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張國偉:穿越秦嶺半世紀研究造山帶

張國偉:穿越秦嶺半世紀研究造山帶

人物簡介:張國偉,男,1939年出生,河南南陽人;現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造山帶地質研究所所長、西北大學大陸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1961年,年僅22歲的張國偉剛剛從西北大學畢業留校,就為自己制定了徒步穿越秦嶺的計劃。在以後近半個世紀的歲月里,張國偉和他的同事、學生們多次南北橫穿、東西縱貫秦嶺山脈,行程達10萬餘公里。在一次次的實地科學考察中,認識到秦嶺造山帶在中國大陸地質與大陸構造中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行走多年對蒼茫秦嶺了如指掌

1983年,張國偉在北京國際前寒武紀學術討論會上提出,登封雜岩為花崗-綠岩區、太華群為高級片麻岩區,二者組成了華北地塊南部晚太古宙統一地塊。花崗-綠岩區和高級片麻岩區是在25億年前的特定的地質條件下形成的。當時,花崗-綠岩區的研究在國際上正是熱點,但在國內還沒有確定發現真正的花崗-綠岩區。張國偉此言一出,自然是語驚四座;與會的各大洲地質學家隨後前往登封實地考察,並在野外的考察現場肯定了張國偉的認識。這是張國偉第一次在國際學術界嶄露頭角。


1988年,張國偉又提出秦嶺是一個複合型大陸造山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具有不同的構造體制的形成演化。這些針對秦嶺地質構造基本問題提出的系統的新思想、新認識,再一次吸引了40多位中外地質學家前往秦嶺考察。


從1992年開始,張國偉作為重大項目主持人帶領全國150名科學家組成研究群體,一次次深入秦嶺腹地,提出了關於秦嶺造山帶形成與演化系統新觀點和新模式,建立了秦嶺造山帶「立交橋式」殼幔三維構造幾何學新模型。


199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八五」重大項目「秦嶺造山帶岩石圈結構、演化及其成礦背景」順利結題,1999年該項目研究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幾十年在大山中行走,張國偉對蒼茫的秦嶺山脈了如指掌。那些在常人看來亘古未變的山脈石塊,在他眼中竟似行雲流水、萬馬奔騰,演化著滄海桑田的變遷。


「我的學生將來一定要超過我」


張國偉常說:「教書是教師的天職。」他從來不曾忘記自己是一名教師,教書、教好書是自己分內的工作。


上世紀末,張國偉帶著學生到鄂西調查,來到了一個條件異常艱苦的村莊。這裡地處偏僻的山區,當地人的生活非常貧苦。他們借宿在老鄉尚未完工的房子里,房子甚至連門窗都沒有,僅僅用一個竹編的大簸箕遮擋。看到滿床亂蹦的跳蚤和虱子,學生們紛紛要求回縣城住宿。張國偉反覆勸說大家留下來;山裡夜裡涼、被褥又單薄,他就和學生們擠在一起睡。他說:「當地老鄉傾其所有地招待我們,我們走了對不住老鄉的熱情;再說,讓這些孩子有個機會真正認識社會、了解國情,看一看在中國還有這麼艱苦的地方,這樣他們為國家富強而發奮學習的想法才能落到實處。學生短短几天的領悟,比老師講多少大道理都有用。」


他常常說:「我已經70多歲了,可是有一些科學問題還是沒有答案,我希望我的學生們最終能解決這些問題。我的學生將來一定要超過我。」

渴望推動人類知識更新


從事地質科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以來,張國偉院士先後主持承擔完成國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部委的重大、重點項目8項,國家基金、地礦、石油、冶金等部門科學研究項目20餘項及國際合作研究項目9項;現已出版著作7部和中英文版秦嶺岩石圈圖叢各1套,發表論文350餘篇(包括合作);在造山帶與前寒武紀地質、區域大地構造和大陸構造研究,尤其秦嶺與中央造山系和相關盆地、中國華北地塊南部及冀東遷安等早前寒武紀地質、華南大陸構造,以及廣泛的國內外主要造山帶對比與大陸動力學理論等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富有創造性的系統科學成就。


「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真正轉換成為對客觀世界的真正的認識,轉換成為新的知識,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一個人存在的最大價值。」年逾古稀的老科學家渴望用自己的努力推動人類知識的更新。


以往取得的研究成果,堅定了張國偉的信念:秦嶺造山帶與中國大陸中央造山系,和中國大陸地質具有強烈的全球共性中的區域獨特性,而這種獨特性為研究全球的普遍規律提供了特有重要的地學信息。只要立足中國實際,對比全球,踏踏實實地做好秦嶺與中央造山帶和中國大陸地質的研究,一定能在當代地球科學前沿有新的發現和新的建樹。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彩貴州網 的精彩文章:

英國破奧運獎牌魔咒 金錢的力量?1獎牌=410萬英鎊
你站哪隊?中日韓熱播劇CP大比拼
注意啦!美國延長孕婦寨卡病毒檢測時間窗口
英國海豚被嚴重晒傷 背部大面積脫皮
英國脫歐是否會為中歐合作帶來新機遇?

TAG:多彩貴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山水畫研究院院長陳克永的山水世界
從烏蒙山到念青唐古拉——百年宇宙線研究的中國故事
楊天石:劉夢溪對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大貢獻」
王輝斌:四十年的李白研究之路
魏建功先生與20世紀上半葉的漢字研究
世界最大雨林亞馬遜竟是人造林?新研究揭示古代土著馴化植物
李舜華:從祭祀到演劇、從鄉村到城鎮——田仲一成的中國演劇史研究
銀泰青年學者研習營第2日:海外史學視野中的蔣介石研究
李劍鳴:《「克羅齊命題」的當代迴響:中美兩國美國史研究的趨向》
饒毅、邵峰就韓春雨研究致信河北科技大學校長始末
胡佩衡:中國山水畫氣韻的研究
蕭乾父 桂林山水研究稿
中國第一位魯迅研究文學博士王富仁逝世
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先生去世,網友:請在平行宇宙那邊繼續研究
張海法│蘇立文的中國美術史研究之路
國醫大師李濟仁:新安醫學研究奠基人
18屆世界冠軍鄧亞萍發話:平野經不起研究,日媒狂贊丁寧是女王
南懷瑾學術研究會:紀念南懷瑾先生誕辰百年徵文啟事
陳道明學習馬伊琍表演,馬伊琍與文章在家研究《三生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