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梁文道:今天,我們怎麼去讀中國經典?

梁文道:今天,我們怎麼去讀中國經典?

梁文道:今天,我們怎麼去讀中國經典? 點擊播放 GIF/2046K


梁文道:今天,我們怎麼去讀中國經典?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同是經典的擺渡人,梁文道在與楊照的對談當中,選擇了一個不同的角度。他從當代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誤解入手,並在最後給出了一份關於經典的回答。


梁文道

今天的人已經喪失了某種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各位知道,在最近幾年,中國掀起一股國學熱,這股國學熱是從很多方面入手的:


一方面當然拜中央電視台的《百家講壇》之賜。於是很多人開始重新發現,中國原來有本書叫做《于丹論語心得》,以前都沒聽過。慢慢地,就很多社會大眾開始對中國典籍重新發生興趣;


另一方面,就是民間有很多的機構,很熱情地想要推動大家重新認識國學,尤其喜歡做的是什麼呢?是私塾。


我去過好幾個私塾參觀拜訪,都讓人覺得很尷尬。門口一定要弄得古色古香,要有一些對聯。然後也要放一些書,那些書也一定要放在中國式的木質書架上。其實那些書架都很不配合現在的書,為什麼?

因為我們曉得,現在的書我們是能這麼立起來的,但中國的古書書架是不能這麼立起來的,都必須橫放。橫放的時候那個書架是比較高的,他們用了中國古書的書架,那麼高格,但是淑珍放了一些書在那,很尷尬。


你湊近一點看更尷尬,為什麼呢?因為通常湊近一點看到的,都是15本、20本的《論語心得》,當然還有《曾國藩家書》,那是必不可少的。再進去則是一個房間,那個房間必定鋪了席子或者榻榻米,要脫鞋進去,老師會穿著一些漢服。儘管這個漢服我不太知道是不是有根據的漢服,但是管它呢,它就叫漢服。然後同學們也都會坐在下面,通常都是從《弟子規》開始學,到的最後就背書了。


最近這樣一些私塾教育也不只是在中小學發生,社會大眾也有很多人要去重新學讀經。讀經讀得到了最近,大家可能都聽說過,發生過一些風波。這些風波讓社會大眾重新再開始談,讀經到底是為了什麼?


讀經到底是為了什麼?


整個讀經跟國學熱前幾年剛剛開始發生的時候,就已經有過這樣的爭論,而這樣的爭論不只是在大陸這邊,在海峽這邊的台灣,也曾經有過好幾輪的爭論,到底今天讀經是為了什麼?

因為你想到讀經,我們曉得中國所有的經典、典籍,或者我們用另一個詞,典律。在中國歷史上面,都不是很單純地所謂的學術巨著或者是文化瑰寶,而且同時還附著的是整套的社會體系,權力的制度。所以一談讀經你很容易就聯想起過去已經崩潰消失的那一整套東西。

梁文道:今天,我們怎麼去讀中國經典?



攝影 by 楊明

這是否意味著我們要把一整套賦予在經典上面的東西都讀出來呢?或者是跟經典互相發生關係,產生出來的所有的價值、觀念和思考方法,哪怕他們再保守、反動、封閉,我們今天也要一併地重新讀呢?


這就是今天我對於很多經典的閱讀常常產生的問題之一。


當然,還有一些問題是很技術性的。比如說我自己做讀書節目這麼年,常常也遇到一些年輕的朋友會問我,今天他們讀經典的時候發現好睏難,覺得就像讀外文一樣,儘管每個字它都認得是中國字,但是我們今天的人已經喪失了某種去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所以,今天怎麼去讀經典?去讀這樣無論是在文化意義上,還是在技術意義上面來講,都構成了很大的挑戰的書籍。


流行自殺的時代


但是翻開經典,你會看到很多與我們今天特別不一樣的生命。


人類歷史上好像有一段時間,大家好像都不太重視自己的生命。中國的話,春秋戰國特別常見這種情況,動不動就自殺,跟我們今天「無論如何都千萬別死」是不太一樣的。


可是其實同一個時代,世界上也並不是只有中國人才這麼不重視生命。還有另外的一些亞洲國家的人,也都不是很重視生命,那就是印度。


如果今天去看早期的佛典,或者是一些印度教裡面的典籍,一些歷史的記載,你會發現他們也很流行自殺。

梁文道:今天,我們怎麼去讀中國經典?



他們怎麼自殺的?每次跟別人展開爭論,很嚴肅地學問上的,道理上的爭論,爭論到最後,經過嚴格的檢驗發現我輸了,楊照說對了,怎麼辦?


自殺。


按照他們的這種自殺標準,今天在座的各位大概有一半已經死了。不死的話,至少要割舌頭。就等於今天各位上豆瓣或者在微信跟朋友吵架,首先當然要有明確的規則,看是誰輸了。萬一輸了你會怎麼辦?你願不願意自殺?


楊照解讀《論語》的方法讓我們看到,那些書裡面或者在我們平常所受的教育裡面枯燥的、呆板的形象活過來了。像孔子,像子路,像顏淵,他們一個個都活起來了,是真實存在過的生命,他們好像是直接可以透過紙背跟我們今天說話。

梁文道:今天,我們怎麼去讀中國經典?



就是我們要認識到書裡面那些字,是曾經由活人寫出來的,而這個活人他是帶著一定想法記錄下來的這些東西。而那些被記錄的人跟事,也都是真實生活過的一些人。


雖然可能他們的人生態度、世界觀、理解事物的方法跟我們都不一樣,但是我們是有能力去親近的,有能力去聽到他說話的。這樣一種態度也是我跟年輕朋友去談怎麼樣讀經典的時候,覺得很重要重要的一件事。所有書裡面,所有重要的經典裡面的那些人,都是很真實的生活。有時候也許你只要添加一點點的想像力,那個想像力只不過是最簡單的人之人的一種道理,你就馬上看到那些人在紙裡邊活過來了。


佛陀之死


舉一個例子,像剛才楊照提到子路的死,談到了顏淵的死,當然他還沒談孔子的死,在我知道世界上所有偉大的精神文明傳統當中,老祖宗的死亡都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大家也許最熟悉的是耶穌的死,這個死亡對他後世門人而言非常重要。耶穌教給大家做人的意義,人之為人,安身立命的道理,有時候甚至教導人,有一個不朽的生命存在。現在耶穌死了,怎麼辦?這個問題怎麼解決?當然後來涉及到一些像復活的故事,等等。所以無論如何,在這些文明傳統之中教主的死亡是非常重要的。


又比如說釋迦牟尼的死亡。


今天包括我在內,有許多佛教人常常都忘記一點,就是釋迦牟尼其實是一個死了的人。我這麼說,如果在場有佛教徒,可能覺得很被冒犯。但是你回去讀經典,作為人,他真的是死了。他是怎麼死的呢?是吃了一些壞掉的豬肉。食物中毒,就這麼死了,死得很平凡。


今天大家都覺得佛教徒應該吃素,於是你覺得這種死法很不堪,死得不光榮。沒有像耶穌被釘十字架那麼壯烈,居然是吃了壞掉的豬肉食物中毒死的,這太不象話了。一個偉大的宗教精神文明的覺悟人,怎麼能夠吃壞掉的豬肉去死呢?他應該更壯烈一點,更光輝一點。


可是如果你再仔細去看,記載佛陀生平最後那個階段的一些主要的經典,比如說《涅磐經》,當然這個有很多版本,但是你大致還是可以從裡面勾勒出一些故事。


你看到的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的形象。

梁文道:今天,我們怎麼去讀中國經典?



那個時候的釋迦牟尼已經很老了,85,而他身邊最得意的一群門人弟子,絕大部分都不在身邊,都四散各處。他最珍重的兩個弟子,目犍連和舍利弗,這二位都先他而去,他是白髮人送黑髮人。所以在晚年最後那段時光,在秋天落葉的時候,他帶著少數幾個跟著他的弟子,以及一個一直伴隨著他的弟子,阿難。


阿難跟他只差6、7歲而已,阿難也是一個老人,是兩個老人風燭殘年,互相扶著那麼走。走過北印度的一些城市的郊外,避開所有最重要的城市,離開了他們以前生前最受尊重,人家會撒花歡迎的你的地方,到了一些荒郊野外。他是到了那個地方的時候,重病去世的。


那完全是一個風燭殘年的感覺,樹葉都凋盡了。


佛教人心目中最偉大的老師,至高無上的這位老師,這位最重要的教主,他走的時候其實是很凄涼的一個狀態。當然,無論是神話色彩比較重的《大涅磐經》也好,還是別的經文記載也罷,對於他的死,到最後還是忍不住要有一點神話的感覺的。


那是什麼呢?就是在他最後終於涅磐的時候,正好是在兩棵樹中間弟子們搭起一個帳篷,遮住老師的身體,讓他不要被毒曬。在那最後一剎那,面前是兩棵樹,就是有名的裟欏雙樹。那個樹迅速地、神話般的,不只是長了綠葉,還立刻開花、結果,花又全部凋謝了,果子又全部熟了墜地,然後葉子又掉光。


一剎那間完成整個四季的循環。

梁文道:今天,我們怎麼去讀中國經典?



在那個狀態下,兩棵樹,迅速地完成了它四季的變化。這是什麼意思?我覺得你讀完《大涅盤》這一段,你就可以已經發現了——彷彿釋迦牟尼用他最後那一段時光,那一個月的時光,來告訴大家,什麼叫做生老病死,這個病跟死是怎麼回事。


人作為一個皮囊,在這個世間,終於要走過的是什麼樣的道路,他活生生地示範了一次,因為他也是皮囊,他做一次給你看。他也會食物中毒死,他也會走路走不動,他跟他弟子兩個老人也是這麼步履蹣跚地穿行在那些樹根之間。


他用最後的兩棵樹的神話色彩,做了一個漂亮的結局,讓我們了解到——原來,所謂的生老病死,所有的世間的循回,就是這麼一剎那,無限地在循環,這就是所謂的輪迴。


所以我一直很喜歡《涅磐經》,我覺得《涅磐經》裡面的佛陀,釋迦牟尼,跟他的弟子關係,如果大家用剛才楊照啟示的這套方法來讀的話,你會發現這全是一些人的故事,跟我們很像的一些人,在我們身邊行走。


經典的回答


我們今天如何讀經典?


這是我們永遠要問的一個問題,但是還不是足夠的。為什麼?因為還要讀這些字是怎麼被寫出來的,它為什麼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於是,像楊照剛才示範那個方法,其實已經巧妙地隱含了剛才我說的這兩個層面。


一方面,這種經典是包括對文本原意的把握的一種解讀。另一方面,經典總是包含了我們不可擺脫的、現代的觀點。我們那麼努力地想要追溯過去,但我們現代人所在的位置,會不會決定了我們讀到了什麼?


你比如說,唯有女子與小人難養那段話,這個今天大家都覺得太不像話了,覺得孔子歧視女性。但是同樣這句話,在歷史上的解釋是千變萬化的,因為在不同的時代,經典都好像都有不同的解讀。


所以我們不需要為了今天不可擺脫的所在位置、環境,而賦予我們對解讀的影響感覺尷尬。為什麼?因為經典的閱讀,有時候說不定真的就是不需要適應你所在的時空、場合。

梁文道:今天,我們怎麼去讀中國經典?



像楊照在這一套《經典里的中國》講的《詩經》的部分。


《詩經》的詩,在那個年代的中國,是什麼呢?你在那個時代的外交場合會經常看到,各國的外交官一上來說話,動不動就引述《詩經》,一開口就說詩。那個詩是幹什麼的?為什麼外交官,一上來要讀詩,他在讀什麼?其實所有那些詩都在這種外交的場合裡面表達著特殊的意義。


那個外交官嘴巴裡面說出來的一句詩,跟原來一個少女在幾百年前甚至一千年前所唱出來的那句話,意思已經變了。它已經變成用來在外交場合,面對著另一個國家的大使或者元首說出來的話。一個國王、一個國君,我今天跟他可能會兵戎相見,我們兩國軍隊,但是,我希望試試看,能不能在最後一剎那,化解這個矛盾,不要讓大家兵戎相見。於是,我吟誦了一首詩。而那首詩曾幾何時是一個女孩子的心事。


我們原來一直追尋原意,小心翼翼的不去失落它。但這個原意也會隨時代變化。海昏侯墓的發掘對於我們今天《論語》會不會有什麼重大變化?現在還不知道,也許會也許不會,誰曉得?類似的發掘還會不會出現,我也不知道。


我們時空處境所造成的對於經典的解讀,跟它所產生的效果,其實也不是一個非常有問題的事。我們不需要主動地、扭曲地帶著今天的人的角度去閱讀經典。


我們今天中國人,無論到任何地方都會遇到有人問,我們今天是不是有信仰危機?我們今天是不是價值觀混亂?人活著到底是為什麼?你能不能告訴我,我們人的生命應該把握什麼方向?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造了什麼孽,一天到晚被人問這樣的問題。


我們常說中國人真的已經是太沒有信仰了,完全為了存活而存活,是動物性的存活。所以當我們帶著現代人的這種意識跟背景讀古典的時候,你在《論語》、《戰國策》《春秋》裡面,看到那一群莫名其妙自殺的人,你看到的就是一種對生命截然不同的態度。


這就經典對你的回答。


轉載自:京博國學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鬼谷子》3大智謀:審時度勢,權衡輕重,靈活變通
漢字的智慧,一字一故事!
《周易》八大天規,指引中華五千年
心中有風景,眼裡無是非;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
鮑鵬山: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

TAG:儒風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今天如何讀經典?
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要讀文學經典?
吳伯凡: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要讀文學經典
讀經典,學經典,寫經典:讓你文章靚起來
《中國詩詞大會》里的那些「經典之經典」,如今還記得多少?
英國經典八個城市,你想去看看嘛?
回顧那些經典國產老品牌:經典永遠在我們的記憶中
12年過去,我心目中最經典的仙俠劇依然是《仙劍》,你呢?
梁文道:一本把美女看到自殺的經典
天啦嚕!胡歌劉亦菲經典作品將要被韓國翻拍啦?演員是他們?!
《四書》中最經典句子,中國人要知道!
經典語錄:心若安泰,哪裡都是天堂
歷史上這些皇帝的經典語錄,你知道幾個?
經典小說里的經典語錄,來說說哪句戳中你的心吧!
十部經典韓劇,《大長今》《人魚小姐》,你看過嗎?
中國最經典「國貨」:見過證明你就老了
你讀過那些帶月的古詩?說說你心目中的經典,這些你讀過了嗎?
那些年,由經典韓劇翻拍的國產劇,你都看過了嗎?
《道德經》,道教的最高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