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軍稱中國打造這一作戰模式,可能在亞太全面獲勝

美軍稱中國打造這一作戰模式,可能在亞太全面獲勝

隨著亞太地區各個大國作戰能力的不斷上升,近年美智庫與軍隊對該地區潛在隨手的最新軍事思想與作戰模式,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討。


在雙方最為關注的西太平洋區域軍事作戰問題上,美方軍事智庫與相關機構,認定中方將「反介入/區域封鎖」(A2/AD,Anti-Access/Area Denial)作為自己核心的作戰模式。


因此,美軍認為很可能在西太平洋遭遇反介入/區域封鎖作戰,並在深入研究這一危險性


美軍稱中國打造這一作戰模式,可能在亞太全面獲勝



反介入,字面上比較好理解,就是指一方軍隊令對方軍隊難以進入某一個作戰區域。區域封鎖,主要指在對方軍隊進入特定作戰區域之後,難以按照自己的意圖開展作戰行動。顯然如果能夠實現反介入,這是這一作戰模式中最好的結果;無法實現的話,則應至少實現區域封鎖。


一,美方認定受到反介入/區域封鎖作戰威脅

必須指出,美方認定的潛在對手,沒有任何一個公開提過「A2/AD 反介入/區域封鎖」這一說法。當然,一個大國的軍隊在作戰模式上並不與美方定義一致,或者使用其它的叫法,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美方各個智庫和相關機構認為,亞太的潛在對手正在用與這一作戰模式極為相近的思想與規劃,作為西太平洋方向上的主要作戰模式,因此美方可以通過對該作戰模式的研究,來更清楚的獲知和判斷中方最為看重的軍事手段與措施。


美方智庫都認為,潛在對手已經在武器裝備方面獲得了實施「A2/AD 反介入/區域封鎖」作戰的物質基礎:藉助於經濟實力的迅猛增長,若干亞太國家從1990年代起開始獲得軍事武器裝備現代化的爆髮式發展 —— 在對亞太前沿基地最具威脅的武器裝備上,有針對性的進行了著重研發與裝備服役。這包括了多種多樣有針對性的中程、短程彈道導彈,大量的巡航導彈和反艦導彈,以反介入/區域封鎖為目的的戰鬥機/轟炸機力量建設,現代化的潛艇與水下監控網路作戰力量,太空偵察監控網路,以及在數字化網路方面干擾、攻擊美方關鍵指揮控制設施的能力。



美軍稱中國打造這一作戰模式,可能在亞太全面獲勝



所以美方堅持認為,雖然西太平洋地區里沒有誰公開聲稱以「A2/AD 反介入/區域封鎖」作為上述發展的核心作戰模式,但客觀上潛在對手正在圍繞著極為相似的思想,進行針對西太平洋軍事活動的準備。

二,美方積極規劃反制反介入/區域封鎖


在具體實施上,就西太平洋地區而言,反介入需要壓倒敵人的空海聯合作戰能力。空海聯合作戰在這一作戰模式中,目標非常簡單,要麼直接擊敗敵方在區域內和周邊的作戰力量,要麼組織敵方實現自己的反介入/區域封鎖目標。這樣己方在特定區域的反介入/區域封鎖作戰目的即可實現。實際上,在類似作戰之中,雙方都很可能以反介入/區域封鎖作為自己的主要作戰模式。美軍自身已經建設了相當的全球空海聯合作戰能力,基本上實現了在全球空海領域實施力量投射的準備工作,因此美軍更多的處於一種全球積極防禦的狀態,而潛在對手更多處於挑戰美軍反介入/區域封鎖體系的狀態。



美軍稱中國打造這一作戰模式,可能在亞太全面獲勝



雖然美軍已經具備了相關空海聯合作戰能力,但針對更強、更新的對手的發展,在2010年美軍提出全新的評估要求,明確要求空軍、海軍作戰部隊針對性的發展更加新穎的空海作戰方法,以擊敗使用反介入/區域封鎖能力作戰模式進行挑戰的全新對手。這一新要求,一大起因是美軍空海聯合作戰的現有思想已經可以追述到冷戰時期,而新對手與蘇聯空軍、海軍有著諸多的不同,因此舊有思想可能已經不能趕上美軍最新的需求。到了2012年,美國國防戰略指導文件更加清晰的指出了西太平洋地區是美軍被反介入/區域封鎖作戰模式挑戰的熱點地區。

三、美方反制反介入/區域封鎖的三種具體設想


2012年,美方國防政府部門提出的聯合戰鬥介入概念,強調了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面對的三個新挑戰:一,潛在對手具備了反介入/區域封鎖能力的能力,而且開始有不止一個對手具備這樣的能力;二、美方海外基地、支持機構不斷減少,特別是在西太平洋方向上不僅戰略上在進行相關調整,同時也很可能因為對方的打擊而導致基地大面積癱瘓,失去支持區域內己方作戰部隊的能力;三、太空信息作戰、網路作戰方面的力量轉變,影響了美方在西太平洋區域的力量優勢。


為此美國防政府部門又提出了空海聯合作戰的升級版本:跨領域協同作戰概念。這回一舉把從空中到海里,從太空到虛擬世界的作戰攬括到了一個作戰模式之中,確實要比空海聯合作戰更為先進。當然,跨領域協同作戰概念只是一個高層次的概念性框架,並沒有關於如何進一步增強多個領域聯合作戰的具體措施,更不涉及具體作戰裝備的範疇。但可以看出美軍確實通過更為高級的作戰思想,把對方可能實施的反介入/區域封鎖作戰壓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2013年,美方國防政府部門專門的空海作戰辦公室,發布了更為詳細的針對反介入/區域封鎖的文章。文中指出,在西太平洋區域,空海聯合作戰的核心目標就是反制對方的反介入/區域封鎖能力。這是美方相關部門首次通過官方渠道明確這一目的。同時闡述了略微具體的實施方法,主要依賴進一步的高度兵種協同、深入軍種聯合、更為出色的縱深打擊能力,來實現作戰目的。

到了2015年,美軍乾脆放棄了使用多年的「空海一體戰」這一名稱,而是啟用了全新的、極為繁瑣的名稱:全球區域介入與聯合機動概念。據報道,實際上這一改變是為了照顧陸軍和陸戰隊,因為原本叫了差不多幾十年的空海聯合作戰,把陸戰力量晾在了一邊,不利於團結陸軍和陸戰隊參與到其中。為了把這一團結思想落到實處,國防政府部門的空海辦公室也相應的被轉到了美軍實際指揮機關 —— 參謀長聯席會議之下,成為了一個有陸軍和陸戰隊高層直接參与的機構。


美方最為深入的關於如何擊敗反介入/區域封鎖作戰的報告,來自於戰略預算評估中心智庫的《空海聯合作戰:新作戰概念的起點》。這份報告一個關鍵性的區別是,它一百多次提及中方,也就是說已經非常明顯的把中方列為了軍事學術研究上的作戰對象。


這一智庫與官方軍事機構關係極為緊密,它的這一報告清晰描繪了美軍基本的構想:


第一階段、使用「挖眼」戰術摧毀對方偵察體系


要在西太平洋廣闊的地域里實施反介入/區域封鎖,首先要有頂尖的偵察監控體系,否則根本無法掌握這樣大的空域、海域中美方作戰力量的動向。所以智庫提出最初的一波打擊,必須能夠摧毀對方從太空到水下的偵察監控平台。


第二階段、阻止對方戰略性遠射程武器的使用


這並不是指洲際戰略彈道導彈,而是在西太平洋區域具備戰略作戰能力的中遠程導彈,主要包括中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將這些導彈摧毀在地面,或者從空中攔截掉之後,能夠致使對方難以對美方亞太基地和航母戰鬥群造成明顯的殺傷。


第三階段、摧毀對方防空體系,獲取空海控制權


在制服對方戰略性武器後,下一個關鍵是摧毀防空體系,從而實現美方對西太平洋區域空海控制權的完全掌握。這與其它階段相比,可能是一場持久戰,因為西太平洋周邊地域廣闊,需要用大量的作戰任務去覆蓋數量龐大的戰鬥機、地空導彈以及相關輔助武器裝備的打擊任務。


在完成三個階段作戰任務之後,智庫認為美方將贏得作戰的全面勝利,但實際上在第二階段取勝的話,可以認為大局已定。


在這一「三階段」作戰規劃之外,智庫還研究了以海上封鎖為核心的替代性作戰規劃方案。美方空軍戰爭學院的研究著作認為,西太平洋地區強國都非常依賴進口與對外貿易,所以如果實現了海上封鎖,戰爭的勝負也就確定下來了。這一替代性方案的一個好處是,它避開了美國潛在對手實施反介入/區域封鎖作戰的鋒芒,因為對於西太平洋區域來說,美軍只需要控制馬六甲海峽、龍目海峽、巽他海峽、等狹小的海域,即可實現海上封鎖。目前來說,這對美軍而言難度不大,畢竟這些海域不靠近東亞大陸,美軍的空海作戰力量足以戰勝任何遠離本國國土支持、前來挑戰的對方飛機或艦艇,而無需擔心要與對方完整的、從太空到地面的完善作戰體系進行正面交鋒。


不過海上封鎖並不像想像中的那樣容易:目前穿過上述海峽的油輪、貨輪數量龐大,美軍的艦艇、飛機數量與之相比,根本無法完成逐一檢查、審核的任務。如果勉強進行海上檢查,駛向美方以及其盟國的輪船也會遭遇嚴重的拖延,影響這些國家的經濟運轉。此外許多油輪、貨輪可以繞道行駛,使得美方進行堵截盤查的算盤落空。假如對方在海上封鎖之前已經在戰略儲備、陸上供應、國內分配體系等方面進行了充足的準備,美方海上封鎖將可能無法實現既定目標。最後,美方可以只實施海上封鎖,對方卻不一定需要按照美方的限制進行作戰行動,甚至可以直接打擊美方並非執行海上封鎖的武器平台或者基地,作為報復手段 —— 這將令美方避免全面對抗的算盤徹底落空。


在盟國軍事策略方面,美國華盛頓大學戰略研究機構提出了另一種看法。他們認為除了美方自身的準備工作之外, 還應當允許美方的亞太盟國擁有類似於反介入/區域封鎖作戰的能力,至少擁有其中核心的打擊能力,例如使用彈道導彈或者巡航導彈威懾潛在對手。這一看法在軍事層面上有一定道理,假如日本、韓國乃至台灣地區等等都具備這一類的打擊能力,確實對美軍整體戰略布局有很大的幫助。可是這要求解決錯綜複雜的政治與國際法規問題,例如目前美方受國際公約限制,並不能向這些盟國提供射程稍微遠一些的彈道導彈、巡航導彈相關技術。如果美方決定撕毀或者修改這一公約,意味著美國全球的潛在對手都會在一夜之間獲得購買相關導彈的合法渠道,這可能更加不符合美方自身利益。又比如在日本方面,日本國內有極為強大的反戰政治勢力,能否研製裝備射程較遠的攻擊性戰略武器,已經超出了美國控制的範圍。最後,這些盟國的軍事實力畢竟無法和美方相比,所以實際上即便他們擁有了上述先進武器,對於美方的整體布局也沒有大的影響。


四、美軍規劃中面對的嚴重困難


可以說,隨著美方各種機構對「全球區域介入與聯合機動概念」等等的可行性進行研究,發現並確認的困難也越來越突出:


首先,在西太平洋地區,這些研究中的針對反介入/區域封鎖作戰的美方作戰思想與規劃,很可能導致戰爭大規模升級。這直接陷入了冷戰時期核大戰的固有怪圈:雙方都擁有足夠阻嚇對方的核武器力量。任何存在升級到核戰爭的風險的常規戰爭思想規劃,在現實中可能都無法應用 —— 例如美蘇發展了無數的常規作戰思想與戰法,但因為忌憚對手的核武器,雙方一直沒有直接進行哪怕是局限於常規戰爭的武力衝突。這在今天的西太平洋地區也完全一致,雖然全球區域介入與聯合機動概念構想僅限於常規作戰,但它可能根本無法實施,因為美方會顧忌戰鬥升級至核戰爭。


其次,假如因為核戰爭的風險,導致相關新型常規作戰思想與規劃無法實施,那麼美軍要不要根據這些最新研究成果進行體制改革與作戰能力部署呢? —— 這首先涉及到巨額的軍費投入,畢竟從研製部署新型武器裝備,到新建或者重組亞太基地,都需要以百億美元為單位的投資,同時直接影響長達十到二十年的軍力建設方向。然後新思想與規劃要求軍種、兵種的跨域協同程度進一步提高,需要在體制架構、人員訓練、後勤支持等領域進行重大改革與重建,難度可想而知。此外,太空軍事化、互聯網軍事化等問題上有法律和道義的障礙,這並不由得美軍自作主張。


假如進行了巨額的物資、人力、時間投入,最終打造出一個幾乎無法實際使用、或者對方並不認為會遭遇的作戰體系,那麼很可能反過來對美方軍事建設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甚至可能出現類似於蘇聯因為巨額軍事投入而導致社會、經濟倒退的危險局面。


小節


綜上所述,針對反介入/區域封鎖作戰的「全球區域介入與聯合機動概念」,以及海上封鎖等構思,表面上看非常誘人,但它並不是一個國家、國際戰略層面的事物,它的成敗更大程度上取決於更高層戰略思想的正確與否。假如美方對亞太地區潛在對手與自己的戰略關係判斷失誤,很可能會給自己挖一個深坑,打造出毫無實質用處的所謂新時代作戰體系。


實際上這也是中方几十年來一直在闡述的觀點,在當今的全球環境里,亞太地區國家之間並不存在必須以軍事手段解決的矛盾,使用冷戰思想進行不切實際的軍事投入並不符合各方利益。國際社會絕大多數人都並不希望美國使用對抗的態度來處理西太平洋國際關係,而更希望美國通過和平協作來促進該地區以及全球各國的有利發展。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世界加特林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激烈的戰機選型競爭,四大強手誓奪海軍訂單!
天宮二號勝利發射,美國歐盟為何想「分一杯羹」?
十種最差戰鬥機,這一強國居然佔了一半
哪種中國戰車上天下海戰力兇悍?美軍找不到對應型號
日本軍費大幅增長,卻砸在了錯誤的地方?

TAG:空軍世界加特林 |

您可能感興趣

二戰中,日本很可能戰勝美國,因為一場偷襲的失敗,美國最終獲勝
日本人是計算過的,對美作戰完全打敗美國不可能,可為何主動挑戰
這是韓國唯一能在國際市場上叫板中國的重炮:印度以後也可能使用
日軍如果遲一年侵華,面對的中國軍隊很可能完全不一樣
這是韓國唯一能叫板中國的外銷武器 美國以後可能用
鷹眼是公認的第一劍豪,很可能是因為戰勝過凱多
美軍稱這樣玩下去快要可能被徹底拖垮 中國這戰術連俄都需要學習
中美如開戰 美軍有一制約因素可能致命
太空技術 美承認中國可能發現了一條超越美軍的捷徑
印陸軍首與美軍在中國邊境和搞軍演,有可能是「巧合」
朝鮮戰爭,蘇聯不使用一票否決權阻止聯合國出兵,可能是為了中國
印度海軍自稱亞洲第一,但是最近中國這條消息可能讓印度要臉紅了
中美爆發陸戰誰會贏?美軍:很抱歉 我們很可能戰敗
現代戰爭中,有三種方式可能對大壩進行打擊威脅:一般國家做不到
美海軍這條最新的隱身戰艦 可能會被中國無意間發現
如果戰爭爆發誰會站在中國這邊?專家稱可能只有這國
菲律賓可能從中國進口槍械,一款精度超美是最好選擇
美軍又使出一狠毒陰招攪局菲律賓:中國苦心經營這些可能毀於一旦
中國一年新建公里超萬里可起降戰機百架,美稱這絕對不可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