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泰山岱廟既是梁山好漢戴宗歸隱處 又是燕青打擂地

泰山岱廟既是梁山好漢戴宗歸隱處 又是燕青打擂地

作者:劉傳錄


泰山周圍是水滸故事的發源地,《水滸傳》中不僅多次提到泰山,最突出的是對泰山山神的府邸——岱廟,也就是書中「岳廟」的描寫。實際上《水滸傳》中的泰山情節都是圍繞岱廟寫的,岱廟既是戴宗的歸隱處,又是燕青打擂地,更重要的是擴大岱廟規模的宋真宗降天書對水滸情節構思的影響。



泰山岱廟既是梁山好漢戴宗歸隱處 又是燕青打擂地


宋真宗封禪和岱廟


封禪,是中國古時候統治者舉行的一種祀典。封為祭天,禪為祭地。封禪就是祭天地。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視為國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徵,皇帝本人也就合理合法地成為「奉天承運」的「真龍天子」了。


宋真宗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也是宋太宗趙匡義的兒子,他之所以封禪泰山,是因他向唐高宗學習的結果。李世民靠玄武門之變奪取的帝位,執政的合法性受到質疑,李世民本人就想通過封禪泰山宣示自己登基的合法性。李世民的封禪車駕到達洛陽時,天上出現了彗星,李世民大驚,立即下令停止去泰山封禪。唐高宗即位後為了強調自己皇位的正統性,去泰山封禪,換來了唐朝的昌盛。宋真宗也有這個苦惱,其父宋太宗的皇位來歷也不正統,在位時也想封禪泰山,道路也已修好,由於宮中乾元、文明二殿遭火災被毀,太宗認為此舉未符天意,停止封禪。宋真宗即位後立即把封禪泰山作為大事來安排。恰逢澶淵之盟,於是宋真宗想利用泰山封禪來達到「鎮服四海,誇示外國」,證明繼位的合法性,又洗滌澶淵之盟的恥辱。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宋真宗利用「天書」作為道具。大中祥符元年,真宗先是說神仙告訴他有天書降臨,後來果然在左承天門屋之南角得到天書,寫的是:「趙受命,興於宋,付於沖。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後又在泰山先澧泉發現天書,天書上寫的是:「汝崇孝奉,育民廣福。錫爾嘉瑞,黎庶咸知。秘守斯言,善解吾意。國祚延永,壽歷遐歲。」天書的接連降臨,宰相王旦說:「這是陛下誠敬天地,孝奉祖宗,仁厚勤政,和睦鄰國……才感動上天,降下了『天書』。」兗州等地民意紛紛請求封禪,最後宋真宗看到水到渠成「順從民意」,正式下詔,宣布到泰山去「禪」。真宗親臨泰山極頂行封祀禮,禪祭皇地祗於社首山,如封祀之儀,以天書降泰山日詣天貺殿建道場設醮,以其日為天貺節,今天的岱廟天貺殿就是真宗封禪泰山所建,岱廟創建於漢代,至唐時已殿閣輝煌。在宋真宗大舉封禪時,又大加拓建,修建天貺殿等,初具今天的規模。封禪泰山後,宋真宗昭令各州修建天慶觀,各地也修了不少玄女娘娘廟。


降天書和玄女娘娘這個與泰山有關的情節被作者構思到《水滸傳》中。宋江中回家搬父親上梁山,為避官兵追捕,躲入還道村九天玄女廟。宋江被九天玄女娘娘保護,並贈送「天書」三卷,稱宋江為星主的謊言。但是,《水滸傳》中沒有寫到「天書」在宋江帶領造反的弟兄們東征西戰中的作用,只是到了宋江歸順朝廷、出兵破遼接連敗陣時,才又見玄女娘娘授以破陣之法,大獲全勝。作者用宋江得天書來映射宋真宗的天書,這位泰山女神的化身九天玄女,幫助歸順朝廷的好漢們,報了「澶淵之盟」的仇。



泰山岱廟既是梁山好漢戴宗歸隱處 又是燕青打擂地



水滸中的岳廟其實是東嶽廟

《水滸傳》第七回「花和尚拔倒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描寫到,林沖結義智深為兄。智深道:「教頭今日緣何到此?」林沖答道:「恰纔與拙荊一同來間壁岳廟裡還香願。林沖聽得使棒,看得入眼,著女使錦兒自和荊婦去廟裡燒香,林沖就只此間相等,不想得遇師兄。」


林沖在這裡提到的「岳廟」不是紀念岳飛的廟宇。岳飛是南宋人,而水滸故事發生在北宋期間。那這個「岳廟」是怎麼回事呢?這裡的岳廟是「東嶽廟」。


泰山東嶽廟(岱廟)又名東嶽行宮、東嶽行祠、泰山廟、天齊廟等,創始於漢,為泰山信仰的祖庭。隨著其崇拜的不斷擴大,信眾開始仿效帝王「行在」制度,在各地為泰山神建立行宮或行祠,特別是唐玄宗封禪告成後,首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對各處東嶽廟的興建起到重大推動作用。


宋真宗封禪泰山、加神帝號後,泰山神信仰影響日漸擴大。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河東(今山西)居民因為奉祀泰山途程遙遠,奏請於本地興建東嶽行祠。宋真宗降敕稱:「越以東嶽地遙,晉人然(雖)備蒸嘗,難得躬祈介福,今敕下從民所欲,任建祠祀。」此敕頒行,各地對東嶽廟的修建達到了高潮。


開封府也修建東嶽廟,據北宋《東京夢華錄》記載,潘樓東街巷「內有泰山廟」,修建時間應該是在大中祥符三年後。水滸中林沖娘子「還香願」的岳廟就是這個東嶽廟。


泰山岱廟既是梁山好漢戴宗歸隱處 又是燕青打擂地



岱廟是戴宗歸隱處


東嶽泰山初名岱山,又名岱宗,與神行太保戴宗的發音相同,看來作者對戴宗的名字實有深意。作者和《水滸傳》的精神歸宿地就是泰山,泰山對《水滸傳》的成書影響很大,書中情節無不表現了對泰山的崇拜,作者把書中的重要人物戴宗安排為梁山上的代表走上了泰山這個中華民族的精神歸宿地,表明了整部水滸的精神內涵。《水滸傳》第一百二十回,梁山軍隊征討方臘凱旋以後,宋江衣錦還鄉回到東京,與被朝廷封為軍官的眾弟兄相會,令其各人收拾行裝前往任所報道。宋江的三大親信之一神行太保戴宗來探宋江(其他兩人為花榮和李逵),二人坐間閑話。只見戴宗起身道:「小弟已蒙聖恩,除授袞州(管轄泰山和曲阜)都統制。今情願納下官誥,要去泰安州岳廟裡,陪堂求閑,過了此生,實為萬幸。」宋江道:「賢弟何故行此念頭?」戴宗道:「是弟夜夢崔府君勾喚,因此發了這片善心。」宋江道:「賢弟生身,既為神行太保,他日必作岳府靈聰。」自此相別之後,戴宗納還了官誥,去到泰安州岳廟裡,陪堂出家,每日殷勤奉祀聖帝香火,虔誠無忽。後數月,一夕無恙,請眾道伴相辭作別,大笑而終,古書中大笑而終的有程咬金和牛皋,他們都是福將,但在性格上與李逵差不多。後來戴宗在岳廟裡累次顯靈,老百姓和廟裡的道士,隨塑戴宗神像於廟裡,胎骨是他真身。這裡的岳廟就是泰安州內的岱廟了,戴宗不僅歸隱岱廟,還有幸成為岱廟裡的泰山山神。

「戴宗」,乃泰山的別名「岱宗」也,是巧合還是《水滸傳》作者的刻意安排,這就不得而知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戴宗從此融入泰山,成為泰山眾神中的一員,朝夕陪伴泰山,為泰山周圍的百姓營造幸福。


變成泰山山神的戴宗,還想著為朝廷作貢獻,託夢給道君皇帝,訴說了宋江等人的枉死經歷。宋徽宗的藝術家氣質醒來就忘記了宋江的冤屈,讓他轉身又和蔡京、高俅、童貫等人打得火熱,使一個相對太平開放的時代漸趨漸遠,中國文化走向了保守守舊。



泰山岱廟既是梁山好漢戴宗歸隱處 又是燕青打擂地



岱廟是燕青打擂地


燕青是水滸中著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之一,雖是36天罡星的最後一名,卻是水滸中素質最全面的一位好漢,他的相撲可以說是繼戴宗神行、花榮射箭和張順潛水之後的第四絕。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燕青在泰安東嶽廟(岱廟)打擂,摔倒天下第一相撲手任原而揚名天下。宋真宗定東嶽大帝的生日為三月二十八日,每年都舉辦東嶽廟會慶賀,這一天的壓軸戲就是東嶽廟打擂。


水滸中的泰山東嶽廟「打擂」,實際上是古代以相撲為主的武術比賽。《水滸傳》里描寫的相撲是「既有踢打又有摔拿的武術散打形式」,以將對手摔倒在地為勝,採用三回合制。在宋朝,每逢盛大節慶,上至宮廷,下至民間,都要舉行各種各樣的相撲表演或比賽。宋仁宗時還舉行過女性相撲,「今月十八日,聖駕御宣德門,召諸色藝人,各進技藝,賜與銀絹,內有婦人相撲者,亦被賞賽。」宮中如此,民間也是如此,正月十五上元節、三月二十八日東嶽聖帝誕辰、六月六日顯應觀崔府君生日等節日,民間都舉行各種各樣的相撲表演或比賽。


《水滸傳》中「燕青智撲擎天柱」的情節已成為經典,泰山打擂是燕青一生中光輝的頂點。任原是天下第一摔跤高手,他在泰山打擂,連續兩年打敗天下高手,保持不敗紀錄,正準備拿下三連冠。燕青從香客中聽說後激發了鬥志,當日向宋江稟告,和李逵下山來到泰安州。


要知道,相撲不僅是力量的較量,而且更多地依靠技巧和智慧。岳廟擂台上一番惡戰,燕青用計亂了任原的步伐,用右手扭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襠,用肩胛頂住他胸脯,把任原托起來,頭重腳輕,借力轉四五圈,轉到獻台邊,叫一聲「下去」!把任原頭在下腳在上,直扔下獻台來。這一撲,喚做「鵓鴿旋」,數萬的香客看了,齊聲喝彩。燕青身手不凡,不可一世的上屆擂主任原就此成了梁山好漢的手下敗將。可惜的是,任原被李逵殺掉,給燕青的泰山打擂留下了污點,一時間「轟動了泰安州,大鬧了奉符縣」。泰山打擂把燕青印象牢牢地留在了泰山之上,也把梁山和泰山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燕青打擂向我們展示了當年東嶽廟打擂的具體內容。打擂的時間:農曆三月二十八日東嶽聖帝誕辰日。打擂地點:「朝著嘉寧殿,扎縛起山棚」,其後便是擂台比武之所。擂台設在岱嶽廟大殿嘉寧殿前的露台之上,有敬神之意。比賽由泰安知州主持,擂台前擺有香客募獻的「利物」(獎品),優勝者不但可以得到優厚的獎品,有時還會被官府破格提拔。知州看到燕青的一身花秀,主張分一半的禮物給燕青,並抬舉他在身邊做一個官吏。


農曆三月二十八日東嶽聖帝誕辰日這一天,不僅天下相撲高手雲集泰山東嶽廟中,在擂台上各顯身手,四面八方的香客更是蜂擁而至。擂台上兩雄相搏,台下觀眾的情緒也緊張到極點,整個賽場鴉雀無聲,而當台上相撲手使出漂亮的招數時,頓時「廟裡的看官,如攪海翻江」。最後以獲勝者取得「利物」,達到比賽的高潮。


燕青看似是弱者,宋江、店小二和知州都認為燕青不是任原的對手,都是只看了外貌,忽視了相撲中的智慧因素。燕青勝任原不是憑運氣,而是憑實力,燕青和高俅的比賽就可以說明。高俅也是一個相撲高手,只是他沒有燕青的智慧。高俅被抓上梁山,酒後揚言:「我自小學得一身相撲,天下無對!」於是燕青和高俅較量了一下。高俅主動進攻,搶將入來,燕青手到,把高俅扭定,顛翻在地上,半晌撐不起。這一撲,喚做「奪命撲」。這是燕青相撲中的絕招,比他戰勝任原的「鵓鴿旋」厲害得多。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天天談 的精彩文章:

后土廟道教彩塑之全世所罕見 為明代塑像之上乘
送仙橋眾神仙鬧元宵 距青羊宮不到400米

TAG:道教天天談 |

您可能感興趣

登泰山應看珍寶「泰山秦刻石」又稱「李斯碑」,有怎樣歷史故事?
對於賊娃子來說 從泰山南路到龍泉山南路有多遠?
泰山岱廟內的漢柏之死竟是因為他
泰山之巔有宮闕——碧霞祠
盧俊義去東嶽泰山燒香躲災?不,他想去梁山泊送禮
魂歸泰山
一座神山 泰山 非常雄偉
泰山碧霞祠呼籲廣大信眾文明環保敬香——讓青山綠水常在,洞天福地永存
山東泰山恐怖真事,老人為躲避火葬躲在山裡等死!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這座東山在山東僅次於泰山
忠橙心!山東漢子中甲沖超圓滿;自由身!魯能忠魂上演泰山歸來!
汝陽西泰山又火了,原因竟是……
邱承彬遊記之山東泰山奇觀五
邱承彬遊記之山東泰山奇觀四
「泰山石敢当」的由来
古代帝王為何喜歡封禪泰山?
海南黃花梨分辨時花紋與味道誰是鴻毛誰又為泰山?
泰山彩石溪,這個有「泰山小江南」之稱的地方,別有洞天
青龍白虎能目睹泰山老姑和泰安君的愛情,死而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