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醫藥需要講好世界語言

中醫藥需要講好世界語言

青蒿一握,千載流芳。來自中醫科學大會的最新信息顯示,在國家政策與投入的大力支持下,中國醫學專家們正在全力以赴尋找下一個「青蒿素」,中醫藥這座科學與文化的寶庫有望給人類做出更大的歷史貢獻。


這將是一段光輝而艱巨的征程。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生活實踐中順應自然、學習自然的智慧結晶,有著自己獨特的指導思想和理論體系。傳承3000多年的以人為本、整體觀念、辨證施治等基本理念與診療模式,不僅彰顯了同病異治、因人而異、因病程而異的個性化治療追求,也與當前精準醫學理念高度契合,蘊藏著巨大的生命力與發展潛力。


事實上,就政策環境而言,業界普遍認為,當前中醫藥無論是從科技研發還是產業發展上而言,都已經迎來了歷史最好時期。而這一環境的改變很大程度上和2015年10月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形成了關聯。當年12月,《中醫藥法(草案)》就首獲國務院通過並提交人大審議,標誌著我國首部中醫藥立法迎來了曙光。同月,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周年大會召開。今年2月國務院頒布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在8月份剛剛結束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再次強調,要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然而,在看到國家政策方針對中西醫結合堅定支持和大力推進的同時,在中西醫結合方面存在的社會爭議與理解誤區如何化解,也引起了不少專家學者的關注。


「當前,病人在中醫和西醫之間跑來跑去、西醫不行找中醫、中醫不行再找西醫的情況非常普遍,以我所在的腎臟領域為例,很多時候都是病人先通過西醫診斷病因,如果治療不好再轉去中醫,結果就是兩頭都受局限、治療效果不佳。這種局面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值得我們深思。」中國工程院院士、腎臟病專家陳香美說。


詳細審視中西醫結合問題就可以看到,當前社會上主要存在兩方面反對意見:一是認為「中醫是文化,西醫是科學,兩套理論根本無法對接」;另一種則認為,中西醫結合就意味著「西醫吞掉了中醫」,導致中醫最後喪失獨立性、退出歷史舞台。一些醫學界人士接受記者採訪時坦承,這些看法和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病例結合,就導致不少病患特別是年輕一代「要麼將中醫全盤西醫化,要麼根本不聽中醫在說什麼」,進而導致中醫藥發展後繼乏人,成為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那麼,究竟中醫藥的振興之路該怎麼走、中西醫結合之路該怎麼走?對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給出的答案是「科技創新發展」。在他看來,當前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已經廣泛滲透到中醫藥領域,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間的相互交叉、滲透融合,讓科學界學術界更加認同中醫藥、發展中醫藥,新形勢下,抓住了就是機遇,如果錯失了,就會給老祖宗留下的瑰寶蒙灰。

當代社會,科技日新月異,從信息技術到現代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每一個領域的進展既意味著中醫藥的創新發展正在獲得新的動力,也意味著中醫藥傳承發展的環境已經發生巨大改變。繼承傳統、與時俱進,成為中醫藥振興發展不可分割的兩翼。


事實上,在漫長的發展演變歷程中,中醫藥從來就不是壁壘森嚴、故步自封,更沒有拒絕標準化、精細化的發展方向。從《傷寒雜病論》到《本草綱目》,幾乎每一本中藥典籍誕生,都意味著中醫藥經歷了一輪彌足珍貴的篩選、梳理、整合;而從全球範圍看,包括歐洲在內的很多國家和地區已開始注重發揮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在防治重大疾病中的作用,並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效,這是人類應對挑戰,啟動自身衛生健康事業重大變革邁出的關鍵而及時的一步。


在有關專家看來,中醫藥和現代科技對接的切入點有兩個,一個是精準診斷,另一個則是精準治療。在精準診斷方面,主要是探索具有中醫特點的高度個性化的疾病分型、疾病分期技術途徑,發展疾病的證候分型(西醫是分子分型)和證候分期(西醫是分子分期)的方法與技術,探索和建立具備中醫特色和優勢的生物標誌物,使得傳統中醫依靠主觀經驗判斷的整體宏觀辨證轉變為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辨證方式,實現中醫辨證的客觀化、精細化和適度量化。


在「精準治療」方面,要堅持因人而異、因病程而異的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原則,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病證結合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模式;注重探索和完善包含體質類型、氣候環境、生活方式的個性化綜合治療方案;注重探索中藥(尤其復方)的精準研究與精準應用。


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披露的信息看,未來在中醫藥現代化和中西醫結合上,政策支持的重點將是中醫普及、傳統知識和診療技術的保護和搶救加快編撰中國醫藏,建立相關數據平台,促進中醫藥與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等多領域的技術融合,在突破疾病風險預測預警等關鍵基礎上下功夫,在提高中醫藥的診治水平上下功夫,提升中醫藥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技術保障能力。

據了解,國家中醫藥局正在制定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目前已經形成了初稿,並充分徵求了中醫藥系統的意見,下一步就將啟動實施一批科研項目。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可以預見的是,講好世界語言、熟悉全球規則的中醫藥必將綻放出更大的光彩,而充滿自信擁抱世界的中醫藥也必將成為中國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環球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地球也能「照X光」
一個洋蔥吃對了等於8味葯
專家公布:各個年齡段的男性補腎秘笈
英國8月消費者支出為1年來最高 酒店與旅遊業增長顯著
美國兩小姐妹逗比超強睡姿走紅網路

TAG:環球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孩子的世界裡需要關愛
世界很美好,你需要微笑
困境中需要這些格言
好奇,中醫治療為什麼需要病人面診呢?
不需要語言的片子
萌趣 世界需要萌物
好的婚姻,需要工匠精神
藝術家大師為什麼需要要裸體形象來表現作品意境?
我們需要與地外文明交流的語言
對待中醫需要新的思路
推球這種技術,是羽毛球愛好者需要好好練習的
經典語錄:想念一個人,不需要語言,卻需要的勇氣
甜品飲食 中醫養生中需要知道的二三點
中國文化「走出去」需要「鑄劍」精神
看中醫前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紛擾的世界裡,我們需要這些內涵讀物完善自我
愛是需要學習的|你知道孩子說的是哪種「愛的語言」嗎?
世界如此險惡 我們需要簡單易懂的心學
破解科技謠言需要「真」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