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讀《道德經》中的「善」

解讀《道德經》中的「善」

真、善、美

解讀《道德經》中的「善」


「真、善、美」這三個字大家一定都特別熟悉,因為這三個字所代表的思想一直是人類社會倡導的主題,同時也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前些年由於戰亂的原因,這種思想主流彷彿銷聲匿跡了。但是,由於最近幾年社會亂象橫生,人們的道德淪喪,更多的人開始反思生命的真正意義,開始追尋那些年失去的東西,我們的傳統文化也漸漸的受到了重視。因此,被沒落了近百年的「真、善、美」的思想又重新浮現在了人們的眼前,並掀起了一個新的熱潮。


真、善、美這三個字相互聯繫,又有區別。真的美的事物都是善的嗎?我們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和氏璧雖然是世間難得的美玉,但正因為它的美引發了楚秦之間的戰爭。造成了歷史的悲劇!那麼什麼才是「善」呢?下面筆者將單圍繞「善」與大家展開探討。

解讀《道德經》中的「善」


解讀《道德經》中的「善」


解讀《道德經》中的「善」



首先我們對「善」字進行一下解釋,引《漢語大詞典》「善」會意字,從羊從言。本義,像羊一樣說話。羊是中國的吉祥物,「祥」字右邊就有個「羊」字。羊最大的特點是羊角內彎,天性純樸溫厚,相處之間像羊一樣說話,不容易衝突,和諧共處,有進一步產生合作的可能。

「善」字在《道德經》中出現了五十多次,可見善的思想在整部經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經中首章中講了「道」,緊接著在第二章就講「美、丑、善、惡」,通過對比的方式說明了「善、惡」的相對性特點。主要闡釋人世間沒有絕對的善,很多時候看似善的行為、善心也可能會造成惡的結果。著名哲學家尼采曾說:「老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下面筆者將從兩個方面來分享一下關於這部滿載寶藏的《道德經》中的「善」。


筆者將從經中出現的「善」字在句中的字面意思,與大家舉例分享;然後,從「善」的精神層面,也就是《道德經》中「善」思的想進行簡單的分享。

解讀《道德經》中的「善」




一提到「善」字,最直接的回答就是與「惡」相對的就是善,就像真的對立面是假,美的對立面是丑一樣。《莊子》中有「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毛嬙麗姬人們都認為是美的,但是魚見到了就沉入水底,鳥見到了就高高飛走……,這句話從側面反映了人們定義的美、丑是相對人們自身而言的,由此推之人們定義的善也只是考慮人類的自身利益,所以筆者認為「善」可以分為「真善」和「偽善」。道祖講「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因此,「真善」應該是不言之善、無心之善,超出人類自身利益之外的善。反言之,有私心、有局限性更甚至是刻意去炒作的善就是一種「偽善」。


《道德經》中如果只從「善」字出現的地方來看,「善」字更多的解釋為「善長」,「善於」。例如第六十五章中講「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意思就是說「古代善於用道治國之人,不會要人民以智取巧,而是要人民質樸敦厚。」經中當然也提到了具體的做法就是「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很多人肯定會質問說道家的主要思想講「無為」,而現在「善於」用道,這不是在講「有為」嗎?首先,在道家看來,「無為」不是被很多人誤解的「無所作為」,什麼都不去做,這是懶惰的人曲解其意拿來為自己當借口用的。經中第四十九章講「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聖人的這種處事行為就是「無為」實際上是「無私心而為」。筆者認為社會的發展需要有真正智慧的人,如果社會上沒有有智慧的人做引導的話,那麼社會將無法良好的發展,人類的慾望將無限的膨脹,馭使其它生靈,破壞自然,並且人類相互間也會出現道德淪喪,互不信任等等亂象。當然,單純地有一顆善心是不夠的,還需要有超脫的境界和智慧。放眼望去,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很多不良後果的形成也都有「善良」的人的參與,由於這些善良的人缺乏智慧,所以成為了惡人利用的工具,這就是好心辦壞事。所以世間需要有道之士,他們的作用是善於用道的思想去引導、教化世人,讓人們彼此之間沒有巧智、機心,保持質樸、敦厚,維持著人與自然的和諧與穩定。《易·彖傳》云:「聖人以神道設教,教化萬民。」這裡的聖人就是善於道的人(御道之士),所以這裡的善於不是一種巧智,而是一種無心之「善」。

道家思想最崇尚水德,因為水有七「善」(可以理解為善長),水的特點是「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這些特點都是相對人而言的,人們總是喜歡身居高位,總是有私心雜念,做事講究利益回報,表裡不一等等。因此,多數人一生沉迷於虛幻的物質世界之中,不知道生命的真正意義是什麼。然而,水正好與人相反,善於處下,無色透明,在圓為圓,在方為方,滋養萬物不求回報,並且對萬物一視同仁。這就是水的本然之性,是水所善長的,也是一種至善、真善。

解讀《道德經》中的「善」



「不尚賢,使民不爭」。「尚賢」即崇尚賢才異能,道祖認為人為的標榜賢能不是一種「真善」的表現,賢能的人多了雖然是好的,但是人為的去標榜賢能就會讓人們形成一種思維定識,人們心中就有了標準,大家有心的去做這就違背了自然的本心,也就失去了賢才的意義。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會造成一種不好的社會風氣,形成典型的「偽善」。


《道德經》八十一章講:「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句話的解釋有很多種,很多人認為意思是說「天道自然,生養萬物而不主宰,有利萬物而不加害。」筆者認為天道既然是自然而然的,那就沒有隻利不害之說,《陰符經》雲「天生天殺,道之理也。」所以筆者更傾向於「天道的法則,是利益萬物又無害與天道的運行」的解釋。這就是在講世間最大的善——利萬物而無害於自己的法則。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道家人最崇尚水德的原因,因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及於道。」有人說水不是純粹的善,也有惡的一面。比如山洪的爆發,河流的泛濫等。這也是水最接近於道的原因,水的特性是自然而然的,它沒有任何的私心,一條河流本來可以很自然地流淌,人們為了自身的利益,把它攔截起來修建成大壩,水越積越多自然會造成傷害,這種災難可以說是人類違背了自然法則造成的。印度河流域因為河水泛濫沖積成的泥土形成了肥沃的土地,人類才能在此生存下去。

解讀《道德經》中的「善」




以上的種種均可以說明人們口中的善都是有局限性的,都是相對而言的,只有持道而行化善(利萬物而無害於自己運行法則的善)才是「真善」。它不會去偏向任何一方,保持最中立的立場,遵循著自然的法則。


(道教之音獨家稿件,轉載請標註來源和作者,圖片來源自網路)


「道教之音」微信公眾號入駐「搜狐」、「鳳凰」、「騰訊」以及「今日頭條」。您可打開「騰訊」、「鳳凰」、「搜狐」、「今日頭條」手機客戶端。在「訂閱」頻道搜索「道教之音」,點擊關注,即可閱讀「道教之音」原創文章、視頻。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從《自殺小隊》看宗教與科學
《黑客帝國》——從數據的角度理解道與道學
李嗣達道長:修行,應如何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洪水猛獸?
《老子》的現代科學意義

TAG:道教之音 |

您可能感興趣

解讀丨《道德經》中的「五常」
《道德經》的法律解讀
《道德經》解讀(六)
《道德經》解讀之七報名中
《道德經》解讀之八報名中
解讀丨《道德經》里的思想智慧
解讀丨《忍經》中的處世之道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對《易經》與《黃帝內經》精髓的全新解讀
道學講堂《道德經》解讀之五報名中!
《道德經》解讀第四講正在報名中
解讀《易經》與《黃帝內經》精髓
《易經》與《黃帝內經》精髓的全新解讀
解讀丨中道:傳統良法善治之道
道學講堂預告:聽李德建先生《道德經》解讀之「無中生有」
《道德經》解讀之八開始報名
《道德經》解讀之七報名開始
解讀丨《尚書》中的「修德」與「敬畏」
皓然解讀《中庸》
《道德經》解讀之八明日開課