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秋養生要「食之有道」

中秋養生要「食之有道」

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來了,過節的時候,飲食上需要注意些什麼?


不宜暴飲暴食


中秋小長假期間,親朋好友聚會不斷,時不時就要出去「搓上一頓」大餐。面對餐桌上的豐盛美食,很多人會難抵誘惑,放開腸胃大吃一通。

「暴飲暴食很容易造成食積,引發消化不良等胃腸疾病,例如,急性胃腸炎、胰腺炎等。」醫生建議,「秋天是收穫的季節,食物種類很多,因此要堅持適量多樣的均衡飲食原則。」



中秋養生要「食之有道」



早晨食粥。中醫提倡在秋季每天早晨吃粥,尤其是初秋時節,不少地方仍然是濕熱交蒸,以致脾胃內虛,抵抗力下降,這時若能吃些溫食,特別是喝些葯粥,例如粳米或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在秋季較為推崇的粥有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黃精粥等。

少辛增酸。「所謂少辛,是指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防止肺氣太盛。」中醫認為,金克木,即肺氣太盛可損傷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過剩肺氣之侵入。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蔥、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應忌苦燥。中醫認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臟,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複發或逐漸加重。因此,秋令飲食養生應忌苦燥。


素淡結合。醫生建議,秋季乾燥,應當多進食些如蜂蜜、芝麻、杏仁等性滋潤味甘淡的食品,既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止秋燥帶來肺及腸胃津液不足常見的乾咳、咽干口燥、腸燥便秘等身體的不適癥候或肌膚失去光澤、毛髮枯槁的徵象。


因此,秋季飲食應當以甘淡滋潤為宜。可多吃些具有潤肺潤燥的新鮮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果蔬則可多食胡蘿蔔、冬瓜、銀耳等以及豆類及豆製品,還有食用菌類、海帶、紫菜等。


食用月餅須節制

每年中秋節,對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來說無疑都是一次考驗。而月餅中糖和脂肪的比例較高,人們在吃月餅時應有所節制,老年人和嬰幼兒尤其要引起注意。因為老年人的消化能力差,過多食用月餅會加重脾胃負擔,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等;嬰幼兒則因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健全,消化器官難以消化過量的高糖、高脂的食品,故也應少吃月餅為宜。



中秋養生要「食之有道」



在食量上,一天食用量不超過一個,每次只吃一小塊,不宜同時搭配含糖量高的汽水、可樂或果汁等;吃月餅同時必須減少米飯及油脂的攝入,或多吃富含維他命C和纖維素的柚子。此外,吃月餅時飲茶助消化、解油膩,增添樂趣和氣氛。


患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人,進食月餅後,可使胃酸分泌增多,對胃腸癒合極為不利,故而以不食月餅為宜。患有齲齒的人在食用月餅以後,造成齲洞加深,還會引發牙髓炎,使疼痛加劇,應盡量少食月餅,或吃完月餅後,立即刷牙潔齒。

患有肥胖病、高血脂、動脈硬化、高血壓及冠心病的人而言,也要盡量少吃或不吃月餅。因為這些人群進食月餅後,血液中的膽固醇和三醯甘油的含量會升高,血液變得更加黏稠。吃月餅還容易使原有慢性膽囊炎、慢性胰腺炎的患者再度複發,引起劇烈的膽絞痛及上腹痛。膽結石病人吃月餅後,會刺激膽汁,易引起疾病發作。


另外,脾虛體熱的人不宜吃月餅。月餅的加工過程要經過烘烤,因此,不管它是五仁餡、蛋黃餡、肉餡,其性都偏熱,除豆沙餡外的月餅,過多食用後都會引起體內的濕症。


小貼士


水果也要挑著吃

人有不同的體質,水果也有不同的成分和特質。因此,什麼人吃什麼水果,都有一定的禁忌。



中秋養生要「食之有道」



蘋果含有大量的糖類和鉀鹽,攝入過多不利於心、腎保健,患有冠心病、心肌梗塞、腎病、糖尿病的人,不宜多吃。


香蕉性寒,含鈉鹽多,患有慢性腎炎、高血壓、水腫症者尤應慎吃。由於香蕉含糖量大,糖尿病人應少吃。


石榴本是西域特產,自漢代時傳入中原。石榴味甘酸、澀溫,果肉晶瑩艷麗,甘酸生津。中醫認為石榴性溫澀,潤燥兼收斂,主治咽喉燥渴,可止渴生津、澀腸止瀉、固腎收斂。但吃多容易傷齒,生痰。


柿子味甘、澀,性寒,功能清熱、潤肺、健脾、止渴,用於慢性氣管炎、高血壓、動脈硬化或有中風傾向者。紅柿能補虛、健胃、潤腸、利肺,它含碘高,可作為缺碘性甲狀腺腫大者的食療,且能促進血液中乙醇氧化,故能解酒毒。另外,空腹吃柿子或吃蟹後食柿子,易產生柿石。因此,胃炎、胃酸過多、脾胃虛寒等病人,在空腹、勞累後最好不食或少食柿子。


柚子能生津止渴、助消化、化痰止咳,它含維生素C豐富,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柚子還含有胰島素樣成分,具有降血糖作用,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柚子還是中秋節唯一可以降低膽固醇及防止便秘的食物,但160克的柚子就有60卡的熱量,吃太多也會消化不良、脹氣或腹瀉,最好是淺嘗即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良心精品 的精彩文章:

十首最美的中秋詩詞,你知道幾首?
到底是中秋早還是嫦娥奔月的傳說早?
曾國藩竟然自殺多次?
在成為情人節之前,古人怎麼過七夕?
金庸武侠小说中跟易经相关的不只是武功

TAG:良心精品 |

您可能感興趣

食補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徐中玉的養生之道:飲食有節,無欲則剛
甜品飲食 中醫養生中需要知道的二三點
茶道是最佳的養生之道
養生之道與養生之術的區別
中年女性更需要食補養生
少食、清淡,養生之道
夏季養生要注意6淫之七情
養生有道:春季喝茶補水也是養生
老人夏季要養生 飲食需要如何注意
養生,食養要講求「味道」,中醫五味不是你想的那些味道
男人春季養生之道 需注意養生方法
大暑節氣的養生之道
十二生肖之養生有別
中醫養生:中老年人養生之十五「常」
女性在春季要常喝養生茶 能有效養生
男性健康飲食的養生之道
中庸處世之道,也是養生之道
夏季養生:要做好飲食調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