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製藥企業加速競技 免疫療法成諾貝爾醫學獎熱門

製藥企業加速競技 免疫療法成諾貝爾醫學獎熱門

2016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即將在10月3日公布,而與精準用藥相關的單克隆抗體免疫療法被業內捧為了奪獎熱門:去年,免疫療法先驅JamesPAllison榮獲了2015年拉斯克獎(AlbertLaskerAward),獲獎理由是「發現並發展了一種單克隆抗體療法,促進免疫系統對抗癌症」。在業內,拉斯克獎成為了諾貝爾獎的預測「風向標」,迄今為止,共有超過300人獲得了拉斯克獎,而其中有81位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獎,去年我國的諾獎得主屠呦呦就是其中一位。


那麼,基於癌症免疫療法開發的抗體藥物究竟有多神奇,中國在這一世界頂尖的藥物研發領域又處於怎樣的位置?


最賺錢的葯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現任主任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Collins)曾經在2005年時做出一個大膽的預言:2015年時,我們會發現整個藥物研發領域開始有一個重大轉變,到2020年我們將會基於人類對基因組的了解給病人用藥,而我們今天藥物研發以及使用藥物過程中的這些知識,在2020年都統統會被扔到垃圾桶。


柯林斯的這一預言在今天正逐漸印證:去年,默沙東和百時美施貴寶(下稱「BMS」)的兩款基於基因研究下開發的單克隆抗體PD-1生物葯正式上市,這兩種藥物在癌症治療領域呈現出了顛覆性的效果,在上市的第一年,這兩個單品種在一年的銷售量都突破了10億美元。


美國吉列德科學公司前任研發部門總監、現任精準醫療百家匯總裁葛東亮如此理解柯林斯的這個預言:「在2015年,美國政府組織了一次頂層設計的臨床試驗,這個試驗計劃中,所有入選的病人首先要對腫瘤進行基因組程序進行檢測,明確哪些基因位點有變化,或者哪些基因有高表達,並據此尋找針對性的靶向藥物——按照這樣的框架進行實驗。這正是柯林斯2005年提到的觸及藥物研發和藥物使用的真正轉變。」


那麼這種基於基因分析之上研發的生物葯究竟有多神奇?

在去年,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抗體藥物Humira一舉拿下銷售額排名第一的寶座,年銷售額破140億美元。

製藥企業加速競技 免疫療法成諾貝爾醫學獎熱門



(來源:市場研究公司IMS)


以目前已經通過FDA上市批准的PD-1抗癌免疫治療藥物為例,臨床試驗表明他們在非小細胞肺癌、黑色素瘤、間皮瘤(Mesothelioma)、三陰乳腺癌等病種上已經產生了顯著的治療效果。對於達到治療「基因條件」的病人,比如間皮瘤患者,平均療程5個半月後,76%的病人可以見效,有28%病人的腫瘤縮小,48%病人腫瘤停止生長。要知道,作為最惡性的腫瘤之一,通常間皮瘤在化療無效或複發後,幾乎沒有可用的治療手段。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初,全球已有57個抗體藥物上市。其中Humira、Remicade、Avastin、Rituxan2015年銷售額70億美元。


在去年,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抗體藥物Humira一舉拿下銷售額排名第一的寶座,年銷售額破140億美元。


「從上世紀80年代分子生物學開始發展,到迎來靶點藥物的黃金時期,癌症治療因為藥物治療的精確性得到了改善,但科學家們發現,仍然有60%~70%的癌細胞對藥物有抗性,這意味著一種葯對患者的有效期可能只有幾個月到數年,但生物葯的出現,讓癌症的治療效果得到了根本性的顛覆。」百濟神州生物葯總監李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2011年,美國FDA批准了第一個CTLA-4單抗藥物,這意味著腫瘤治療開始進入了轉型期,這種免疫治療的藥物可以刺激免疫細胞『幹活』,從而殺死癌細胞,我相信10~15年後這種新型的生物葯會成為治療癌症的主流。」


充滿挑戰的研發


生物葯並非對每一個病種的病人都會有效(通常有效率在20%~30%),並且在「基因屬性」的挑選上頗為嚴格,而且價格昂貴: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諮詢公司向《第一財經日報》提供的數據,目前FDA已經批准的兩款單抗藥物每年的病人花費達到了15萬美元。

「生物葯目前的缺陷在於患者『有效應答』的比例不高,只有20%~30%,但一旦有效,治療的效果就會很長久,而不是像過去的化葯一樣很快會產生抗性反應。」弗若斯特沙利文諮詢公司大中華區總裁王昕對記者表示。


但這百分之二三十的機遇還是讓多數製藥公司將生物葯的研發列為了不可錯過的下一個研究領域。包括恆瑞、百濟神州、譽衡葯業、君實都已經以「十年、十億美元」的研發投入下了重注。


「中國每年有429萬新增的癌症患者,每天新增癌症患者1.1萬人,每年有289萬人死於癌症,這個數據平均到每天是7917人。而在這其中有大約100萬人適用於生物葯的腫瘤免疫治療。」GE醫療大中華區生命科學事業部總經理李慶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作為未來全球製藥領域重要的市場方向,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銷售增長最快的藥物中70%以上是生物葯。在美國,生物製藥的增長速度達到了22%,而中國目前只有4%。顯然,這是一個亟待加速的市場。」

製藥企業加速競技 免疫療法成諾貝爾醫學獎熱門


(資料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國內的諸多企業正加速布局。今年2月,百濟神州作為中國第一家尚處於研發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其首席財務官Howard向記者透露,之所以會獲得華爾街青睞,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只專註於癌症方向的靶向藥物以及免疫治療藥物的新葯研發,在過去的五年時間裡,他們將85%的運營成本投入在了研發階段,這是傳統化學藥物研發成本的數倍,換來的是五年4個創新藥物走進臨床。


但對於身處製藥行業的研發人員來說,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抗體生物葯的研發並不過分。


「8月5日,BMS的一款PD-1抗體宣布臨床試驗失敗,股價立刻大跌16%,它的競爭對手默克卻上漲了10%,而6月份Tesaro的一個卵巢癌基因療法藥物臨床試驗成功,股價立刻暴漲了一倍多。」先聲葯業研發首席科學官兼研發總裁牟驊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之所以一款臨床試驗的藥物可以讓公司股價大漲大跌,就是因為生物葯的研發挑戰讓眾多抗體藥物只要誕生就可以躋身「重磅藥物」行列,這也意味著,生物葯的研發本身就充滿了巨大挑戰。


「我們不僅要培養在癌症藥物和新葯研發方向的關鍵人才,這些人才還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我們的科研人數達到了100多人,而且你必須要掌握關鍵的技術——只靠一兩個天才、十幾個科研人員做癌症研發是遠遠不夠的。」Howard說。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男人總覺得熱,而女人總覺得冷?
5周12公斤!你的體重,免疫細胞有40%決定權!
eLife:微生物組影響組織再生和修復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諾貝爾醫學獎今日揭曉:哈佛腫瘤免疫療法團隊成熱門
中國科學家利用基因療法成功逆轉 I 型糖尿病進程
中國科學家利用基因療法成功逆轉1型糖尿病進程
納米藥物聯合療法增強癌症免疫療法療效!
艾灸是集成大智慧的醫學療法
中醫非藥物療法中醫養生保健大專班在佛山開學
苗醫特色履蛋診療法
學習中醫——非藥物療法之刮痧、導引
毛細血管瘤的科學療法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加急批准羅氏晚期膀胱癌療法
巴西醫院推出治療燙傷新療法
科學家繪製腫瘤免疫細胞圖集 有助於開發免疫療法
美眾議院通過醫療法案 以部分取代「奧巴馬醫改」
中醫「茶療法」治療高血壓
艾滋病的中醫飲食療法
巴西醫院推出治療燙傷新療法,採用羅非魚皮比普通止痛藥便宜
日科學家培育帕金森症基因改良猴 試圖尋找新療法
原始點醫學療法與古典中醫、西醫智慧精髓一致
腦腫瘤極端治療法,科學家發現可利用塞卡病毒治療腦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