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養生,食養要講求「味道」,中醫五味不是你想的那些味道

養生,食養要講求「味道」,中醫五味不是你想的那些味道

養生,食養要講求「味道」,中醫五味不是你想的那些味道

五味的本義是指藥物和食物的真實滋味,《本經》指出「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雖然現在味覺研究人士發現了遠不止5種味道,但是中醫依舊將「酸、咸、甘、苦、辛」視為味道的最基礎種類。

酸味,不是味覺上的酸,指具有收斂、固澀作用的食物藥物,比如枇杷不僅是酸味食物,它也能斂肺氣止咳;金櫻子能澀精,被列入酸性食物;

養生,食養要講求「味道」,中醫五味不是你想的那些味道

鹹味,是瀉下通便、軟堅散結等食物,意思是身體有結塊,用這類藥物食物能軟化結塊。「咸」食物多為味道鹹的食物。鹹味食物一般能用來治療大便乾燥,最常見的就是巴豆。

甘味,能補虛、益中、緩解疼痛、調和藥性的葯食物,吃起來味道多為甜的甘的。甘草味甘,能緩和藥性,党參滋補益氣;

苦味,「能泄、能燥、能堅」,清熱瀉火、通泄、滋陰等食藥物,這類食物吃起來多為苦味,苦瓜就是苦味食物,能消暑泄火、清熱解毒。

養生,食養要講求「味道」,中醫五味不是你想的那些味道

辛味,「能散、能行」,即能促進血氣運行、發散邪氣、滋潤的食物,比如生薑能驅散寒邪。

食物和藥物的五味能夠通過人的感官分辨。根據長時間以來的中醫時間和現代臨床試驗,證明不同味道的食物藥物對人體產生不同的藥效或者副作用,這也是食療要根據時節適當增加或者減少五味。

為對應四時五臟養生,因此中醫就提出不同時節,人們要多根據對應的時節食用對應的味。

養生,食養要講求「味道」,中醫五味不是你想的那些味道

古人主張「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

原因是,首先中醫常道: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五味對應五臟。

其次四季養生又有「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的養生規律。因此四季與五味又對應了起來。

本文中圖文無關,不起參考作用

養生,食養要講求「味道」,中醫五味不是你想的那些味道

往期精選文章:

抑鬱症的發病原理,情緒過極而生病,不止生理疾病,更有精神疾病

你早生白髮,而我有偏方

看「臉色」,中醫的面診第一步,能初步辨別哪個臟腑病變

青色水果茶,疏肝排毒

數千年的藥物調理,喝中藥的五大禁忌

明升心經所有文章歡迎分享,轉載需註明出處。

點擊「閱讀原文」結緣匠心之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升心經 的精彩文章:

抑鬱症的發病原理,情緒過極而生病,不止生理疾病,更有精神疾病
看「臉色」,中醫的面診第一步,能初步辨別哪個臟腑病變
古人養生軼事
驚蟄,吃梨,吃出好身體

TAG:明升心經 |

您可能感興趣

夏季這些飲食養生,這些小常識你知道嗎?
素食養生 真的不是你認為那樣!
芒種飲食養生,你知道該吃些什麼嗎?
飲食養生為何老沒成效?看看是不是沒注意這八點!
關於飲食養胃,你知道多少?有胃病的要看看了
看似很簡單,蘊含著深刻的飲食養生道理!
老中醫家的晚餐都吃些什麼?且聽老中醫解說飲食養生之道
早秋「水中四寶」,這樣吃更滋養身體!內附四味食養方
這些零食養生效果好但也不能亂吃
早秋「水中四寶」,這樣吃更滋養身體|內附四味食養方
栗子養生你知道不?美食養生來也
【素食養生】脾胃虛弱吃什麼?這幾種飲食少不得
芒種飲食養生 清淡食物很有必要
秋季飲食養生我們該吃這些食物!
想要身體健康,先養好腎!老中醫說:養,要食養+保養
中醫飲食養胃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立冬後飲食養生,你應該這樣吃!
姥姥在家自己養的雞鴨鵝,都是用糧食養的,太香了
膳食養生 十大最難吃蔬菜!別說話,含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