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奇石賞析:江山代有美石出

奇石賞析:江山代有美石出

奇石賞析:江山代有美石出


奇石賞析:江山代有美石出


潦河石《晚秋》

奇石賞析:江山代有美石出


潦河石《護花使者》


戈壁石《瑪瑙花》


三江石《狼圖騰》


水石《毛髮石》


戈壁石《靈芝》

戈壁石《北京猿人》


說起奇石,我們不得不感嘆造物主的神奇。白居易詩云:「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間有」。自然形成、未經任何人工雕琢的奇石,卻自有一番風韻。在我 國,把玩收藏奇石的傳統由來已久,古代文人雅士更是「待之如賓友,視之如賢哲。重之如寶玉,愛之如兒孫」。宋代書法家米芾愛石成痴,以石為友,嬌痴可愛。 這些愛石之人,除了單純地喜愛奇石外,更是透過這一塊塊石頭觀察世界,體悟宇宙。「石不能言最可人。」


《靈芝》天地緣


賈勝楠


張 永明出自藏石世家,現任天琛奇石博物院院長。他受父親奇石收藏大家張靖的影響,很小便開始收藏奇石。在他眾多的藏品中,戈壁石《靈芝》是心頭之愛。《靈 芝》為硅質岩,發現於內蒙古阿拉善,長23厘米,寬10厘米,高40厘米,重30公斤。其上部為瑪瑙,用手電筒照射會透光;下部為集骨石,二者自然生長在一 起,為共生體。整體呈黑色、黃色,狀如靈芝。這塊石之奇除了因為它形似靈芝,應和了靈芝吉祥如意、祥瑞之兆的寓意外,更是源於它被發現的奇妙過程。

張 永明介紹說,最初發現《靈芝》的是一位石友。十幾年前,他去阿拉善戈壁灘尋找奇石,跑了六七天一無所獲。就在要結束這次尋寶之旅的當天晚上,他做了一個 夢,夢見太陽出來後,光芒四射,照耀著一個白玉盤,盤子里放著一顆翠綠欲滴的碧玉珠子。他伸手去拿,珠子卻消失不見了。


第二天醒來 後,他為這個夢正沮喪時,卻有了意外發現。就在他的腳下,鼓起一塊石頭尖尖的角,看著很奇怪,他輕輕撥開周圍的雜石,用力挖出了一塊狀如靈芝的石頭,他興 奮地喊著「找到寶了!」兩年後,張永明在這位石友家幸運地邂逅了這塊奇石,愛不釋手,幾經周折,終於抱得《靈芝》歸。張永明最初為它起名「天緣地合」,除 了體現它本身具有的內涵之外,更是為紀念它被發現、被珍藏的天賜之緣。


奇石有奇趣,連乾隆皇帝也感嘆「宇宙間石最頑,而象形象物, 往往出人意表」。在張永明的藏石中,有一塊大漠石名為《佛海浩瀚》,白色為底,黃色紋理形似人的五官。這塊奇石得來頗為有趣。幾年前,張永明在廣州的一個 石展上看到了這塊奇石,同時也有兩個人想要,三人爭持不下,引來眾人圍觀。正不知如何解決時,圍觀者中有一人出了個主意,誰抱這塊石頭走得最遠便歸誰。這 塊奇石重100多公斤。愛石心切的張永明竟抱起它走了二十多步,那兩個人見狀只好作罷。


在張永明的天琛奇石博物院里,還有一塊奇石 長了一頭長髮,飄逸洒脫。這塊神奇的毛髮石產自台灣海峽東南部,通體呈乳白色,生有數千根白色須絲。石頭如何能長出頭髮?張永明介紹說,這種毛髮石極為罕 見,白色毛髮其實是一種海洋生物,名叫頭盤蟲,它附著在石頭之上,蟲體的分泌物逐漸形成一根根細細的管子。原生狀態下的毛髮本是綠色的,脫水乾燥後變成了 白色。

又見《北京猿人》


史一夫


在我收藏的奇石中,最值得回味的是《北京猿人》。這塊奇石產自內蒙古阿拉善,屬於大漠石中的瑪瑙,酷似早期人類的頭像,而且是立體的,可以旋轉欣賞。它有兩個拳頭大少,品相完好,手感細潤,呈古銅色。無論近觀還是遠看,其神情莊重,不怒而威,不喜而善。


還 是在兩年前,我無意中發現,在我收藏的大漠奇石里,除了飛禽走獸、名山大川,更有不少與人類文明史相關聯的器物,像甲骨文、青銅鼎、唐三彩、元青花、說唱 俑……這一發現令我驚訝不已。按照人們的普遍認識,奇石的最大弱點是缺少人文氣息,因而長期以來被古玩行,尤其是被拍賣行排擠,理由就是不能證明人類進化 發展的軌跡,或者說,在人類幾千年文明史的軌道上,沒有它的站台。


這一觀點也無可厚非,收藏的本意就是收藏記憶,古籍、古瓷、古 畫、古玉、古琴,甚至傢具、碗碟乃至頭盔、寶劍,都因能喚起人們的記憶而成為收藏熱點,進入藝術品市場主流,唯獨把奇石棄之門外。但是,奇蹟出現了,老天 爺早在一億年前就把未來的人間萬象利用火山熔岩一一呈現。如果你能用一顆平常心去細心觀察所看到的奇石,就會猛然驚悟,其實人類發明製作的很多器物早在還 沒有出現人類之前就大量誕生了。老天爺將火山熔岩玩於掌心,信手捏出的奇石散落在廣袤的大地上。


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形成一種清 談玄理、寄情山水的風度,奇石自然融進當時獨特的人文精神。恰恰是奇石濃郁的人文氣息,使我萌發了一個念頭:以石證史。從混沌初開,到人類走過的每個足 跡,石器、文字、圖騰、藝術、神話,在奇石上都得以呈現。但令我遺憾的是,雖然人類五千年文明史中重要的「文物」已找到很多,可是,我的藏品中缺少最重要 的物證——人類,尤其是早期的人類。彷彿是我的執著感動了老天爺,或者是老天爺讓我承擔了一個重要使命,賜給我一塊酷似北京猿人的大漠奇石。


《北 京猿人》誕生於一億年前,為何近期才出現呢?道理說來也簡單,《北京猿人》在火山熔岩冷卻凝固的一瞬間就成型了。當她赤條條行走在戈壁灘上時,地球上的各 類物種也在慢慢進化,直到有了人類。但她真正與人類親密接觸,的確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那是因為戈壁灘氣候惡劣,人跡罕至。我曾多次拜訪大漠奇石的最早發 現者張靖老先生,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去內蒙古瑪瑙湖考察地質時意外發現了大漠石的寶藏,從此,大漠奇石走出沉寂的戈壁灘,在中國的賞石界嶄露頭角。正因 為大漠奇石發現得晚,我才有幸與《北京猿人》相遇,進而相惜,相敬,相悅,相伴。


唐朝宰相李德裕在收藏的每塊奇石上鐫刻「有道」二 字,以表達「此中有深意」的禪道精神。石可以證史,也可以載道。當我按照人類發展史的時間順序把幾十塊奇石排列組合時,在我的眼前,不僅有線條、色彩、造 型,還有正義、仁愛、禮儀,這些都是在石書、石瓶、石畫、石硯中感受到的。欣賞奇石,打動人心的不是「收藏價值」、天價紀錄,而是從直觀美感提升到哲學高 度。我萌發了一個想法,將《北京猿人》與眾多奇石組成一部「史記」,不也是一種活態文化的嘗試嗎?以石證史,不僅是一種石文化的解讀方式,更可以拓展賞石 文化的深度和廣度。


《北京猿人》從一億年前的遠古走來,她的腳步暫時停留在我的書房裡,而她的目光卻凝視著遠方,那是未知的宇宙時空。


曠世《狼圖騰》


張藝


藏家愛石是因為它獨立成景,自然成畫,一石一天地,看重的是它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內涵。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將賈寶玉喻為頑石,表達自己的志向與操守。更在詩中以石明志,寫道「愛此一拳石,玲瓏出自然。溯源應太古,墮世又何年?有志歸完璞,無才去補天。不求邀眾賞,瀟洒做頑仙。」由此可見,賞石除了賞它的形、色、質、紋外,更重在賞其意。


賞石家蒙駟藏有一塊奇石,名為《狼圖騰》。該石產自廣西桂林,屬三江石,表面光滑細膩,硬度在6.5度以上。它底色發黑,間有黃色,色差較大。黃色部分形似一匹對月長嘯的草原野狼,畫面遼闊而高遠。由於石頭上的狼與小說《狼圖騰》的封面圖案極其相似,蒙駟便將它取名為《狼圖騰》。蒙先生十分看重此石,除了因為它大小、比例十分標準,紋理生動形象外,還因為狼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精神象徵,這塊奇石卻產自廣西桂林這一清秀之地,如此反差,體現出大自然的神奇。最為重要的是它表現出了狼的自由、獨立、頑強、勇敢的精神,以及所具有的野性之美。


世人常謂花能解語還多事,在蒙駟的藏品中有一塊奇石卻可解語而不多言,它就是《瑪瑙花》。它產自內蒙古,為集骨瑪瑙和綠瑪瑙共生體——花朵為集骨瑪瑙,葉子為綠瑪瑙,比例協調,整體像一朵怒放的鮮花,又像古代女子佩戴的頭飾。此石綠葉與花朵的色彩十分和諧,紅綠相配甚是惹人喜愛。綠瑪瑙本已稀有,再與集骨瑪瑙共生,更為奇妙。這枚奇石得來也十分曲折。2005年,蒙先生在廣州石展上看到這枚奇石,十分喜歡,可當時身上的錢不夠,只好遺憾離去。回到北京後,仍對它難以忘懷。「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年後,蒙先生與《瑪瑙花》在北京一個石展上重逢,這一次,蒙先生沒有再錯過它。


懷舊看《晚秋》


張林峰


我的家在江西修水,我收藏的石頭也是產於修水的。兩年前的一天,我途經一條小河,看見清亮亮的河水裡有一塊拳頭大小的像臘肉一樣的石頭,便好奇地撿起來。這是我收藏的第一塊石頭。


去年夏天我認識了賞石家黃河清先生,他告訴我,奇石收藏一定要天然,有主題,能體現中國的傳統美,簡約而不簡單。他領我參觀了他收藏的潦河石。我瞬間被這種表皮粗糙、黑白相間的奇石征服了。


我每月都要去南昌開會,潦河石的主產區靖安正好在修水到南昌的途中,於是我就這樣開始了收藏潦河石的快樂歷程。


我結交了幾位潦河石的資深玩家,在他們的指導下,我對潦河石有了一些了解。潦河石為凝灰質砂質岩、粉砂岩,特點是筋紋浮雕感強,顏色是由深至淺、由黑至白的漸變色。


潦 河石產生的意境美是耐人尋味的。一天,我在石友熊悠靖的家中喝茶品石。記者出身的他突然吟到「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隨後,指著一塊潦 河石問我命題「昨夜西風凋碧樹」如何?說實話,我當時就被這塊石頭深深吸引住了,石面上那棵樹,片葉無存,只留下凄美的樹影。我想起了小時候家門前的白楊 樹,想起了兒時在樹上捕蟬的情景,想起長大成人後承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觸景生情,不免傷感。在幾番真誠的交流後,熊先生終於忍痛割愛。隨後我將此石起 名為《晚秋》。我認為每塊石頭都有一個故事,這是潦河石的魅力所在。


現在,我把閑暇的時間都用在了撿石淘石中,認為這是最適合我的 生活方式。奇石是包容的藝術,正所謂知足常樂。潦河石雖然沒有大化石、彩陶石那樣華麗的外表,捨棄了炫目色彩,只保留最簡單的黑、白、灰色,但是,其色 塊、線條交代清晰,因而呈現出更簡潔明快的風格,這或許是潦河石的最大魅力。一方好的潦河石具有打動人心的魅力,值得一生陪伴。


了解更多古玩資訊請關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卓藝藝術品 的精彩文章:

玉石燙手價漲3倍,遊資發力
深入了解宋:五大官窯
撿的古錢幣-鑒定後賣上千萬 你信嗎?
盤點那些天價郵票
《吶喊》1.19億美元成交 創拍賣紀錄

TAG:卓藝藝術品 |

您可能感興趣

美文賞析:陝西山陽我的家
靈懷春山 新枝探出:吳鏡汀《山嶺新貌》賞析
賞析:精美的耶穌聖心像石雕
中華文明的第一塊基石——中國古代玉器賞析26
大美松石賞析
宋代米友仁山水畫《姚山秋霽圖》賞析
《千里江山圖》賞析
元代畫家陸廣《仙山樓觀圖》賞析:畫風蒼渾,莊重華貴
隋唐五代傳世山水名畫賞析
齊白石《傳家寶》賞析
明代畫家藍瑛作品《溪山雪霽圖》賞析: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北京故宮藏清代首飾之點翠海棠花紋頭花賞析
雅石趣事——荷花石賞析
陳嶺:吉州窯賞析
悠遠的古磚雕石刻-賞析
清 石濤《山水小景四幀》賞析
繁華都城錦繡山川《思美人》頁游場景賞析!
清代瓷器山水紋飾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