的婚戀觀、少數決策者操縱多數人命運等深層次話題。


小說中有三個段落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上層太太的感情糾葛


故事中的少婦是一個銀行的總裁助理,她平時只上半天班,雖然只拿半個月的工資,也已相當於小白領2個月收入,更是清潔工的20倍。她的老公是聯合國某部門主任,掙錢足夠多,她中午下了班,下午會有另一個太太做助理。


企業家的旺盛精力


上層領導者在晚宴結束後,先是回到自己的辦公室處理文件,又和歐洲方面進行視頻通話。他們經常忙到凌晨,不是工作就是社交,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的一天有24小時。


借用知乎網友的評論:


第一世界的人從一個social的場合到另一個social的場合,交換名片和資源,一刻也不得休息;第二世界的人工作之餘,還要把時間用在技能培養和自我提升;第三世界的人在各種充斥著垃圾信息的互聯網上度過,用廉價的食品餵飽自己,又用廉價的社交媒體消耗掉。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科幻視角下的「摺疊北京」



底層勞動力的失業解決方案


《人工智慧時代》和《機器危機》兩本書同時提出一個觀點:隨著人工智慧發展,未來機器人必將取代人類,大批失業人口的消費能力下降導致社會整體需求量下降,經濟會進入到蕭條期。如何解決多餘人口的就業問題呢?最好的辦法是徹底減少這些人的生活時間,再給他們找活兒干,比如統統塞到


做清潔工——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的一天只有8小時。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每次通貨膨脹幾乎都傳不到底層,印的鈔票都是能貸款的人消化了。結果GDP漲了,底下的物價卻不漲——人們根本不知道。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外拾光 的精彩文章:

TAG:北外拾光 |
您可能感興趣

雨果獎得主清華博士郝景芳,與劉慈欣齊名的科幻作家是如何煉成的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思想實驗」是科幻小說最令人著迷的地方
「雨果獎」得主劉慈欣:科幻生於科學 死於科學
郝景芳:打敗了斯蒂芬·金,她是亞洲首位女性「雨果獎」得主
郝景芳:打败了斯蒂芬·金,她是亚洲首位女性「雨果奖」得主
中國第一位雨果獎得主:劉慈欣
雨果、星雲獎雙料得主卡德《安德的遊戲》典藏版問世
第十三屆莫斯科國際芭蕾舞比賽編舞比賽銅獎得主 劉婷婷《茉莉花》
傳承秦腔藝術 西北五省區梅花獎得主同台飆戲
比《你的名字》還好看的東京最佳動畫獎得主
「梅花獎」得主孫勁梅領銜主演京劇《玉堂春》首演受好評
這才是電視劇熒屏上的男神:八十年代飛天獎的最佳男主演得主
昔日歐洲金童獎得主現狀:梅西封球王,安德森巴神傷仲永
專訪釜山電影節「新浪潮」獎得主:你是否看得見清水裡那把刀子
中國科幻文學「銀河獎」得主凌晨發新作《睡豚,醒來》
芥川獎得主漫才藝人又吉直樹首次來華,一起探索《火花》奧秘
美媒體預測新賽季MVP五大得主,杜蘭特壓詹皇,哈登僅第四
諾獎得主 的得意門生:八卦邁克爾楊二三事
以諾獎得主為原型 歌劇《呦呦鹿鳴》寧波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