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曲藝創作生態變化啟示——近年群文曲藝創演態勢管談

曲藝創作生態變化啟示——近年群文曲藝創演態勢管談

長時間以來,群眾文藝中的曲藝類創演存在著如下幾大問題。一是創演實踐的本體性不強,即對曲藝本體特徵的認識不夠清晰,對曲藝的藝術規律把握不夠準確;二是創演活動的目的性不清,即滿足於普及而不注重提高,拘泥於「大眾化」的特點而忽略了「化大眾」的目標;三是創演追求的審美性不夠,即習慣於「穿靴戴帽」,停留在「標語口號」,較少化愚醒頑的「警世鐘」;四是創演呈現的藝術性缺失,要麼思想稀鬆、貪圖人海戰術,要麼迷信「聲光電」、忽視「精氣神」。這使得群文曲藝的創演活動,偏離了曲藝自身的本體、偏離了藝術審美的本真,也偏離了群眾文化活動的本色。


正是因為對本體認識的不清晰,導致創作者將曲藝當成一個沒有「格範」的「大籮筐」,什麼都往裡裝。本屬戲劇的「小品」,不屬曲藝的歌舞、朗誦和表演唱等等,都曾被誤作曲藝形式,致使「戲劇化」、「歌舞化」與「雜耍化」等創演傾向一度盛行。究其原因,就是由於不明白「曲藝是演員以本色身份採用口頭語言『說唱』敘述的表演藝術」,從而與角色化代言表演的戲劇扮演有著本質的不同;也不懂得曲藝的「曲唱」與歌曲的「歌唱」和戲曲的「扮唱」有所不同,屬於以語言性表現和語義性表達為主要審美形態或美學旨歸的「說唱」亦即「敘唱」。同時,也有理論上的不自覺所帶來的藝術上的不自信,認為曲藝原本「簡便」的藝術表現樣式,是簡單乃至簡陋的;認為曲藝賴以生成和存在的方言土語,是陳舊和落後的;認為曲藝特有的藝術語彙,屬於過時了的陳詞濫調,從而在脫離傳統的所謂創新中胡拆亂改,致使偏離本體而荒腔跑調,甚或誤將曲藝富含民族性和鄉土性的泥土清新與山野芬芳等「草根」品格,當成粗鄙、低俗的「草莽」品性。


如今,通過「群星獎」專業評審的積極引領,特別是評獎機制改革的有力撬動,近年來的群文曲藝創演基本上走出了上述的實踐迷誤,回歸到藝術的本體追求。其主要表徵一是返璞歸真,二是返本開新。所謂「返璞歸真」,就是自覺避免「穿靴戴帽」,通過藝術形象的審美創造,傳達健康向上的思想動能;所謂「返本開新」,就是通過回歸藝術本體,強化曲藝特徵,立足本體創新,從而湧現出許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特色鮮明又引人入勝的優秀節目。以獲得最近一屆即第十六屆全國「群星獎」的山東漁鼓《孔子試徒》、東路大鼓《太師訓徒》、山東琴書《農家春》、四川清音《中華醫藥》、恩施揚琴《鎮船石》、溜子說唱《岩生哥的婚事》、相聲《大喇叭》和長子鼓書《常回家看看》等節目為例,或讚美誠信品德,或思考育人途徑,或肯定清正官德,或審視世道人心,或歡呼時代進步,或謳歌淳厚風情,題材廣泛,思想豐贍,既張揚了曲藝美,又傳遞了正能量。

正如我們已經看到並切身感受的那樣,評獎機制的改革及評價體系的調整,是「藝術觀」的矯正過程,對於文藝創演正常「業態」的調適與回歸有積極作用。當降低評獎頻率和減少評獎數量等做法,成為文藝評獎的「新常態」之後,端正創演動機和提高創演質量,才會擁有實現的可能。也就是說,一旦「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的價值評估體系得以逐步確立,「叫得響、立得住、傳得開、留得下」的精品力作才會真正湧現,「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工作導向和群文創演態勢,也才會真正成為氣候。


(責編:tibet)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西藏網 的精彩文章:

河北雙節期間文化活動異彩紛呈
王盤聲的從藝經歷
日本借六次東京非洲發展國際會議做了什麼?
雷電也是一種自然災害?

TAG:中國西藏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吳克群帥氣攜新專輯北京舉行見面會 演繹歌曲真摯分享做專輯的心態變化
藝術家繪製創意壁畫,會隨潮汐變化呈現不同模樣
研究發現太平洋年代際振蕩位相變化主導中國東部降水變化
聯合作戰指揮訓練引發新變化
十、物態變化知識點
描寫家鄉變化的作文
漢字設計技巧!字體形態的空間變化
寫家鄉變化的作文
家鄉變化作文
三星對組織管理進行創新變革 適應中國市場變化
關注我國人群營養膳食結構與腸道生態譜的變化規律探索預防代謝綜合征的新戰略
家鄉變化的作文
家鄉變化的作文
家鄉變化的作文
靈長類動物大腦發育及老化過程中lncRNA的動態變化特徵和調控解析
研究揭示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大氣降水酸沉降的時空格局及其變化趨勢
把握變化趨勢,提升創新能力
改進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影響的預測
雙創周活動:如何應對劇烈的商業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