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與其批評烏合之眾,不如開啟對話

與其批評烏合之眾,不如開啟對話

民眾究竟是愚不可及、只懂跟隨,還是具備判斷力和反思精神,可以和他人有效互動?


19世紀末的法國,誕生了一本廣為人知的著作——《烏合之眾》(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以及一個影響深遠的案件——德雷福斯案,正是在該案中,作家左拉撰寫了著名的《我控訴》。


很多人讀過《烏合之眾》,也有很多人知道德雷福斯案,但少有人了解:這本書和這個案件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一百多年後回看這段歷史,可以給我們理解今天的網路生態提供一些思路和啟發。

《烏合之眾》和德雷福斯案的共同背景是19世紀晚期法國社會的巨大變化和動蕩:1870年建立的第三共和國牢固確立了(男性公民的)普選權,1882年銀行和股票市場崩潰,1892年發生權錢勾結的「巴拿馬醜聞」,法德關係依然緊張,炸彈襲擊和刺殺事件也屢有發生。整個社會籠罩在一種空前活躍,但又惶惶不安的氣氛之中。人們需要為自己的不安和憤怒尋找發泄的對象,民族主義、盲目排外、反猶情緒在這樣的背景下興起,社會情緒變得衝動、暴躁。


1894年9月,法國情報機構獲得一份材料。材料由一名法國軍隊內部匿名人士手寫,他聲稱要為德國提供秘密軍事情報。很快,炮兵軍官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成為重點懷疑對象,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是猶太人,而且他的家庭來自德語地區。在沒有充足證據的情況下,堅稱自己無罪的德雷福斯被逮捕定罪。作家左拉所控訴的,正是這種建立在種族主義情緒之上的冤案。


和此前的冤案相比,德雷福斯案的特殊之處在於有著全社會的廣泛參與。整個社會因為此事件被撕裂成兩個陣營:一派挺德,強調法治和程序正義;一派倒德,訴諸國家安全和警惕心理。兩派都組織了很多群體活動,聲張自己的立場。在案件發生的那兩年里,法國人只要舉行聚餐,就不可能不聊德雷福斯案,而且很有可能在飯桌上吵個不可開交。


在很大程度上,德雷福斯案所引發的集體情緒是當時法國社會的一個縮影,勒龐的《烏合之眾》就是對以此案為代表的一系列群體事件的反思。他提出了著名的論斷:「孤立的個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應行為的能力,群體則缺乏這種能力。」只要聚集在一起,人們就被一種宗教般的情緒所左右,失去了自我意識,沒有判斷力和批判精神,成了一群烏合之眾。

和勒龐同一時期的社會心理學家塔爾德,則從德雷福斯案中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他認為,民眾之所以形成陣營,熱烈地表達意見,並不是因為他們一旦融入群體就魔術般地失去了理性,而是因為當時的法國社會出現了一種新事物——大眾報紙。


19世紀末,法國頒布的新聞法案讓一大批面向普通大眾的報紙得以誕生。世紀之交時,最大的報紙發行量已經超過百萬。以報紙為載體,德雷福斯案的案情不斷得到更新,民眾隨時可以了解最新動態。左拉的《我控訴》也正是發表在當時極具影響力的《震旦報》上。可以說,是報紙讓德雷福斯案成為全國性事件。民眾聚在一起,是因為他們雖然可能住在相距很遠的地方,但卻享有了同樣的信息,這讓他們可以無障礙地對話,可以分享同樣的參與熱情。


所以,塔爾德認為,當時法國所見證的並不是群氓時代的到來,而是公眾時代的到來。他和勒龐的主要分歧在於:民眾是被宗教般的狂熱聯繫在一起的,還是被建立在共同信息基礎上的對話聯繫在一起的?民眾究竟是愚不可及、只懂跟隨,還是具備自己的判斷力和反思精神,可以和他人進行有效的互動?


互動的妙處在於:當一個人是孤立狀態時,他往往只考慮自己;而當和其他人對話時,則往往能走出自我中心,考慮他人的感受。在群體之中時,我們真的都是沉浸在情緒中、不顧及他人的人嗎?或者,群體中的我們其實依然在進行個體之間的互動?


勒龐的《烏合之眾》出版後,一直是暢銷讀物,但社會心理學者早已指出其中的種種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說,將民眾的行為歸咎於群體非理性,是一種智力上的懶惰,對群體智慧的一面和個體愚蠢的一面視而不見,將原本複雜的互動簡化為單一的心理模式。

通過勒龐和塔爾德的不同觀點,我們也可以思考當今互聯網上的「烏合之眾」現象:是將他們簡單歸類為「群氓」,還是承認他們的主體性,研究他們所共享的信息、共同的身份認同,進而試圖去理解他們的互動行為?這種不同的理解方式,會影響我們採用不同的行為方式:是無視、批評那些「群氓」,還是嘗試開啟對話,在互動中影響對方?


也許這並不是一個有著明確答案的問題,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親身實踐、測試兩種思路的不同效果。


(作者為傳播學博士候選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周末 的精彩文章:

蒙德里安的房間
一包點心的旅行
英語世界也有林琴南
白岩松:門開了,我不會讓它關上
和火災後的莎士比亞、湯顯祖聊了聊

TAG:南方周末 |

您可能感興趣

與其說是「國漫敢於接受批評」,倒不如說是:觀眾能批評到點子上
寶寶犯錯,與其批評不如跟他說這些話!
我們該如何應對西方「善意的批評」
他是詼諧的開國大將,遭到批評時,回應極其犀利
石開:當批評被淪為廣告工具,或嘩眾取寵式地宣揚自我意志的時候,公正便成為批評的不可或缺的品格之一
對於出家師父,對於法,我們不要隨便批評
無批評,不慚愧!
不妙!剛剛,俄羅斯對其罕見發聲:應該批評!
《不要批評我》受到批評,你會賭氣跑開嗎?
楊冪說自己經不起批評,如果批評她她就去植髮
對「世林點贊」只批評不追罰?足協以後獲此點贊將會不絕如縷了!
對於一切聖人賢人,我們不要隨便批評
孩子犯錯,不用批評,只需講這八句話,其餘都是廢話
那些批評《殺不死》不如《毛騙》的,請你們再等等李洪綢
亨利:從未批評過吉魯,願意與其搭檔鋒線
面對朝鮮不點名批評,外交部的「首次」回應是這樣的!
面對批評時,這些星座總能虛心接受
溫格:我不在意批評 但憎恨失利
書法批評是一種思想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