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經典的源起及作用

道教經典的源起及作用


道教經典的源起及作用



道經,為道教經典之簡稱。古人對道經有許多尊貴的稱呼,如「雲笈」、「玉笈」、「天書」、「天章」、「寶函」、「寶篆」、「神書」、「玉冊」、「玉緯」、「金書」、「仙經」、「丹書」、「道書」等等,意在說明道經皆由天人傳授、寶如金玉之意。由此可以想見道經的嚴肅性與神秘性的一面,容易造成普通道教徒與一般群眾對它的敬畏感,事實上道經浩瀚,真正了解的人的確很少。近年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許多道教宮觀相繼恢復,國內外研究道教的空氣不斷升溫,道經的價值日漸為人們所認識。因此,對於道教經典的文化內涵,也就有了解和認識的必要。

道經在道教中的位置


道教教義,將「道、經、師」稱為「三寶」』。並言「道無經不傳,經無師不明。」「道」寶與「師」寶之中,全賴「經」寶得以傳續。「經」寶即指道經,波道教奉為「無上經寶」。可見在道教之中,道經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道經歷史源遠流長


道經的歷史,比正統道教出現的歷史還早。由於道教以道家為其母體,大量道家典籍被納入道經的範疇之中。即使道教正式形成之後,道教人物所撰寫的道經,仍然承延上古道家的思想痕迹,因此道經的起源應當從道家算起。若以道家老子學說的出現算起,則道經的存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

道教經典知多少


道經典籍,不可勝數,可謂浩如煙海,汗牛充棟。元代集成的道藏《玄部寶藏》,總數有7800卷之多。保存至今的明代正統、萬曆年間編纂的《道藏》,共有5485卷。如果加上明《道藏》失收的道經,以及明代以後出現的道書,許多學者估計,不下萬卷之巨。


道經的內容


道經的內容,可謂包羅萬象。元代馬瑞臨《文獻通考》言其「雜而多端」,此乃外行家言。倘從道教最根本的信仰去解析,自不難分清其中脈絡,博而能約,並非雜亂。若以「道」的信仰解析之,則可分出道家「道學」的內容;以「神」的信仰解析之,則可分出道教『「神學」的內容。連接道家與道教、道學與神學的一根奇妙紐帶,就是「仙」,這是「仙學」的內容。他學將生與道、人與神連接起來,是道教的無上法寶。在仙學的旗幟之下,道教的兩大神聖信仰,即「道」和「神」才能聯合起來,成為一種共通的信仰形式。由此衍化出來的「仙道」與「神仙」,成為道教「丹鼎派」和「符象派」兩大陣容。包容道學、仙學和神學的軀殼,就是道教的宗教形式,如科儀、戒律、經仟、禁忌、宮觀等等,這些內容可以稱為「教學」。道學、仙學、神學和教學,是道教最根本的四大學術,離開一門即不成其為道教,四大學術是道教不可分割的本質內涵。而道經文化最重要的內容,也由此四大學術構成。四大學術是道經文化的主幹,其他道經內容如醫學、易學、兵學、善學、文學、術數、音樂等等,都是主幹上面枝葉蔓生的產物,和四大學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道教就像一株千年大樹,道經裡面所有的內容,都可以在這棵大樹上面找到相應的位置,枝幹分明,條理清晰。


道經的價值

陳櫻寧先生評價道經說:「尊之者,稱為雲篆天章,赤文紫字;美之者,比喻琅函瓊札,玉版金繩。姑勿辯其是非,要可據為考證。歷代佚亡典籍,猶多附此而存。豈惟道教門庭之光輝,亦是中華文化之遺產。」(《前中華全國道教會緣起》任繼愈先生認為:「道教典籍在中國文化寶庫的地位決不下於佛教,甚至更為重要。」(《道藏提要·存》)道經之中,包含中國古代政治、歷史、科技、宗教、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大量文獻資料,其中哲學、倫理、醫藥。內丹、外丹、養生、易學、善學、美學、天文、地理、膳食、音樂、數術、方術、美容、建築、美術、歷算、冶煉、生物、服飾、民俗、旅遊、處世、神話、仙話等等內容,對於古老中華民族的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個人生活和宗教信仰等,產生了廣泛而深入的影響。至今在普通的中國人身上多多少少仍可找到道教文化投下的影子,雖然他不一定信仰或了解道教。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源市陽台宮 的精彩文章:

周易中蘊含唯變所適、革故鼎新的創新理念
周易中蘊含著自強不息的奮發進取精神
白露飲食應該及時調整
道教醫學和道教養生學

TAG:濟源市陽台宮 |

您可能感興趣

道教的主要經典
《道德經》,道教的最高經典!
外灘源的傳承和經典
經典電影里的經典皮衣,味道依舊經典
店員經典培訓教材:止痛藥的合理使用
盤點曾經用到作文中的動漫經典句子
店員經典培訓教材:如何用好茶鹼類藥物
道教經典寶庫——《道藏》及《道藏索引》
店員經典培訓教材:消化性潰瘍的聯合用藥
經典電影里的經典皮衣,依舊很有經典味道
店員經典培訓教材:蕁麻疹的聯合用藥
《啟功書常用字》,經典實用!
免費結緣道教經典《道德真經》+道教音樂CD!(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道教經典,《太上感應篇》全文及注釋
經典工作語句
最經典的「動物瑜伽體式」,調節內分泌,男女都適用!
感悟工作的經典句子
經典之作:M9手槍採用槍管短行程后座作用原理
很有道理的經典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