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日照」得名或因山頂道觀

「日照」得名或因山頂道觀

日照市的別稱是太陽城,素有太陽崇拜的習俗,是公認的中國遠古時期的太陽文化起源地。


史志記載的「日照」來由


日照地處「海隅」「僻壤」,雖然歷史悠久,卻鮮見古代典籍記載。屬於日照縣專有的史志,創始於明萬曆年間,形成《日照縣誌》草稿本。

日照在歷史上的建制沿革、隸屬關係頗為紛雜。漢屬琅琊郡,置海曲縣,始有邑號,縣治在今日照城西5公里處。宋元佑二年(1087年)於莒縣置日照鎮。金朝升鎮為縣。「日照」名字來由,方誌是這樣記載的:


明嘉靖《青州府志》:「日照,以瀕海日出處,故名。」


清康熙《日照縣誌》:「縣去海二十里,日出初光先照,故名。」


清光緒《日照縣誌》:「日照僻居東壤,與扶桑相掩映,因以名邑者,此也。」

可以看出,三本史志各自表述,並無非常明確、統一、固定的說法。但是它們也有共同點,就是都將「日照」來由歸因於當地瀕海,其中以「日出初光先照」之說較為確切,一直被認為是「日照」名字的取處。


可是,國內有學者認為,以地方是否瀕海來比較陽光照射之先後,不太合乎人類思維模式,古今中外恐無二例。之所以「日照」名字會與當地瀕海串聯在一起,概因自古便有夷人崇日風尚,迎合了當地民眾的太陽崇拜心理。其實,將「日照」得名歸因於當地瀕海,本身就經不住推敲,難以自圓其說――


其一,幾千年來,我國海岸輪廓並無多大變化,不用說是在全國,就是在山東,曙光也絕不會先照到日照,但說其北鄰膠南,就遠比日照更居東。


其二,日照海域中有前三島等島嶼,難道不比日照陸地先接受到旭輝嗎?如此說來,它們更有理由叫「日照」呀。


其三,先有日照鎮,後有日照縣,日照鎮距離海邊尚有二十里,怎能謂其「日出初光先照」?

「日照」之稱始於何時


明萬曆年間,日照知縣杜一岸曾為創修的縣誌題寫過序言,其中宣稱:「古無日照,有之,自宋鎮金邑始。」


杜知縣言論正確與否,暫且不說,但讓人驚喜的是,2009年北京發現張行簡作品手抄殘本,其中有關於「日照」名字的描述。


張行簡(?-1215年),莒州日照鎮人,出生於仕宦世家,日照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官至禮部尚書。張行簡博通經史,一生著述很多,曾在日照縣主持修建了「魁文書院」。金朝日照由鎮升縣,與張行簡在朝為官大有關係。


請看張行簡作品中是如何描述「日照」名字來歷的:「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聞莒州升日照鎮為縣,喜不自勝,欣然命筆……日照之名,始於元佑。祖曰:天台山有河上公丈人題字雲『雲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無,日照台前台後勝景台上有』,『日照』之名蓋出於此,謂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是也。」

要知道,「日照」與「日照鎮」不是一個概念。張行簡猜測「日照」二字取自河上公題聯,其字裡行間透露出:「日照」名稱由來已久。所謂「日照之名,始於元佑」,應是特指「日照鎮」,而非「日照」。文中「海上日出,曙光先照」八字,很像是金朝社會對「日照」來由的猜釋,與明清方誌的記載如出一轍,這表明金朝人與明清時期的人們一樣,對「日照」來由也是模模糊糊。張行簡寫作上述文字之時,日照置鎮不過百年歷史,憑張行簡的才華和家世,若說他不能斷定鎮名「日照」的來由,有誰會相信?可事實就是這樣。據此我們可得出初步結論:「日照」並非置鎮新起之名,此二字組合早已有之。


查閱被譽為「千古絕作」的《(讀史)方輿紀要》,也證實了上述結論沒錯。


《方輿紀要》是清初顧祖禹編撰的一部巨型歷史地理著作,全書考證嚴謹,論述精詳。書中「卷三十五?山東六」這樣記述「日照縣」:「漢為海曲縣地,置鹽官於此,名曰日照。」


何謂「鹽官」?鹽官是中國秦漢時主管鹽政的官署。另據清代日照學者丁愷《西海徵》載:「濤雒(鎮)……自漢時已有鹽官」,看來漢朝設置在海曲縣的鹽官不止一處。鹽官「名曰日照」,說明了什麼?答曰:「日照」之稱,在漢朝就已經存在了!如果《方輿紀要》記述無誤,那麼,杜一岸「古無日照,有之,自宋鎮金邑始」,當屬臆斷。

可是,深入探考下去卻又發現,由於受杜知縣錯誤論調的誤導,後世皆不敢相信《方輿紀要》的記述。清《續山東考古錄》載:「紀要(雲)日照漢海曲縣,置鹽官,名曰日照。按:漢時無日照名。」光緒《日照縣誌》對《方輿紀要》很是推崇,全志多處援引《方輿紀要》書中文字,可就是對「名曰日照」的記述不予理會。《方輿紀要》憑什麼說海曲縣鹽官「名曰日照」,不得而知,但顧祖禹既然如此記之,絕不會無根無據。被後人否定的「名曰日照」之記述,或許恰恰是史實!


漢朝在海曲縣地設置鹽官,緣何「名曰日照」呢?


從道教到河山覓古


張行簡手抄殘本中還記述:「念我日照,雖偏居海隅,卻享有琅琊之名,天台之勝,背依泰沂,懷抱東海,更兼仙山飄渺,河流縱橫,自古為日神祭祀之地,黃老成仙之鄉。河上公、安期生、于吉、葛玄(此四人皆為漢朝前後中國道教史上赫赫有名之輩)等在此悟道授徒,秦皇漢武到此尋仙訪道,可謂盛極一時也。」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宗教,影響深遠。熟悉道學的人都知道,道教信奉的神仙譜系極為繁雜,並認為高山之頂聳入雲端,與天庭最近,是天地交匯之處,神仙真人常在那裡出沒,因此,就在山巔建立宮觀,營造如登仙境、朝天敬神的氛圍。國內很多名山的峰巔,都有歷史遺留的道教人文景觀。中國名山大都與道教和佛教有關,佛道鬥法一二千年,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融合,最終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中不乏佛道合一的寺院。舊時日照縣的名山,往往既有道教建築又有佛教建築,這裡要特別說一下河山。


河山,位於日照城(老市區)以北十公里處,主峰海拔628米。山勢峻峭挺拔,巍巍聳立,自古便有「峭壁端嚴,屹然一邑屏障」之說。山中處處勝景,難以盡述,史上佛道二教興盛,宗教氣息濃厚。這裡有洪門寺遺址,有明代石亭(又稱鐘樓),還有靈官殿、回龍庵、老母閣和戲台等眾多古迹。河山廟會歷史悠久,聞名遐邇,早前甚或引來濰縣、膠縣等遠地的戲班和香客。


河山與日照城應該是有歷史淵源的。河山是日照東部最高的山,也是距離日照城最近的山,它與日照城正南正北遙相呼應,連成一條中軸線。從古代風水學講,河山就是日照城的「玄武」,無怪乎當初選址立城于山南。河山的人文史脈非常悠遠,據山民相傳,河山古名「青雲山」,主峰舊稱「老廟頂」,《日照縣誌》《日照市志》對此均未作記載。這兩個幾近被人忘卻的古舊名稱大有深意:青雲山,一個散發著濃郁道教氣味的山名;老廟頂,顧名思義,山巔有廟。


老廟頂古有道觀曰「日照」


「老廟頂」名字,極具道教色彩,叫「老廟頂」的地方國內有多處,且都曾為道教聖地,可以想像,河山頂上古時可能建有道觀。深入研究道教會發現,建立在山巔的道觀,名稱上也往往自表其高,諸如「天台」「白雲」「棲霞」之名者,在華夏大地數不勝數,有些還演變成了山名或地名。「日照」之名,與這些道觀名字很相似,更兼「日出初光先照」之釋義。


「日照」道觀早已湮沒於歷史的長河中,不免有人會問:它建立於哪個朝代?又是何時何因滅失的?按照《方輿紀要》「漢為海曲縣地,置鹽官於此,名曰日照」的記載,可以判斷「日照」道觀的建立時間不會晚於漢朝,這也與張行簡關於秦漢之時日照道風昌盛的描述相吻合。至於「日照」道觀是何時何因滅失的,筆者認為,最有可能因於史上屢有發生的滅佛毀道運動,也不排除自然災害原因。滅失時間估計應在漢唐期間。


登上老廟頂,會看到一個非常顯眼的人鑿石坑,相傳為僧道所留。山頂亂石叢中還有石塊表面平滑,明顯是人工所為。上述跡象與老廟頂之「廟」是否有關係,有待深入考證。另外,老廟頂南側懸壁底部避風地帶,便是洪門寺遺址,草木叢中掩藏著殘垣斷壁,前面立有一塊石碑,碑文已難辨識,附近還有碾盤和井泉。洪門寺遺址或許就是老廟頂的「廟」址,也未可知。


「日照」得名或因山頂道觀,省內就有強有力的例證。據平度市文史資料以及電視專題片《平度尋古――日照庵》介紹,在平度名山大澤山的主峰上,有一座古廟叫日照庵,以「日出即照」而得名,古為泰山碧霞元君行宮。「日出即照」與「日出初光先照」何其相似,但是,平度並不靠近東海。另外,國內還有一些名曰「日照」的寺觀:寧波市定海區古代也有個日照庵,後改名為日照禪寺;山西省五台縣有個日照寺……看來,「日照」名稱,並非日照特有,唯我獨享。


重新審視「日出初光先照」,請注意,句中使用的是「初光」而非「曙光」「旭光」,又因山頂道觀確是至高無上,「日出初光先照」其意自見:無論何時,只要天上日出,必先照我道觀!這應該才是「日出初光先照」語句的源宗。往下不用說,誰都能明白,「日照」道觀因故圮廢,「日照」二字由於名氣非常大,先是被借用為鹽官名稱,後來又轉化成了鎮名和縣名。


1992年,我國著名書法家孫鑫巨書「日照」被鐫刻於河山老廟頂懸壁上,成為日照市標誌性景觀,並載入世界吉尼斯大全。可誰會想到,默默無聞的老廟頂居然是「日照」名字的誕生處,假如古時這裡確有道觀曰「日照」,那「日照」摩崖石刻無意之中竟戳破天機――真是巧合至極,妙不可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民族宗教網 的精彩文章:

永川:這座建於清代的道觀有精美壁畫
中秋時節話素食
佛光凈地 深山幽蘭:炳靈寺169窟雕塑欣賞
佛教儀軌——普佛
走進邙山上的道家清修地 洛陽呂祖廟

TAG:中國民族宗教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遮陽山為國家攀岩基地主要景區之一,因「日出而為山所蔽」得名
社會名寵萌泰迪,因何得名「泰日天」
因建於半山腰的仙堂寺而得名,該山原名「九龍山」
三清山:因三峰宛如道教三位尊神列坐山巔而得名
金庸筆下桃花島得名於秦代的一名道士
望兒山是遼南名山,以美麗的母愛傳說得名
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華山,因蓮花得名
安徽和四川的一個縣,一個居南采陽得名,一個取道觀名而來!
廣州的觀綠路因明朝大學士方獻夫而得名,後因諧音更名
山東省的一條河流,五個城市名字都因它而得名!
烏蘭木圖山是根據一個美麗的傳說而得名
陽江這個海灣,狀似牛角而得名,是海陵島最知名的景點!
苗刀得名之謎
四川的一個縣,名字因一口井得名,名字起得卻很霸氣!
湖南四個縣皆因一座山而得名 全國絕無僅有
中國十大名寺的得名來由,看完長見識!
山東省一個縣,因山得名,擁有「北方最大的淡水湖」!
瑤里,古名「窯里」,因是景德鎮陶瓷發祥地而得名
雲髻山,因山峰像古代老人盤在頭上的髮髻及多藏於雲霧中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