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20年的研究,直腸癌功能研究保護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重磅好消息從北京傳來!
1月9日(今天)上午10時, 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會議宣讀了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評選結果。
黨和國家領導人為獲獎代表親自頒獎,總理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獲獎者表達了衷心的敬意和熱烈的祝賀,並作出了重要講話。
其中,我院結直腸肛門外科汪建平教授帶領的團隊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其獲獎項目為《基於肛門功能和性功能保護的直腸癌治療關鍵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
汪建平教授代表團隊領取獎項
獲獎團隊成員名單:汪建平,蘭平,王磊,吳小劍,鄧艷紅,黃美近,汪挺,楊孜歡,方樂堃,王輝
這是繼2007年、2010年分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以來(分別是汪建平教授團隊、蘭平教授團隊),我院獲得的首個國家級別的科技大獎,也是即將來到的我院掛牌成立十周年院慶的最好獻禮!
中六君了解到,有重要技術創新、實現顯著社會價值、對於行業科技進步有著較強的示範帶動作用是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幾個主要條件,汪建平教授的這個研究項目有什麼特色和優勢?為何能得獎呢?中六君專門聯繫了項目組團隊,獲取到第一手資料,一探究竟!
歷時20年,建立了一個標準、兩項技術和一個方案
在談到獲獎感言時,汪建平教授表示:「對於患者生活質量尤其是肛門功能和性功能的追求,凝聚了我們數十年的不懈努力!」事實上,作為國內胃腸外科領域的帶頭人之一,汪建平教授一直致力於「直腸癌保功能手術提高病人生存質量」的系列研究,而且一直強調和呼籲在根治腫瘤的基礎上,儘力保住病人的性功能,排便、排尿等功能,並取得了非常振奮人心的成績。
眾所周知,此前直腸癌手術一直參照1908年Miles提出的「直腸癌遠切緣須大於5厘米」手術原則,按此標準,超過70%的直腸癌患者須切除肛門,終身佩戴人工肛袋。此外,由於直腸所在的盆腔解剖結構和神經走行複雜,傳統術式容易損傷相關神經,導致高達80%的男性患者術後發生性功能障礙。再者,隨著放療在進展期直腸癌的廣泛應用,射線無法避開睾丸和卵巢,將無一例外地造成生育功能喪失。
針對上文中的三個臨床問題,課題組歷時20年,圍繞直腸癌功能保護的問題,建立了一個標準、兩項技術和一個方案,從而形成了完整的直腸癌保肛門功能、保性功能和保生育功能關鍵技術體系。
1.提出和驗證了「距齒狀線2cm可保肛」的直腸癌保肛手術新標準。
在不影響腫瘤學療效的前提下,使低位直腸癌保肛率由28.2%提高至79.4%。「2cm保肛新標準」被寫入第七版國家統編教材《外科學》,並被衛生部《結直腸癌診療規範》及《直腸癌臨床路徑》所採用。
2. 創立了超低位直腸癌NLT保肛新技術
即先行放化療,腫瘤明顯縮小後予以局部切除,二期行全直腸系膜切除,成功保留肛門。NLT技術使腫瘤下緣距齒狀線的距離不再成為保肛手術的絕對禁忌。
3. 建立了直腸癌「保護神經、保留筋膜、保全包膜」性功能保護手術技術
使直腸癌術後性功能障礙發生率由70%降低至15%。該技術已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應用,並受到了眾多國際同行的關注。
4. 創立了「單純新輔助化療」方案
去除放療,避免睾丸和卵巢的放射性照射,保全了生育功能。牽頭全國15家三甲醫院開展前瞻隨機對照研究對該方案進行療效驗證,顯示「單純新輔助化療」腫瘤學療效等同於放化療,而術後肛門功能和性功能方面則優於放化療,更為重要的是保全了生育功能。該研究應邀在ASCO 2015年會做了中國唯一的口頭報告,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被評為Best of ASCO。
「當然,在選擇直腸癌手術方案時,永遠是生命第一,功能第二。在保證根治的前提下,儘可能地保留病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已不能達到根治性切除時,生命質量則應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來考慮。」這是汪建平教授在教導學生時常常說的話,即使時常耳聞,中六君每次仍感慨不已,特與諸君分享!
汪建平教授及其團隊部分成員
(從左到右依次為:汪挺、楊孜歡、汪建平、蘭平、王磊、吳小劍)
無論前路荊棘,
我們都要勇敢面對;
哪怕只有一絲的希望,
我們都要付出千萬的努力。
再次祝賀獲獎團隊!
六院為你們而自豪!


※X光、CT、B超、磁共振,一句話讓你明白該做哪些檢查?
※竟然有人冒充醫院招聘行騙!這些假套路你必須知道!
※腦子不行多吃豬腦!以形補形,到底行不行啊?
※今天,我們再來談談那塊紗布
※一天中有效睡眠時間只有4小時,有什麼技巧可加時?
TAG:中山六院 |
※催眠術的科學研究
※北理工科研團隊研究成果獲中國光學工程學會「科技創新獎」技術一等獎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領域,中國科學家有哪些研究成果
※錢學森院士:技術科學的研究之路
※中國醫學科學院在人冠狀病毒HKU1進入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多學科交叉研究中心招聘博士後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舉行公眾科學日活動
※中國科學家研究毒品成癮機制獲突破
※教學特寫:研究數學 體驗科技
※做高品位的科學研究
※韓國科學技術院教授:韓國科學技術院醫療機器研究微創手術
※韓國先進科學技術研究院研製出人工智慧專用晶元
※醫學界研究起死回生術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杜衛國研究組助理研究員、博士後招聘
※納米力學研究獲系列進展
※港中大大腸癌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魚類進化與基因組學研究組助理研究員招聘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趙延川課題組招聘博士後,研究助理,聯合培養研究生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膠體界面與化學熱力學實驗室科研人員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